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山小學學生在新學期舉行防地震、防火災演練。
15日2時59分,仙遊縣發生2.6級地震,這是今年8月以來仙遊發生的第8次地震。遇到地震時,應當掌握哪些基本的防震減災常識?我市設置了59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具體地點大家都了解嗎?就此,記者15日兵分多路進行了採訪。
很多市民防震知識很零碎
在記者隨機採訪的市民中,學生群體的防震減災知識最為豐富。在融僑小學讀六年級的陳同學告訴記者,學校每年都會舉行應急演練,她學到了很多,「火災時防煙霧用溼毛巾捂住口鼻,而地震時防灰塵可以用幹布條」。在市教院附中讀高二的小張和福州大學讀大三的小林都認為,學校舉行的應急演練和科普宣傳是自己防震知識的主要來源。
對於其他市民來說,防震知識則非常零碎,主要來自大眾媒體,日常生活中沒有相關應急演練的經歷。市民張女士的意見很具有代表性,她說「小震不用怕,大震沒辦法」,頗有些聽天由命的意思。在市民心中比較安全的避震場所,室內以衛生間高居首位,其次是陽臺(事實上陽臺很不安全)。多數市民能答出地震可能會引發泥石流、海嘯等自然災害,卻很少有人關注室內煤氣爐、電線等設備受損可能引發火災。
令人擔憂的是,採訪中幾乎沒有市民能夠答出距離自己最近的防震避難場所。晉安的李女士表示,住在小區十幾年了,從沒聽說附近有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而對記者「是否會準備相關應急物品以備不時之需」的提問,多數市民表示沒有準備。
本報為您整理防震常識
科學避震可以將地震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記者請教了一些地震專家,並搜集資料,總結出以下防震減災的常識。
在戶內避震時,一定不要盲目外逃,應先判斷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到達出口。最好的辦法是就近躲在屋內的小開間建築(如廚房、衛生間等)或結實的家具下面,用手或其他柔軟物體保護頭部,待主震過後再迅速逃出。同時要注意遠離門窗和陽臺,因為這些部位牆體有缺口,承壓能力相對減小,坍塌可能性較大。另外,如果有可能,要注意及時撲滅爐火、關閉煤氣、切斷電源,以免造成火災、中毒等次生災害。
在戶外避震時,應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要避開高大、結構複雜的樓房、煙囪、立交橋等建築物;避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等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避開狹窄街道、危舊房屋等危險場所。
在採訪中,不少市民關心如何未雨綢繆預防地震。對此,專家表示,做好室內的防震準備首先要將家具、物品擺放好,防止掉落或傾倒傷人、傷物,堵塞通道;注意觀察三角空間,便于震時藏身避險;保持對外通道的暢通,便于震時從室內撤離。
地震有可能發生在夜間,因此,臥室內床的擺放也有講究。床的位置要避開外牆、窗口、房梁,安放在室內堅固的內牆邊,防止室內重物落到床上。同時要清理或存放好家裡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如煤油、汽油、煤氣罐、氧氣瓶等。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地震,居民最好事前準備一個結實的家庭防震包,在裡面裝上飲用水、食品、衣物、藥品、手電筒、火柴、蠟燭、收音機、乾電池等,放在家裡便於取放的地方。平時,可以適當練習家庭緊急撤離與疏散演練,摸清離家最近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在哪兒,約定好家人震後怎樣團聚。
全市有59處地震避難所
記者從地震部門了解到,目前福州市已建設59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具體如下。
鼓樓區7處:溫泉公園、五一廣場、省體育中心、西湖公園、左海公園、金牛山公園、屏山公園。
臺江區6處:閩江公園(金沙園)、江濱休閒廣場、白馬河公園、南公園、亞峰公園、鰲峰公園。
倉山區6處:金山文體中心、榕城廣場、金山公園、市體育中心、高蓋山公園、火車南站休閒廣場。
晉安區5處:兒童公園、光明港公園(長樂南路段)、晉安第五中心小學、晉安第六中心小學、鼓山沃爾瑪廣場。
馬尾區5處:師大二附中、羅星塔公園、馬江渡廣場、西提麗府廣場、海博館。
福清市7處:清榮大道富貴世家對面兩館一中心、人民體育場(Ⅲ類)、體育文化公園、街心公園、龍江文化廣場、虎溪公園、洪春松濤園。
長樂市6處:長山湖公園(Ⅲ類)、愛心公園、南山公園、體育中心、吳航中學、兒童公園。
閩侯縣4處:江濱市民廣場(Ⅲ類)、街心公園、縣委黨校、閩侯一中。
連江縣4處:縣體育場(Ⅲ類)、縣人民廣場、江濱公園、陳第公園。
閩清縣3處:縣體育場(Ⅲ類)、乃裳廣場、溪濱公園。
羅源縣3處:九大中心(Ⅲ類)、鳳蝶廣場、民族中學。
永泰縣3處:江濱公園(Ⅲ類)、縣影劇院廣場、永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