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芒康城,有唐朝古鹽田,生產傳說的桃花鹽
芒康被稱為西藏的東南門,是從四川到西藏的交通要塞。芒康的南面是德欽縣,雲南。在四川、西藏和雲南的交匯處,川藏線和滇藏線穿過該縣。
康城《高原芒》中有唐代的古喀塔爾,出產傳說中的桃鹽。
巴塘是四川在川藏線318國家公路上的最後一個城市。金沙江之後,你可以去芒康。芒康有唐代的古鹽田。在青藏高原鹽田會是什麼樣的場景?傳說中的桃花鹽是什麼鹽。
離開巴塘,跟隨318國道蜿蜒曲折的金沙江像一條黃水巨龍怒吼前行,馳騁在這片遼闊的高原上,威望卓著。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說金沙江得名於河中的黃沙。看著這奔騰的黃色江水,我不禁要問,是否有沙金?在我看來,一條金龍正在高原上行走。
一直到高谷深,有許多山峰。金沙江峽谷的自然風光十分壯觀,讓人驚嘆於大自然的神奇傑作。金沙江大橋是四川和西藏的邊界。芒康和理塘河對岸。
芒康鹽井古鹽田在中國唐朝開始手工製鹽。它有1300年的歷史。它位於西藏、芒康縣、鹽井鎮、瀾滄江及東西兩側。這是中國唯一一個保持最完整和最原始的手工幹鹽方式的地方。
它距離芒康120多公裡。鹽井生產的鹽以瀾滄江為界。瀾滄江東部的納西和鹽井鹽田生產黃鹽有一種略帶黃色的鹽顏色,就像奶粉一樣,呈乳白色。
加達和瀾滄江西部的洛默卡出產紅鹽和粉紅色。
當一些地質學家訪問鹽井時,他們發現鹽的顏色與沿河山脈的顏色有很大關係。例如,山的顏色是紅色,因為土壤中含有鐵元素,而產生的鹽一般是紅色的鹽。此外,還生產白鹽。
關於桃花鹽有兩種說法。第一種稍有粉狀,顏色像桃花,故名桃花鹽。另一種說法是桃花每年都盛開。陽光明媚,風大,陽光充足,。當地納西族章男和藏族鹽民大多在每年桃花盛開的季節幹鹽。由於風力大,鹽水結晶快,食鹽質量好。所以叫桃花鹽。
駝運賣鹽。當今社會進步很大,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鹽水由水泵泵送至鹽幹平臺,鹽由馬馱運至公路上,汽車運至各地。
鹽井生產的鹽叫藏巴鹽,對皮膚的清潔、消毒和一些皮膚病的治療有一定的作用。鹽井產浴鹽、搓身鹽、腳浴鹽等產品。
康城《高原芒》中有唐代的古喀塔爾,出產傳說中的桃鹽。買幾袋桃花鹽,遊覽古老的鹽田。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