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考中狀元,開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職?看完我算是知道了

2020-12-21 冷星人阿漢

在古代考中狀元,開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職?看完我算是知道了

我們都知道科舉制是中古代中國的發明創造,在科舉中的頭名就是狀元。狀元是很多人心目中神聖的夢想。那麼,在古代考中狀元剛開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職?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古代的科舉制。只有詳細了解科舉制,我們才會知道狀元在今天象徵著什麼,才能理解為什麼授予他那個等級的官職。從唐朝開始實行科舉制時候,科舉制度開始逐漸完善,到明朝發展到成熟階段。古代的科舉和我們的高考有類似的地方,但科舉考試三年才考一回,一次不中只能等到三年之後,所以考中才更為難得。

其次,科舉考中者也分為不同的等級,就比如我們今天高考完分不同批次錄取一樣。一等的就是一甲,其次為二甲和三甲。就像如今的一本,二本,三本。一甲只有三名,他們分別被叫做狀元、榜眼、探花。

一甲的三名學子會被稱為進士及第。在小說《小李飛刀》中的李尋歡就是探花。而且他們家族考中進士的特別多,有這樣一副對聯叫「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在當時,這就被視為是光耀門楣的事。

由此可見,考中狀元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甚至不僅僅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一個縣,更是一個省的榮光。狀元會被認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考中的難度比今天考上清華北大男的多。因為這是三年全國僅僅產出一個狀元。

再次,考中狀元就是無上的榮耀,得到的利益也是最大的。一甲的前三名會進入翰林院,狀元會被授予翰林院撰修的職位。這個職位的等級是從六品。具體來說,狀元得到的最大利益就是稱得上火箭的升遷速度。狀元從一開始被授予從六品修撰,在翰林院修史書。他們是京官,在京城升遷速度很快。而且,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丞相基本都是翰林院出身。非翰林院出身基本做不到丞相這一步。

最後,可以說狀元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最大的人生理想。考中狀元之後,這些狀元們的人生可以說與其他進士,或者進士出身,或者同進士出生的人拉開了幾條街的距離。在他們去世之後,墓志銘上都會銘刻上他們的狀元身份。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唐朝開科舉以來,一千多年來產生了無數狀元。但是被我們記住的少之又少,反而是那些落地舉子青史留名。

相關焦點

  • 古代高中狀元厚,一般是多大的官職?
    宋代科舉,狀元一般會直接給京官待遇,然後授某個州的通判差遣,也就是成為地級市的副市長。雖然這已經是升官快車道,但一個地級市的(常務?)副市長顯然是稱不上「幫治國」。他要治國還得一步步慢慢往上爬積累各種經驗,明代科舉,狀元一般進入翰林院,授修撰(從六品)。
  • 古代狀元及第後,剛開始通常會授予什麼官職?
    是古代歷史上選拔人才的一個很重要的且相對很公平的手段,它也是平民進入仕途的幾乎唯一的一個通道,因此,科舉制度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矚目。但也是因為如此,科舉考試歷來是很難的,能一路升級打怪到最後參加殿試,刷下來的人不計其數,而殿試後能金榜題名的則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金榜題名算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 古代狀元及第後,剛開始通常會授予什麼官職?
    是古代歷史上選拔人才的一個很重要的且相對很公平的手段,它也是平民進入仕途的幾乎唯一的一個通道,因此,科舉制度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矚目。但也是因為如此,科舉考試歷來是很難的,能一路升級打怪到最後參加殿試,刷下來的人不計其數,而殿試後能金榜題名的則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金榜題名算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 古代最老的狀元62歲,狀元那麼難考,那古代狀元的官職有多大?
    存在於中國歷史上1300年之久的科舉制度可謂是中國選官制度的絕創,這項開始於隋煬帝的選官制度對中國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科舉制度的出現,打斷了貴族壟斷官職,讓平民百姓也能得做官飛黃騰達的機會。此制一出,全國上下都興起了讀書考科舉的風潮。
  • 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就知道了!
    狀元、榜眼、探花是我國古代考科舉考試中進士的前三名,並不是官職。你可以理解成現在的國考中的前三名,你也可以理解成全國高考成績的前三名。因此狀元只是進士考試的第一名,說明他取得了進士身份,可以當官了,至於當多大的官,視情況而定。
  • 古代的狀元如此難考,究竟是有著多大的官職?快來看看了解一下
    正是因為科舉制度的出現,才能夠讓那些貧困的百姓,也能有了一個飛黃騰達機會。正是因為這個制度,所以才讓國家上上下下都掀起了讀書考科舉的風潮,作為科舉制度的第一名,更是有著狀元的稱號。那麼人人都想爭取到的狀元,在古代中究竟是有著多大的官職呢?今天我們就對於科舉制度的狀元,來了解一下。
  • 高考結束了,狀元經濟又要火,來看看古代的狀元能當個什麼官?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又到了各大商家瘋炒狀元的時間了,各大院校肯定也是摩拳擦掌,加入到爭搶狀元的行列中來。那麼在古代,要是中了狀元,到底能當多大個官?首先得明確一點,狀元並不是一個官職,所以狀元本身沒有品級,被欽點狀元,只是說明你有一個可以當官的資格證書,相當於現在的文憑!
  • 北宋時期的「狀元」,最高能做到什麼官職?
    封建社會中,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從而成為官員,進而改善社會地位,成為許多讀書人的理想,如宋代汪洙的《神童詩》中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最恰當的例證。而及第之後,若能成為「狀元」,更是被看作走上人生巔峰,不僅如此,狀元初入仕途以及日後的發展,好比進入了「快車道」一般,而這北宋狀元的仕途升遷,更令人羨慕不已。
  • 古代中了狀元是幾品官?唐朝狀元最悲催,明清進士最幸福
    古代科舉考試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公務員考試,考中的都是國家幹部。很多人認為,古代高中狀元之後,肯定是高官任做,前程似錦,但這是一個誤區。狀元是對科舉考試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第一名的稱呼,但狀元本身不是一個官職,自然沒有品級,需要授官以後,才能確定品級,而狀元授官的品級,在不同朝代並不相同。
  • 科普:古代狀元學位當官是什麼官職?
    中國科舉制度,從隋唐開始,一路演化,經過歷朝歷代的變更,到明清時,達到完備。狀元這個說法,最早在唐代時,就已經出現。說的是那些在科舉考試中,拔得頭籌的天之驕子。但是,把狀元作為殿試第一名的正式名稱。還要等到明朝時,才開始使用。而在過去,能考上狀元的,大多是屬於拔尖的一列。這些狀元,無論天賦、努力,甚至運氣,都有過人之處。
  • 古代考個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位?有多難考?看完長知識了
    古代考個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位?有多難考?看完長知識了 人類似乎從有文明歷史以來針對能人的選擇就開始了,不論是推舉制還是科舉制都是為了所謂政權體系能夠有更好更多的人來維繫。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尤其是一些比較大的朝代,幾乎每幾年就要進行一次考試。
  • 北宋時期的「狀元」,最高能做到什麼官職?
    封建社會中,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從而成為官員,進而改善社會地位,成為許多讀書人的理想,如宋代汪洙的《神童詩》中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最恰當的例證。而及第之後,若能成為「狀元」,更是被看作走上人生巔峰,不僅如此,狀元初入仕途以及日後的發展,好比進入了「快車道」一般,而這北宋狀元的仕途升遷,更令人羨慕不已。
  • 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就知道了!
    狀元、榜眼、探花是我國古代考科舉考試中進士的前三名,並不是官職。你可以理解成現在的國考中的前三名,你也可以理解成全國高考成績的前三名。因此狀元只是進士考試的第一名,說明他取得了進士身份,可以當官了,至於當多大的官,視情況而定。
  • 高考結束了,狀元經濟又要火,來看看古代的狀元能當個什麼官?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又到了各大商家瘋炒狀元的時間了,各大院校肯定也是摩拳擦掌,加入到爭搶狀元的行列中來。那麼在古代,要是中了狀元,到底能當多大個官?首先得明確一點,狀元並不是一個官職,所以狀元本身沒有品級,被欽點狀元,只是說明你有一個可以當官的資格證書,相當於現在的文憑!
  • 古代科舉制度相當於高考,狀元、舉人和秀才比大學生如何?
    現代高考和古代科舉制度,從本質上講都是一種「遴選精英」的考試制度,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繼承和發展關係。那麼,同為讀書求學的學子,高考考生和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狀元、舉人和秀才能夠相提並論嗎?目前,我國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每個人都能獲得讀書和參加高考的機會。而在古代,成為讀書人意味著選擇了一條人生道路。
  • 科普:古代狀元學位當官是什麼官職?
    中國科舉制度,從隋唐開始,一路演化,經過歷朝歷代的變更,到明清時,達到完備。狀元這個說法,最早在唐代時,就已經出現。說的是那些在科舉考試中,拔得頭籌的天之驕子。但是,把狀元作為殿試第一名的正式名稱。還要等到明朝時,才開始使用。而在過去,能考上狀元的,大多是屬於拔尖的一列。這些狀元,無論天賦、努力,甚至運氣,都有過人之處。
  • 古代的科舉與官職
    (《張衡傳》)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 (《張衡傳》) (2)察舉制 又稱舉薦制。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是從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開始的。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 古代考個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位?有多難考?看完長知識了
    古代考個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位?有多難考?看完長知識了人類似乎從有文明歷史以來針對能人的選擇就開始了,不論是推舉制還是科舉制都是為了所謂政權體系能夠有更好更多的人來維繫。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尤其是一些比較大的朝代,幾乎每幾年就要進行一次考試。且不論考試內容為何,他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一個:選拔人才。就算是到了今天,咱們國家也有相應的學歷制度來證明個人在求學之路上的造詣和成就,其中最高的學歷當屬博士。那麼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出來了:咱們現在的博士和曾經的科舉制度之中的狀元,是不是等同的呢?古代的狀元有多難考呢?
  • 古代科舉的「另類」狀元,考第一未必是狀元,狀元也能當皇帝
    每一年的高考,都會出現這樣的意外情況,某位平時成績很好的同學,卻因為種種原因發揮失常,平時成績一般的人,卻能考出驚人的成績。而在古代科舉場上,也是「意外」頻出,考第一未必就是狀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科舉的「另類」狀元們。
  • 清朝的「兩榜進士」是什麼意思,最高可直接授予何等官職
    「進士」,古代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所能獲得「功名」的最高等級。那麼,成為「兩榜進士」以後,最高能夠直接被授予何等官職呢?《清史稿·選舉志三》有載:一甲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二、三甲進士授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官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