相信大家不管是看電視劇還是看書的時候都會看到這麼一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勸大家積德行善。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句子一定是出自佛經或者道德經中,其實不然,這句話其實是出自一本把世界描繪的十分虛偽的一本書中《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該書成書不晚於明朝萬曆年間,主要內容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
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其中有一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同樣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劉小官雌雄兄弟》所載:劉公道:「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增廣賢文》的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而《牡丹亭》創作於1598年;《醒世恆言》出版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從成書時間來看,《增廣賢文》早於《醒世恆言》。所以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段話最早記載應該是在《增廣賢文》裡。
不同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增廣賢文》
一、陰暗虛偽、讓人絕望
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
如親情被金錢汙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一切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言善惡難辨,「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增廣賢文》把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
二、安貧樂道,給人寧靜
《增廣賢文》中表現安貧樂道的句子有:「知足常足,終身不辱;
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
「貧窮自在,富貴多憂」等。
《增廣賢文》中的這些警句格言對世人因欲望膨脹而日益焦灼的內心有很好的療治作用,深刻領悟這些句子能給人帶來內心的滿足與寧靜。
三、自強不息,讓人進取
「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告訴人們不要安於現狀,停步不前)」
「擊石原有火,不擊乃無煙」(說明事在人為的道理)
「河狹水激,人急計生」(說明危困的境地能激發人的潛能)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告誡人們失敗時不要氣餒)
「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強調惜時)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鼓勵人們發奮讀書)
「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表現力爭上遊的思想)
「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強調勤奮用功可使人成長與蛻變)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闡述做事需腳踏實地的道理)。
《增廣賢文》中強調自強不息的句子讀來特別鼓舞人心,告訴人們要志存高遠、勤奮學習、百折不撓、迎難而上,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有限的時光中建功立業。
《增廣賢文》從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
這本書,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以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精神財富;
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鍊,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不管是自己閱讀還是送給朋友都是一本很有益的書。
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碎片化的時間去讀,一些諺語你都能從書中找到,找到新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智慧,也可以當做聚會的談資,讓自己更有學問。老少都適合誦讀。
一本好書,對人有益,讀書只有好處,給沒有時間讀書的朋友推薦一本可以碎片時間閱讀的精裝版《增廣賢文》有完整原文,譯文,解析,完全不怕 看不懂。
想看的朋友,可以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