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59個地震避難所 學生群體防震知識最豐富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倉山小學學生在新學期舉行防地震、防火災演練。

      15日2時59分,仙遊縣發生2.6級地震,這是今年8月以來仙遊發生的第8次地震。遇到地震時,應當掌握哪些基本的防震減災常識?我市設置了59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具體地點大家都了解嗎?就此,記者15日兵分多路進行了採訪。

      很多市民防震知識很零碎

      在記者隨機採訪的市民中,學生群體的防震減災知識最為豐富。在融僑小學讀六年級的陳同學告訴記者,學校每年都會舉行應急演練,她學到了很多,「火災時防煙霧用溼毛巾捂住口鼻,而地震時防灰塵可以用幹布條」。在市教院附中讀高二的小張和福州大學讀大三的小林都認為,學校舉行的應急演練和科普宣傳是自己防震知識的主要來源。

      對於其他市民來說,防震知識則非常零碎,主要來自大眾媒體,日常生活中沒有相關應急演練的經歷。市民張女士的意見很具有代表性,她說「小震不用怕,大震沒辦法」,頗有些聽天由命的意思。在市民心中比較安全的避震場所,室內以衛生間高居首位,其次是陽臺(事實上陽臺很不安全)。多數市民能答出地震可能會引發泥石流、海嘯等自然災害,卻很少有人關注室內煤氣爐、電線等設備受損可能引發火災。

      令人擔憂的是,採訪中幾乎沒有市民能夠答出距離自己最近的防震避難場所。晉安的李女士表示,住在小區十幾年了,從沒聽說附近有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而對記者「是否會準備相關應急物品以備不時之需」的提問,多數市民表示沒有準備。

      本報為您整理防震常識

      科學避震可以將地震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記者請教了一些地震專家,並搜集資料,總結出以下防震減災的常識。

      在戶內避震時,一定不要盲目外逃,應先判斷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到達出口。最好的辦法是就近躲在屋內的小開間建築(如廚房、衛生間等)或結實的家具下面,用手或其他柔軟物體保護頭部,待主震過後再迅速逃出。同時要注意遠離門窗和陽臺,因為這些部位牆體有缺口,承壓能力相對減小,坍塌可能性較大。另外,如果有可能,要注意及時撲滅爐火、關閉煤氣、切斷電源,以免造成火災、中毒等次生災害。

      在戶外避震時,應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要避開高大、結構複雜的樓房、煙囪、立交橋等建築物;避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等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避開狹窄街道、危舊房屋等危險場所。

      在採訪中,不少市民關心如何未雨綢繆預防地震。對此,專家表示,做好室內的防震準備首先要將家具、物品擺放好,防止掉落或傾倒傷人、傷物,堵塞通道;注意觀察三角空間,便于震時藏身避險;保持對外通道的暢通,便于震時從室內撤離。

      地震有可能發生在夜間,因此,臥室內床的擺放也有講究。床的位置要避開外牆、窗口、房梁,安放在室內堅固的內牆邊,防止室內重物落到床上。同時要清理或存放好家裡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如煤油、汽油、煤氣罐、氧氣瓶等。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地震,居民最好事前準備一個結實的家庭防震包,在裡面裝上飲用水、食品、衣物、藥品、手電筒、火柴、蠟燭、收音機、乾電池等,放在家裡便於取放的地方。平時,可以適當練習家庭緊急撤離與疏散演練,摸清離家最近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在哪兒,約定好家人震後怎樣團聚。

    

      全市有59處地震避難所

      記者從地震部門了解到,目前福州市已建設59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具體如下。

      鼓樓區7處:溫泉公園、五一廣場、省體育中心、西湖公園、左海公園、金牛山公園、屏山公園。

      臺江區6處:閩江公園(金沙園)、江濱休閒廣場、白馬河公園、南公園、亞峰公園、鰲峰公園。

      倉山區6處:金山文體中心、榕城廣場、金山公園、市體育中心、高蓋山公園、火車南站休閒廣場。

      晉安區5處:兒童公園、光明港公園(長樂南路段)、晉安第五中心小學、晉安第六中心小學、鼓山沃爾瑪廣場。

      馬尾區5處:師大二附中、羅星塔公園、馬江渡廣場、西提麗府廣場、海博館。

      福清市7處:清榮大道富貴世家對面兩館一中心、人民體育場(Ⅲ類)、體育文化公園、街心公園、龍江文化廣場、虎溪公園、洪春松濤園。

      長樂市6處:長山湖公園(Ⅲ類)、愛心公園、南山公園、體育中心、吳航中學、兒童公園。

      閩侯縣4處:江濱市民廣場(Ⅲ類)、街心公園、縣委黨校、閩侯一中。

      連江縣4處:縣體育場(Ⅲ類)、縣人民廣場、江濱公園、陳第公園。

      閩清縣3處:縣體育場(Ⅲ類)、乃裳廣場、溪濱公園。

      羅源縣3處:九大中心(Ⅲ類)、鳳蝶廣場、民族中學。

      永泰縣3處:江濱公園(Ⅲ類)、縣影劇院廣場、永泰一中。

相關焦點

  • 福建三年內將再建300處地震避難所
    福建三年內將再建300處地震避難所 >   福州有哪些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呢?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開展防震減災應急演練有何意義 5. 應急避難場所簡介 6. 家庭如何制定防震措施 7. 家中應常備哪些震後急需用品 8. 主震-餘震型--主震非常突出,餘震十分豐富;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餘震相差0.7~2.4級。主震發生前先有一些前震出現,這種主震-餘震型地震也叫前震-主震-餘震型地震。
  • 南靖:湖美中學舉行防震防災應急疏散演練
    為進一步深化全校師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和防震防災意識,使全校師生了解防震、疏散等應急避險知識,提高全校師生在密集場所緊急避險和應變的能力,掌握地震來臨時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21年1月4日早上9點30分,南靖湖美中學進行了一次模擬地震來臨時的逃生演練。
  • 北京小學生演練地震逃生獲防震應急包/圖
    北京小學生演練地震逃生獲防震應急包/圖2011/4/14/8:26來源:千龍網今天上午,來自北京市地震局的專家和西城區消防一支隊的官兵們為西城區奮鬥小學的師生們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逃生安全教育課。     本次活動以「強化安全意識、培養應急能力」為主題,市地震局的專家以「地震來了該怎麼辦」為題,向奮鬥小學的全體師生普及了地震知識、預防常識、逃生自救方法,並通過帶有煙霧情景的疏散演練,對師生們將剛剛學到的避險知識進行了一次檢驗。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承擔本級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能力。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
  • 四川馬邊縣發生3.8級地震,來四川旅遊是否需要學習防震知識?
    朋友圈裡,問:馬邊3.8級地震,來四川旅遊是否需要學習防震知識?學習防震知識是可以的,但別把四川當成了免費搖搖車,天天晃不停?如果真有要學的,那就先學這句話: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掉。這是就是四川人防地震的心態。
  • 南安市應急局實地走訪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情況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抗震救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減輕災害、安置災民、維護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以來南安市已建成15處級別不同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為加快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步伐,進一步達成我市「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相關目標任務,近日市應急局工作人員先後實地走訪了水頭中學、延平中學、玲蘇中學等三所學校。
  • 臺灣花蓮縣海域地震4.5級地震 網友:福建廈門、泉州、福州有震感
    據@中國地震臺網 正式測定:11月25日09時32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01度,東經121.77度)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據網友表示,福建廈門、泉州、福州等地均有震感。 地震來了如何避震?
  • 【知識看點】關於日本防震,你不可不知的這3件事
    那麼日本的建築是如何做到防震的呢?日本建築防震係數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解析日本人的防震秘笈。 制震與耐震最大不同在於建築物本身在地震時也會跟著搖晃,但這種搖晃是故意與地震搖晃方向相反。因為這個特性,在建築物當中所受到的搖晃實際上會比地震的實際搖晃程度來得小! 比較有趣的是,制震只有在2樓以上才有效果,因為1樓會隨著地震晃動(因為1樓與地面連在一起,不可能與地震做反方向晃動)耐震效果不明顯。
  • 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驗收專家組到我市開展2020年省級防震...
    、五源河學校、瓊山椰博小學、美蘭實驗小學、蒼西小學等5所學校開展檢查驗收工作。市地震局二級調研員、副局長葉保恆,市教育局副局長仇志明、三個區地震局、教育局等相關負責人陪同檢查。考評專家組現場實地查看了申報學校的地震應急避險場地、緊急疏散指示標識、科普宣傳欄、地震科普場所等硬體設施,隨後認真聽取了各申報學校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情況匯報,並按照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考評評分標準逐條查閱資料考評打分。
  • 臺灣宜蘭海域昨晚發生5.8級地震,潮州市有震感
    昨晚9點19分,臺灣宜蘭縣海域發生5.8級地震,我市有震感,目前未收到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報告。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0日21時19分,臺灣宜蘭縣海域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受此影響,我市有震感。
  •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郭丹)5月12日,是我國第7個防災減災日。居安思危,只有從日常生活中樹立防震、防災意識,了解防震減災知識,才能更多地掌握應對自然災害的技能、不斷提高我們對災害的防禦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這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打造了一套完善的防災防震系統,或許我們也能從中得到啟發。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7號主席令)
    編制防震減災規劃,應當對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地震監測臺網建設、震情跟蹤、地震災害預防措施、地震應急準備、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等作出具體安排。  第四十一條 城鄉規劃應當根據地震應急避難的需要,合理確定應急疏散通道和應急避難場所,統籌安排地震應急避難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電、排汙等基礎設施建設。
  • 通州:新華街道開展普及防震減災知識講座
    近日,為進一步推動「防震減災 全民參與」理念深入人心,完善災情預報體系,健全防震減災機制由通州區地震局與防災科技學院聯合主辦的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講座在新華街道如意社區活動室如期開展。如意社區「防震減災 全民參與」知識講座現場講座由防災科技學院資深老師進行講解,圍繞「認識地震」、「地震災害」、「減輕地震災害」三大板塊進行,分別向居民講解了中國地震的特點、地震災害和特點以及如何減輕地震災害。講座中還介紹了地震監測預報、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建築物抗震設計以及地震應急演練的防震減災3+1工作體系。
  •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大講堂」走進阿拉善盟森林消防大隊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大講堂」走進阿拉善盟森林消防大隊2020年12月9日上午,阿拉善盟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大講堂」走進阿拉善盟森林消防大隊,開展了防震減災知識科普宣傳工作。地震局科普講師從阿拉善塊體地震地質構造及動力成因、阿拉善盟地震活動斷裂分布、阿拉善盟地震活動形勢、防震避險常識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解,發放《防震救災知識宣傳冊》和《內蒙古自治區地震預警管理辦法》100餘冊。阿拉善盟森林消防大隊50多名幹部參加了此次大講堂。
  • 來中國避難?日本將有大地震至少9級,中國會同意避難申請嗎?
    地殼釋放能量的典型方式之一,就是地震,這個自然現象,存在於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日本的地震就頻繁發生,每一年,地震平均達1500次。次數之多,已成為人們的日常認知,日本的人民早就積累出各種地震的避難方式,當真正的大型地震發生時,那些方法,技術,都起不到很顯著的作用。有日本相關的權威專家表示,2020年,日本會有一場超過9級的大型地震。
  • 泉州鯉城:首個高級別地震應急避難所建成!
    早報訊 (本社記者張素萍 顏沐 通訊員黃凱傑 宋雅玲 文/圖)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一項災民安置措施,記者從鯉城區地震辦獲悉,福建師範大學泉州附屬中學Ⅱ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已建設完成,這也是鯉城區首個高級別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 我國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唯一專業地震博物館——蘭州地震博物館
    這個地震博物館,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唯一專業地震博物館。整個博物館分為6個分館:有地震知識壁畫館、實物史料館、地震泥塑館、地震儀器館、音像館和地震字畫館。地震知識壁畫館,設在主洞道,壁畫長104米,高1.3米,上面繪製了383個真實的地震故事(囊括古今中外)和1000多個人物。實物史料館,館內陳列有400餘件實物、史料,其中有很多收藏在全國獨一無二,我國第一張烈度區劃原始圖、第一塊地震破壞程度分布圖石碑、因1920年寧夏海原地震而製造的全國唯一的地震貨幣、一萬年前的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及世界罕見的碳化斷層泥珍品等。
  • 地震來襲,老師帶176孩子安全撤離:這些地震科普知識要早教孩子
    在地震發生時老師僅用17秒就帶領孩子們安全撤離的舉動收穫了很多網友的點讚,有網友評論說:負責任的老師才是好老師,也只有把孩子交到這樣的老師手裡,家長才能放心。還有網友說:看老師衝到教室裡的那一幕真的很感動,老師一邊點人數,一邊提醒孩子們抱頭,一看就是專門訓練過的,孩子和老師們都是最棒的!
  • 日本熊本地震發生已過半年 仍有人在避難所生活
    原標題:日本熊本大地震發生已過半年 災區重建仍是課題中新網10月14日電據日媒報導,在日本熊本縣等地發生的一系列地震中,第一場觀測到震度為7(日本標準)的地震到本月14日剛好過去半年。據報導,熊本縣內直接或間接因地震而喪生的人數為110人。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人被迫在避難所過著艱苦的避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