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2017年報分析:華星光電收入304.8億元

2020-12-17 OFweek維科網

李東生董事長致股東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股東、各位合作夥伴、各位員工:

過去的2017年,面對複雜的全球經濟競爭格局,TCL集團管理團隊和全體員工銳意進取、努力擔當,全力推進企業變革轉型和創新發展,扭轉了前三年業績徘徊的局面,多項經營指標實現突破。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15.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5.8%至35.45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6.3%至26.64億元。

2017年,TCL集團主要產業經營業績全面改善,產品力及品牌力顯著提升。華星光電效益創歷史新高;TCL彩電產銷量逆勢增長,北美市場實現重大突破,利潤同比增長超過三倍;通力電子及空調競爭力和效益明顯改善;集團網際網路服務、銷售物流業務、產業金融服務和投資業務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對提升集團業績發揮重要作用。

2017年,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本年度集團申請PCT國際專利共計1,857項,獲得美國專利認證641件;累計申請PCT國際專利8,627件,發明專利22,065件,核心技術專利能力居中國企業領先水平。TCL獲得「印刷及柔性顯示國家創新中心」資質。智能電視和空調獲得多項國際產品技術大獎。

2017年,通過產業及資本結構優化,聚焦主業,資產運營效率和資本收益率明顯提升。本年度集團實現對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垂直整合運營,完成TCL多媒體20億港幣融資,聚焦集團主業展開布局。堅決收縮虧損業務單元,重組、清理和剝離非核心業務企業24家。

2017年經營目標全面達成,是我們堅定推進「改變經營觀念、優化組織流程、創新商業模式、清除發展障礙」的變革轉型行動的成果,其成效將在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及後續經營業績中持續體現。

面對未來,我們相信,實業和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基礎,是國家經濟的脊梁,沒有強大的實業支撐,就沒有強大的國家。縱觀全球經濟格局的發展和變化,在發達國家,實體經濟幾乎是其最重要和效益貢獻最大的領域。近年美國大力推動實業回歸,德國、日本、韓國等一直大力推動實業發展,都充分說明實業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全球經濟的競爭,最終是各國企業實力的競爭。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在快速變化和調整,中國企業要有決心和信心建立全球競爭優勢,才能推動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

我們同時也相信,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優化,競爭力提高,實業投資回報率將逐步提高。在過往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金融、房地產等服務領域投資回報明顯高於實業投資,這有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實業競爭力在過去和國際標杆企業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盈利能力不足,業績波動性大,對資本吸引力不足所致。隨著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以及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建立起來的產業基礎,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制定了清晰和長遠的發展戰略,明確提出中國經濟要從規模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並制定「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及加強基礎核心技術、器件、材料能力建設等支持實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國實業發展將迎來一個黃金周期。

我們更堅信,全球化是企業發展必由之路。縱觀六十年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製造業是從美國轉移歐洲、日本,再轉移韓國及東亞。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了巨大的生產力和創造力,中國企業正在走向世界產業舞臺中央。今天,我們已不只是產品的製造者,也是產品技術創新的領先者;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成長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TCL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先行者,我們看到,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市場完全對外開放,國內市場需求增長將日趨飽和,要有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獲得市場增量。但海外市場增長潛力依然很大,中國企業必須要建立全球化經營能力,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只有參與國際競爭,才能更快提高競爭力。

37年來,TCL堅守實業,不忘初心,攻堅克難,堅韌前行。我們已超越了許多曾經領先的國際企業,逐步建立起先進位造、技術創新和全球化經營能力。雖然還有不少差距、困難和挑戰,但我們堅信只要把握好經濟全球化、中國崛起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堅持變革轉型戰略,積極進取,開拓創新,TCL就一定能夠實現「成為智能產品製造和網際網路服務的全球領先企業」的戰略目標。2018年以及未來幾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深入推進變革轉型,持續提高經營效益。我們要通過資本和組織重構,繼續優化資源配置和業務流程,加大信息化投入,管理好各類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效率。進一步提高產品技術創新能力,持續引入全球高端領軍人才,不斷通過提升產品力來提高品牌力,增加品牌溢價。公司將持續推進「智能+網際網路」「產品+服務」的戰略轉型,持續提升市場與用戶洞察能力,在做好產品的同時,經營服務好用戶,為用戶創造極致的產品與服務體驗。通過「全球合伙人計劃」和「全球創想計劃」,再燃團隊創業精神,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據TCL發展戰略,通過兼併、投資、新組建的方式,開拓戰略性新業務。

繼續大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我們產品應用技術已經具備競爭力,差距主要是核心基礎技術能力和專利、智慧財產權;本年度TCL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已經和當期同類國際企業相當,但累計專利數和部分核心技術和標杆企業差距依然較大。我們要持續加大這方面投入,用五年時間大幅縮小差距。TCL將聚焦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三大技術領域,同步推進基礎性技術研究和應用技術發展。加大核心基礎技術投入雖然會對當期利潤產生影響,但這些投入將能產生長期效益。

我們今年將分別新建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新型顯示技術、工藝、材料研究中心,組建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服務公司,加強「印刷及柔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TCL香港和TCL美國研發中心的建設,支持各主要產業在人工智慧技術、下一代半導體顯示技術、先進位造技術的發展,建立領先技術優勢。各主要產業也將加大產品研發和應用技術的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創新能力。

繼續實施集團全球化發展戰略,強化全球化業務發展能力。首先大力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特別是產品創新、技術專利能力,合法合規經營,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其次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球化的經營體系,包括建立全球供應鏈、渠道和品牌力,有決心參與發達國家市場競爭並取得突破,並將業務覆蓋發展中國家市場;同時在銷售產品的基礎上,將產品製造、設計、銷售和服務能力紮根當地,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建立起和平健康穩定發展的貿易關係。實踐證明,TCL全球化戰略是成功的,近年我們海外業務的增長高於國內業務的增長,經營效益也逐步提高。雖然近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阻礙企業國際化;但我堅信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只有堅持全球化戰略不動搖,才能持續成長;這也是國家發展戰略對我們的要求。我們有信心和能力應對近期逆全球化的各種挑戰,保持全球化業務持續健康增長。

持續提升新型顯示產業的競爭力。華星光電是高科技、重資產的業務,已經創造了良好的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起行業相對領先競爭優勢,對TCL彩電業務發展和中國彩電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充分證明了我們選擇進入新型顯示產業的戰略決策是絕對正確的。目前華星光電已經制定立足長遠發展的經營戰略,形成高效率的產業布局,做到效率和效益指標全球行業領先,並決心要在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和材料趕超國際領先水平。但這也是一個機會和風險都很大的行業;產業投資額巨大,項目投資回收周期平均超過十年,我們要通過提高經營效率特別是提高設備稼動率和產品良率以能夠應對經營效益的波動可能引發的資金和經營風險,同時要加強基礎技術能力建設,積累專利和智慧財產權,通過產品和技術創新增加邊際利潤,並要在技術迭代升級中保持競爭優勢。華星第一座工廠明年將開始逐步完成主要設備折舊,銷售成本折舊率將逐年降低,這有助於提高華星經營效益。

一方面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和產業的全球化競爭,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提升,中國實業迎來了更多發展機遇也面臨更多挑戰。我們深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也是全球企業競爭優勝劣汰的過程。在全球的產業競爭中,將會淘汰許多競爭力不足的企業。我們堅信:惟變革者新,惟創新者強,惟變革創新者贏!TCL一定能把握好產業、技術、市場發展的趨勢,持續推進變革創新,紮實做好每項工作,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超越對手,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成功者。我們有信心在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穩定增長,經營效益持續提高的目標,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並為企業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已經奠定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過程。維其艱難,方知不凡。我們感恩改革開放帶來的成長和發展機會!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正在邁入實現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偉大新時代,我們有幸和這個偉大時代同行!中國的發展和強盛,已經為我們企業發展和成長創造了最好的環境和條件,我們要把握歷史的機遇,全力以赴,為自身的發展,為企業的成功,為國家的強大,為全球的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奮鬥!

在此,我謹代表董事會感謝全體股東的信任和支持,感謝用戶、供應商及業務合作夥伴的信任和支持,感謝管理團隊和全體員工的努力。

2018年4月27日

相關焦點

  • 華星光電是國企嗎_華星光電和tcl的關係
    華星光電是國企嗎 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星光電」),是由TCL集團和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國資委直管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一家高新科技企業,總投資規模達245億元,是目前深圳市政府建市以來單筆投資額最大的,也是深圳市政府重點推動的項目。
  • 華星光電去年收入降9% 「瘦身」後TCL集團今年如何保增長?
    TCL集團(000100.SZ)3月20日發布年報顯示,2018年TCL集團營業收入1134億元,同比增長2%;歸母淨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30%。引人矚目的是,TCL集團今年年初完成資產重組,剝離家電業務,轉型為華星光電的融資平臺。
  • 華星光電更名「TCL華星」 開啟TCL集團科技發展新階段
    在TCL集團的半年報業績會上,對於大家關注的TCL集團何時更名的問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明確表示,確實考慮過把上市公司改名為華星光電或TCL華星,後來放棄,未來將持續在高科技行業尋求發展機會。  在資本市場和眾多媒體的一致預期下,華星光電更名為TCL華星,而不是在上市公司層面完成的,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TCL集團去年淨利潤40.7億元 華星光電貢獻過半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此前TCL集團以47.6億元剝離消費電子業務,聚焦華星光電的顯示面板業務。剔除重組標的資產,TCL集團2018年實現淨利潤35.5億元,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5億元。華星光電實現營業收入276.7億元,淨利潤23.2億元。
  • TCL科技:何以造就華星光電10年倒V型成長路
    作者:華南雲    3月31日,更名為TCL科技的TCL集團發布2019年報。  2009年11月, TCL科技前身—TCL集團聯合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超科技」)成立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億元,各自出資5億元,持股比例均為50%。
  • 華星光電與京東方誰更賺錢?
    據悉,項目總投資約426.83億元,由TCL集團、華星光電和深圳市重大產業發展基金共同投資完成,計劃在2021年3月正式實現量產。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介紹稱,目前,華星光電已經在深圳建成兩條8.5代線,t6項目是華星第一座11代線工廠,該項目12個月完成主廠房封頂,18個月實現主設備搬入,創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 深圳市政府功成身退 TCL或31.8億回購華星光電30%股權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上周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及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星光電」)投產5年內將由TCL回購政府股份話音未落,3月1日,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就掛出華星光電30%股權轉讓的公告,轉讓價約為31.8億元。
  • TCL集團李東生拋售其他產業而聚焦華星光電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合計按照47.6億元的價格向TCL控股出售,該交易價格包括TCL集團、TCL金控向標的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新增實繳註冊資本約8億元,TCL控股以現金支付對價。西南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認為,華星光電營收和盈利性表現良好:2015-2017年,華星光電貢獻了TCL集團大部分的淨利潤,盈利能力顯著超出集團其他業務板塊,表現出較好的營業收入和盈利性,在行業內建立了一定的競爭優勢,但過去華星光電龍頭地位及盈利能力未被市場充分認知。
  • TCL集團子公司華星光電獲國開發展基金增資16.84億元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嚴政)TCL集團2月29日晚間公告稱,國開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簡稱「國開發展基金」)擬對公司下屬子公司華星光電增資16.84億元,認購華星光電新增註冊資本12.66億元,投資款項將用於華星光電第8.5代TFT-LCD(含氧化物半導體及AMOLED)生產線建設項目的建設
  • TCL華星光電逆境顯強,TCL集團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0.9億元
    8月12日晚間,TCL集團(000100)公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期內,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61.2億元,同比增長23.9%,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69.9%,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42.3%。
  • 華星光電在惠州投資TCL 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的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TCL 集團旗下華星光電,將在惠州斥資96 億元建立面板廠。根據 TCL 集團在日前所發出的公告指出,目前計劃在廣州惠州市投資建設 TCL 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的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 華星光電新世代模組計劃。估計,總投資約為人民幣 96 億元。
  • TCL集團資產大挪移 華星光電走入A股路徑漸明
    賣掉終端業務  TCL集團一口氣拋出了47份公告組成的重組方案。  8家公司的股權被以合計47.6億元的價格打包出售。  面板A股融資  在出售消費電子等業務後,TCL集團宣布自身將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這意味著TCL集團將成為旗下面板企業華星光電的融資平臺。歷時9年李東生已經構建起囊括6條面板生產線、總投資1891億元的面板帝國。
  • TCL科技:銷售人員高達6.48億年薪力撐華星光電9.64億淨利潤
    2009年籌劃布局液晶面板以來,TCL科技及其前身TCL集團累計再融資169.03億元。其用於質押及抵押貸款的資產合計479.2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用於抵押總額最高達365.72億元;短期借款合計120.70億元,其中信用借款112.92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質押借款7.55億元,應付利息2320萬元。
  • TCL集團斥96億元加碼華星光電
    作者: 徐歡   2017
  • 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順利投產 夯實TCL半導體顯示垂直一體化優勢
    2018年6月12日,歷經13個月的艱苦奮戰,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項目順利投產,投產儀式在惠州市仲愷區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園舉行。  惠州*李貽偉,惠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徐雲樞,惠州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仲愷高新區委書記、潼湖生態智慧區黨工委書記楊鵬飛,仲愷高新區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莉蘭, TCL集團董事長、CEO、華星光電董事長李東生,TCL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黃偉,華星光電CEO金旴植,TCL多媒體CEO王成以及惠州海關、項目貸款銀團、設備商代表、參建單位和華星光電員工代表共180餘人出席此次儀式,並在華星光電副總裁
  • TCL集團發展半導體,剝離終端業務,華星光電終究還是「贏」了
    TCL集團在國內一直屬於老牌家電企業,旗下最受歡迎的產品就要屬以前的「TCL王牌彩電」和「寶石手機」了。在集團的多元化業務中,彩電、白電以及手機業務為主的智能終端業務在市場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2017年的時候,終端業務營收就已經超過700億元之高了,佔據公司整體營收的60%之高。
  • 華星光電借殼TCL,TCL離千億市值還有多遠?
    獨立上市無望的華星光電終於借殼TCL集團成功,9月20日晚,TCL集團公告宣布,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華星光電資產獲證監會通過。坐等TCL改名華星光電。7月12日公布方案,8月25日證監會受理,27天後核准通過,TCL此次重組閃電過會創紀錄。半年前公布重組方案的深天馬9月4日才獲得證監會受理,目前仍在排隊中,可見一帶一路先鋒、剛在波蘭與習大大握手的李老闆面子之大。
  • TCL:子公司深圳華星光電更名為TCL華星光電
    來源:TechWeb原標題:TCL: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更名為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TechWeb】11月4日消息,深交所上市公司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集團」,股票代碼000100
  • 華星光電利潤跌近三成,TCL重組李東生因何「孤注一擲」?
    合計按照47.6億元的價格向TCL控股出售,該交易價格包括TCL集團、TCL金控向標的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新增實繳註冊資本約8億元,TCL控股以現金支付對價。通過對終端及其配套業務的出售,TCL集團的資本結構得以優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得以改善。西南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認為,華星光電營收和盈利性表現良好:2015-2017年,華星光電貢獻了TCL集團大部分的淨利潤,盈利能力顯著超出集團其他業務板塊,表現出較好的營業收入和盈利性,在行業內建立了一定的競爭優勢,但過去華星光電龍頭地位及盈利能力未被市場充分認知。
  • 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t4項目今年將實現量產
    中證APP訊(記者 萬宇)TCL集團(000100)2月13日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在OLED屏的布局和進展上,華星光電第6代LTPS-AMOLED柔性生產線t4項目將在2019年實現從試產到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