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螢火蟲的"家"與市民還隔著湖,所以除了工作人員外,市民很難與螢火蟲近距離接觸。
7月14日晚8時許,中山公園小西湖旁邊擠滿了來看螢火蟲的市民。
高清圖集:中山公園螢火蟲飛舞 引萬人觀看
這幾天,去中山公園看螢火蟲的人海了!看著擁擠的人流,有不少市民不禁問:青島就沒有別的地方可以看螢火蟲嗎?7月14日,記者多方打探了解到,嶗山流清河流域螢火蟲比較密集,據當地居民介紹,螢火蟲在他們眼裡是很常見的。「再過約一個月就可以看到了,那景象真的很漂亮。」同時,採訪中不少市民也回憶起當年看螢火蟲的美好景象。
來青31年沒見過螢火蟲
「我記得小時候見過螢火蟲的,那個時候還比較容易見到,現在恐怕沒有了吧。」家住海口路的市民於道明來青島已經有31年了,雖然經常去爬山,晚上也會去逛公園,但在他的印象中,在青島從來都沒有看到過螢火蟲。
「我老家是煙臺的,記得以前還會在一些公園內看到有零星的螢火蟲,但是現在回老家也幾乎看不到了。」於道明告訴記者,他也關注到現在很多人都擠著去中山公園看螢火蟲,老兩口也商量著找個時間去看看,回味一下童年的感覺。
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沒有見過螢火蟲,只有少數老家是農村的市民表示偶爾看到過螢火蟲,但不是很多。今年28歲的年輕媽媽張霞告訴記者,她本想帶著孩子去中山公園看看,但一聽人太多就放棄了。
青島哪些地方有螢火蟲呢?對於這個問題,記者首先諮詢了青島農業大學農學與植保學院昆蟲教研室教授顧耕。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以後就很少見到有螢火蟲了,在此之前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我們實驗室和展覽館的標本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捕到的螢火蟲,以前整個膠東半島還是比較多的,現在比較難發現。」顧耕告訴記者。
螢火蟲為什麼不多見了呢?顧耕分析說,首先螢火蟲是肉食性動物,主要食用蝸牛等小動物,螢火蟲消失可能與生活環境和食物等變化有關。此外,顧耕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還在於農藥的大量使用,「不過螢火蟲在青島肯定不會絕跡的,一個物種在一個地區消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去嶗山看螢火蟲得等20多天
經過多方打探,記者終於從島城動植物專家于濤口中得知,嶗山區流清河流域有密集的螢火蟲出沒。「最近我一直關注中山公園螢火蟲方面的新聞,去嶗山的時候特意詢問了一下去年螢火蟲的情況。」7月14日下午,當記者聯繫到于濤時,他剛從嶗山下來回到家。「我一直在嶗山藥用植物園幫忙,這個植物園所在的區域就能看到螢火蟲。」
于濤告訴記者,能看到螢火蟲的地方在海拔兩三百米的地方,嶗山流清河流域內有植被的區域比較常見。于濤說,該區域植物呈現多樣性,有灌木、喬木等,而且處於背風向陽的區域,環境比較潮溼,有利於螢火蟲生存,「這個地區幾乎沒有人家,這裡有流清河水庫,當初為了保護水庫的水質不受汙染,居住在該區域的50餘戶居民已經搬走了,這裡長期被植被覆蓋沒有幹擾,螢火蟲每年都會出現。」
「由於沒有居民居住,這裡也沒有化肥農藥的使用,住在山腳下的居民盛夏抬頭就可以看到山腰往上有密集的螢火蟲活動。」不過,記者了解到,市民要想在此處看到螢火蟲,還要再等至少20天,長的話還要等一個月。
沙子口馬鞍子社區也有
在中山公園看螢火蟲令很多市民興奮不已,但對於生活在流清河流域的居民來說,看螢火蟲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一件事。據嶗山藥用植物園經理劉明介紹,植物園所在地在半山腰,而螢火蟲的分布就在半山腰到山頂範圍內。
「這裡的螢火蟲出現的時候特別漂亮,山下的居民站在院子裡,抬頭就能看到漫山飛舞的螢火蟲。」劉明告訴記者,去年螢火蟲特別密集,出現的區域沒有人居住,居民也不會去山上捕捉。據他目測,5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內有30來只,已經算是很密集了。
「俺們這看螢火蟲真的是習以為常,遠遠看去感覺整個山頭都有螢火蟲圍著轉悠。」家住嶗山區沙子口街道馬鞍子社區的居民王明山告訴記者,多虧了這裡沒有人為破壞,環境保持得很好,居民每年都可以看到螢火蟲。「今年盛夏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到螢火蟲的,市民也可以來我們這裡看,不一定非要到中山公園。」王明山笑著說。
「浮山上也應該有螢火蟲」
「我晚上去北嶺山的時候就看到過兩隻螢火蟲,大家看到後一下子都圍過來了。」家住北嶺山附近的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北嶺山沒有建公園的時候他在北嶺山小水庫附近還看到有螢火蟲,後來幾乎就沒有看到了。
記者通過QQ 群進行調查時,有市民告訴記者,她在青島2中後面的山上見過螢火蟲,但也就見過一隻。「我2007年的時候來青島上大學,在位於海大浮山校區操場上就看到了一隻螢火蟲。」市民韓麗娜告訴記者,她家是吉林的,此前一直都沒有見過螢火蟲,2007年8月份在軍訓期間看到過螢火蟲,她激動得要跳起來了。
「我們當時把螢火蟲捧在手裡觀察了一會就把它放走了,很多同學都沒有見過螢火蟲,很多人圍著看。」韓麗娜告訴記者,她只見過一次螢火蟲。「既然出現在浮山附近,我覺得浮山上也應該有螢火蟲。」
島城文史專家魯海——
坐草地上聽音樂會看螢火蟲
「老青島」卜振文告訴記者,他十來歲的時候在中山公園就看到過螢火蟲。「現在中山公園是引進來的,其實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山公園就是有螢火蟲的。」卜振文說,過去中山公園那裡還有小山,也有一些樹林,在樹林裡就會看到有螢火蟲。
「那時我還在大連路居住,晚上去中山公園玩的時候隔著十幾米就會看到有螢火蟲,就撲著過去捉。」卜振文說,當時螢火蟲也就飛著有一個人的高度,飛得特別慢,他那時候稍微一跳就能捉住。
採訪中,島城文史專家魯海印象最深刻的也是中山公園的螢火蟲。「上世紀40年代的時候我們經常去中山公園,那個時候中山公園有露天的免費音樂會,都是沒有座位的,我們席地而坐,坐在草叢上就會看到螢火蟲從我們頭頂上飛過,那個感覺真好,現在哪有這麼浪漫的事啊!」魯海感嘆道。
魯海告訴記者,除了在中山公園能看到螢火蟲,他住在廣西路的時候家裡小院就有零星的螢火蟲出現。「那時候院子裡種了樹木和花草,還有個大魚缸養著很多魚,感覺就像是個小森林。」魯海告訴記者,「以前農曆七月初七,家裡老人就說要看螢火蟲,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傳統。直到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還在院子裡看到過螢火蟲,孩子還把螢火蟲抓住放在瓶子裡。」魯海告訴記者,「後來伴隨著城市的發展,高樓林立燈火輝煌的,幾乎就看不到螢火蟲了。」魯海告訴記者,螢火蟲慢慢遠離人們的視線,只能在回憶裡找到它。
高清圖集:中山公園螢火蟲飛舞 引萬人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