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攔路虎」:物價比30年前便宜,央行撒錢700萬億也沒用

2020-12-12 金十數據

當我們在抱怨豬肉價格太貴,快要吃不起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我們的好鄰居——日本卻無時不刻不在盼著物價飆漲。為了救活物價一成不變的經濟市場,日本在2013年1月定下了2%的通脹目標。是的,你沒有聽錯,為了激發經濟活力,日本不惜設置了物價上漲目標。

不過,這個看似簡單的目標,日本卻是一次都沒有達成。2019年3月4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公開表示,日本經濟不再處於通縮狀態(物價持續下跌),相信通脹將維持緩慢上升。然而,日本萬萬沒有想到,因為一場疫情的影響,自家經濟磕磕絆絆地從長期通縮走出來數年之後,一夜間又回到了「通縮」的老路。

那麼,日本的通縮究竟嚴重到了什麼地步呢?

日本政府11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全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核心CPI)錄得-0.7%,已經連續第6個月「負增長」(自5月以來),且創下自2011年3月以來最大降幅。近30年來,日本物價已陷入長期萎靡甚至下跌的「怪圈」。

房產、牛肉飯、生活必需品價格比30年前還要便宜!

「牛肉飯」是日本當地用作為衡量日本通縮的指標之一。1990年,日本知名連鎖快餐巨頭吉野家的一碗牛肉蓋飯售價為400日元,而在2020年,同樣一碗牛肉蓋飯的價格只需要352日元(折合約22元人民幣)。

此前曾有日本媒體做過一項調查,1989年至2018年,日本全國460家超市的約1600種商品中,包括調味品、衛生紙在內的45%商品的平均價格都出現下降。而日本的房價更是呈現「龜速上漲」,截至目前,日本房價最貴的時候還是在1990年。

(圖片來源:子圖網)

澤平研究院的分析報告曾提到,在1970-2017年,全球包括日本、美國、義大利、德國、法國等23個經濟體在內,房價上漲中位數達到20.6倍、年均增速平均為6.5%。然而,日本的房價累計漲幅卻低於4倍,年均增幅也低於3.5%。2017年末,日本的房價僅為巔峰時期(1990年)的60.3%。

曾幾何時,安倍晉三曾試圖用「三大法寶」——超寬鬆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一系列結構性改革舉措,將日本救出通縮陷阱。然而,一切都在今年8月戛然而止。8月28日當天,在任期還剩下近12個月,各種政策還在實現的路上安倍晉三以身體不適為由辭職,丟下了這麼一大個「爛攤子」。

事實上,在安倍經濟學周期的2013年至2019年,日本經濟已有了走出通縮的跡象,通脹指數長期在1%上下徘徊,GDP增量連續7年實現正增長(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首次)。這其中還多虧了日本央行敢於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2013年4月將量化寬鬆(QE)升級為量化與質化寬鬆(QQE),並在2016年1月引入印鈔機中的戰鬥機——負利率來進行「救市」。

然而,無論日本如何地動山搖地「放水」,直到手上的彈藥「空空如也」,但是通縮卻仿佛帶有「金鐘罩」護體,還越來越深入地影響日本經濟。

經濟上的「慢性病」,各國談通縮「色變」!

那麼,通貨緊縮究竟是何方神聖,竟然能引得日本為其感到「焦頭爛額」?

在經濟學中,通貨緊縮與我們所熟知的通貨膨脹齊名,兩者的概念正好相反。一般來說,通貨膨脹指的就是因市場貨幣供應等不足導致的物價上漲,老百姓手上的資金也會出現貶值。與此相反,當一個社會進入了通貨緊縮狀態之後,貨幣變得更加值錢,人們的投資和消費欲望也會大大降低。

簡單來說,通貨膨脹的存在,是經濟增長時產生的過熱反應,至少說明了市場需求高漲,經濟活力旺盛。但是通貨緊縮則預示市場需求開始不足,社會不發展了,居民抱著現金不肯放手,整個社會一片死氣沉沉,經濟增長也將停滯

在一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寧願出現通貨膨脹的疑難雜症,也不想出現通縮這等「慢性病」。各國央行更是談通縮色變。在今年新冠疫情的蔓延之下,日美歐等國家的央行以萬億為單位進行「直升機式撒錢」,本質就是要解決疫情導致需求低迷從而引發通縮的問題。

以美國為例,歷史上,美國至少發生過四次嚴重的通貨緊縮,每一次都引發了大規模的銀行破產失業其中,最嚴重的要數1929年-1937年的經濟大蕭條,這次經濟危機使得西方經濟體系的GDP總量回落超過40%,出口業務的萎縮幅度超過60%,還間接誘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前,日本的通縮雖不至於美國那般嚇人,但也在全球赫赫有名,不僅持續了將近30年時間(自1990年以來),而且該國央行用盡一切辦法「印鈔放水」,都難以激起一絲漣漪。

三大原因「束縛」日本物價上漲

不過,為何遲遲無法瓦解「物價持續低迷」這個大Boss,恐怕日本政府心裡比誰都清楚。

一邊印鈔一邊收稅?——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從2001年3月開始,日本央行就啟動了印鈔的水龍頭(QE)。截至 2020年10月末,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已經達到698萬億日元。而在今年7月,該央行665.9萬億日元資產在其2019年GDP總量的佔比就高達120.3%成為繼瑞士央行之後全球第二家資產規模超過本國GDP的央行。

然而,令人無語的是,對比起1990-2000年期間45萬億日元的印鈔總額,日本當前印了將近700萬億日元的鈔票,流轉至企業乃至普通人手上的現金規模卻與30年前幾乎沒差。據日本經濟部發布的數據,2020年該國私人部門貸款總額僅為500萬億日元左右。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政府在「背後作妖」——發出來的錢,終究想方設法從老百姓手上要回去。

數據顯示,從2009年-2019年10年時間內,日本稅收收入在財政收入的佔比已經從36%提升至60%。例如:去年9月,安倍晉三宣布幼兒園免教育費,同時,也宣布消費稅從8%漲到10%。對比之下,美國的做法則是,肆無忌憚地印鈔,政府還給老百姓減稅,暗示國民都隨便花!哪管未來洪水滔天?

低欲望——不消費,愛儲蓄

對於當前的閒置,日本著名的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曾直言,日本已進入了「低欲望社會」。

根據日本國稅廳的調查數據,1999年時,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達461萬日元(折合約28.9萬元人民幣)。沒想到的是,20年的時間過去了,到2019年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竟然還下降至436萬日元(約27.3萬元人民幣)。雖然工資下降的幅度很小,但也讓人瞠目結舌了。

考慮到工資沒法在短時間內上漲,商品價格又長期維持不變(甚至可能更便宜),日本國民自然也降低了消費投資的欲望,順便就提高了儲蓄意識。就連企業,也在想方設法存錢求增值。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企業內部存款金額達到了將近500萬億日元(約31.3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日本2019年度全年的經濟總量(554.5萬億日元

(圖片來源:子圖網)

此外,雖然日本央行近20年來先後推行「零利率」乃至「負利率」等工具,試圖以此降低民眾的儲蓄意願。但有人算過這樣一筆帳,按照當前-0.7%的通脹率(截至今年10月),將錢放在銀行要繳0.1%的額外費用,但是存款人的實際回報率可能達到0.6%。因為物價一直下跌,把錢存起來,將來將能夠買到更多的東西。

也就是說,即便日本卯足了勁往市場上撒錢,但是沒有設計出讓國民獲得薪資上漲再帶動消費市場和物價上漲的經濟循環機制,即使央行投放的鈔票一次比一次多,但是百姓還是捂著錢包不放,一切都是「白搭」。

老齡化,少子化等人口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另外,日本社會當前面臨著嚴重的老齡化以及少子化等人口問題,這也阻礙了該國的消費增長。在2019年,日本出生人口降至86.5萬人新生兒數量以30年來(自1990年)的最快速度下降。

今年9月15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數據,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首次突破3610萬人,達到3617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28.7%。創下有史以來新高。據此,日本成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

(圖片來源:Worldometer網站)

伴隨著日本人口問題而來的,是暴增的社會保障費規模。據悉,2019年,日本社會保障費佔財政支出的比例高達34.9%。然而,為了降低整體的社會保障負擔,日本又想出了一招——延長退休年齡。

(圖片來源:Worldometer網站)

今年2月,日本國會通過了一項修訂案,要求企業自2021年4月開始,將員工的退休年限延長至70歲或是廢除退休年限,力爭打造一個「終身不退休」的社會。截至2019年,日本仍在工作的65歲以上人口達到892萬人,佔全國就業人數的13.3%,已經連續16年增加。

考慮到日本當前的人口問題沒法在一朝一夕之內解決,未來養老等社會保障經費的擔子,還是落到了奮鬥中的年輕人身上,這也讓年輕一代失去了生子甚至賺錢的動力。因為到了晚年,還是要為謀劃生計而努力,一切似乎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文 |廖力思 題 |徐曉冰 圖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陳佳麗

相關焦點

  • 日本經濟「攔路虎」:物價比30年前還便宜,央行撒錢700萬億也沒用?
    房產、牛肉飯、生活必需品價格比30年前還要便宜!「牛肉飯」是日本當地用作為衡量日本通縮的指標之一。1990年,日本知名連鎖快餐巨頭吉野家的一碗牛肉蓋飯售價為400日元,而在2020年,同樣一碗牛肉蓋飯的價格只需要352日元(折合約22元人民幣)。
  • 物價30年不漲會怎樣?一種經濟慢性毒藥在拖垮日本
    如果物價回到30年前,是什麼模樣?根據《天津物價志》,1990年,天津2塊3毛錢就能買一斤豬肉,花2塊9毛8能買一斤羊肉,帶魚也只賣4塊錢一斤。如果物價回到20年前呢?1995年時,日本GDP總量就到了5.45萬億美元的規模,而2019年GDP總量為5.08萬億美元,可以說經濟幾乎停滯。而1995年我國的GDP總量只有0.73萬億美元,不到日本GDP的14%,2019年則達到了14.4萬億美元,已經是日本GDP總量的近3倍之多!
  • 撒錢抗疫:美國每人1200美元,日本低收家庭發30萬日元
    【來源:澎湃新聞】面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美日等國紛紛醞釀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其中不乏直接「撒錢」的方式,美國將向每人發放1200美元支票,日本則將向收入受損家庭發放最高30萬日元。據「日本經濟新聞」3月26日報導,作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的緊急經濟應對政策,日本政府開始研究最早於5月向收入大幅減少的家庭發放現金。目前有備選方案提出將向符合條件的每個家庭發放20萬至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9萬至1.93萬元),還將通過發放折扣券和商品券來扶持營業額銳減的餐飲業和旅遊業。
  • 各階段日本央行政策特點
    郭盛華:我們把過去接近30年的日本央行政策實施情況分幾個階段來看,首先看第一個階段,上個世紀最後10年的90年代日本央行和日本經濟的情況。我們都知道上世紀90年代初在日本發生了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了,這個事情不僅對日本經濟造成了影響,在全球也是引起了轟動和關注。
  •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日本經濟正在出現良性循環 2019財年經濟...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日本經濟正在出現良性循環2019財年經濟增速將略微下降通脹預期的上升有所推遲經濟及物價將面臨下行壓力日本央行委員佐藤健裕、木內登英兩人反對前景報告的部分內容為了達到2%的通脹目標,將會根據需要調整貨幣政策企業定價行為仍然保持謹慎日本央行委員佐藤健裕、木內登英兩人提議表明3年內無法達到2%的通脹目標,已被委員會拒絕預計企業定價行為保持謹慎的狀況將
  • 日本108萬億,美國7萬億,歐洲5萬億!
    而由於疫情持續對經濟造成衝擊,全球各國政府和央行根本停下來,只能繼續推出各項救市措施。比如美國,美國總統川普於3月27日籤署的2.2萬億美元抗疫計劃僅僅是個開始。今年以來,不僅全球的央媽們今年以來已經降息65次,並且央媽和財爸聯手,向市場宣布或承諾提供的資金總額已經達到12萬億美元:其中的7萬億美元來自央媽的貨幣政策;另外大約5萬億美元則來自財政刺激政策。其中歐洲,近1萬億美元,美國為2萬億美元,日本則達108萬億日元。有分析指出,針對如今這種市場流動性改善而經濟下行的低利率環境,黃金正在成為市場各方心儀的投資標的。
  •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日本經濟已經開始復甦,整體消費也已開始...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日本經濟已經開始復甦,整體消費也已開始復甦;受新冠疫情、油價和旅遊限制措施影響,通脹略微處於負值區間;經濟前景將取決於疫情發展,具有嚴重不確定性;假如有需要,日本央行將毫不猶豫加大貨幣寬鬆力度;日本央行將繼續放寬政策,直到達到物價目標;日本央行針對新冠疫情推出的援助措施正在發揮作用;假如有需要,將延長針對新冠疫情提出的特別計劃
  • 英媒: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規模即將超美 已達4.48萬億美元
    參考消息網6月3日報導 路透社6月2日報導稱,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規模超過500萬億日元(約合4.48萬億美元),寫下新的裡程碑,與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規模大致相當,自2013年開始實施大規模刺激措施後增長超過兩倍。
  • 106萬億日元!日本敲定史上最大規模年度預算案
    繼此前美國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稱,兩黨就9000億美元的新刺激協議達成一致後,日本內閣周一也批准了下財年創紀錄規模的預算案。此前不到一周日本才剛批准了本財年第三份補充預算,以支撐經濟,並分配資金以遏制新冠疫情。隨著美國財政刺激這個本周最關鍵的市場焦點逐漸塵埃落定,周一亞洲早盤交易時段,黃金白銀飆升,油價下跌。現貨黃金價格重返1900美元上方。
  • 長短期挑戰並存 日本央行政策壓力進一步加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全球經濟呈現出低利率、低增長、低通脹以及高債務的特徵,市場對於全球經濟「日本化」的討論也隨著疫情的發展愈演愈烈。而日本自身經濟也在疫情的衝擊下進一步陷入低增長以及低通脹的泥沼之中。而為推動經濟復甦,已經長期維持負利率政策的日本央行肩上的擔子進一步加重。
  • 日本央行維持購債規模不變
    日本央行決議:疫情造成的後果、其對日本的海外經濟體造成的衝擊仍存在極高的不確定性    日本央行決議:日本CPI仍有望回到正值並不斷上漲,隨著經濟改善物價承受的下行壓力逐漸消失,且油價下行壓力也逐漸消散    日本央行利率決議:企業獲利及商業信心逐漸增強    日本央行利率決議:隨著海外經濟體逐漸恢復穩定
  • 日央行按兵不動,下調2019年經濟增速和通脹預期,日元恐難飆升
    下調2019年GDP增速和通脹預期在利率決議方面,日央行維持利率在-0.1%不變,維持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在0%附近不變,維持資產購買規模在80萬億日元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根據彭博此前的調查,47位受訪經濟學家中約81%預計日本央行將在此次會議上維持政策不變,僅19%預測會加碼寬鬆措施。決議還維持利率前瞻指引不變,稱「考慮到海外經濟及計劃推行的增加消費稅給日本經濟活動和物價帶來的不確定性,將維持目前極低的短期和長期利率至少至2020年春季左右」。
  • 日本央行ETF購買量降至四年新低,它對股市的態度變了?
    在央行計劃主導經濟運行的新常態下,一國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真正要看的是央行對風險資產的支持力度。而在這種環境下,日本央行對於股票ETF的單日購買量創下四年新低,確實值得注意。2016年8月,日本央行將其年度ETF購買目標提高到6萬億日元後,日購買量就增加了一倍多,超過700億日元。
  • 央行: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0日電10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稱,將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多渠道做好預期引導工作。
  • 日本央行委員鈴木人司:將利率維持在很低的位置可能會對經濟有一些...
    日本央行委員鈴木人司:將利率維持在很低的位置可能會對經濟有一些不尋常的影響和副作用;長時間維持有力的寬鬆政策是重要的;如果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金融機構可能會開始對存款收取費用,從而使得消費和經濟降溫;引導貨幣政策不僅要著眼於物價穩定,還要要著眼於金融體系穩定,這變得越來越重要;一旦金融體系變得不穩定
  • 印尼央行行長:將投入30萬億至39萬億印尼盾用於購買新冠疫苗。印尼...
    2020-12-17 15:43:14來源:FX168 印尼央行行長:將投入30萬億至39萬億印尼盾用於購買新冠疫苗。
  • 1萬億美元預算創紀錄 日本保經濟「拼了」
    在這一情形下,大力刺激經濟就成了日本政府唯一的選擇,大手筆的年度預算已經獲批,接下來就要看這能為經濟注入多少活力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年度預算終於敲定了,日本可以安心「撒錢」了。12月21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敲定了2021年度預算案,總額為106.6097萬億日元(約合1.03萬億美元),不僅比今年的預算水平上升了4%,也是連續九年創歷史最高紀錄。
  • 央行超發了43萬億人民幣
    專家稱,正是此舉引發了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  近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在上海接受採訪時坦言:「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央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特別是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採用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 新視角第578期:100萬億意味著什麼?-搜狐財經
    假如你擁有100萬億元人民幣,那意味著什麼?恭喜你!這很可能意味著你發了大財。那麼,假如一個國家擁有這麼高的貨幣供應量,我們是不是也值得慶賀一番?錯了,我想你會高興不起來。 央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97.42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已經接近100萬億人民幣大關。
  • 王炸之後祭出「飛機」:還有什麼比撒錢更直接,一萬億夠不夠?
    這意味著,美聯儲本周每日隔夜回購操作的累計限額提升到了1萬億美元。談虎色變——直升機撒錢一天之內三次出招,川普真的很急。自由美利堅,熔斷每一天。和量化寬鬆政策不同,直升機撒錢的操作方式一般指央行給財政部一筆錢,然後財政部以稅收返還或者其他名義寄支票給人民群眾以刺激消費。通俗點說,就是國家白給你一筆錢,讓你去市場上買買買,買啥都行。一般來說,量化寬鬆的目標是通過銀行系統進行貨幣投放,是一種定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