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場館巡禮》第四集:匠心智造——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驚豔...

2021-01-09 北京體育廣播

2020年底,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市8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綠色場館秉持辦奧理念,科技場館展現中國智慧,山林場館變為現實……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推出《冬奧場館巡禮》系列報導,今天播出第四集《匠心智造——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驚豔亮相!》。

良博

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記者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驚豔亮相

03:59來自北京體育廣播

2020年12月25日,歷時三年建設,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宣布完工。國家速滑館是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項目競賽場館,能容納約1.2萬名觀眾,是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場地,屆時將有14塊金牌在這裡誕生。國家速滑館於2017年開始施工建設以來,無論是從建造技術、還是建設速度,都體現了我國當前建築行業的最高水平。

「冰絲帶」的順利完工,也創下了多項場館之最!國家速滑館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據國家速滑館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久林介紹,採用這種結構設計能極大地節約材料,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

為營造出輕盈飄逸的絲帶效果,國家速滑館外立面由3360塊曲面玻璃單元拼裝而成,通過機械配合工人操作,嚴絲合縫地嵌入160根S形鋼龍骨打造的框架中。這種創新型「冰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設計靈感來自冰雪運動與速度的結合,盤旋的「冰絲帶」象徵著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進時冰刀留下的軌跡,同時22條「冰絲帶」又象徵著在2022年舉辦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採用了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1.2萬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同時它還是全球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製冷的冬奧場館,不僅環保,也是最先進的製冰技術。

據了解,國家速滑館的建設團隊希望把冰絲帶的工程打造成為一個以冰雪運動為核心的文體綜合體,既能滿足賽時的競技需要,也能實現賽後的充分再利用。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國家速滑館內景

相關焦點

  •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今日完工 明年1月將首次製冰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介紹,國家速滑館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網球中心南側,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外形上,國家速滑館由 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環繞,因此,又被稱為「冰絲帶」。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 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今日完工,記者實地探訪揭秘
    外形上,國家速滑館由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環繞,因此又被稱為「冰絲帶」。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 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將承擔速度滑冰比賽,這裡也將誕生14塊金牌。
  • 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今日完工
    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編織天幕 創下世界體育場館之最國家速滑館採用了雙曲面馬鞍形單層索網結構屋面設計。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據國家速滑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採用這種結構設計,能夠極大的節約材料,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
  • 朝陽這些冬奧場館咋樣了?答案戳這裡!
    「冰水轉換」設計總負責人孫衛華 要直接把它從一個夏奧場館改造成冬奧場館,這在建築歷史上鮮有先例,其難度可想而知。 溫度、溼度、照明、聲學等變化 為冬奧冰壺比賽提供完美環境 「冰絲帶」為奧運場館建設貢獻「中國方案」
  • 冬奧之路|最具科技含量場館!設計總負責人帶你認識「冰絲帶」
    原標題:「冰絲帶」將成為當今最具科技含量的場館——訪國家速滑館設計總負責人鄭方新華社5月10日電(記者肖世堯、姬燁)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迎來倒計時1000天之際,這樣特定日期帶來的緊張感,對於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設計總負責人、北京建院副總建築師鄭方而言並不陌生。
  • 多語種主播探營冬奧場館 傳遞綠色辦奧理念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宋姝君): 8月7日,多語種主播探營冬奧場館第二期活動正式開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豪薩語、印地語、泰語、德語、土耳其語、俄語等語種的主播走進國家速滑館和北京奧林匹克塔,了解場館建設情況,進行多語種採訪報導,將綠色辦奧理念傳遞給全世界。
  • 除夕夜,「冰絲帶」炫彩迎新春
    除夕夜,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亮起來了!昨夜的北京城亮起萬家燈火,處處都是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路過的市民遊客分外興奮,紛紛舉起相機定格「冰絲帶」亮燈首秀的畫面。在工地堅守的冬奧建設者們來到兩年來日夜陪伴的「冰絲帶」面前,在這一特殊時刻見證著燈光調試的最關鍵環節。 這時,紅底黃字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恭祝全國人民新春快樂」字樣飛入眼帘,工地現場一片歡騰。建設者們用這場燈光秀向全國人民拜年,感謝社會各界對「冰絲帶」的關注和支持。
  • 北京、延慶賽區冬奧場館如約竣工
    歷經4年的艱辛建設,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延慶冬奧村及山地新聞中心四大場館近日全面完工,「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由藍圖變為現實。國家速滑館自2017年開始施工建設以來,無論是從建造技術還是建設速度,均體現了我國當前建築行業的最高水平。因其外形由 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環繞,因此又被稱為「冰絲帶」。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 國家速滑館預製看臺板開始吊裝 五個主要新建場館已開工建設
    從地下到地上,就在曾經點亮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火炬的國家體育場西北角,黃金貴一天天地見證著國家速滑館在北四環的地面上悄然「生長」。「5+2」,「白加黑」,黃金貴和工友們為國家速滑館的拔地而起努力工作,和家人的聯絡也只能依靠手機,「家裡人都知道我在幹奧運工程,自豪著呢。」
  • 夏天「不罷冰」泳池「玩冰壺」 北京冬奧場館「黑科技」了解下
    「冰絲帶」中的二氧化碳在夏天3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也能製冷,「水立方」裡的冰「乖巧聽話」,五棵松體育館裡的冰面可大可小,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冰面不怕曬......在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5周年之際,記者走訪了施工中的北京冬奧會場館,發現冬奧場館建設中隱藏著數不清的「黑科技」,你可能看不見它們,但正是它們,將助力北京冬奧會精彩、非凡、卓越
  •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厲害了北京冬奧場館
    「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智慧型體育場館,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水立方」則變成為「冰立方」,體現環保綠色、節儉辦賽的理念。「冰絲帶」國家速度滑冰館是冬奧會的新建場館,屋頂為不規則的馬鞍形,場館將建設成國內最大跨度的單層索網屋頂體育館,其索網結構更符合綠色辦奧的要求,其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頂的1/4,建成後形成約2萬平方米的無立柱空間,預計2019年底交付使用。「冰絲帶」採取全冰面設計,面積1.4萬平方米,等同於一個田徑場大小,是目前亞洲最大冰面的速滑館。
  • 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冬日陽光下,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顯得格外亮麗。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記者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
  • 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冰絲帶」已拔地而起 將實現「最快的冰」
    今天上午,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混凝土主體結構完成,「冰絲帶」已經拔地而起,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露出了偉岸的身軀。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國家速滑館將完成屋頂索網結構工程,明年6月完成幕牆建設。記者在「冰絲帶」建設現場看到,巨大的環桁架在20多米高的支撐體系拼接,如巨龍一般,未來將滑移到已經完成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上,最終合攏為一個馬鞍形的鋼架環梁。
  • 國家速滑館完工「冰絲帶」舞起來 2021年1月製作「最快的冰」
    原標題:國家速滑館完工「冰絲帶」舞起來 下月製作「最快的冰」12月25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正式完工,工作人員調試設備,清掃場地。(饒強攝)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12月25日完工,「冰絲帶」真正實現飛舞飄揚,「天幕」編織完成,「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館」也即將「登場」。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將承擔速度滑冰比賽,誕生14塊金牌。3360塊玻璃拼成「冰絲帶」國家速滑館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
  • 「冰絲帶」準備打造最快的冰,未來將呈現一座「智慧的館」
    冬日陽光下,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顯得格外亮麗。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記者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
  • 冬奧倒計時,500天!
    北京2008年奧運會澎湃如昨如今,「鳥巢」向北數公裡外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已向場館完工發起百日衝刺這一雙奧之城的新地標是2008年奧運會臨時場館曲棍球場和射箭場拆除後在原址興建的「冰絲帶」2008年奧運會享譽國內外的國家遊泳中心 「水立方」如今已變身「冰立方」
  • 讓「冰絲帶」飄揚!
    作為北京冬奧會新建的重大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從設計方案公布伊始就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目前,「冰絲帶」建設已經進入收邊收口階段,一座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運動場館已經璀璨屹立在世人的面前。在過去的800多個日日夜夜裡,有「國匠」之稱的北京城建集團盡銳出戰,用百分百的匠心打造百分百的精品工程,續寫著中國建築工人的奧運傳奇。
  • 冬奧競賽場館運行團隊各就位,國家速滑館去年11月迎首批工作人員
    晨曦中,魔幻般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點亮了希望的燈。朱景明攝)隨著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兩支場館運行團隊日前召開辦公工作動員會,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群)運行團隊全部實現一線辦公。這是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誌。北京冬奧會計劃使用12個競賽場館,根據場館空間範圍和運行特點,共組建9個場館(群)運行團隊。
  • ...出」,9月將「拔地而起」――揭秘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冰絲帶」
    ↑5月9日,參觀者從國家速滑館工程完工倒計時牌前走過。當日,位於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西側的北京冬奧會場館國家速滑館建設工地樹立工程完工倒計時牌,目前,工程已全面進入地下施工階段,場館將於2020年達到測試賽要求。
  • 國家速滑館首引社會資本 賽後將成多功能冰上運動中心
    將在2022年迎來冬奧會多項賽事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在賽後將成為北京首家可四季運營的冰上活動中心。1月31日,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主任徐賤雲與中標「冰絲帶」PPP合作招標的首開聯合體籤訂框架協議,北京2022年冬奧會首次成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場館建設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