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93師,全體加入泰國國籍的國軍部隊,也是唯一敢反攻的部隊

2020-12-15 三瓶雞蛋的日常

國民黨93師是國共合作時期的傳奇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入中國遠徵軍。在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東枝收復戰等戰役中,這支部隊立下了很大戰功,為敵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渡江戰役後,93師在湖南失利。第八軍軍長李彌丟了部隊,一個人逃到了臺灣島。而九三學社直接南下,逃到外地,寮國與泰國交界的地方,即現在的金三角地區。1950年初,九三師的殘部和其他一個團的一個師逃到了緬甸境內。起初,敵人不願意接收這支部隊,並派出重兵圍剿93師。儘管93師在國內戰爭中慘敗,但畢竟經歷了北伐、八年抗戰和三年內戰,有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能夠輕易地打敗敵人的政府軍,並在金三角地區站穩腳跟。

緬甸北部休整一年後,李彌為撈回臺灣的資金,下令93師278團團長向大陸發動反攻。因為解放軍沒有預料到93師的到來,所以在邊境地區沒有嚴格的防禦措施,使這支部隊一度攻陷了4個邊境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野立即調集三個師團反攻緬甸境內。九一一師在金三角的行動引起了國際關注,臺灣方面被迫撤軍三千五百多人,留下兩千五百多人,伺機進攻大陸。除與緬甸政府軍、印度軍、泰國軍交戰外,93師官兵還在金三角上交戰,均以勝利告終。1970年,段希文將軍為93師的軍官和士兵們找到了出路,率部把全部武器交給泰國方面,加入了泰國國籍。

相關焦點

  • 國民黨93師,建國後唯一敢反攻大陸的部隊,最後全體加入泰國國籍
    國民黨軍93師,這支部隊原來隸屬於李彌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抗戰時期,這支部隊被編入遠徵軍,曾參加過仁安羌戰役,同古保衛戰,東枝收復戰等重要戰役,給予日軍重大打擊,為收復緬北立下赫赫戰功。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軍大勢已去,第八軍軍長李彌扔了部隊獨自逃到了臺灣,93師成為了一支孤軍,一直退到了緬甸境內。93師和另外一個團,一個師的殘部還有很多家屬共7000多人在緬北地區紮下了根,這支部隊雖然在內戰中屢戰屢敗,但是面對緬甸政府軍卻打的很輕鬆,所以很快控制了金三角地區。
  • 建國後唯一敢反攻的國軍,一周攻克四縣,最後全體加入泰國國籍
    93師是國軍正規軍,這支部隊軍紀嚴明,並不像其他部隊那樣殘害百姓,93師在撤退的途中,有一個士兵曾因為飢餓難忍,實在受不了了,跑到農民的莊稼地裡,偷摘了當地老百姓的紅薯,被連長當成槍斃。這支部隊在湖南戰敗後,不願意投降的官兵和一些家屬一路南逃,到1950年,93師和另外一個團,一個師的殘部,通過雲南,逃到了緬甸境內。
  • 國民黨93師,建國後反攻雲南還連克四城的部隊,又大勝印軍精銳
    解放戰爭末期,在解放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國民黨軍紛紛向南潰逃,有的被運輸到臺灣,有的逃到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境內。在逃到東南亞國家的國民黨軍,大部分都被接回臺灣了,但是有一支部隊卻留在了異國他鄉,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黨93師。
  • 新中國建立後,唯一真正敢反攻的國民黨軍,連奪四城後被二野擊退
    國民黨軍93師在抗戰時曾參加過中國遠徵軍,在緬甸轉戰1500多公裡,在同古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中,這支部隊曾立下過赫赫戰功。第八軍在湖南戰敗之後,軍長李彌扔下部隊,自己一個人逃到了臺灣,而國民黨軍93師還有一些官兵的家屬則一路南逃,最後在1950年初,93師和另外一個團,還有一個師的殘部,退到了緬北地區。
  • 國軍戰敗後,師長段希文帶著93師逃往泰國,如今他們的後人怎樣?
    在1949年1月,隨著北平獲得解放,國內局勢基本已經穩定,國軍在大陸已無立足之地,只好被迫退居臺灣,和大陸隔海相望。 02 但也有些國軍部隊始終不肯認輸,他們逃往其他地區,企圖在休養生息後再次開戰。而國軍93師就是這樣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原本是國軍部下一支非常精銳的部隊,曾打贏了不少仗,部隊裡的士兵也都非常強悍。
  • 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這支國軍隊伍流亡海外,至今未能回國
    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蔣介石最終退守臺灣,同時帶走了大批軍隊、金銀珠寶以及古董器皿。除了前往臺灣的國軍各部,大陸還殘留著許多國民黨的殘軍敗將,93師就是其中之一。據資料顯示,國民黨93師是隸屬於雲南地區的第八軍,前後共更換過四位統帥,分別是呂國銓、李國輝、李彌和段希文。
  • 被遺棄的國軍93師,定居泰國幾十年,如今最大願望是「回歸祖國」
    人民們終於當家作主了,但當年國民黨的士兵卻陷入到了煎熬,他們跟著蔣介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有的人被迫背井離鄉去了臺灣,有的人最終選擇流亡,更有的人被迫去到異國他鄉,直到現在都沒有國籍。這之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國民黨93師部隊,他們不僅被國民黨拋棄,而且還因為戰爭的原因被迫流亡。這些人在師長段希文的帶領下,曾經轉戰過緬甸,後來遭遇多國部隊圍攻,無奈只能躲在了泰國。
  • 這支流落外國21年的國軍部隊,告誡後代:我們永遠都是中國人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達,我們了解到在緬甸某一處的深山生活著近2500名國軍部隊,這2500人一直在期待某一天能夠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國,但最終卻無奈定居在了泰國,在這裡和子子孫孫生活,同時他們的子孫都說自己是中國人。這2500人,就是我國解放前的第九十三師。抗日戰爭的時候,印度和緬甸尋求中國的支援,一起對抗日軍。
  • 解放後,逃入緬甸的國軍後來怎麼樣了?結局讓人唏噓
    解放後,逃入緬甸的國軍後來怎麼樣了?結局讓人唏噓1949年,國民黨在內戰中全面潰敗。之後,蔣介石選擇逃亡臺灣。與此同時,國民黨第八軍則在軍長李彌的帶領下選擇逃跑。12月9日,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向我軍正式投降。不甘心的李彌立刻去往了緬甸。
  • 國民黨93師的後代,為何沒有國籍只有難民證?他責任重大
    在泰國北部清萊府美塞縣美斯樂鎮,當地居民竟然都自稱是中國人,他們說漢語,生活習俗和中國的無異,甚至當地學校教的也是漢字,當地被稱為「中國村」,他們真的是中國人嗎?這些人是被稱為「泰北孤軍」,是原國民黨93師官兵的後代,他們沒有中國國籍,也沒有泰國國籍,所持的是難民證,他們之所以會成為一群沒有「祖國」的人,跟曾經的93師師長段希文有很大關係。
  • 流落泰國的原國軍93師後裔現狀慘景(組圖)
    凡是進入美斯樂的中國人,心情一定格外沉重 因為居住在這裡的人曾經是中國人,但他們失去了國籍,不得不加入泰國國籍而求得生存。這些失去中國國籍的人便是原國民黨軍隊93師殘部的後裔。93師隸屬於原國民黨雲南地區的第八軍,1949年戰敗後在中將團長李國輝帶領下進入現在的金三角地區,與滯留在當地的原國民黨抗日遠徵軍殘部合併為93師。
  •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的風風雨雨
    在緬甸東部重鎮大其力的一個村子小孟捧,李國輝與另一股殘軍600多人匯合,這支殘軍的指揮官是第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兩部殘軍合併為「復興部隊」,李國輝任總指揮兼709團團長,譚忠任副總指揮兼278團團長。李譚的「復興部隊」開始招兵買馬擴充隊伍。
  • 建國後國民黨軍最大規模的一次反攻,卻打不過我軍地方部隊與民兵
    作者:慎獨 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後,一直企圖「反攻大陸」,但是敵我實力早已逆轉,蝸居在小島上的國民黨軍只能對東南沿海的島嶼下手。抗美援朝爆發後,解放軍在東南沿海的兵力不是很雄厚,給了國民黨軍可乘之機,讓守島的解放軍吃了一些虧。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整編師」是什麼級別部隊?一個師幾萬人
    「整編師」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比如著名的國軍第一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軍不是軍,師不是師,這個稱呼有些奇怪,而在46年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一共擁有58個這樣的整編師。整編師究竟是什麼級別的作戰部隊,一個整編師有幾萬人呢45年日軍戰敗,國共兩軍都擁有超過百萬軍隊,美國方面希望扶植親美的國民黨政府,避免蘇聯勢力深入中國,便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主張國共雙方主動削減軍隊,組成民主政府。老蔣則想利用美方的支持,藉機徹底消滅我軍的軍事力量,從而實現獨裁目的。
  • 國軍美械部隊重火力如何?「五大主力」重炮都沒美軍1個師多
    說起抗日戰爭來,很多朋友都會提到著名的國軍「五大主力」來。在大家的潛意識中被稱為主力的這5個軍是全美械裝備,大炮又多又好,而且戰鬥力極強。但實際上「五大主力」的叫法是抗戰勝利後才開始的,上述部隊中接收美械的情況也不一樣。「五大主力」分別為新1軍、新6軍、第5軍、第18軍和第74軍。
  • 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後,粟裕率四個縱隊打國軍這個師,卻損失慘重
    整編74師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中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部隊,也是最出名的部隊,但是由於過於張狂,最後被華野全部殲滅。但當時還有一支國民黨軍部隊的戰鬥力完全不遜色於張靈甫的整編74師,那就是胡璉的整編11師。
  • 二戰時,國軍的王牌機械部隊配置了哪些美式武器?看完後明白了!
    抗戰時期國軍的所謂「王牌機械部隊」,其實只有兩支部隊有資格入選,第一個是1939年以杜聿明第200師為基幹擴編的第五軍(初期番號為新編第11軍),該軍也只有第200師才是真正的機械化師。第二個是1943年在印度組建的新一軍(駐印軍主體),由於該軍擁有3000多輛(臺)機動車,以及戰車重炮等先進武器,因此是貨真價實的機械化軍。
  • 泰國北部有個美斯樂鎮,都是中國遠徵軍後裔,死後墓碑都朝向祖國
    美斯樂是一個很特別的鎮,因為這裡被稱為中國村,美斯樂及附近村落聚居了近十萬居民,其中約有6萬是華人,華人中大部分都是國民黨93師的後裔。他們都是炎黃子孫,過著中國傳統的節日,說漢語,寫漢字,學校也用中文授課。居民以種茶葉為主,直到1970年才加入泰國國籍,但他們會告誡後人永遠是中國人。雖然身居異域,依舊嚮往祖國,死後墓碑都朝向北方,因為北方才是他們的家鄉。
  • 泰國北部有個美斯樂鎮,有5萬中國遠徵軍後裔,死後墓碑朝向祖國
    美斯樂是一個很特別的鎮,因為這裡被稱為中國村,美斯樂及附近村落聚居了近十萬居民,其中約有6萬是華人,華人中大部分都是國民黨93師的後裔。他們都是炎黃子孫,過著中國傳統的節日,說漢語,寫漢字,學校也用中文授課。居民以種茶葉為主,直到1970年才加入泰國國籍,但他們會告誡後人永遠是中國人。雖然身居異域,依舊嚮往祖國,死後墓碑都朝向北方,因為北方才是他們的家鄉。
  • 抗戰後期,國軍五大主力都是哪幾支部隊,各自的成名之戰又是什麼
    據統計,在長達14年之久的抗戰歲月裡,僅陸軍的死亡、受傷、失蹤人數就達到了驚人的321萬1914人,後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日軍的兵力也開始捉襟見肘,盟軍便趁勢發動反攻,並最終於1945年8月15日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在抗日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國軍五大主力都分別是哪幾支部隊,他們各自的成名之戰又是哪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