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秋天的描寫從元代以後多了幾分憂傷,一提到秋天耳畔似乎就傳來,「斷腸人在天涯」的吟唱。秋天到底是什麼樣的,每個人看到的都不盡相同,對於藝術家來講創作難度就大了很多。如果迎合世人的固有印象畫得悲悲切切,會顯得沒有新意;如果畫得炫美華彩,又怕有人會說俗不可耐。對於普通畫家來講,在創作中很糾結這個問題,對於十分自信的畫家來講,一切都不是問題,畫什麼不重要,運用什麼技法也不重要,只要畫出心中的感覺,作品就成立了。很多時候,不能用真實感衡量傳統繪畫作品是否優秀。倪瓚筆下的曠遠清冷山水,又有幾人能在大自然中看到,但又有幾人敢於指責倪瓚的作品沒有真實感。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看傳統山水畫就會想明白很多問題,也就不再糾結畫家到底在寫實還是寫意。寫實和寫意不是技法,而是創作的指導思想,有些畫家細筆描摹,也能畫出寫意的味道,這幅董邦達畫的《秋山茅屋》就有這種味道。好的作品傳遞出的意趣韻味從來都不是單一的,這幅畫中就能看到愛戀秋景,痴迷陶醉,想要逃離萬丈紅塵等一系列的情感變化。這是清代畫家很喜歡的一種創作手段,用細膩筆法描繪山水田園生活,在作品種強調生活的樂趣。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亦多情,交流互動式的情感,成為創作的核心思想。
董邦達是清代乾隆年間的著名畫家,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官員,由於他在繪畫方面的特長,乾隆經常讓他畫一些筆法細膩的作品。董邦達有很強的寫實能力,但在創作中他有點不屑於賣弄寫實。他對於自己的審美觀十分自信,他要畫和樂融融,一團正氣的山水。畫中山高林密,挺拔聳立的山峰四周有群山環伺,這樣的構圖帶有明顯的等級觀念。清代畫家王原祁將現實中的等級引入了山水畫創作,這樣的風格成為後輩畫家學習的範本。董邦達這樣畫,也帶有一絲討好的色彩。他是朝廷官員,他要討好皇帝,當然要在作品中樹立皇權至上的觀念。這樣解讀一幅作品,也許有人會覺得上綱上線,但如果了解清代統治者對文人的嚴苛統治,就能夠理解了。
董邦達可以妥協,也可以堅守。他在作品中堅守的是對畫中意趣的完善。藝術作品畢竟要有雅致的韻味,董邦達在用筆用墨方面借鑑了五代畫家董源的皴法,細密皴染之後再染上少許淡墨,看上去厚重潤澤充滿靈秀之美。這樣一來衝淡了畫中彌散的世俗味道,讓畫中山水有了自然美感。
董邦達可以歸入清代正統派群體,他在創作中融合了多種情感,既有對權貴的敬畏,也有對清幽山水的嚮往,這樣的作品在立意上更像寫意山水。但是他過於強調作品的視覺效果,堅守了工細的風格,讓作品變得有些平庸。
拓展閱讀
鐵漢柔情,杜甫也寫過關於愛情的詩句
狀元才子,名師高徒,清代王敬銘繪《山塢看雲》
清代名家山水畫優點缺點共存,董邦達繪《山村秋靄》
清冷雪景山水,蘊含春的氣息,清代宮廷畫家張宗蒼繪《雪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