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廟村:昔日窮山溝 如今客盈門

2020-10-13 晉城太行日報

「對不起,住滿了……」「不好意思,下周都約滿了……」兩節期間,陵川縣松廟村遊客中心裡,接待人員不厭其煩地回復著一位位前來諮詢入住民宿的遊客。

「我們山上的20多個木屋很快就建好了,各位可以留下電話,到時候我們第一時間通知您。」看著眼前的場面,松廟村第一書記郭高鑫著急地解釋說。「開業20來天,天天爆滿。知道會火,沒想到這麼火!」他笑得合不攏嘴。

青山環抱、滿目蔥蘢。此時的小山村裡涼風習習,登山步道上、農家小院前、小吃攤位裡,到處都是興致盎然的遊客。「松廟村有今天,是大自然的恩賜,更是因為趕上了好時代、好機遇。」領著筆者在村中遊走,郭高鑫不禁感慨。

藏在大山溝裡的松廟村,之前村民以種糧為生,收入微薄。加之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後,許多人遷徙而去,日漸「空心」的松廟村陷入貧困。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市委黨校的幫扶下,松廟村通過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落實易地搬遷等各項扶貧政策,實現了整村基本脫貧,但村民和集體收入仍處於較低水平。

如何才能帶領群眾走上穩定增收的致富路?郭高鑫和村「兩委」幹部們苦苦思量。

「夏天沒蚊子、伏天蓋被子,空氣滿含負氧離子。」郭高鑫說,「咱們這兒森林覆蓋率超過75%,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再加上緊挨著棋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王莽嶺國家地質公園,我們一致認為,發展康養旅遊和民宿經濟是松廟村的絕佳選擇。」

照著這個目標,郭高鑫和村幹部們協調各方資金,迅速著手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並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立起股份經濟合作社,將大量閒置房屋和土地收歸到集體,給整體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去年,松廟村引進的旅遊度假項目——「松奇山小鎮」建成營業。隨著今年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段的建成通車和「驛站進農村」的推進,松廟村的旅遊事業更迎來全面發力的契機。

「你看這些小院多漂亮,幾個月前還是破破爛爛的,現在成了香餑餑。」走進一處處由普通民房改造成的精緻民宿,郭高鑫介紹說,今年4月,陵川縣田園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合資成立起松廟休閒觀光有限公司,通過租賃、回購、聯營等方式對閒置房屋展開了改造開發。在充足的資金保證下,「松廟驛站」建設加速推進。

不到3個月時間,首批4套民宿小院、6個度假木屋、一個綜合餐廳建成營業。與此同時,村裡還聘請北京專業團隊對驛站進行整體包裝設計和託管經營。生態優良、服務一流、別具特色的松廟驛站一面世便引得遊客蜂擁而至。成了股東的村民們不僅可以坐等分紅,更在家門口得到了創業、就業的良機。

「原來在縣裡開飯店,光房租一年就7萬多元。回家用自己的房子開農家樂,不僅不用掏房租,政府還給了20萬元的貼息貸款支持。」「清欣農家樂」主人、村民王文清高興地說,「這不,我們還在改造擴建就有遊客進門詢問吃飯。」

在北京從事酒店服務的宋大姐回村當上了民宿管家,守著家掙上了高工資;在外務工的王大哥在村口開起了「丸子攤」,最高的一天營業額超過1000元。而貧困戶王保昌老人家的土蜂蜜賣得幾乎脫了銷。「真沒想到咱松廟能變得這麼好,能來這麼多人。今年政府又給我扶持了5個蜂箱,我和老伴準備把它們都養滿,指定全能賣出去。」

「又涼快風光又好,住著真舒適。要不是孩子開學,真想再多住幾天。」辦理退房手續的河南開封遊客金豔芬露出難捨的表情。

「我們已經明確了以康養度假為特色的發展思路。接下來,松廟村將開發建設康培體檢、中醫理療、藥膳藥浴以及騎行、遊泳等一系列康養項目,不斷將康養旅遊產業引向縱深。」郭高鑫說。

(來源:太行日報 記者:王天曉)

相關焦點

  • 松廟村:昔日窮山溝 如今客盈門
    「對不起,住滿了……」「不好意思,下周都約滿了……」兩節期間,陵川縣松廟村遊客中心裡,接待人員不厭其煩地回復著一位位前來諮詢入住民宿的遊客。「我們山上的20多個木屋很快就建好了,各位可以留下電話,到時候我們第一時間通知您。」看著眼前的場面,松廟村第一書記郭高鑫著急地做起了解釋。「開業20來天,天天爆滿。
  • 豐都:昔日窮山溝變令人嚮往的「桃花園」
    桃園基地的成功培育,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促進了村民增收,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如今令人嚮往的「桃花園」。馬廂二級路修建前,由於交通不便,盧家山村是附近有名的窮山溝。路修好了,極大地改善了盧家山村交通不便的狀況。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後,令村民頭疼的交通不便問題,更是得到了徹底解決。村民在指導遊客採摘成熟的蘋果桃。
  • 遼寧桓仁縣和平村:窮山溝變美家園
    該村是桓仁縣回龍山水庫移民重點安置村,自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以來,昔日的窮山溝蝶變成今日的休閒旅遊目的地。村內農家院村內居民房屋整齊,環境整潔,農家樂、民宿和村內公園廣場,無處不體現出美麗鄉村的面貌。「過去的窮山溝,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休閒旅遊地。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先後回家創業了,這裡一點不比城裡差。」
  • 給陵川松廟村的建議:讓野豬變害為寶
    一、松廟村的「野豬之害」  松廟村地處山區,森林覆蓋率高,可耕種的土地面積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紅薯等傳統農作物,產量雖不豐,卻足夠餬口。如今,黃玉鶴的野豬肉產品遠銷武漢、廣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供不應求。2014年,黃玉鶴的特種野豬存欄量達到了700多頭。他還牽頭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了周邊60多家農戶養殖特種野豬致富。由此可以看出,松廟村的野豬之害,如果因勢利導,妥善發展,一樣可以「變害為寶」。  三、松廟村野豬「變害為寶」的路徑分析  1.飼養家豬,發展家豬產業。
  • 康養晉城採風行|陵川松廟村,驚豔!驚喜!
    康養晉城採風行|陵川松廟村,驚豔!驚喜!松廟村第一書記郭高鑫介紹,危房回購則按照宅基地每平方米50元,危舊房每平米130元的標準籤訂協議。還有村民想貸款自改房屋,改造完成開始運營後,將獲取相應分成。「村裡的民宿全部由第三方管理團隊統一經營。」郭高鑫說,這樣的方式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又有利於管理,第三方管理團隊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入股的山西松廟休閒觀光有限公司全權聘請。
  • 「決勝2020」陵川縣松廟村:「網紅公路」激活旅遊小鎮
    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古郊鄉松廟村,上接棋子山,下銜王莽嶺,蜿蜒山脈,叢林覆蓋,卻一直苦於交通閉塞,經濟落後,人去樓空,日漸「空心」。今年6月,從家門口修過的太行一號旅遊公路為這個曾經的貧困村莊帶來了致富希望。松廟村抓住機遇,積極推進「驛站進農村」,大力發展鄉村康養旅遊和民宿經濟。圖為太行一號公路進入松廟村的入口。
  • 赤水大榮村:「窮山溝」變成「金山溝」
    大榮村:「窮山溝」變成「金山溝」記者 劉利平邊遠與貧窮,曾是赤水市兩河口鎮大榮村的代名詞。在脫貧致富、追求小康夢的路途上,大榮村全村258戶995名村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砥礪奮進,奮發拼搏,在懸崖峭壁間開山修路,在荊棘草叢中挖塘養魚,把昔日的「窮山溝」建成了「金山溝」。
  • 康養晉城採風行|陵川松廟村,驚豔!驚喜
    靜謐的畫面讓人僅是路過都覺得美好最近陵川縣古郊鄉松廟村的民宿區松廟村第一書記郭高鑫介紹,危房回購則按照宅基地每平方米50元,危舊房每平米130元的標準籤訂協議。還有村民想貸款自改房屋,改造完成開始運營後,將獲取相應分成。「村裡的民宿全部由第三方管理團隊統一經營。」郭高鑫說,這樣的方式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又有利於管理,第三方管理團隊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入股的山西松廟休閒觀光有限公司全權聘請。
  • 康養晉城採風行|陵川松廟村,驚豔!驚喜!
    讓人僅是路過都覺得美好最近陵川縣古郊鄉松廟村的民宿區松廟村第一書記郭高鑫介紹,危房回購則按照宅基地每平方米50元,危舊房每平米130元的標準籤訂協議。還有村民想貸款自改房屋,改造完成開始運營後,將獲取相應分成。「村裡的民宿全部由第三方管理團隊統一經營。」郭高鑫說,這樣的方式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又有利於管理,第三方管理團隊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入股的山西松廟休閒觀光有限公司全權聘請。
  • 「康養晉城採風行」陵川松廟村,驚豔!驚喜
    最近,陵川縣古郊鄉松廟村的民宿區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不僅有老房子改造的中式庭院,還有業內大咖設計建造的現代木屋。夾在棋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王莽嶺國家地質公園之間的松廟村,搶抓機遇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經濟,短時間內高標準編制了《松廟村整體改造規劃》,明確提出「康養松廟
  • 江西萍鄉「窮山溝」變身旅遊目的地:靠綠水青山鼓起錢袋
    (中國減貧故事)江西萍鄉「窮山溝」變身旅遊目的地:靠綠水青山鼓起錢袋中新社萍鄉7月12日電 題:江西萍鄉「窮山溝」變身旅遊目的地:靠綠水青山鼓起錢袋作者 李韻涵「現在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 產業+文創 窮山溝「逆襲」網紅打卡地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中皇村堅持以產業「造血」為引領,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從大力發展傳統種植養殖業,最終聚焦到如今的以「特色菊花+三線文化」為依託的文旅產業,貧困戶收入持續增加,村集體經濟逐年增強,讓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今日的「聚寶盆」。
  • 磨溝村「揮別」窮山溝
    □本報記者孟向東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娟白天帶著孩子參觀紅色展館、順著紅軍小道登上紅軍亭,探訪紅軍古寨,在紅色廣場上的文化浮雕牆前緬懷;晚上吃農家飯,住山邊特色民宿,感受綠水青山的清新靜謐……如今,在許多旅遊達人的清單上又多了一個目的地——桐柏縣新集鄉磨溝村。
  • 「老鴨」變「鳳凰」——大別山區一個「窮山溝」的蝶變
    新華社合肥8月15日電題:「老鴨」變「鳳凰」——大別山區一個「窮山溝」的蝶變  新華社記者王正忠、劉美子、姜剛  雨後的大別山,雲霧繚繞,綠意蔥蘢。這個大別山區最偏遠、最貧困的村之一,從昔日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的「窮老鴨」,蝶變為山坳裡飛出的「金鳳凰」。  謀致富  儘管今年的採茶季已過,遠近聞名的茶葉加工大戶金剛卻一天也沒歇著。這幾個月,他又加工了3萬多斤茯苓,同時還在準備著葛粉加工。  金剛所在的老鴨村平均海拔700多米,產出的高山茶葉茶香回甘。「原來沒有路,再好的茶也出不去。」
  • 怒江州瀘水市11000餘人搬出窮山溝奔向新生活
    這次節目的主要內容有:住滇全國政協委員何慶在政協全體會議上發言;雲南持續推進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項目開工率達77%;怒江州瀘水市11000餘人搬出窮山溝奔向新生活;水利部日前會商預計,今年洪澇乾旱災害可能偏重;日本舉行「3.11」大地震8周年紀念儀式;內容標題1 住滇全國政協委員何慶在政協全體會議上發言
  • 重慶巫溪紅池壩鎮:窮山溝變「世外桃源」 遊客慕名遠道而來
    「以前,我們這裡是『窮山溝』,現在被很多遊客稱為『世外桃源』。」紅池壩鎮鎮長唐慶說,紅池壩鎮是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全鎮以「農旅融合」為發展理念,調整產業結構,讓村民實現脫貧增收。
  • 【十九大時光】新化縣土坪村見聞:窮山溝喜變「金窩窩」
    窮山溝喜變「金窩窩」 ——新化縣土坪村見聞 記者 周俊 通訊員 鄒蝶嫩 劉明 10月14日清晨,新化縣天門鄉土坪村雲霧繚繞。漫步村內遊道,仿古路燈依次佇立,瑤族特色院落整齊排列;善溪河畔楊柳依依,古風雨橋點綴其間。
  •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之陵川松廟村……
    松廟村原本是太行一號旅遊公路沿線的一個貧困村。從2020年5月27日開工建民宿,到8月15日試營業,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松廟村變了一個樣子。現在的松廟村建起了民宿,認認真真搞起了旅遊業。成了「一房難求」的網紅打卡地。在這裡,大自然的山水未被雕琢,都是原汁原味的美。
  • 霞浦縣三沙鎮東山村:昔日窮居深山 今朝邁步小康
    「東山村從無到有,從昔日的窮居深山到如今的幸福畲村,每一位村民都是見證者。在修建這條路時,村民們紛紛建議將這條路命名為『感恩路』,以此感謝黨委政府對東山人民走上小康之路的大力支持。」東山村黨總支書記鍾祖欽說。
  • 「「常寧在奮進」系列發布會」塔山瑤族鄉「蝶變」40年 窮山溝已成...
    如今的塔山,「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樂」。40年來,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常寧塔山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將夢想變為現實。11月2日,「常寧在奮進」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常寧市塔山瑤族鄉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