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大陸對臺「和平統一」方針未變

2020-12-12 環球網

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17日在香港出席「香江論壇」時做了題為「十九大後中央對臺政策」的演講。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是大陸方面關於十九大報告涉臺內容較為詳細和透徹的解讀,值得兩岸各界仔細研讀。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重要理念、目標任務、原則方針和主要措施,體現了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一以貫之的堅定性、與時俱進的開創性,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要求,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做好新時期對臺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思想和深遠歷史意義。

評論摘編如下:

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17日在香港出席「香江論壇」時做了題為「十九大後中央對臺政策」的演講。這是大陸方面關於十九大報告涉臺內容較為詳細和透徹的解讀,值得兩岸各界仔細研讀。當下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今後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備受各界關注。上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重要理念、目標任務、原則方針和主要措施,體現了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一以貫之的堅定性、與時俱進的開創性,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要求,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做好新時期對臺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思想和深遠歷史意義。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自1979年以來大陸對臺工作實行的基本方針。大陸方面多年來之所以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方面是認為這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這是真正的民族大義、同胞大愛。另一方面,大陸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就需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大陸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後,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由此可見,今後大陸方面的中心任務仍是經濟建設。習近平強調,「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臺灣工作。」大陸方面不斷增加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既是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兩岸經貿交流的動力之源。

大陸方面雖然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但同時也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忍分裂國家的陰謀得逞。十九大報告指出,「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大陸方面既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但也絕不容忍「臺獨」作亂,顯示大陸方面把島內絕大多數支持兩岸和平的臺灣民眾與少數「臺獨」分子區分對待,反映大陸對臺策略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不會因臺灣地區選舉結果而改變
    無論臺灣地區選舉結果如何,我們對臺大政方針不會改變;無論臺灣地區政局如何變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呼聲和民意。有記者問,在近期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蔡英文獲得連任,這一結果對兩岸關係未來走向將會產生怎樣影響?在民進黨繼續執政情況下,大陸對臺政策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 專家稱大陸應對臺施加武統壓力爭取和平統一 國臺辦回應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它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我們願意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來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凡有一絲和平解決的可能,我們都將付出百倍的努力。
  • 專家稱大陸應對臺施加武統壓力爭取和平統一 國臺辦回應_新聞中心...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它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我們願意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來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凡有一絲和平解決的可能,我們都將付出百倍的努力。
  •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形成。早在五十年代,中國政府就曾設想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 中國對臺政策:動武底線、大陸軍演和統一時限
    中國對臺政策:動武底線、大陸軍演和統一時限   白皮書說,中國政府仍然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不變,仍然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統一。但如果出現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出現外國侵佔臺灣,如果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只能被迫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
  • 1981年9月30日 全國人大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
    1981年9月30日 全國人大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 2014-03-14 09:15 來源:人民網 作者:
  • 美智庫:大陸剔除和平統一,美國對臺政策破產,儘快與臺脫離
    中國大陸推動統一的態度顯然更堅決了。與此同時,過去4年裡,華盛頓保衛臺灣的含糊承諾已轉變為功能上的「軍事同盟」。這些變化很可能使中美走向衝突,引發可怕後果。在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表述中,「和平統一」一詞已銷聲匿跡。文章稱,這一變化表明了一種「不祥」的政策轉變。
  • 專家: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
    來自大陸對臺研究機構、團體、院校的約110位專家學者以「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為主題,圍繞兩岸關係新形勢、臺灣民情新變化、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等議題展開探討。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新冠肺炎疫情又給兩岸交流合作增添許多障礙。
  • 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逐漸喪失,可思考用「北平模式」以武促統
    40年來,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為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濟發展、軍隊建設,爭取到了幾十年極其寶貴的時間。我們堅持這一對臺方針無疑是正確和有效的。當然從目前臺海形勢來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喪失,因為和40年前相比,第一,臺灣的政治體制變了,第二,政治談判的對象變了,第三,臺灣社會生態環境也變了。
  • 資料:臺灣當局被迫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
    自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之後,中國政府在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偉大方針的基礎上,採取了一系列靈活積極的對臺政策和措施,大大推動了兩岸關係的全面發展與祖國的和平統一進程。20多年來,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在科技、文化、學術、體育等各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
  • 臺媒:民進黨「去中」動作刺激大陸對臺政策轉向「武力統一」
    臺灣《中央網絡報》18日發表點評文章指出,民進黨執政以來,大陸出現的「武力統一臺灣」之聲不斷,經中共十九大重申「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是「武統」的議論仍然持續,並且顯著。若把這些議論視為違背十九大精神,其實是誤判大陸的對臺政策。
  • 曝大陸統一臺灣第三種方案:這方法真叫絕
    2017年進入兩岸關係重要一年,面對蔡英文的執著抵抗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現狀,大陸在和平統一和武統之間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考量,統一日程遲遲沒有明顯跡象,就在全國人都在為這件事操碎了心的時候,有大陸專家給出了一個似乎可行的統一方針,既不會導致流血,也不會是完完全全的和平統一,那麼到底是什麼方案呢?或許這就要把事情回歸到解放戰爭時期了。
  • 港媒歸納觸發武統的六項條件
    港媒這樣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連帶讓兩岸關係持續降溫,大陸近期對民進黨政府種種不理性的做法,高分貝痛批。港媒今也發文指出,解放軍武統臺灣的6個條件,只要踩線,解放軍就有極高可能性出兵武統。文章重申,解放軍之所以至今沒有啟動「武統」的原因之一,並非是臺灣網友所想,臺灣有美國、海峽天塹保護,大陸軍力不如美國,承受不起戰爭後果等等。而是寄予以下因素:第一、從武統對象看,大陸始終堅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只對「臺獨」與外來統一幹預勢力。
  • 港媒:臺海形勢惡化 和平的主流民意未變
    資料圖 香港中評社13日快評說,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的評論文章,引用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不久前發布的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稱,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
  • 「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形成。早在五十年代,中國政府就曾設想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 今天|9月30日,38年前,「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方針發表
    1981年9月30日臺灣回歸祖國九條方針發表>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代表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發表了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其主要內容是:建議舉行國共兩黨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統一大業;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遊等達成有關協議;國家統一後,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幹涉臺灣事務;臺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等;臺灣當局各界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
  •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發言:期待兩岸統一到來
    (兩會速遞)臺籍全國政協委員發言:期待兩岸統一到來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兩名臺灣籍委員11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大會發言時都談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熱切期待兩岸統一到來
  • 臺媒:新黨堅持貫徹「和平統一」路線
    而這個數據也代表著,在接下來的四年裡面,它會失去臺灣當局給予的資金補貼,當時即便是這樣也沒有更改,新黨堅持貫徹」和平統一」路線的方針策略。一直以來他們的就是以此路此案為主旨,不斷努力。雖然這條路走得很艱辛,也讓他們面臨其他黨派惡意抹黑的境地,但是他們依舊堅定地走著這條道路,並且為「和平統一」做出了許多貢獻。
  • 港媒:臺知名飯店給大陸遊客吃剩菜
    「大牛牛肉麵」曾深受陸客歡迎7月13日港媒稱,曾受大陸遊客熱捧的臺灣高雄知名老店「大牛牛肉麵」,被舉報將客人吃剩的牛肉麵、小菜回收再賣。臺灣檢調部門前天傳訊劉姓女老闆,指控其涉嫌製售不衛生食品等罪,女老闆面對完整的報料錄影帶,痛哭認罪。該店現已改名重開,生意一落千丈。
  • 大陸專家提醒美臺:動武的辯論越來越多
    大陸專家評估兩岸環境「危險」,而臺灣專家傾向於形容兩岸環境「動態和不穩定」。 大陸專家提醒美臺,只要「臺獨」不在討論之列,和平統一仍是指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