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僑港鎮——心安是歸處

2020-08-27 央廣網

央廣網北海8月21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張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廣西北海市僑港鎮,這裡生活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從越南漂洋過海,回到祖國的歸僑和僑眷。經過40多年的艱苦創業和勤勞致富,如今的僑港鎮,從一片荒涼的灘涂,變成了一座集居住、商貿、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新時代僑鄉小鎮。請關注《僑港鎮——心安是歸處》。2020-08-2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鹹水歌是廣西北海市僑港鎮老一代歸僑傳唱的一首傳統疍家歌曲。「回到祖國不用憂,萬事政府來帶頭」簡單幾句歌詞,表現了四十多年前海外僑胞回到祖國後的欣喜。73歲的周勝林,就是當年曆盡千辛萬險劃小船從越南回到祖國的。他與其他歸僑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通過漁業生產,他們自力更生,建設美好家園。

周勝林說,回到到祖國後,國家給他們蓋房子住,國家建港口,買漁船,讓他們從事漁業生產。

如今,幹了一輩子打漁生意的周勝林已經退休安享晚年,僑港鎮也成為了擁有2000多艘漁船、10多家海產品深加工企業,成為廣西重要的漁業生產、海產品加工基地。40多年彈指一揮間,僑港鎮從一片人煙罕至的海邊荒灘,發展成為了一座現代化的濱海新城鎮。除了傳統漁業,新一代僑港人用自己的方式為小康生活奮鬥著。

周末下午2點多,僑港鎮港灣糖水店鋪裡的客人絡繹不絕。第二代僑民周基正在後廚忙著做糖水和炒冰。

周基:以前我老爸老媽做過很多活兒,都是很勤勞的,父輩付出的心血還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堅持下來。創業難,守業更難嘛。

如今,周基家的店成為了鎮上有名的糖水店,年收入至少30多萬。

夜幕降臨,僑港鎮上的風情街,遊人如織,美食香飄。美麗的僑港鎮,依靠「濱海風光、疍家風情、越式餐飲」三張名片,吸引著八方遊客,年接待遊客350多萬人次。

僑港鎮黨委書記賴偉清:老百姓在這裡生活安逸,有海洋的支撐,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大家生活富裕,僑港鎮沒有貧困戶。

在休漁期,十幾支漁民組成的足球隊酣暢開踢;在開海節,生猛海鮮盛宴大家可以免費吃;在這座0.6平方公裡大小的「全國特色小鎮」裡,人們稱「幸福的生活在歌裡過」。

周基喝著自家的糖水,望著迎賓門樓上「祖國,我愛您」幾個大字,覺得小康生活就在當下。

周基:我覺得小康很簡單,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吃好住好,房子也買了,店裡生意也不錯,應該算是小康了吧。

相關焦點

  • 當下即是生活,心安即是歸處
    每一個行走在世間的人都在尋找歸處。這個歸處我個人認為可以是終點也可以是容得下靈魂的地方。因為世事無常,每個人都在經歷歲月帶來的滄桑,我們走過四季,跨過白天黑夜,尋找的就是最後的歸處。季羨林先生的作品《心安即是歸處》一書向我們忙碌於世間的人傳達了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和心靈的歸處。季羨林先生用他的百年生命智慧告訴我們行走於人間保持初心的秘訣。
  • 夜讀|心安即是歸處,隨緣方得自在
    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歸處。我們都見證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也曾感受過一個人穿過漆黑的夜,走過泥濘的街。曾經有一句話讓我熱淚盈眶,也陪伴我走過許多孤獨的旅途。這句話是張小硯的,——「後來許多人問我一個人夜晚踟躕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卻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海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仔細想想,何嘗不是如此呢。
  • 廣西北海市僑港鎮:一座海上「漂」來小鎮的華麗蛻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一座海上「漂」來小鎮的華麗蛻變  入夜的僑港,燈火輝煌,遊人如織。進入廣西北海市僑港鎮的主街口,迎賓門樓霓虹閃爍,國旗飄揚,「祖國,我愛您」幾個大字顯得格外耀眼。  這幾個字,具有特殊的意義,飽含了一個群體對祖國持久的深情。
  • 心安,即是歸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感悟人生,ID:samick5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片葉,落在哪裡都是歸宿一朵花,開在哪裡都是芳香一個人,走到哪裡都是生命隨緣便是自在,心安即是歸處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崇明島上的太陽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8日走進《崇明島上的太陽村》。2020-08-0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已經退休的瀛東村老支書陸文忠,會經常來到村史館,向遊客講述艱難的創業史。陸文忠:原來是崇明68個窮村之一,農民要發展,關鍵要土地。那時候的主要思想就是帶領老百姓來圍墾,向大海要土地。
  • 雅茶詩語:青山一片雲霧,心安即歸處
    雅茶詩語:青山一片雲霧,心安即歸處 中國雅茶文化訊(王仕彬 圖/文) 夏季開始所有的茶園,經過東張西望便湧現七彩,有水果已熟透,詮釋著顏色有些依舊青澀
  • 活法: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平安是福人的一生,只有平安,生活才能幸福;只有平安,才能對未來充滿希望;只有平安,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有平安,才能享受夢想成真的喜悅。人人都需要平安,自己平安,家人平安,國人平安,世界平安。心安即是家,何處不自在要求平安,須從心上求,心安才能真正獲得平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靜樂:藜麥香 日子旺
    開欄語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責任擔當,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我們從今日起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貼近火熱生活、走進群眾心坎,在充滿溫度與感動的小康故事裡,感受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土地上「文化莊稼」正繁茂
    央廣網銀川7月27日消息(記者郭長江 費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文化小康助力脫貧富民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從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到文化大院,從村民示範性文化室到民間文藝團隊,寧夏從各個層面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7日推出《黃土地上「文化莊稼」正繁茂》。在寧夏中寧縣大戰場鎮紅寶村活躍著一支農民合唱團。目前合唱團成員有80多人,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彩丹霞映新村
    七彩丹霞的美景陶醉著遊客的身心,也讓當地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月19日,記者隨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走進張掖市,傾聽丹霞旁的一個貧困山村的脫貧故事。起初,在丹霞邊土生土長的青年喬帥眼裡,丹霞「就是不長草的山,顏色比較獨特。根本沒想到會靠山吃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王雅莉的幸福生活
    >【晉源區羅城街道寺底村村民王雅莉 】(位於晉陽之西的蒙山大佛 就曾經經歷過隋唐盛世 現在呢我們就一同來參觀一下【採訪:晉源區羅城街道寺底村王雅莉 】( 就比如說我們腳下這個木棧道 在之前都是灰塵 路邊灰塵可以當煤賣的 現在我們景區 一步一景 每次聽到遊客說好的時候 我心裡特別高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徵文」歲歲年年人不同
    無數辛勞的雙手,撐起一片幸福的小康社會。犁耙已廢千秋時,坐駕農車耕萬春在新中國建立之始,辛勤的農人背著犁耙,遊走在田間,流下的汗水滋潤著貧瘠的土地,用一日的勞作換來全家的溫飽,生活甚是艱難。如今的農耕已走向機械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圓滿結束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森林管護員:森林生態的守護者
    東北網7月11日訊(記者 楊帆)8日上午,記者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活動走進龍江森工綏稜林業局有限公司張家灣林場,盛夏的林區,滿眼翠綠,空氣中瀰漫著松木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們不是簡單在山裡走,負責檢查巡護區域的各項火災隱患,還要對進山人員進行入山通行證的查驗,及時制止亂捕亂獵、亂砍濫伐、亂挖亂採等行為,還要關注森林病蟲害的情況。」牛東彬說。「現在在淺山區,我們也經常能看到狍子、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原來這些動物多生活在深山區,如今,野生動物活動區域也更大了。」近年來,森林火災、病蟲害發生率大幅度降低,森林資源越來越豐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市民羨慕「島民」 這裡是遂寧聖蓮島
    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出行交通十分不便。另外,生產方式粗放,直排式作坊多且零亂。聖蓮島風光為了改善環境,恢復生態,2009年遂寧市啟動了該島的徵地拆遷和防洪堤建設;2013年底,啟動了觀音湖下穿隧道的建設。2014年起,全面推進了環境恢復、生態治理、保護性開發。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情緒始終保持穩定,這是長壽之道
    我們不探討追求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只是讀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這本書,倒是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保持情緒始終穩定,不驕不躁,不喜不悲,情緒沒有太大的起伏和波動,就是長壽之道。教導我們,走運的時候,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過了頭。好運不可能永遠伴隨著一個人,我們在走運的時候,要想想倒黴的時候該怎麼辦,就像居安思危,我們處於高位,要知道自己此刻處於高位的原因,不可讓高傲埋沒了自己。也就是說,只要有我們在走運的時候,想到倒黴,才不會在倒黴的時候素手無策,不知道未來的路,不知道該怎麼走才是最好的選擇。居安思危,有利於指導我們前進的方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永勝縣政協領導參加魔芋測產驗收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永勝縣政協領導參加魔芋測產驗收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豆腐香自秦嶺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6日推出《豆腐香自秦嶺來》。2020-8-2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秦嶺腹地,雨後微冷的清晨,山水間的綠意愈發青翠。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就坐落在這九山半水半分田當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橫坑山裡尋茶香
    目前,惠東縣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由8000畝發展至3萬多畝,從白盆珠、多祝、安墩擴展到高譚、寶口、馬山、梁化,帶動農戶超過3000戶,年總產值約3億元,每年平均為農戶增收超過3000元,全縣茶農走上了一條小康致富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丹東河口村:鴨綠江邊萬畝桃園助力村民小康...
    中國日報7月21日電(記者 張小敏 鄭伊然 吳勇)日前,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進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採訪當地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助力村民奔小康情況。(攝影 劉海東)當被問及「你認為的小康生活是怎麼樣的」時,村民王忠武說:「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健健康康的就是最重要的。每個人心中的小康生活標準可能不一樣,但是我認為小富即安。現在政策好,只要肯出力,沒有苦日子。」5年前,王忠武辭去公職回到家鄉,和妻子管理起自家房前屋後的二畝桃園,並經營著名為「閒舍庭院」的民宿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