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2020-12-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冬日陽光下,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顯得格外亮麗。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記者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塊巨大的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落差最大處不超過5毫米。

準備製作「最快的冰」

國資公司副總經理、國家速滑館公司董事長武曉南常用「精耕細作、拔地而起、編織天幕、絲帶飛舞,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館」來形容「冰絲帶」。他介紹說,目前國家速滑館冰板混凝土製作完工,為下一步實現「最快的冰」打下了堅實基礎。「10月下旬,我們經過連續48小時不間斷施工,終於製作出一塊厚17釐米的完整混凝土地面,這一工程的亮點在於,我們將整塊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左右,意味著放一個小鋼球在地面上,它基本不會滾動。」

國家速滑館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系統,在混凝土地面下方布滿了不鏽鋼盤管,這也是製冰最重要的設備。正式開始製冰時,二氧化碳將會以液態充滿所有不鏽鋼盤管,考慮到液態二氧化碳給管道帶來的壓力,施工方選擇採用不易腐蝕、承壓性強的不鏽鋼盤管。不過,看似簡單的不鏽鋼管鋪設,其中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

「首先是要保證密閉性,1.2萬平方米的地面被一圈圈間隔為10釐米的不鏽鋼製冷盤管覆蓋,累計長度近120公裡。這些不鏽鋼製冷盤管用焊接連接,焊縫近9000道。體量非常巨大,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動的時候,溫度在零下18攝氏度左右,而我們的冰板溫度按照速度滑冰的比賽要求要準確控制在零下7至零下9.5攝氏度之間。此外,還要保證所有管道鋪設完成後都處在同一水平面上,這兩項要求也是未來實現『最快的冰』的根本保證。」武曉南說。

在混凝土地面養護和機電設備調試完成後,國家速滑館將正式開始製冰工序。據了解,場館製冰主要分為凍底冰、噴塗以及畫線、修冰等步驟。在凍底冰前要先清掃場地並除塵,確保整體環境達標。然後依靠製冷系統長期運行將冰場地表溫度降至零下5攝氏度,再開始向場地澆水製冰工作。預計「冰絲帶」首次製冰將需要兩周左右時間。屆時,國家速滑館就將實現「最快的冰」。

測試賽運行團隊正式進館

國家速滑館在即將進入製冰工序的同時,北京冬奧會測試賽國家速滑館場館運行團隊也正式到位到崗並開始工作。在日前進行的測試賽運行團隊場館踏勘中,各領域成員走進場館,來到各踏勘點,了解場館現階段情況。

武曉南表示,運行團隊的到崗標誌著前期制定的各種運行計劃進入到進館落實階段,對於這座標誌性新建場館來說,已經開始了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之間的磨合。「以技術團隊為例,賽時他們要負責計時工作。目前機房的結構已經建造成型,但是相關計時記分設施設備還沒到位,後面的設備安裝、穿線、調試等工作需要技術團隊和施工團隊共同完成。運行團隊進駐場館後,先找到各自工作位置、明確職責、找出不足,缺啥補啥,最後達到工程建設收尾與場館運行之間有效地銜接,真正做到讓業主方和團隊運行雙方像齒輪一樣咬上扣,為之後的測試活動等工作做好紮實的基礎工作,這也是運行團隊儘早進入場館的意義所在。」

在此次場館運行團隊中,醫療防疫領域團隊備受關注。按照要求,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各場館將制定「一場一策」的場館疫情防控方案。

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國家速滑館醫療和防疫副主任李曉北表示,目前場館醫療防疫方案已經初步成型,在團隊進入場館後,將開始實地驗證防疫流線等方案內容等是否合理並隨時進行調整。「我們已經為國家速滑館組建專業醫療防疫團隊,為做好新冠疫情防疫工作,我們將設計最佳的防疫流線方案、分區管理,使得觀眾、運動員等人群得到有序流動,減少人員交叉聚集,通過專業的管控確保場館防疫標準達到安全等級。同時,我們將在總結和利用好服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田徑世錦賽等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冬季運動項目特點,做好針對性培訓,做到既保證賽事正常進行,又保證人的健康安全。」

高科技讓場館更「智慧」

按照「冰絲帶」未來發展圖景,國家速滑館將最終呈現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座「智慧的館」。如何做到智慧,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加持。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下,國家速滑館引入了「BIM運維系統」和「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擁有了「智慧大腦」的速滑館,未來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進入場館後,可以通過手機提供定位導航服務,匹配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此外,機器人問路、無人售賣車以及虛擬冰雪運動等多種新科技成果都將以更成熟、完善的形式呈現,為觀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觀賽體驗。

「目前,國家速滑館也在積極探索疫情之下辦賽新模式,比如進一步增強智慧售賣水平,提供更全面的機器人指引服務、語言服務甚至是機器人頒獎等,這樣觀眾既能體驗到一場充滿科技感的奧運會,同時做到儘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武曉南說,「以自動售賣為例,根據現在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原有建築結構、電力配置等,這些也是運行團隊進駐後需要和業主方溝通調整的地方,這也凸顯出場館運行團隊進駐的另一個優勢。」

此外,考慮到賽後場館利用,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的冰面採用分區製冷方式,做到對每一塊冰面實現單獨控溫,使整個場館實現「同時運行、不同使用」。同時,國家速滑館將通過對氣流組織進行精心排布,讓觀眾席和冰面的溫度、溼度分區,使觀眾可以在舒適環境中享受比賽。

「我們將充分利用好測試活動,可以讓更多老百姓上冰,體現積極參與冬奧熱情,傳承奧林匹克文化宣傳冬季運動。真正做到為群眾提供一個冬奧標準的、室內全天候的冰場。」武曉南說。

相關焦點

  • 「冰絲帶」準備打造最快的冰,未來將呈現一座「智慧的館」
    冬日陽光下,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顯得格外亮麗。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記者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
  • 國家速滑館完工「冰絲帶」舞起來 2021年1月製作「最快的冰」
    原標題:國家速滑館完工「冰絲帶」舞起來 下月製作「最快的冰」12月25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正式完工,工作人員調試設備,清掃場地。(饒強攝)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12月25日完工,「冰絲帶」真正實現飛舞飄揚,「天幕」編織完成,「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館」也即將「登場」。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將承擔速度滑冰比賽,誕生14塊金牌。3360塊玻璃拼成「冰絲帶」國家速滑館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
  • 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冰絲帶」已拔地而起 將實現「最快的冰」
    今天上午,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混凝土主體結構完成,「冰絲帶」已經拔地而起,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露出了偉岸的身軀。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國家速滑館將完成屋頂索網結構工程,明年6月完成幕牆建設。記者在「冰絲帶」建設現場看到,巨大的環桁架在20多米高的支撐體系拼接,如巨龍一般,未來將滑移到已經完成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上,最終合攏為一個馬鞍形的鋼架環梁。
  • 除夕夜,「冰絲帶」炫彩迎新春
    登高遠眺,奧林匹克塔流光溢彩,正在進行調試的「冰絲帶」靈動璀璨,形態各異的燈光圖案造型一一展現,與鳥巢、水立方的夜景照明遙相呼應,成為了奧林匹克中心區一道靚麗風景。夜空下,場館外立面一條條「冰絲帶」好似銀河一樣絢爛,煙花的動態圖案綻放閃耀。下一秒,幾名速滑運動員的剪影閃現,在「冰絲帶」之上競速趕超,動感十足。
  • ...出」,9月將「拔地而起」――揭秘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冰絲帶」
    ,國家速滑館已「破土而出」。被譽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採用全冰面設計,面積約1.2萬平方米,近似一個田徑場大小,是亞洲冰面最大的速滑館;將通過引入全新的「BIM運維系統」和「定位導航系統」打造成一座綠色環保的智慧場館。
  •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今日完工 明年1月將首次製冰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介紹,國家速滑館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網球中心南側,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外形上,國家速滑館由 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環繞,因此,又被稱為「冰絲帶」。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 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 冬奧之路|最具科技含量場館!設計總負責人帶你認識「冰絲帶」
    原標題:「冰絲帶」將成為當今最具科技含量的場館——訪國家速滑館設計總負責人鄭方新華社5月10日電(記者肖世堯、姬燁)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迎來倒計時1000天之際,這樣特定日期帶來的緊張感,對於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設計總負責人、北京建院副總建築師鄭方而言並不陌生。
  •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今日完工,記者實地探訪揭秘
    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介紹,國家速滑館於2017年開始施工建設,其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外形上,國家速滑館由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環繞,因此又被稱為「冰絲帶」。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 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 讓「冰絲帶」飄揚!
    作為北京冬奧會新建的重大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從設計方案公布伊始就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目前,「冰絲帶」建設已經進入收邊收口階段,一座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運動場館已經璀璨屹立在世人的面前。在過去的800多個日日夜夜裡,有「國匠」之稱的北京城建集團盡銳出戰,用百分百的匠心打造百分百的精品工程,續寫著中國建築工人的奧運傳奇。
  • 《冬奧場館巡禮》第四集:匠心智造——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驚豔...
    綠色場館秉持辦奧理念,科技場館展現中國智慧,山林場館變為現實……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推出《冬奧場館巡禮》系列報導,今天播出第四集《匠心智造——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驚豔亮相!》。」驚豔亮相03:59來自北京體育廣播2020年12月25日,歷時三年建設,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宣布完工。
  • 國家速滑館下月將「破土而出」 預計明年年底完工
    記者從市重大項目辦了解到,被稱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見圖)將於6月「破土而出」,計劃明年年底完工。在建冬奧項目設倒計時牌據市重大項目辦介紹,按照北京申辦承諾,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要陸續在2020年達到舉辦國際奧委會各項測試賽的要求,實現基本完工。
  • 國家速滑館首引社會資本 賽後將成多功能冰上運動中心
    將在2022年迎來冬奧會多項賽事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在賽後將成為北京首家可四季運營的冰上活動中心。1月31日,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主任徐賤雲與中標「冰絲帶」PPP合作招標的首開聯合體籤訂框架協議,北京2022年冬奧會首次成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場館建設和運營。
  •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厲害了北京冬奧場館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單板跳臺落戶首鋼舊址厲害了 北京冬奧場館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館將是這屆冬奧會上的一大亮點,除了外觀設計的美觀大方實用外,其科技含量也相當可觀「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智慧型體育場館,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水立方」則變成為「冰立方」,體現環保綠色、節儉辦賽的理念。
  • 冰絲帶、鳥巢、水立方正式啟動5G智慧場館建設
    雙方將面向國家速滑館、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體育場三大冬奧場館開展深入合作,啟動這三大場館的5G智慧場館打造。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場館通信網絡建設、智慧場館建設等領域,面向國家速滑館、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體育場三大冬奧場館開展深入合作,重點圍繞智慧觀賽體驗、智能賽事服務、智慧化場館運營等場景,共同打造5G智慧場館,為觀眾、賽事組織和參與者、場館業主提供優質的觀賽體驗、完備的服務保障和高效的運營支撐。
  • 冬奧會首體片區將建4個「冰館」,未來將是市民冰雪樂園
    該館建成於1968年,運行至今已有51年的歷史,它曾是北京規模最大、功能最多、適用範圍最廣的體育館。2022年,首都體育館將承擔短道速滑及花樣滑冰項目比賽。小夥伴們都知道,這兩個項目都是中國的優勢項目。2004年,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在首都體育館進行了4個項目的決賽。
  • 除夕夜「冰絲帶」炫彩迎新春,與鳥巢、水立方的夜景照明遙相呼應
    除夕夜,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亮起來了!昨夜的北京城亮起萬家燈火。登高遠眺,奧林匹克塔流光溢彩,正在進行調試的「冰絲帶」靈動璀璨,形態各異的燈光圖案造型一一展現,與鳥巢、水立方的夜景照明遙相呼應,成為了奧林匹克中心區一道亮麗風景。
  • 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發布 中國聯通5G助力智慧冬奧
    9月17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組織委員會正式發布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北京冬帕運會吉祥物「雪容融」兩個吉祥物形象,聚焦了全民目光。「冰墩墩」以熊貓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將熊貓形象與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殼相結合,體現了冰雪運動和現代科技特點。「雪容融」以燈籠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燈籠代表著收穫、喜慶、溫暖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