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燃情部落——願世界溫婉如初!一路上有你,分享經典,敬請關注!
深度提示:
以色列和伊朗,無疑是中東兩大國。
以色列雖不大,但卻可堪稱是軍事強國;而伊朗雖不強,卻在中東地區也算地區大國。
於此,兩國在中東恩怨情仇已糾葛了漫長的60年。
60年來,他們曾是一個戰壕裡的人,曾做過兄弟,「兩伊戰爭」中以色列支持了伊朗大量軍事武器,且還暗派顧問。
可一轉眼,兄弟反目成仇。
從同志+加兄弟到生死搏殺:一個聲稱要將色列「從地球上抹去」,另一個要將伊朗往死裡整。
如此一來,近一個甲子60年來的愛恨情仇糾葛,以色列和伊朗究竟是為利益?還是中東霸權?或者是控制與反控制?
■01■→以伊關係,從「蜜月」到「死敵」再到仇殺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60年代,世界變幻莫測,美蘇爭霸風雲巨變。
伊朗和伊拉克已勢同水火。
為抵制中東強敵伊拉克,以及蘇聯紅色鐵騎南下腳步,以色列和伊朗迎來了史上的蜜月期: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以色列雖明面大罵這個「中東異類」,但私下還暗自兄弟相稱;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以色列給予伊朗大量武器彈藥,還暗派軍事顧問;1981年,以色列轟炸伊拉克核設施,伊朗給予伊朗以色列情報支持;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還積極遊說美國,希望美國與伊朗實現和解。
但好景不長,這樣的蜜月期,隨著伊拉克的落敗及蘇聯的解體,沒有了威脅的以色列,立刻把伊朗視為中東地區的最大威脅。
為啥呢?
因為在中東地區,伊朗境內多山地,工業體系較為完備。且在科技、軍事和人口上,都與周邊國家不同。
或許,這就是波斯帝國能雄踞中東的主要原因之一。
周邊其他國家基本都是沙漠。
這些國家不但工農業薄弱,人口也不多,且最為重要的是沙漠地帶一馬平川,即便如何發展,也很難對以色列形成威脅。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伊朗和伊拉克一樣,都有著龐大且雄心勃勃的核計劃。
由此,為了國家安全,以色列和伊朗立刻誓不兩立形同水火。
而此刻,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便逐漸走到前臺,以收集、整理伊朗核計劃,並將其摧毀為目標。
從此,摩薩德特工就不斷搜集伊朗核設施的圖片、資料和機密材料,以及伊朗飛彈布局和伊朗核科學家的基本情況。
此外,摩薩德還通過各種渠道對伊朗核計劃提供假技術、偽劣產品、使用網絡病毒破壞等手段。
甚至於,為阻止伊朗核計劃,以色列摩薩德赫然將「暗殺」作為重要手段,不斷對伊朗核科學家、化學家合格關鍵人物進行暗殺。
從此,以伊成為中東死敵。
■02■→摩薩德特工除了殺害,並未能阻止伊核計劃
1996年,摩薩德就對伊朗下手了。
那年,以色列2名特工成功打入伊朗內部,從一些伊朗核科學家手中,將伊朗核計劃翻了個底朝天。
當以色列從摩薩德的情報中獲知伊朗龐大的核計劃後,立刻對伊朗核計劃進行了毀滅性破壞。
摩薩德的計劃,首先是「欲滅之,先予之」。
既抓住伊朗成就核計劃的迫切性情,1998年,摩薩德和美國中情局合作,通過伊朗黑市向伊朗提供與核計劃有關的真實材料,從而取得伊朗信任。
隨後,摩薩德徹底滲透到伊朗核計劃材料供應鏈系統。
在取得伊朗信任後,摩薩德特工立刻對伊朗核設施關鍵產品及裝備進行改裝使其存在細微的缺陷,從而導伊朗核離心分離機效益不高、不達標,最後直接成為一堆破銅爛鐵。
對此,德黑蘭當局雖然有所懷疑,但卻有找不到證據。
這樣的破壞計劃一直持續到2002年。
那年8月,意氣風發的梅爾達甘成為以色列特工組織摩薩德的掌門人後,便加大了對伊朗核計劃的破壞力度。
梅爾達甘的計劃是,通過電磁武器破壞其核設施的電力供應。也即通過特工手持電磁武器接近伊朗核設施的主要供電系統,然後通過電磁武器造威力巨大的「意外短路」,以一舉摧毀被稱為核設施研究心臟的超級計算機。
於是,摩薩德特工通過內外聯合形式,在梅爾達甘的策劃與指示下,派出特工攜帶電磁武器一批批相繼潛入伊朗境內。
但這樣的實施難度太大,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對此,梅爾達甘極不甘心,並大發雷霆。
隨後,梅爾達甘緊接著又策劃了絕密的「灰背隼」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叛逃美國的蘇聯核科學家之手,將一份故意弄錯的核武器草圖轉交給伊朗,以此來誤導伊朗人,使其核計劃受挫。
但在這個計劃卻成了一個笑話。
因為種種原因,這一計劃反而幫助了伊朗的核計劃。
因為在實施過程中,由於伊朗和科學家的「誤打誤撞」,將這張錯誤的「核武器草圖」進行「亂修改」,居然歪打正著設計出了正確的核武器效果圖。
摩薩德這可是偷雞不成反打一把米。
這樣的結果,令梅爾達甘的顏面掃地,並更加惱羞成怒。
於是,針對伊朗核計劃中關鍵人物的伊朗和科學家的計劃便在摩薩德的打磨下,逐漸浮出水面。
■03■→暗殺科學家,遭全球不恥
幾度功敗垂成,眼看伊朗核計劃即將從成功,整個以色列及摩薩德都十分惱怒。
於是,在各方壓力下,梅爾達甘再次炮製了針對伊朗核科學家及其重要人物的「定點清除」計劃。
對此,達甘曾公開說過:「如果還想阻止伊朗核計劃的話,只能直接消滅伊朗核計劃的核心人物。」
隨著這樣的言論的提出,伊朗核科學家緊接著就相繼失蹤和神秘消失。
據來自德黑蘭的數據顯示,2007年1月18日,伊朗頂尖核科學家哈桑布爾在其公寓裡離奇死亡;
2010年1月12日,伊朗德黑蘭大學核物理教授馬蘇德阿里一穆罕默迪被停放在家門口的一輛摩託車上的炸彈炸死;
2010年11月29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發生了兩起針對貝赫什蒂大學核科學家的暗殺,造成兩名核科學家一死一傷。
這次暗殺行動,直接導致沙阿里亞裡教授遇難。
沙阿里亞裡教授負責伊朗核計劃的一項重要工程,同時還是「中東同步加速器光源實驗科學與應用計劃」的重要成員。而受傷的阿巴西教授,是伊朗「少數能分離出同位素的核物理學家之一」。
據統計,自2008年到2010年的2年間,伊朗至少有13名伊朗核科學家「神秘失蹤」。
此外,伊朗核計劃還不斷發生各種「詭異事件」。
2008-2010年,運載伊朗核計劃貨物的兩架飛機墜毀;兩個實驗室前後相繼「突然起火」。
同時,以色列首次公開承認對伊朗進行了網絡病毒攻擊。
據「維基解密」網站爆料,2009年7月,伊朗納坦茲鈾濃縮工廠曾發生「嚴重」核事故,導致伊朗濃縮鈾產量離奇下跌。該事件使俄羅斯幫助伊朗建造的布希爾核電站計劃再次推遲。
原因就是以色列實施了網絡病毒攻擊。
不過,這一系列暗殺事件,遭到了全球進步人士的反對和不恥。以色列的國家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正逐漸掉價。
由此,讓人們想起了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或許,自從大屠殺以來,猶太人內心的族群傷痕還未曾癒合。從而有一種風聲鶴唳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不過,猶太人難道不知道「恩恩相報何時了」的諺語?
以色列摩薩德特工對伊朗手無寸鐵的科學家的不斷暗殺,難道與希特勒追殺手無寸鐵的以色列人,本質上並無區別?
因為,不管是猶太人還是伊朗科學家,他們其實都是手無寸鐵的人。
■04■→暗殺科學家,一切都是徒勞
話說回來,以色列的暗殺,儘管使伊朗核計劃關鍵人物和關鍵高級人才相繼「消失」,伊核也受到了一定阻礙,但卻沒有能有效阻止伊核計劃的存在,並不斷取得技術性進步。
由此說明,伊核問題,僅只是明面上兩國糾葛的焦點,而本質上,未必如此。
因為,以色列猶太人號稱世界最聰明群體,他們不會天真地以為,僅憑暗殺幾個科學家,除掉幾個製造核武器的人,就能徹底毀滅伊朗核計劃。
更為客觀的是,原子彈自從產生以來,使用了幾次?
就連韓戰,美國被打得手無還手之力,都不敢使用核武器。難道伊朗有了核武器,就果真能毀滅以色列?
這些,憑藉以色列的科技和軍事實力,難道不知?
如果以色列知道,那麼,以色列不惜因此而得罪整個中東,甚至讓整個國際社會不恥於這樣的暗殺行為,並且還英尺在中東引起了「反猶浪潮」,這,究竟是為什麼?
■小結■
綜上,數十年來,儘管以色列一直對伊朗採取高壓的「政治暗殺」手段,但客觀上,對解決伊核問題並無實質性幫助。
而這一行為,除了增加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仇恨,在中東地區產生新一輪的「反猶浪潮」外,更增加了伊朗的凝聚力和反抗意志。
那麼,以色列為何還會不斷針對伊朗?
有專家認為,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根源,本質上實則是中東地區的控制與反控制,甚至與美國戰略和美元霸權不無關係。
因為,伊朗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儲備國。
而美元,是與石油掛鈎的。而對於石油,一直以來都有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的說法。
所以,本質上伊核並不是問題,因為伊核協議已籤署,並得到了聯合國認可。
而美國,特朗普政府卻私自推出並撕毀了伊核協議。
由此,箇中情由一看便知。
最後,於國與國而言,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以伊60年恩怨情仇,無非就是兩個字:「利益」。
參考資料:《神秘的摩薩德》《中東衝突》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