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煩惱,300公斤蜂蜜滯銷50歲蜂農盼銷路

2020-12-12 瀏陽網

 

  近日,家住洞陽鎮砰山村的周國豐喜憂參半,喜的是今年蜂蜜豐收了,而憂的是蜂蜜的銷路不好,收回來的300公斤蜂蜜賣不出去。

 

  因父母年邁,妻子患病,有個女兒在上學,自己又腰部受傷,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2014年周國豐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周國豐不等不靠,決心用自己的雙手增收脫貧,養起了100多箱蜜蜂,賣蜂蜜成了他們一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政策扶持,加上自身努力,周國豐一家的生活因為養蜂有了改變,2016年順利脫貧。眼瞅著蜜蜂越養越好,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可周國豐沒有想到的是今年的蜂蜜卻滯銷了。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潘思榮

 

  辛勤勞作,養蜂脫貧

 

  昨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洞陽鎮砰山村周國豐家中,他正在查看蜂箱,只見房前屋後、周邊的菜地裡擺著好幾十個蜜蜂箱。「還有幾十箱在大山裡呢,我每天都要去看幾遍。」周國豐說。

 

  因父母年邁,妻子患病做不了重體力活,女兒還在上學,一家人的生計就靠50歲的周國豐養蜂來維持。

 

  「我沒有別的什麼手藝,就只會養蜂,到現在算起來已經養了20多年了。」周國豐說,5年前,在產業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他逐步擴大了養蜂規模,如今已經養了100多箱蜜蜂。

 

  「春季、夏季和冬季都可以收蜂蜜,夏蜜比較多,冬蜜就相對比較少。」周國豐說,這幾年蜂蜜成了他們家較穩定的收入來源,依靠這些收入,他們家在2016年順利脫貧,還改善了家裡的居住條件。

 

  養蜂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周國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他相信,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蜂蜜豐收,遭遇滯銷

 

  今年,天氣適宜,山花爛漫,憑藉多年的養蜂經驗,周國豐家的蜂蜜獲得了豐收,不曾想卻遭遇了滯銷。

 

  往年最大的市場就是鄰居和老顧客,周國豐的大女兒周格也會在微信朋友圈銷售,但今年因為周邊養蜂的人多了,蜂蜜都獲得了豐收,加之市場銷售渠道不暢通,如今,周國豐家中還有300公斤的百花蜜找不到銷路。

 

  「蜂蜜這東西比較特殊,大家都擔心買到以次充好或者摻雜質的,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證我的蜜絕對純正。」周國豐說。

 

  周圍鄰居都知道周國豐養蜂20多年,蜂蜜質量有保障,所以很放心來他這裡購買。鄰居陳堅強是周國豐的老顧客,每到蜂蜜收成時,他都會來買上幾十斤。「他家裡的蜂蜜吃起來放心,很純正。」陳堅強說。

 

  在周國豐家裡,記者看到一大桶蜂蜜靠牆擺放,揭開蓋子,一股沁人心脾的甜味撲面而來,舀起蜂蜜,呈現特別漂亮的拉絲,拉絲綿綿軟軟地順下去,粘稠度很高。而新蜜的旁邊還放著半桶去年的陳蜜,因粘稠度變高成了固體狀。

 

  周國豐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將家裡的蜂蜜賣出去,他的蜂蜜銷售價格一直保持在100元/公斤,如果您想要購買蜂蜜,可直接聯繫周國豐15873170926。

 

相關焦點

  • 「甜蜜」的煩惱,貴安新區狗場村600斤蜂蜜盼銷路
    近日,貴安新區高峰鎮狗場村旭騰輝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登朝喜憂參半,喜的是上半年蜂蜜收成不錯,而憂的是蜂蜜銷路不好,收回來的600斤百花蜂蜜賣不出去。狗場村周邊山林濃密,周邊無任何廠礦等汙染源。自2017年起,該村村民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在大山裡成立合作社做起甜蜜事業——開展中蜂養殖,原生態高產量的蜂蜜每年能給當地村民帶來可觀的分紅金。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眼看著採收回來的蜂蜜面臨滯銷難題,蜂農們很是苦惱。
  • 100多公斤蜂蜜滯銷,後趙老人盼銷路
    11日,南市街道後趙村村民周德海向本報求助,他家有100多公斤蜂蜜愁銷路,他希望藉助媒體力量,幫忙打開銷售渠道。 周德海今年76歲,他告訴記者,五六年前,他開始養蜜蜂。在以前,蜂蜜大多靠村裡人幫忙和街坊鄰居買些去,但今年蜂蜜不太好銷,現在家裡還有100多公斤,他和老伴整天發愁,希望打開銷路。
  • 高峰鎮狗場村:蜂蜜香菇高產滯銷 農戶急盼拓寬銷路
    近日,貴安新區高峰鎮狗場村養蜂項目和食用菌項目均進入收成期,可喜的是蜂蜜和香菇的收成均不錯,而憂的是銷路無法打開,收回來的百花蜂蜜賣不出去,香菇因市場原因降價銷售
  • 為什麼養蜂農的蜂蜜滯銷?
    一、蜂蜜供大於求。二、蜂蜜作假混亂。三、蜂蜜不是必需品。四、蜂蜜價錢高。五、蜂蜜沒銷路。封蓋蜂蜜①蜂蜜供大於求。養蜂是一門甜蜜而帶有經濟收益的門道。其中以蜂蜜產品為主要銷量。大量的蜜源植物開花,有著龐大的蜂群數量,自然預示著蜂蜜產品的大豐收。就拿蜜王的意蜂為例,當外界蜜源植物大流蜜到來時,一群加繼箱的15框意蜂強群2~3天就可以取蜜一次,整個大流蜜期一個多月起碼平均可以取蜜5~7次,每箱月平均取蜜不下百來斤。100箱起碼不下幾千斤不等。全國養意蜂500萬群,一年蜂蜜起碼有百十萬來噸,這麼龐大的蜂蜜數量供大於求,試問市場能消耗得了嗎?
  • 給滯銷水果找銷路
    給滯銷水果找銷路——鹽山縣千童鎮幫助農戶抗疫情保豐收本報記者 孫健 本報通訊員 石磊  「多虧了鎮上同志幫忙聯繫,只用了3鹽山縣千童鎮劉莊村的果農劉炳光,今年受疫情影響,積壓的2500公斤蘋果一直沒銷售出去,在千童鎮組織的「抗擊疫情•愛心助農」行動幫扶下,他的蘋果被採購一空。千童鎮是鹽山縣的農業大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農產品運輸、銷售遇到困難,一些農副產品出現滯銷問題。
  • 中山扶貧幹部搭平臺潮州土特產「甜蜜」上架
    在省定貧困村潮州市饒平縣樟溪鎮英粉村,原本因疫情滯銷的蜂蜜等土特產,最近短短10天,銷量迅速上升,幾乎趕上去年整個春節期間的銷量。從「滯銷」到「暢銷」,有中山市駐潮州市饒平縣(潮安區)脫貧攻堅工作組英粉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功勞,他們通過愛心助農,電商幫扶,有效破解了貧困村農產品滯銷難題。
  • 看著大豐收卻盼不到甜蜜蜜 蜂農期盼好心人收購蜂蜜
    這十幾年難遇的大豐收,產量大增,本該是收穫甜蜜的勞德瑋,卻高興不起來,原本早就該出售了蜂蜜,卻成了勞德瑋手頭上的一個大難題。「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靈山」,靈山縣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靈山荔枝與眾不同的品質,2018年靈山荔枝被自治區列為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 「甜蜜」變負擔!新洲農戶上千斤蜂蜜愁銷路
    楚天都市報11月12日訊(記者周治濤 通訊員 陶火應)連日來,新洲區道觀河風景區石寨村養蜂人石俊愁眉不展,今年進村收購的人遲遲不來,家中已經採收的1500斤蜂蜜,希望能儘快出手。今年34歲石俊,原是一名廚師,因為厭倦廚師的工作,對蜂蜜養殖產生了興趣,3年前改行養蜂。他常年與其他蜂農們一樣「趕花跑」,採一路銷一路,因野生蜂蜜質量好,不愁蜂蜜銷路,從開始的39箱蜂,繁殖到現在的136箱蜜蜂,是新洲道觀河風景區當地的養蜂大戶。今年受疫情影響,蜂蜜銷售渠道不暢。
  • 新疆奇臺縣:電商助力拓寬蜂農蜂蜜銷路
    「小梁,蜂蜜2箱16瓶裝山花蜜已收貨,顧客反映特別好,潤腸、味香,純正,下次還找你進貨!」 這是7月22日,新疆奇臺縣東灣鎮根葛爾村雲新養蜂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學忠通過APP「雲」平臺發貨、收款與客戶的對話。 正忙著和妻子貼快遞單準備發貨的梁學忠說:「這個季節本是蜂農蜂蜜銷售旺季,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銷售的節奏,客源減少。
  • 市場低價蜂蜜九成是假的 蜂農摻糖漿釀造
    蜂農說濃稠度也是判斷蜂蜜真假的手段之一蜂農說濃稠度也是判斷蜂蜜真假的手段之一蜂農說紅蓋子的質量差,水泡多,白蓋子的質量稍好蜂蜜的原料成本一漲再漲 ,然而,奇怪的是,市場上的蜂蜜或是青島一些山頭的「土蜂蜜」價格卻低得驚人。這是什麼原因呢?記者近日探訪了青島的蜂農以及蜂蜜企業,業內人士也向記者透露了蜂蜜製作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探訪蜂農   說起青島本地的養蜂人,不少上了年紀的市民都知道,這些人主要集中在嶗山石老人以及櫸林公園附近。
  • 綦江中峰鎮:打破蜂蜜產業弱小困局 「甜蜜」事業鼓起村民腰包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8日11時訊(記者 王慶煉 通訊員 吳長飛 )「以前趕場賣蜂蜜要人力要路費,現在村裡按保底價收購,省心多啦。」在重慶市綦江區中峰鎮中峰村便民服務中心,貧困戶楊永開小心翼翼將300斤蜂蜜交到村集體公司負責人鄒晉手裡,數著結算的3萬多現金,笑顏逐開。這是楊永開售賣蜂蜜的日常,也是中峰鎮眾多村民的日常。
  • 「咱們蜂蜜都賣到歐盟了!」
    那時候,趙秀蓉經常騎自行車帶著蜂蜜桶走街串巷地叫賣。「有一年賣得不好,有個親戚在北戴河區,讓我去那兒賣。」趙秀蓉回憶說,當時她帶著兩大桶蜂蜜,騎自行車足足走了七八個小時,早上出發,天黑才到親戚家。「第二天開始賣,賣了兩天也沒賣出多少。桶裡剩好多,我又騎車帶了回來。」回憶起當初的辛勞,趙秀蓉臉上有著許多滄桑。不過,今非昔比,現在可不愁銷路了。「咱們蜂蜜都賣到歐盟了!」
  • 王明東:「與蜂共舞」的甜蜜事業
    「與蜂共舞」的甜蜜事業——訪鳳岡縣王寨鎮退伍軍人王明東「養蜂是一個甜蜜的產業,更是一個良心產業,養蜂要用心,質量是關鍵,絕對不能摻假。」今年62歲的王明東看上去精神爍爍,容光煥發,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處處洋溢著軍人的氣質。王東明告訴記者,他是1976年3月參軍的,當時只有19歲,在部隊一幹就是五年,當過副班長、班長,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次帶領全班出色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受到部隊表彰和嘉獎。1981年元月退伍回到了家鄉。看得出,五年的軍旅生活,鑄就了他吃苦耐勞、勤奮刻苦、堅毅的優秀品格。
  • 達旗7萬斤滯銷紅薯有銷路啦!守護農甜「薯」你有功!
    七萬斤紅薯滯銷  脫貧戶盼解決》,聚焦達拉特旗脫貧戶劉金黎家的紅薯滯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聞播出後,一些愛心企業與脫貧戶劉金黎取得聯繫,主動購買紅薯,幫她渡過紅薯滯銷的難關。上午九點,在達拉特旗樹林召鎮白櫃村,劉金黎臨時存放紅薯的院子裡,達拉特旗天河明宴城的員工們主動幫助劉金黎分揀紅薯,紅薯經過分揀被集中裝箱,稱重統一裝車後,被拉運到酒店。
  • 白筍滯銷!順昌筍農和建甌客商兩頭憂!
    順昌:白筍大量滯銷 筍農盼銷路老周是順昌高陽鄉大富村的村民,今年清明節後收了三萬多斤的新筍,經過剝殼和熱水煮,放在筍倉裡按一比五壓榨,有五六千斤的白筍,已經兩個多月過去了,還放在筍倉裡,沒人來收。往年都是商販直接上門來找筍農收購白筍,可是今年產量大卻反而滯銷,筍農們都很著急!筍農老周稱,商販今年做不了,市場不景氣。筍農老黃說:「往年不一樣,往年他們都互相搶著來收,筍質很好的,我們這邊筍質啊,筍硬啊,厚啊,泡筍特別多」。筍好,但是沒有客商來收購,筍農只能眼睜睜看著虧損。現在收購這樣白筍的價格大概在一斤四元左右,筍農們已經沒有什麼賺頭。
  •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幫助農民更好發展「甜蜜」事業
    當地普遍採用煙燻驅趕蜜蜂,再將蜂巢從蜂桶取出,將帶有蜜蜂幼蟲的蜂巢弄碎,製作土蜂蜜,產品衛生標準和質量難以保證。技術不過關。蜂農不了解蜜蜂在缺蜜季節還要飼喂,導致一些蜂群被餓死。有的人還在冬天不該飼餵時依然餵稀糖水,蜜蜂興奮飛出,遭遇低溫而凍死;對蜜蜂重要病蟲害的診斷和防控知識欠缺,尤其對中蜂的「中囊症」束手無策。蜂蜜產量低。
  • 秦皇島市撫寧區大新寨鎮的「甜蜜」事業
    7月29日下午,在秦皇島撫寧區大新寨鎮猩猩峪村一處山底空地上,54歲的趙秀蓉將蜂巢放進機器,手握把手開始一下一下搖動。不一會兒,淺黃剔透、細膩黏稠的椴樹蜜就流了出來。她身後錯落擺放著100多個蜂箱,現在正是椴花盛開的季節,無數隻蜜蜂飛進飛出,在漫山遍野的椴樹林裡採花釀蜜。
  • 盲種導致新疆雪菊滯銷賤賣 菊農為銷路發愁
    隨著近期新疆崑崙雪菊集中採摘上市,去年曾在深圳等地創造了每斤萬元價格神話的「茶中貴族」,今年卻跌到每公斤不過百元的「白菜價」。    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雪菊產地來自天山南北各地,不僅有原產地南疆和田地區的,還有來自伊犁、昌吉甚至吐魯番等產區,價格在80元/公斤至130元/公斤不等。目前,產量激增已導致部分產地出現滯銷現象,菊農正為雪菊的銷路發愁。
  • ...地形成養蜂全產業鏈,漢產蜂蜜行銷全國,武漢打造多個甜蜜產業基地
    □楚天都市報記者 曹磊 通訊員 周小平夏季,正是吃蜂蜜降火的季節。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解到,今年武漢已經進行了首批夏季蜂蜜的收割,漢產蜂蜜將銷往全國各地。近年來,江夏、黃陂等蜂蜜產區開始陸續形成養蜂、採摘、體驗和科普的蜜蜂產業鏈,並打造成為甜蜜產業基地,讓武漢逐步成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的蜜蜂產業中心之一。漢產土蜂蜜每公斤過百元「請你嘗嘗家鄉的土蜂蜜,這是今年首批收割的夏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