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遊記》,大家很快就能聯想出一系列經典人物:「超級英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三句臺詞的沙和尚等等。但今天要說的是《西遊記》中最重要的貴重物品,唐僧一行人冒險終點的大秘寶:如來的三藏真經。
三藏真經是哪三藏呢?熟悉《西遊記》原著的大家都知道,三藏真經分為談天、論地、度鬼三部。
而玄奘歷盡艱險,終於到達西天之後,卻只取回的一藏《度鬼》,也就是超度亡魂的一部,這是為什麼呢?
唐僧西行的直接原因,就是在一場國家級大型超度法事上,觀音菩薩化身的老和尚當面稱作為首席大法師的玄奘的佛法是「小乘佛法」度不得亡魂,只有西天的「大乘佛法」才可以。並順勢向玄奘和唐太宗吹了一波大乘佛法,最後見玄奘虔誠,便給了他一條袈裟,允許他去西天取經。
從「大乘」、「小乘」兩個詞,仿佛就能看出佛法的優劣,而只會小乘佛法的大唐高僧玄奘終於有機會求道,而其導師正是一直崇拜的「偶像」觀音菩薩時,他頓時感激涕零,低頭接過袈裟,決心踏上取經之路。
但只有處於上帝視角的我們知道,不是玄奘想求經,而是如來想傳經,觀音來大唐正是如來授意,目的要來大唐「忽悠」個「善信人」,把他的「大乘佛法」傳過去。
但要是你真心想傳經,為什麼不直接派人送過去呢?就像孫悟空曾到如來殿上哭訴:你要是不想派人去,把經書給我,或者我把師傅背過來,為什麼要讓師傅一個老頭子受苦呢。這個問題,看到最後相信你會有答案。
而當時無論是玄奘還是太宗都欣喜異常,不久玄奘便踏上了取經之路。
但在下一回,唐僧剛剛出關,便遇到一隻猛虎,並被一個獵戶所救,而這一段原著有一個很多影視版中都未提到的細節:獵戶請玄奘回家,並求他幫忙超度亡父的靈魂,於是,玄奘用大唐的「小乘佛法」一通操作,成功超度了獵戶父親的鬼魂,第二天他父親便託夢:大法師超度很成功,我要投胎去大唐了。
這就很有意思了,不是說「小乘佛法」不行嗎,怎麼忽然就行了?難道像段譽的六脈神劍時靈時不靈?還是說「小乘佛法」是單體技能,只能度個人,不能度群體?顯然這些說法都有些牽強,大唐的佛法並不能以「小乘」論,所以說,大唐佛法是「小乘」,只是觀音為了營銷,貶低友商以抬高自己產品的身價地位,看起來也算正常操作。那麼,為什麼觀音、如來想方設法想傳經,並且是想讓大唐主動去求取「真經」呢?
眾所周知,漢、唐是中國最為強盛的兩個王朝,國力強盛,唐太宗開創貞觀盛世時,國泰民安,萬邦來朝,彼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全世界都嚮往的國家,然而如來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鬥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
這正是唐僧一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雷音寺時,如來對東土大唐的評價。簡單來說就是,你們南贍部洲(大唐所在的洲)都是壞人,以後都要下地獄、變成牲畜、永世不得超生的。其實早在《西遊記》開篇,在五百年前,如來佛祖就曾就告訴諸佛說:
"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如來作為西遊世界的大能,一貫以智者的形象出現,給人一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感覺,連玉皇大帝處理不了孫猴子的時候,都會大喊:快去請如來佛祖!他說出來的話,讓人不自覺的忘記懷疑。然而從《西遊記》的很多細節中,卻產生了和如來說法不同的地方。
如前文提到的,唐僧超度獵戶的父親後,父親給兒子的託夢,為什麼超度成功會提到要投胎去「貪淫樂禍」的大唐,而不去西方「極樂世界」呢?說起投胎,其實《西遊記》裡還有一處:西天如來佛祖本國的和尚,告訴唐僧,他們修行一世,行善積德,就是為了下輩子能夠到東土大唐投胎。而見唐僧儀表堂堂,一副高僧模樣,想是前世修來的福報。
再看八十一難列表:
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出城逢虎第五難,落坑折從第六難,雙叉嶺上第七難,兩界山頭第八難,陡澗換馬第九難,夜被火燒第十難,失卻袈裟十一難,收降八戒十二難……
據原著記載,豬八戒活躍的高老莊,就在西牛賀洲的烏斯藏國。換言之,之後的69難,都發生在如來佛祖治下安寧祥和的西牛賀洲。
在這些磨難中,有吃童男女的通天河妖,有堪稱人間地獄的獅駝嶺、獅駝國,有殺僧無數的滅法國,有三分之二百姓都餓死的鳳仙郡……
而反觀進入西牛賀洲之前的十一難,除了觀音安排好的,就是諸如:遇見只老虎,遇見群強盜,丟了袈裟……而老虎被一個普通的獵人射死了,強盜讓孫悟空隨手反殺,而偷袈裟的老和尚賠上自己一座廟,袈裟還又被偷走了……與之後遇到的動不動就吃人、隨手吊打孫悟空的關係戶相比,就是些雞鳴狗盜之徒,不足道也。
而在看影視版《西遊記》時,第一次對「西天」印象的崩壞,在於唐僧到達天竺後,在如來授意或默許下做的一系列事情。
首先,傳經要收「人事」,一開始,眾人以為是下面的尊者腐敗,如來絕不允許這樣,於是表示沒錢給還要拿經書,不給就去告狀,誰知兩人卻給他們無字真經,一行人發現之後只得折返,去找如來要個說法,如來卻說:
「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即叫:「阿儺、伽葉,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
大意就是:他們和你要「人事」的事,我已經知道了,但這經書可不能輕易白給,之前我的弟子們下山給人講經收了三鬥三升米粒黃金,我還說他們給少了,懲罰他們子孫沒錢使用。如今你空手來拿,我給你無字真經也是對的。只因你東土的人愚迷不悟,只配拿這個。
之後,眾人只好拿出還算值錢的化齋神器紫金缽盂送給了兩位尊者,這才得到了部分真經。
這段原著中,有兩點重點:
三鬥三升黃金是多少?有學者專門請人按照米粒的大小,計算過三鬥三升容積內大概會有多少顆米粒,然後按照一顆米粒大小黃金的重量,計算出三鬥三升米粒黃金,總體重量是402公斤;按照一克黃金400元的價格計算,八百斤黃金大約是1.6億人民幣;如來說: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可見最終玄奘還是沒能帶回全部真經;現實中,有多少人一生都不一定能賺到1.6個億?而這戶人家只為了聽佛講經,就付出了如此代價,然而虔誠地聽完,卻落得一個「後代兒孫沒錢使用」的下場。如此荒誕的故事,卻在佛祖口中以如此平常的語氣講出。
這佛,到底是來普渡眾生的?還是來傳播苦難的?
由此可見,宣揚西天是「極樂世界」的如來,表面看是一個慈眉善目,洞悉世事的世外高人,實則是個滿嘴跑火車,自大狂妄,顛倒黑白,利益至上的可憎小丑。
這個形象讓人不禁聯想到最近國際上一個洋相盡出的「小丑」,及他治下的國家。
作為國際知名的某超級大國,希望把本國的思想傳到中國乃至全世界,但他並沒有選擇自己把「真經」主動打包送到中國,而是找一些「善信人」遠渡重洋親身求學。
最後,取到部分真經並就視為真理的那「善信人」回到祖國大肆宣揚其帶回來的思想為「大乘」,本土的思想為「小乘」,一度佔據國內輿論制高點。
然而2020年,疫情作為在人類歷史上足以載入史冊的「一難」,讓某擁有「大乘」制度和思想、戴著超級大國面具的國家內部、外部問題通通暴露了出來。於是我們終於發現,之前我們曾嚮往的「三藏真經」、西方的「極樂世界」,只是一個謊言。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