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網際網路普及應用給工會工作提出新要求
當前,網際網路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工會工作需要順應新形勢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加強工會網上工作,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提出「切實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開創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新局面」、「加強群團網上工作,打造網上網下互相促進、有機融合的群團工作新格局」的要求。
中國工會十七大積極建設智慧工會,強化網際網路思維,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手段推進工會工作,促進網際網路和工會工作融合發展,構建網上工作平臺,打造工會工作升級版。
02關於「網際網路+工會」的解讀
「網際網路+工會」是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產物,「網際網路+」的本質為「連接一切」,連接層次包括「連接」、「交互」和「關係」,作為「網際網路+工會」即通過APP、微信等網際網路手段實現工會會員和各級工會組織的連接,會員和組織通過服務平臺快速、高效的的交流與互動,建立互聯互通、高度聯繫的組織體系,從而形成會員和工會組織的信任性關係。「網際網路+」更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理念,一種方法論,可以為工會補齊機制和資源短板提供解決思路。
」網際網路+工會」有助於解決工會工作中存在的以下問題:
1. 數據管理難精準的問題。工會會員和基層工會組織數據信息管理尚未實現數據化,數據時效性差,職工信息難以查詢統計,每次活動後數據資料收集難度大;
2. 溝通渠道欠順暢的問題。存在訊息「層層傳達、層層衰減」的困境,廣泛收集職工訴求和職工民意的難度大,組織活動投入很大,而職工參與有限;
3. 管理溝通效率低的問題。管理還停留在以手工操作為主,工作強度大,對於集團型企業,二級單位和基層工會數量多,工作協同和管理存在困難;
4. 服務載體單一的問題。職工需要網絡載體的服務,而工會的網上服務欠缺,傳統形式的職工服務供給有限,很難實現普惠化。
03關於「智慧工會」的理解
智慧,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一般是對人類的形容,《博弈聖經》中寫道:智慧就是文化進程中獨創的執行力。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逐漸發展,尤其是技術的進步,對於「智慧」有了更多新的含義,例如:智慧城市。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包括「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和「新型智慧城市」。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隨著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網際網路+」 行動計劃的實施和「數字中國」 建設的不斷發展,隨著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應用,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這不僅推動了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進,更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智慧工會作為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在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等方面也被黨和國家寄予厚望。
智慧工會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由「數字工會「、」網際網路+工會「走向」智慧工會「。「數字工會」和「網際網路+工會」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應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和多媒體等工具將工會工作與信息化結合,這也是目前全國大部分工會所處的發展階段。而以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使工會工作在數位化、信息化、網絡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智能化,逐步走向真正意義的「智慧工會」。
智慧工會是中國工會為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特點,加快改革創新而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工會組織通過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信息技術構建的工會智能化管理和服務職工體系。為職工群眾提供均等性、普惠性、便捷性、精準性、常態化服務,形成網上網下相互促進、有機融合的工會工作新格局。
未來的智慧工會應該具備四大特徵:全面智能的感知、萬物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l 全面智能的感知。通過傳感技術,實現對工會工作管理、服務職工等各方面監測和全面感知。智慧工會利用各類隨時隨地的感知設備和智能系統,智能識別和立體感環境、狀態、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變化,對感知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和處理,並能與工會業務流程智能化集成,進而主動做出響應。
l 萬物泛在的互聯。5G等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工會系統中的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為職工會和幹部各類隨時、隨地、隨需、隨意應用提供了基礎條件,萬物泛在網絡作為智慧工會的「神經網絡」,極大的增強了智慧工會作為自適應系統的信息獲取、實時反饋、隨時隨地的智能服務能力。
l 智能融合的應用。新一代全面感知技術的應用增加了海量數據。集大成,成智慧。基於雲計算,通過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與分析,並引入「人」的智慧參與,可大大提升決策支持能力。基於雲計算平臺的大成智慧系統將構成智慧工會的「大腦」。技術的融合與發展還將進一步推動「運」與「端」的結合,推動實現智能融合、隨時、隨地、隨需、隨意的應用。
l 以人為本的創新。智慧工會建設尤其注重以人為本、共同參與、社會協同,注重從用戶需求出發,這裡的用戶不只包括「職工用戶」,還包括工會領導、各級工會幹部等。獲取「用戶」在不同維度的多種需求特徵,通過大數據計算和人工智慧的處理,使得各類創新應用在「以用戶為中心」的精準化、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服務成為可能。
知工惠-全國首家SAAS模式的智慧工會雲平臺,以「智能+」為設計理念,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集數據融通、協同管理、智能分析為一體的智慧工會雲平臺,從「網際網路+」到「智能+」形成與傳統工會工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工作格局,全面開啟基層工會工作新模式。
參考文獻 宋剛,鄔倫.創新2.0視野下的智慧城市.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