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有件珍藏的孤品,專家:仿佛看到飛天仕女,盡顯大唐繁華
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非常頻繁的時期,那個時候,大量的遣唐使來到中國,不但學習中國的行政制度,更把中國的禮樂文化帶回了日本。其中就包括大量關於音樂方面的藝術珍品。隨著朝代的更迭,中國陷入戰亂,很多工藝精湛的文物在國內失傳,在日本本土反而保留了下來。從這些文物上,我們確實可以一窺大唐的繁華與榮耀。
從唐朝傳入日本的文物中,最為珍貴的莫過於現收藏於日本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這把琵琶現在為日本皇室所有,幾乎不與民眾見面,近二十年年來只展出過三次,很多慕名者都難以一睹它的真容。
琵琶這種樂器起源於印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所謂琵琶,是一組模擬演奏手法的形聲字,右手向前彈出曰"琵",向後彈進曰"琶",凡是用這兩個手法抱在懷中彈奏的樂器,在唐宋早期都稱為琵琶。
不過那時的琵琶都是四弦,一直到唐代時,才創造出五弦琵琶。五弦琵琶在唐代最盛,無數文人墨客為它寫詩稱讚。
但可惜的是,這種五弦琵琶在宋朝時便已經失傳了。一千多年來,流傳下來的只有四弦琵琶,對於五弦琵琶,人們只能通過古書的描述,想像這種琵琶優美的旋律。
據說這種五弦琵琶最為神奇的就是它那第五根弦,正是因為有了第五根弦的存在。使得整個琵琶音域變寬,不但可以當琵琶使用,還能模仿諸如冬不拉、吉他、甚至三弦琴的音色。實屬音樂界的奇蹟。
幸好,在日本皇居宮內廳正倉院內還保存著這麼一把琵琶。這把五弦琵琶是聖武天皇的遺物。聖武天皇篤信佛教,生前便已出家。
在他死後,將生前所用過的寶物都獻給了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一千多年無人驚擾。直到20世紀初的一次清點活動,這把琵琶才重現於世。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其中螺指的是用螺殼或海貝殼磨製而成的人物花鳥幾何圖形。而鈿指的則是在器物表面鑲嵌裝飾工藝品的一種手法。
紫檀這種樹木並非我國目前所理解的紫檀木,它所指的是一種酸枝木黃檀屬的木材。所以這個琵琶就是一個由五根琴弦,黃檀木為樂身,貝殼鑲嵌裝飾其上的樂器。視覺效果繁複華麗,五彩斑斕,古樸凝重。
縱觀琵琶外貌,它的正面是一個用夜光貝殼鑲嵌而成的胡人形象。這位胡人一邊騎著駱駝悠然地漫步,一邊不緊不慢地撥弄著一把四弦琵琶,一看之下仿佛看到了玄宗年間長安街頭各民族經商交流的畫面。
腹面杆撥處還貼以玳瑁薄片。而琵琶的背面更是精美奢華,整個琵琶背面底色是黑色的髹漆,上面鑲嵌著無數螺鈿玳瑁夜光貝殼,圖案豪華絢爛,而且貝殼上都雕有精巧花紋,其中塗有淡淡金色,更添富貴之相。雖歷經一千多年,但這隻琵琶依舊華麗四射,充分證明唐代的螺鈿鑲嵌技藝已經達到了極致。
看到這把琵琶不難想像當時的盛世大唐歌女們手持琵琶演奏的樣子,是不是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一模一樣呢?
截止目前為止,這把五弦琵琶是全世界五弦琵琶的孤本,由於其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數日本並不生產,製作工藝日本也不具備,所以可以斷定是從八世紀的中國引進的。
這把琵琶上實在是有太多的閃光點,在樂器古董界,莫說海外的中國文物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放眼中國音樂史,大概也只有曾侯乙編鐘可以與之一較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