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今日完工

2021-01-20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於25日完工,並計劃於明年1月開展首次製冰工作。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將承擔速度滑冰比賽,在此將誕生14塊金牌。

據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介紹,國家速滑館於2017年開始施工建設以來,無論是從建造技術、還是建設速度,均體現了我國當前建築行業的最高水平。其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外形上,國家速滑館由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環繞,因此,又被稱為「冰絲帶」。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編織天幕 創下世界體育場館之最

國家速滑館採用了雙曲面馬鞍形單層索網結構屋面設計。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據國家速滑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採用這種結構設計,能夠極大的節約材料,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速滑館建設團隊將這張索網稱為「天幕」。「編織天幕」的過程可以簡單理解為,有一個巨大的羽毛球拍「繃」在了場館的上方,只不過這個球拍不是由樹脂纖維而是粗大的鋼索編織而成,不是平面而是馬鞍形,類似一個「薯片形」。因此,其建設難度可想而知。

建設者通過49對承重索和30對穩定索編織成長跨198米、短跨124米的索網狀屋面,再鋪設1080塊4×4米單元屋面板組裝而成。由於索網屋面的空間形態非常複雜,張拉以後每一個「方格」空間形態都不一樣,因此填充的每一塊單元體尺寸也不同,需要通過實測得到數據後再進行加工定製。

2020年5月,國家速滑館斬獲「2019年度中國鋼結構行業的最高工程大獎——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傑出工程大獎」,「天幕」的成功「編織」是其主要加分項。

絲帶飛舞 拼成完美「冰絲帶」

記者在現場看到,完工後的速滑館外立面在夜間已經亮燈,「冰絲帶」已經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飛舞。據介紹,為營造出輕盈飄逸的絲帶效果,國家速滑館外立面由3360塊曲面玻璃單元拼裝而成,通過機械配合工人操作,嚴絲合縫地嵌入160根S形鋼龍骨打造的框架中。曲面幕牆所使用的玻璃,每塊尺寸都不相同,全部通過BIM技術在工廠定製、現場安裝。

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創新型「冰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其設計靈感來自冰雪運動與速度的結合,盤旋的「冰絲帶」象徵著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進時冰刀留下的軌跡,同時22條「冰絲帶」又象徵著在2022年舉辦北京冬奧會。

最快的冰 著眼於賽後可持續利用

國家速滑館採用了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1.2萬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國家速滑館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冷系統的冰面,也是全球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的冬奧場館。這項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環保的製冰技術,碳排放趨近於零;同時也是最先進的製冰技術,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度以內。 這樣製冷不僅相比較傳統方式效能提升20%以上,而且製冷非常均勻,不會出現各個部位溫度不一樣、冰面硬度不均勻的情況。在以0.001秒計時的高水平競技中這都是關鍵性的因素。同時,國家速滑館將製冷產生的餘熱用於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一年可節省約200萬度電。

另據國家速滑館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速滑館之所以採用全冰面設計,目的就是充分考慮賽後利用,為適應多種需求的群眾性健身提供硬體支撐。國家速滑館冰面採用分模塊控制單元,可以將冰面劃分為若干區域,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進行製冰。平時可接待超過2000市民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著眼於服務賽後可持續利用,努力打造值得傳承、造福人民的永久資產的目標。

智慧場館 提供生動「中國方案」

國家速滑館在建造過程中,除了大量使用先進建造、綠色節能技術外,還全生命周期應用了工程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整個項目建設,無論是從幕牆系統還是到屋面系統,無論從預製看臺還是索結構的平行施工,均採用了BIM技術,實現了施工全過程的仿真分析,真正實現了「智慧建造」。

國家速滑館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場館,它還引入了「室內外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數字孿生系統」等技術,就像給場館配備了一顆「大腦」。

擁有了「智慧大腦」的國家速滑館,未來將為觀眾、賽事組織和參與者提供優質的觀賽體驗、完備的服務保障,使速滑館成為一個智慧場館和集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閒、展覽展示、社會公益等於一體的多功能場館,滿足於賽事,造福於人民,樹立新時代體育場館建設運營的典範,向世界貢獻奧運場館「反覆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國方案」。(總臺央視記者 何暢 袁成剛)

相關焦點

  • 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四大亮點揭開面紗
    5月30日,記者從負責北京冬奧會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的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了解到,截至5月30日,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部分區域實現正負零施工,國家速滑館已「破土而出」。按照計劃,今年6月底國家速滑館將完成全部地下結構施工,開始進入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今日完工 明年1月將首次製冰
    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 (董兆瑞)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今日完工,並計劃於明年1月開展首次製冰工作。據了解,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將承擔速度滑冰比賽,在此將誕生14塊金牌。
  • 《冬奧場館巡禮》第四集:匠心智造——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驚豔...
    2020年底,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市8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綠色場館秉持辦奧理念,科技場館展現中國智慧,山林場館變為現實……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推出《冬奧場館巡禮》系列報導,今天播出第四集《匠心智造——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驚豔亮相!》。
  •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今日完工,記者實地探訪揭秘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速滑館今日(12月25日)完工,並計劃於明年1月開展首次製冰工作。國家速滑館場內軟裝已經完成,即將展開首次製冰。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介紹,國家速滑館於2017年開始施工建設,其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
  • 京彩|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建設中的亞洲最大多功能全冰面國家速滑館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西北側,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比賽場館,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遊泳中心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擁有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屋面重量僅為傳統鋼結構屋面的1/4;擁有亞洲最大的室內多功能全冰面,是全世界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系統的冬奧速度滑冰競賽場館。冬奧會後,可同時接待超過2000人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
  • 高清:探訪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冰立方」
    人民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張志強攝影報導)北京賽區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上項目核心區,將承擔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全部冰上項目的比賽。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北京賽區全部比賽場館將實現完工。今天,記者探訪了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速滑館以及國家遊泳中心。
  • 2022年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結構封頂
    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截至2018年年底,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包含8個新建競賽場館、5個改造競賽場館在內的共計42個冬奧工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其中,國家速滑館已實現結構封頂。國家速滑館作為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採用了世界體育館建築跨度最大的馬鞍形單層索網結構,從2018年4月開始地下結構施工,到2018年年底實現結構封頂,僅用了8個月時間,速度令人驚嘆。國家速滑館充分採用全數字仿真、工廠化預製、現場組裝的建設方式,用創新領先的「智慧建造」模式成倍提升建設速度和建設質量。
  • ...出」,9月將「拔地而起」――揭秘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冰絲帶」
    ↑5月9日,參觀者從國家速滑館工程完工倒計時牌前走過。當日,位於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西側的北京冬奧會場館國家速滑館建設工地樹立工程完工倒計時牌,目前,工程已全面進入地下施工階段,場館將於2020年達到測試賽要求。
  • 2022冬奧會,北京準備咋樣了?
    冬奧賽區重點工程年底將完工「作為一名建設者,我親眼見證了這條賽道的從無到有,見證建設人員突破一個個技術阻礙。今年是冬奧核心區諸多在建項目的收官之年,再過不久,這條賽道也將迎來一系列賽事。我們將高質量、高標準做好最後的施工工作。」
  • 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年底建成!87萬人報名志願者!
    目前北京賽區場館建設已經進入衝刺階段,15塊冰面今年年底前將全部完工,並具備比賽條件。國家速滑館:國家速滑館又名「冰絲帶」,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的新建競賽場館,將進行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國家速滑館以冰為設計象徵,速滑選手的競速軌跡被詮釋為立面的22條飄逸的絲帶,而這22條絲帶又代表著北京承辦冬奧會的2022年。
  • 朝陽13處冬奧場館建設持續推進 北京冬奧村預計今年6月竣工
    隨著2022年冬奧會腳步的臨近,各冬奧場館建設和預熱活動備受關注。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11日從朝陽區「兩會」獲悉,朝陽區內共有13處冬奧場館及設施,作為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及三個競賽場館和十個非競賽場館所在地,朝陽區作為屬地單位,協助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冬奧場館建設及氛圍營造等各項工作。
  • 探訪建設中的北京冬奧場館「冰絲帶」
    7月28日,北京,國家速滑館施工現場。國家速滑館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場館,又名「冰絲帶」,是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場館。中新社記者韓海丹攝冬奧會期間,承擔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和訓練。據悉,作為北京冬奧會冰上項目核心區,北京賽區將承擔全部冰上項目的比賽,共計15塊冰面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中新社記者韓海丹攝
  • 國家速滑館建設引入社會資本 賽後將成多功能冰上運動中心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記者孔祥鑫)北京市重大項目辦日前與中標國家速滑館「冰絲帶」PPP合作招標的首開聯合體籤訂框架協議。北京2022年冬奧會成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場館建設和運營。賽後,國家速滑館將成為集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閒、展覽展示、社會公益於一體的多功能冰上運動中心。
  • 2022年冬奧會 北京準備咋樣了?
    北京以城市的名義成功申辦冬奧會,將成為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行冬季奧運會,由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行,同為主辦城市。那麼,在國際體育界慶祝奧林匹克日(6月23日)到來之際,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準備得咋樣了?
  • 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首個新建比賽場館完工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 於立霄)首鋼滑雪大跳臺1日正式建設完成,這是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第一個建設完工的新建場館,也是唯一的雪上比賽場地,將承辦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的跳臺滑雪比賽項目,屆時將有4塊金牌在此產生。
  • 國家速滑館預製看臺板開始吊裝 五個主要新建場館已開工建設
    從地下到地上,就在曾經點亮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火炬的國家體育場西北角,黃金貴一天天地見證著國家速滑館在北四環的地面上悄然「生長」。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標誌性建築,有著「冰絲帶」暱稱的國家速滑館擁有著許多個「最」和「第一」:世界體育館場館中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1.2萬平方米的亞洲最大冰面;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中第一個成功引入社會資本的場館;率先採用全國首例弧形預製看臺板。「我們總共要吊裝1911塊以再生骨料為原料之一生產出的預製看臺板。」
  • 2021年速度滑冰世錦賽將作為北京冬奧會於明年2月在「冰絲帶」舉行
    國際滑聯於4月11日宣布,將2021年世界速度滑冰錦標賽確定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的測試賽,賽事將於2021年2月25日至28日在位於北京的「冰絲帶」——國家速滑館進行。
  • 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場館鳥巢2020年翻新整修
    昨天,朝陽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備工作協調會,朝陽區副區長劉海濤通報了上述情況。據場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水立方擬於今年11月啟動改造,明年11月舉行測試賽;鳥巢將於2020年起實施改造。   國家體育館2020年達測試賽要求   繼2008年北京夏奧會之後,奧林匹克公園又將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核心區和主承載區。
  • 國家速滑館完工「冰絲帶」舞起來 2021年1月製作「最快的冰」
    原標題:國家速滑館完工「冰絲帶」舞起來 下月製作「最快的冰」12月25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正式完工,工作人員調試設備,清掃場地。(饒強攝)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12月25日完工,「冰絲帶」真正實現飛舞飄揚,「天幕」編織完成,「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館」也即將「登場」。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將承擔速度滑冰比賽,誕生14塊金牌。3360塊玻璃拼成「冰絲帶」國家速滑館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
  • 北京、延慶賽區冬奧場館如約竣工
    截至2020年底,新建、改建競賽場館全部按計劃完工,「15塊冰」打造完成。延慶賽區位於小海陀山區域,海拔最高點2198米,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歷經4年的艱辛建設,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延慶冬奧村及山地新聞中心四大場館近日全面完工,「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由藍圖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