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改編成的電影也許會迎來重量級的形象,誕生 32 年的超級馬裡奧。
《華爾街日報》援引信源消息稱,環球影業旗下的動畫工作室照明娛樂(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在跟任天堂協商拍攝,計劃以馬裡奧兄弟為題材的動畫電影。兩家公司來回溝通已經超過 1 年,目前還沒有確定拍攝計劃。
在雙方協商過程中,有一點被任天堂看重,他們希望可以在創意環節有更多的參與。按照信源的說法,馬裡奧之父宮本茂也參與了協商,很可能跟照明娛樂的 CEO Chris Meledandri 一起擔任製片人。
照明娛樂也就是《神偷奶爸》系列背後的製作團隊。至於照明娛樂母公司環球影業跟任天堂的合作,在去年就開始了。在去年 11 月份,任天堂宣布聯合環球影業開發主題樂園「超級馬裡奧世界」,以任天堂旗下的遊戲形象為基礎,將在 2020 年落地日本大阪,預計耗資 500 億日元(折合約 29 億人民幣)。
照明娛樂目前有 1 部動畫電影在計劃中,預計是他們在巴黎的團隊 Mac Guff 製作,項目還在早期開發階段,即便確定拍攝也需要多年時間。
馬裡奧的知名度一直吸引著好萊塢工作室,他們都接觸過任天堂,想要拿下遊戲改編電影的版權。從誕生至今,200 多款馬裡奧遊戲是世界上賣得最多的遊戲,也就意味著形象授權將會非常貴。
任天堂也確實嘗試過將馬裡奧搬上熒幕,但 1993 年上映的真人版《超級馬裡奧兄弟》是個噩夢。故事講述了馬裡奧兄弟聯合起來對付擁有特殊能力的邪惡勢力庫帕,本身故事差,加上製作、編劇過程出現的混亂,即便主演之一的 Bob Hoskins 也在多年後認為,這是他拍過最爛的片子。
真人版《超級馬裡奧兄弟》|圖片來自:nerdist
任天堂重新對電影產生興趣,似乎是從 2015 年開始的。宮本茂當時談到了「電影跟遊戲的結合」、」遊戲可能是未來電影的形態「,可能當時已經在思考怎麼做電影了。
電影計劃逐漸有更多信息是在去年 6 月份,任天堂說在跟幾家動畫製作公司接洽,計劃 2、3 年內推出以旗下遊戲形象為題材的電影,當時沒說是動畫還是真人電影。任天堂看上去相當認真,還把控股的西雅圖水手棒球隊股份以 6.61 億美元賣掉,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撐電影計劃。
遊戲改編電影在好萊塢相當常見。從真人版《超級馬裡奧兄弟》開始,到今天至少有 30 多部這類電影。其背後有這樣一個邏輯,好萊塢可以將同一個形象轉化成電影、遊戲、書籍和漫畫等不同媒介。
這類電影中有一些表現還不錯的作品,例如《無敵破壞王》、《寂靜嶺》都有不錯的評價。但這類電影悲劇更多,賣不出好票房、也沒有什麼市場好評,例如《生化危機》、《刺客信條》系列等。
對於遊戲本身來說,很多遊戲本身就是從電影改編過來,借鑑了相當多的內容,像《魔獸》、GTA 等,再將遊戲改編成電影在編劇層面就是個難題:究竟怎麼改編遊戲?熟悉遊戲的玩家,對於同樣劇情的電影很難說會產生同等的興趣。
有一部分原因跟控制著版權的遊戲發行商有關係。出售遊戲改編電影版權可以獲取遊戲發行之外的收益,但像 3A 遊戲大作本身帶來的收入已經是相當多,賣改編版權只是額外收入。考慮到遊戲大作開發跟電影製作經常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非主營業務很難獲得公司更多的關注。
在電影製作上,像德國導演 Uwe Boll 這樣的爛片製造者,為遊戲改編電影這種類型的電影帶來了負面影響。Uwe Boll 致力於將遊戲改成電影,推出了基於遊戲《地牢圍攻》、《鬼屋魔影》、《死亡之屋》改編的一系列電影,票房能覆蓋掉成本,但口碑極差。
很多時候,電影製作團隊對於遊戲本身也沒有太多關注。例如《刺客信條》電影,導演、主演法鯊對於玩遊戲這件事基本沒有經驗,導演從遊戲中摘取了大量的畫面作為電影的一部分。
對於電影來說,講好一個好故事是最核心的內容。這對於有數十萬字劇本的遊戲大作來說,相對容易些,但對於任天堂的馬裡奧遊戲來說,這是個有相當難度的問題。馬裡奧的遊戲作品只有馬裡奧救公主這一個故事情節,任天堂在這套系列遊戲上最大的創新也不強調劇情,而是遊戲玩法、交互上的創新,例如最早期的平臺跳躍的玩法。
題圖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