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兄弟到死敵,以色列和伊朗搏殺60年,伊核是幌子實為控制中東?

2020-12-12 燃情文化

文/燃情部落——願世界溫婉如初!一路上有你,分享經典,敬請關注!

深度提示:

以色列和伊朗,無疑是中東兩大國。

以色列雖不大,但卻可堪稱是軍事強國;而伊朗雖不強,卻在中東地區也算地區大國。

於此,兩國在中東恩怨情仇已糾葛了漫長的60年。

60年來,他們曾是一個戰壕裡的人,曾做過兄弟,「兩伊戰爭」中以色列支持了伊朗大量軍事武器,且還暗派顧問。

可一轉眼,兄弟反目成仇。

從同志+加兄弟到生死搏殺:一個聲稱要將色列「從地球上抹去」,另一個要將伊朗往死裡整。

如此一來,近一個甲子60年來的愛恨情仇糾葛,以色列和伊朗究竟是為利益?還是中東霸權?或者是控制與反控制?

■01■→以伊關係,從「蜜月」到「死敵」再到仇殺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60年代,世界變幻莫測,美蘇爭霸風雲巨變。

伊朗和伊拉克已勢同水火。

為抵制中東強敵伊拉克,以及蘇聯紅色鐵騎南下腳步,以色列和伊朗迎來了史上的蜜月期: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以色列雖明面大罵這個「中東異類」,但私下還暗自兄弟相稱;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以色列給予伊朗大量武器彈藥,還暗派軍事顧問;1981年,以色列轟炸伊拉克核設施,伊朗給予伊朗以色列情報支持;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還積極遊說美國,希望美國與伊朗實現和解

但好景不長,這樣的蜜月期,隨著伊拉克的落敗及蘇聯的解體,沒有了威脅的以色列,立刻把伊朗視為中東地區的最大威脅。

為啥呢?

因為在中東地區,伊朗境內多山地,工業體系較為完備。且在科技、軍事和人口上,都與周邊國家不同。

或許,這就是波斯帝國能雄踞中東的主要原因之一。

周邊其他國家基本都是沙漠。

這些國家不但工農業薄弱,人口也不多,且最為重要的是沙漠地帶一馬平川,即便如何發展,也很難對以色列形成威脅。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伊朗和伊拉克一樣,都有著龐大且雄心勃勃的核計劃。

以色列摩薩德特工

由此,為了國家安全,以色列和伊朗立刻誓不兩立形同水火。

而此刻,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便逐漸走到前臺以收集、整理伊朗核計劃,並將其摧毀為目標。

從此,摩薩德特工就不斷搜集伊朗核設施的圖片、資料和機密材料,以及伊朗飛彈布局和伊朗核科學家的基本情況。

此外,摩薩德還通過各種渠道對伊朗核計劃提供假技術、偽劣產品、使用網絡病毒破壞等手段。

甚至於,為阻止伊朗核計劃,以色列摩薩德赫然將「暗殺」作為重要手段,不斷對伊朗核科學家、化學家合格關鍵人物進行暗殺。

從此,以伊成為中東死敵。

■02■→摩薩德特工除了殺害,並未能阻止伊核計劃

1996年,摩薩德就對伊朗下手了。

那年,以色列2名特工成功打入伊朗內部,從一些伊朗核科學家手中,將伊朗核計劃翻了個底朝天。

當以色列從摩薩德的情報中獲知伊朗龐大的核計劃後,立刻對伊朗核計劃進行了毀滅性破壞。

摩薩德的計劃,首先是「欲滅之,先予之」。

既抓住伊朗成就核計劃的迫切性情,1998年,摩薩德和美國中情局合作,通過伊朗黑市向伊朗提供與核計劃有關的真實材料,從而取得伊朗信任。

隨後,摩薩德徹底滲透到伊朗核計劃材料供應鏈系統。

摩薩德特工

在取得伊朗信任後,摩薩德特工立刻對伊朗核設施關鍵產品及裝備進行改裝使其存在細微的缺陷,從而導伊朗核離心分離機效益不高、不達標,最後直接成為一堆破銅爛鐵。

對此,德黑蘭當局雖然有所懷疑,但卻有找不到證據。

這樣的破壞計劃一直持續到2002年。

那年8月,意氣風發的梅爾達甘成為以色列特工組織摩薩德的掌門人後,便加大了對伊朗核計劃的破壞力度。

梅爾達甘的計劃是,通過電磁武器破壞其核設施的電力供應。也即通過特工手持電磁武器接近伊朗核設施的主要供電系統,然後通過電磁武器造威力巨大的「意外短路」以一舉摧毀被稱為核設施研究心臟的超級計算機。

於是,摩薩德特工通過內外聯合形式,在梅爾達甘的策劃與指示下,派出特工攜帶電磁武器一批批相繼潛入伊朗境內。

但這樣的實施難度太大,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對此,梅爾達甘極不甘心,並大發雷霆。

隨後,梅爾達甘緊接著又策劃了絕密的「灰背隼」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叛逃美國的蘇聯核科學家之手,將一份故意弄錯的核武器草圖轉交給伊朗,以此來誤導伊朗人,使其核計劃受挫。

但在這個計劃卻成了一個笑話。

因為種種原因,這一計劃反而幫助了伊朗的核計劃。

因為在實施過程中,由於伊朗和科學家的「誤打誤撞」,將這張錯誤的「核武器草圖」進行「亂修改」,居然歪打正著設計出了正確的核武器效果圖。

摩薩德這可是偷雞不成反打一把米。

這樣的結果,令梅爾達甘的顏面掃地,並更加惱羞成怒。

於是,針對伊朗核計劃中關鍵人物的伊朗和科學家的計劃便在摩薩德的打磨下,逐漸浮出水面。

伊朗軍隊

■03■→暗殺科學家,遭全球不恥

幾度功敗垂成,眼看伊朗核計劃即將從成功,整個以色列及摩薩德都十分惱怒。

於是,在各方壓力下,梅爾達甘再次炮製了針對伊朗核科學家及其重要人物的「定點清除」計劃。

對此,達甘曾公開說過:「如果還想阻止伊朗核計劃的話,只能直接消滅伊朗核計劃的核心人物。」

隨著這樣的言論的提出,伊朗核科學家緊接著就相繼失蹤和神秘消失。

據來自德黑蘭的數據顯示,2007年1月18日,伊朗頂尖核科學家哈桑布爾在其公寓裡離奇死亡;

2010年1月12日,伊朗德黑蘭大學核物理教授馬蘇德阿里一穆罕默迪被停放在家門口的一輛摩託車上的炸彈炸死;

2010年11月29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發生了兩起針對貝赫什蒂大學核科學家的暗殺,造成兩名核科學家一死一傷。

伊朗士兵在巡邏

這次暗殺行動,直接導致沙阿里亞裡教授遇難

沙阿里亞裡教授負責伊朗核計劃的一項重要工程,同時還是「中東同步加速器光源實驗科學與應用計劃」的重要成員。而受傷的阿巴西教授,是伊朗「少數能分離出同位素的核物理學家之一」

據統計,自2008年到2010年的2年間,伊朗至少有13名伊朗核科學家「神秘失蹤」。

此外,伊朗核計劃還不斷發生各種「詭異事件」。

2008-2010年,運載伊朗核計劃貨物的兩架飛機墜毀;兩個實驗室前後相繼「突然起火」。

同時,以色列首次公開承認對伊朗進行了網絡病毒攻擊

據「維基解密」網站爆料,2009年7月,伊朗納坦茲鈾濃縮工廠曾發生「嚴重」核事故,導致伊朗濃縮鈾產量離奇下跌。該事件使俄羅斯幫助伊朗建造的布希爾核電站計劃再次推遲。

原因就是以色列實施了網絡病毒攻擊。

不過,這一系列暗殺事件,遭到了全球進步人士的反對和不恥。以色列的國家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正逐漸掉價。

由此,讓人們想起了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或許,自從大屠殺以來,猶太人內心的族群傷痕還未曾癒合。從而有一種風聲鶴唳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不過,猶太人難道不知道「恩恩相報何時了」的諺語?

以色列摩薩德特工對伊朗手無寸鐵的科學家的不斷暗殺難道與希特勒追殺手無寸鐵的以色列人,本質上並無區別?

因為,不管是猶太人還是伊朗科學家,他們其實都是手無寸鐵的人。

■04■→暗殺科學家,一切都是徒勞

話說回來,以色列的暗殺,儘管使伊朗核計劃關鍵人物和關鍵高級人才相繼「消失」,伊核也受到了一定阻礙,但卻沒有能有效阻止伊核計劃的存在,並不斷取得技術性進步。

由此說明,伊核問題,僅只是明面上兩國糾葛的焦點,而本質上,未必如此。

因為,以色列猶太人號稱世界最聰明群體,他們不會天真地以為,僅憑暗殺幾個科學家,除掉幾個製造核武器的人,就能徹底毀滅伊朗核計劃。

更為客觀的是,原子彈自從產生以來,使用了幾次?

就連韓戰,美國被打得手無還手之力,都不敢使用核武器。難道伊朗有了核武器,就果真能毀滅以色列?

這些,憑藉以色列的科技和軍事實力,難道不知?

如果以色列知道,那麼,以色列不惜因此而得罪整個中東,甚至讓整個國際社會不恥於這樣的暗殺行為,並且還英尺在中東引起了「反猶浪潮」,這,究竟是為什麼?

以色列空軍

■小結■

綜上,數十年來,儘管以色列一直對伊朗採取高壓的「政治暗殺」手段,但客觀上,對解決伊核問題並無實質性幫助。

而這一行為,除了增加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仇恨,在中東地區產生新一輪的「反猶浪潮」外,更增加了伊朗的凝聚力和反抗意志。

那麼,以色列為何還會不斷針對伊朗?

有專家認為,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根源,本質上實則是中東地區的控制與反控制,甚至與美國戰略和美元霸權不無關係。

因為,伊朗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儲備國。

而美元,是與石油掛鈎的。而對於石油,一直以來都有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的說法。

所以,本質上伊核並不是問題,因為伊核協議已籤署,並得到了聯合國認可。

而美國,特朗普政府卻私自推出並撕毀了伊核協議。

由此,箇中情由一看便知。

最後,於國與國而言,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以伊60年恩怨情仇,無非就是兩個字:「利益」。

摩薩德特工

參考資料:《神秘的摩薩德》《中東衝突》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以色列和伊朗的恩恩怨怨:從盟友變死敵
    而伊朗核專家被暗殺之後,以色列和世界各地區猶太社區都開始加強了保衛,似乎預設了伊朗一定會將與美國之間的矛盾轉化到自己國家身上來。  以伊關係直到現在依然是所有關注中東地區局勢的人最關心的話題,因為在中東擁有公平一戰實力的兩個國家就是伊朗和以色列。而追溯他們兩國的歷史我們還會發現,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生來為敵的,反而是從恩人變成死敵。
  • 拜登要重回伊核?以色列官員放狠話:美國若敢,我們就對伊朗開戰
    這個國家就是以色列,川普的敗選會直接影響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戰略計劃。 據耶路撒冷郵報11月9日報導,包括以色列總理在內的大多數以色列人都認為,伊核協議的籤署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所以在美國籤署這個「錯誤協議」的時候,以色列方面避而不談。拜登曾表示要重回伊核協議,因此以色列對拜登的上臺感到不滿。
  • 中東面面觀丨2020年兩位重量級人物遭暗殺 伊核協議和美伊關係前景...
    儘管至今仍無國家或組織宣稱對此事負責,但伊朗輿論普遍認為,有明顯跡象表明以色列與此次恐怖襲擊有關,且襲擊發生前,美國可能已知情。回顧近些年,美國總統川普執政期間,美伊關係漸入低谷,雙方對峙逐漸升級,伊核協議前景不明。而蘇萊馬尼和法克裡扎德的遇害,更是讓局勢錯綜複雜。
  • 這位大使真敢說:以色列-阿拉伯事務是中東的主要問題,不是伊朗
    據耶路撒冷郵報的消息稱,12月9日俄羅斯駐以色列大使維克特洛夫接受了耶路撒冷郵報採訪。針對近期中東地區發生的熱點新聞,發表了看法。維克特洛夫表示:以色列-阿拉伯事務是中東的主要問題,不是伊朗。維克特洛夫認為是以色列的擾亂中東,不是伊朗。
  • 伊朗,為「核」遇襲?
    然而據媒體報導,這場行動整個過程僅3分鐘,現場沒有出現兇手,襲擊全部是由遠程控制的武器完成,12名殺手全身而退。暗殺事件發生後,伊朗第一時間指責以色列國家情報機構「摩薩德」要為此負責,並暗示美國也參與其中。對此,以色列予以否認,美國保持沉默。
  • 伊朗致信全球60餘國軍方後,以色列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現在世界局勢最亂的地區就是中東,而戰爭概率最大的地點也是中東。在伊拉克戰爭後,中東地區難以獲得平靜,敘利亞、阿富汗等國家紛紛陷入戰火,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日前也爆發了一場有限規模的戰爭。很明顯,戰亂並沒有結束。因為中東地區勢力很多,他們之間互相角逐,爭搶利益。
  • 以色列精心策劃兩年,只為剷除一個心腹大患,中東亂局又添變數
    2020年對伊朗人而言是一個充滿挫折和悲傷的年份,隨著11月27日德黑蘭郊區一陣爆炸和亂槍乍起,伊朗頂級核物理學家,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二級準將,伊朗核計劃的掌門人:法赫裡扎德,遭遇精心謀劃的暗殺而身亡。
  • 伊朗開始動手了?以色列高官被當街槍殺,或引爆中東戰爭
    雖然伊朗Press TV電視臺沒有明確指出該事件跟伊朗科學家被暗殺有關,但是很多觀點普遍認為,伊朗能首先掌握宿敵以色列首都發生的槍擊事件,很不尋常,就好像他們就在現場一樣。這則敏感的消息,讓本就不穩定的中東局勢,變得更加緊張,未來或引爆中東戰爭。
  • 中東大變局前夜:以色列VS伊朗,美國手握哪兩張王牌?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谷霓裳 編輯:周明中東,作為「世界地理十字路口」、大國博弈的中心舞臺,一舉一動都牽扯著世界的神經。美國的一邊倒的「中東和平新計劃」能否給巴以問題帶來新契機?拜登上臺後,美伊能否重回伊核協議?2020年的疫情,竟然是中東停火的最好良藥?宗教矛盾、民族衝突、地緣碰撞,中東已來到大變局前夜。
  • 美國為什麼要在中東制裁伊朗,誰最後是最大的贏家?
    美國在中東制裁伊朗,誰會是最大的贏家?伊朗在伊核協議框架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包括經濟,軍事,地區影響力等方面,已經開始威脅到了美國在中東的利益。這是美國制裁打壓伊朗的根本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大國博弈背景下對石油控制權的爭奪。
  • 美國單方面重啟對伊朗制裁 伊核五國一致反對
    伊核五國一致反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在21日發布行政令,宣布對27個支持伊朗核、飛彈和常規武器項目的相關實體與和個人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與伊朗開展常規武器貿易或就相關武器提供技術培訓、資金支持者,其在美國的財產將被查封。此前,美國政府曾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一項決議草案,要求重啟對伊朗的制裁程序。
  • 以色列總理不想美國重返伊核協議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22日呼籲美國政府不要重返2015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內塔尼亞胡當天在紀念前總理戴維·本-古裡安年度活動上說:「不應重返先前核協議。我們必須堅持不妥協政策,確保伊朗不會研發核武器。」
  • 梅華龍:「從恩人到死敵」與「反以不反猶」——以色列與伊朗關係溯源
    二、作為「猶太解放者」的波斯阿黑美尼德帝國今天的伊朗在以色列官方和大眾眼中被看作以色列乃至猶太人的敵人,因而也遭到了很多以色列民眾的仇視。據《國土報》報導,近七成以色列國民反對伊朗核協議。而在2018年的一次調查中,60%的受訪者支持內塔尼亞胡對核協議的攻擊立場。
  • 華黎明:再度刺殺伊朗科學家是想刺激伊朗,挑起中東戰爭
    我想不管兇手是川普政府,還是以色列當局,選擇這樣一個時機來謀殺伊朗的頂級核科學家,最主要的目的都是刺激伊朗政府做出強烈的反應,然後挑起一場中東戰爭,讓伊核協議永遠不能恢復。這是政治目的。從軍事目的上講,法克裡扎德這個人早就是以色列和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他是伊朗核計劃的總負責人,所以他們早就想要處理掉他。
  • 伊朗矛頭直指以色列,德黑蘭爆發抗議活動!中東將發生什麼?
    「挺伊者」高調表態 、「反伊者」保持沉默經年未決的伊核問題如今已成為中東地區重要又敏感的核心問題之一,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各方的不同態度使得「挺伊」和「反伊」兩大陣營愈發凸顯,雙方在暗殺事件之後的態度也顯得截然不同。
  • 伊朗和以色列,你站誰?
    另航天工藝飛樂思升級發熱圍巾眼罩上新返利抵或贈28%,戳圖購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被刺殺,就像佔豪在《原創丨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誰最可能是兇手?為啥此時下手?》分析的那樣,果不其然伊朗也將矛頭指向了美國和以色列。種種跡象表明,現在大家基本都明白,這可能是美國和以色列共同策劃,以色列摩薩德執行的一次刺殺行動。
  • 以色列與沙特接近,一場中東地緣革命?
    文/孫興傑 張朝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川普政府結束之前依然在緊鑼密鼓地出訪,從歐洲到中東,為即將結束的「川普主義」蓋棺論定。媒體關注的一個新聞焦點是蓬佩奧訪問沙特期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可能秘密訪問沙特,並與沙特王儲薩勒曼舉行了會談。
  • 伊朗誓言報復後,以色列各使館高度戒備!中東會捲入多大混亂?
    伊朗軍方多位高官則表示,將以「雷霆之勢」度兇手進行報復。此前,蘇萊曼尼遇襲一度引發中東局勢急劇緊張,中國外交部曾嚴正表態稱,各方應切實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以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東海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應當得到維護。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是多邊外交重要成果,凝聚著各方心血,也是維護中東和平穩定的重要支撐,國際社會應從長遠和大局出發,堅定維護全面協議,推動伊核及中東地區局勢走向緩和。
  • CMC Markets:「伊核60天倒計時」安倍居間能否化險為夷?
    繼5月8日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了有關「伊核協議」的重要講話,大意就是「伊核協議不是雙贏就是雙輸,伊朗願意給予各方(指美國)60天的緩衝期,60天後如果情況沒有改變,伊朗將不再遵守自我克制核武活動的承諾」。  時間已經進入6月中旬,「伊核60天」進入倒計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定於12日開啟對伊朗的訪問,他將成為近41年來首位訪問伊朗的日本首相。
  • 伊朗在伊核協議中還能留多久?要看關鍵的「第三者」怎麼做
    而新的制裁法案,將會重新瞄準伊朗最為敏感也相對脆弱的國際金融體系,這將使得伊朗參與國際能源交易困難重重,給伊朗國內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也很可能激起伊朗國內保守主義和強硬派的憤怒,給現存的伊朗核協議機制帶來巨大的衝擊。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地時間8日晚發表電視講話說,雖然美國決定退出伊核協議,但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並將與協議其他各方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