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耕種」千年古鹽田

2020-12-20 人民日報

網絡配圖

3月,藏東橫斷山脈腹地漸漸回暖。瀾滄江畔,47歲的斯朗曲措和幾名村民在山坡上的一塊「田地」中勞作。這塊「田地」產出的不是一般農作物,而是鹽。

這是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境內的鹽井古鹽田。納西民族鄉現存鹽田近10萬平方米,鹽戶300多戶。每年3月至5月是最適合曬鹽的時節,面積大的鹽田一塊能產50多斤,在市面上可以賣到兩元一斤。

斯朗曲措家的29塊鹽田位於瀾滄江西岸的加達村。為了趕上產鹽的黃金季,她這幾天天不亮就到江邊的鹽井旁抽水、挑水、晾曬、收鹽,一直幹到日落時分。

「我小時候就看著村裡的大人曬鹽,長大當了鹽戶。」斯朗曲措說,鹽田就像她的衣食父母,也像她的孩子。

斯朗曲措繼承的是一項擁有千年歷史的傳統。由於山勢陡峭,這片被當地人稱為「鹽井」的區域耕地稀少,而巖層中富含鹽礦。地下水溶解了地層中的鹽並湧上地面,就形成了可用來曬鹽的滷水井。當地藏族和納西族鹽戶將草本植物碾碎鋪於木棚之上,再覆一層泥土,便形成了小塊的鹽田。

「鹽井古鹽田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芒康縣文廣局局長任建全說,據史料記載,鹽井地區在唐朝時期便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一站,其食鹽曬制技藝一直流傳至今,並於2008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瀾滄江的洪水自古以來便威脅著鹽田的生產;在田中勞作也是一件苦差事,當地一些年輕人有了更多職業選擇後,便不願在鹽田中經受風吹日曬。

「保護發展曬鹽技藝需要新思路。」任建全說。

去年,當地政府投入1000多萬元,對加達村等地的鹽田進行加固,修繕了防洪溝。縣政府定期邀請曬鹽技藝傳承人對鹽戶進行培訓,還計劃依託鹽田打造當地的旅遊產業,讓鹽戶「變身」民宿老闆,並開發含鹽化妝品等旅遊紀念品,增加鹽的產品附加值。

「鹽田收入來源以後會越來越多,我會把製鹽的手藝傳下去。」斯朗曲措說。

相關焦點

  • 西藏芒康的鹽井古鹽田有著「千年傳說」
    平整的鹽田像鏡子一樣,一個個小格子組成了瀾滄江邊壯麗的景觀,鹽井古鹽田是茶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圖說:鹽井古鹽田 來源:網絡鹽井古鹽田位於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214國道瀾滄江東西兩岸,海拔2300米左右 。古鹽田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先民開發鹽田。在食鹽匱乏如金的年代,鹽井成了各家必爭之地,傳說中的格薩爾王和納西王姜巴就發生過爭奪鹽井的「姜嶺之戰」。
  • 盤點芒康值得一去的景點——千年古鹽田
    各位朋友咱們現在的位置是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的古鹽田景區這裡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端, 距芒康縣城 120 公裡,距雲南德欽縣城 115 公裡,是茶馬古道上的明珠,已有上千年的食鹽生產歷史。,沿214國道一路向南跋涉在昔日的茶馬古道上,一片千年鹽田就隱藏在這滇藏交界處的深谷裡。
  • 桃花鹽——走進西藏千年古鹽田!
    梅裡沿274國道北上,我原發現在橫斷的深谷中在接處還隱藏著滇藏茶馬古道活都請跡就是色康鹽判鎖的古鹽田。得益於瀾滄江邊自然冒出的鹽滷水,鹽井鹽田從唐代到今天一直保持著從不間斷的產鹽歷史,江邊巖壁上密密麻麻的木質曬鹽臺和傳統原始的人工曬鹽工藝,是我此行不可多得的一道人文風景線。芒康藏語意為「善妙地域」,是川藏線上入藏後的第一個縣城,海拔3780米。
  • 群峰疊嶂,情陷芒康鹽井,千年鹽田續寫華夏文明(西藏行攝2)
    因為,沿著318國道,那裡有一個神秘的所在——中國唯一保留的最原始的千年鹽田。於是,為了要去探訪位於西藏昌都芒康那座已經存在了千年,而至今仍還在生產的鹽田,我們不惜一路舟車勞頓,從林芝出發,經波密、到然烏、往左貢,翻越了數座海拔高度均在4500米以上的雪峰,終於來到了這座千年鹽田,把中華民族的遠古眺望。
  • 航拍瀾滄江畔的西藏千年古鹽田
    位於西藏昌都芒康縣瀾滄江畔的古鹽田,是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鹽田。據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時期這裡就開始曬鹽,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何蓬磊 攝當地民眾在瀾滄江畔開山鑿井,取出巖層深處含鹽的滷水倒入鹽田,經陽光蒸曬、風乾,結晶成鹽。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⑫:千年古鹽田成為鹽業「活化石」
    長江網11月22日西藏電(特派記者柯立) 西藏芒康,跟隨214國道蜿蜒曲折的瀾滄江像一條灰綠色的巨龍奔湧前行,馳騁在遼闊的青藏高原上。特派記者柯立 攝11月20日,長江網參加「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行考察團的記者來到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的古鹽井鹽田。芒康鹽井古鹽田地處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環境最險峻的鹽業生產地之一,位於瀾滄江東西兩岸,始於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 辭滇進藏,見證芒康千年鹽田滄桑——滇藏秋攝之旅(六)
    中午我們在西藏昌都地區的芒康鹽井吃午飯——佳佳面。據說這面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面價是25元/人,但客人沒吃飽時,面可以免費加,直到吃飽為止。當天我們團裡估計我算吃得多的,一共吃了22碗。看店裡的提示,客人最高記錄是吃了147碗,真是牛人。飯後,我們到芒康有名的景點——鹽井拍照。
  • 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煥發新生機
    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國際在線消息(記者秦瑛蓮 蔡寶峰 蔡軍):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位於瀾滄江畔,受河谷氣候影響,這裡氣候宜人、風景獨特、資源豐富。納西民族鄉境內,北起拉久西,南至木許的瀾滄江兩岸,共有鹽田4155塊,鹽池300多個,大小鹽井60餘口。這些就是西藏唯一的千年古鹽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食鹽生產歷史。鹽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泥土鋪成平面夯實,並在四周築以泥埂圍欄,以便曬鹽之用。鹽井鹽田依山而建,錯落有致。
  • 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煥發新生機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納西民族鄉境內,北起拉久西,南至木許的瀾滄江兩岸,共有鹽田4155塊,鹽池300多個,大小鹽井60餘口。這些就是西藏唯一的千年古鹽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食鹽生產歷史。鹽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泥土鋪成平面夯實,並在四周築以泥埂圍欄,以便曬鹽之用。鹽井鹽田依山而建,錯落有致。
  • 此生必去,茶馬古道上的傳統千年鹽田,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此生必去,茶馬古道上的傳統千年鹽田,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318國道使勁髒的一條不錯的選擇,從這條路上可以看到更多的藏式人文風情,還可以走到傳承了千年的古鹽田看一看。當然不是啦,這一路上一直都是很熱鬧的,而且願意去西藏看一看的人大多都是比較好相處的,路兩邊專門為了驢友提供各種物資的店也是很多,店裡的老闆大都比較熱情一路前進,過了金沙江就說明你已經踏進了西藏的地盤了,過江之後的第一站就是昌都芒康。金沙江大橋上經常會有停留在這裡抒發感慨的遊客,感嘆自己終於也要踏進西藏的地盤了,終於也能去淨化一下心靈了。
  • 鳥瞰芒康古鹽田
    在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拍攝的古鹽田(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 位於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瀾滄江畔的古鹽田,至今仍保持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當地居民從瀾滄江畔的鹽井、鹽池中取出滷水倒入鹽田,經陽光蒸曬、風乾,結晶成鹽。從空中俯瞰,鹽田錯落有致,蔚為壯觀。
  • 千年古鹽田前往梅裡雪山觀景區(上海人自駕床車行攝遊記-35)
    昌都邦達鎮位於318國道與214國道的交匯處,海拔4150米,前晚就在邦達鎮露營,昨天上午8點離開邦達前往芒康縣千年古鹽田。從邦達鎮驅車前往芒康縣千年古鹽田景區走318國道、214國道,途經左貢縣、翻越東達山(海拔5108米)、翻越東黨拉山〈海拔4910米)、芒康縣、翻越紅拉山等,全程368公裡,全程盤山公路。途中航拍東覺拉山盤山公路風光。下午2點進入芒康縣境內。在芒康縣前往鹽井途中翻越紅拉山時航拍風光。航拍紅拉山風景。
  • 視覺:華林遊華夏——芒康鹽井鹽田
    年過花甲的山西霍州摩旅發燒友郝華林,2020年盛夏與隊友跨鐵騎自晉南出發一路向南,成都、麗江、拉薩、芒康等沿途灑下旅途快樂。本組圖片是在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千年鹽井場的部分記錄。黃河新聞網臨汾頻道郝華林鹽井是「茶馬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 雲旅遊 | 芒康唯一,獨一無二也
    進入藏東,在橫斷山區重重山脈中人類變得微小如螻蟻,行進其間,時而陷於縱深峽谷,時而懸於峭壁,而夜以繼日的旅途中似乎難覓生命的蹤跡,直至遇見芒康... ...芒康,藏語意為「善妙之地」。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滇、川、藏三省區交匯處。芒康把神山聖湖、珍稀動植物、宗教聖地、旖旎風光納入懷抱,衍生出讓世界驚嘆的鹽井文化。
  • 昌都的大腳印和芒康鹽田採鹽的精彩體驗
    今天小編給介紹的是藏東明珠美譽的昌都地區,來到滇藏交界的王康縣,捧起碗來嘗嘗這份美味家家面上的鹽巴有芒康陽光的味道。當你看到身後掛著自己哈達的時候,是不是和我一樣,以為又到了哪個神山聖湖或者是埡口,但是仔細望過去,啊這些都不是!
  • 滇藏線上:瀾滄江畔有個千年古鹽田,住藏民家中體驗原味民風民俗
    去年夏天,河南省滑縣登山協會的CEO「霞姐」帶領小夥伴去西藏,走滇藏線經過這裡時,給我傳回一組照片,這裡就成了我一年來一直掛牽著的地方。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跟隨霞姐來到了這裡。圖為無人機航拍的「瀾滄江畔千年古鹽田」。
  • 滇藏線上:瀾滄江畔有個千年古鹽田,住藏民家中體驗原味民風民俗
    東北與四川巴塘相鄰,南與雲南德欽接壤,西與西藏左貢縣扎玉、碧土、門孔等相連,是滇藏公路上從雲南進入西藏的第一站。這裡海拔2400米,是西藏海撥最低的地區之一。圖為無人機航拍的「瀾滄江畔千年古鹽田」。在它長達4900千米的行程中,於西藏東部的芒康段,完整穿越了橫斷山。這是全河段最為狹窄和陡峻的區域,也是人類難以生存的區域。圖為無人機航拍的「瀾滄江畔千年古鹽田」。
  • 因生產鹽,並從瀾滄江邊打井採滷水而得名,西藏芒康縣鹽井古鹽田
    芒康縣鹽井古鹽田,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芒康縣,"鹽井"一名是因生產鹽,並從瀾滄江邊打井採滷水而得名。古鹽田歷史悠久,距今約有1300多年歷史。在瀾滄江東西兩岸的沙灘和懸崖陡坡上層層搭建有3200多塊鹽田,年產鹽達數百萬斤。這裡可以觀賞到手工製鹽的全過程,還可以看到獨特而原始的生產工具、勤勞樸實的鹽民和淳樸的民俗風情。2009年,"芒康鹽井古鹽田"被列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芒康縣鹽井古鹽田"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瀾滄江邊,一個個小格子就組成了壯觀的鹽田景觀
    芒康千年古鹽田古鹽田是茶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平整的鹽田像鏡子一樣有種神秘的美感,瀾滄江邊一個個小格子就組成了壯觀的鹽田景觀帶你玩轉古鹽田02 建議遊玩天數一天03 門票90元04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05 地址芒康古鹽田位於西藏
  • 高原芒康城,有唐朝古鹽田,生產傳說的桃花鹽
    高原芒康城,有唐朝古鹽田,生產傳說的桃花鹽芒康被稱為西藏的東南門,是從四川到西藏的交通要塞。芒康的南面是德欽縣,雲南。在四川、西藏和雲南的交匯處,川藏線和滇藏線穿過該縣。金沙江之後,你可以去芒康。芒康有唐代的古鹽田。在青藏高原鹽田會是什麼樣的場景?傳說中的桃花鹽是什麼鹽。離開巴塘,跟隨318國道蜿蜒曲折的金沙江像一條黃水巨龍怒吼前行,馳騁在這片遼闊的高原上,威望卓著。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說金沙江得名於河中的黃沙。看著這奔騰的黃色江水,我不禁要問,是否有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