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華星光電逆境顯強,TCL集團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0.9億元

2020-12-25 新財富網

8月12日晚間,TCL集團(000100)公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期內,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61.2億元,同比增長23.9%,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69.9%,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42.3%。

近年來,TCL華星光電投資並投產多條產線,覆蓋LTPS、AMOLED、超高清等多業務條線,同時加速布局上遊顯示材料領域,產品組合逐步豐富,產業生態日趨完善,通過極致效率成本和變革創新開拓,TCL華星光電在顯示行業的低谷期依然保持運營效率和效益全球行業領先,上半年實現超三成的營收增速。

TCL華星光電不斷豐富產品和應用布局  

根據群智諮詢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平均尺寸為44.5吋,全球液晶電視平均正在不斷以每年至少1-2英寸的速度在「變大」,大尺寸化呈現持續上升趨勢。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電視面板平均尺寸每增加1英寸,就可以消化一座8.5代TFT-LCD生產線的產能,面板應用的大尺寸化,將持續帶動新增面板產能消耗。同時,商顯時代已然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車載、電競等應用場景不斷豐富,面板產業需求多場景應用正在成熟。

在此背景下,TCL華星光電實現大尺寸產品出貨面積894.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其中55吋電視面板市佔率居全球第一位。與此同時,TCL華星光電發揮HVA技術在高端產品的應用優勢,連續5年穩居中國六大品牌廠商份額第一,進入三星、索尼等高階產品供應商序列;積極布局高端4K/8K產品,加快開發Mini-LED on TFT技術和產品,提升高端市場份額。

此外,在中小尺寸領域,TCL華星光電LTPS-LCD產品市場份額已達全球第二,柔性AMOLED市場地位快速提高,LTPS技術在COF窄邊框以及屏下指紋等領域的研發能力及產品生產良率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對全球前六大品牌手機廠商的出貨佔比超過80%;柔性AMOLED面板的屏下攝像頭、摺疊屏等高端產品即將量產。

順延產業鏈上遊 布局OLED設備和材料業務

TCL集團半年報中表示,產業鏈正在加速向中國轉移,TCL華星光電將抓住機遇,完善產業鏈布局。旗下已有華睿光電開發具有自主IP的新型OLED關鍵材料,針對OLED完整器件結構的不同功能層,以發光層(EML)材料為研發重點。其中,基於蒸鍍工藝的紅、綠光材料與溶液加工型紅光材料的性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蒸鍍式OLED的紅光和綠光材料,已實現規模化量產;QLED研發團隊已突破紅、綠材料使用壽命等關鍵問題,量子點電致發光領域的公開專利數量位居全球前二。

TCL華星光電主導的廣東聚華是目前全球印刷列印OLED顯示器開發與應用領先的企業,已經獲得業界唯一的「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資質,聯合上遊材料和設備企業構建新型顯示技術工藝研發的開放生態,實現設備效率和器件性能持續提升,加速柔性印刷顯示工藝路線的產業化進程。

對此,在交流會上,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半導體顯示材料對於高科技的發展很重要,必須有新的材料同步才能實現技術迭代,TCL華星光電在材料、設備等上遊領域將繼續開拓賽道,構建面向未來的競爭優勢。

進階面板強企 TCL華星光電呈現逆勢增長

從大環境來看,面板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面板行業細分化程度越來越高,技術壁壘也逐漸提高,產業周期低谷時期,面板廠商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據億歐網報導,進入6月以來,日本僅剩的LCD面板大廠JDI屢屢被傳出財務危機、裁員、停產、高層換血等信息。此前,也有傳言稱TCL集團有意入股JDI。此外,備受關注的富士康10.5代線據傳正在考慮出售。

業內人士表示,處於行業的下行周期,往往需要面對行業的洗牌時刻,在此背景下TCL華星光電顯示出逆境強勢的表現,尤其是中小尺寸領域超預期發展。公告顯示,TCL華星光電武漢t3項目產能從設計產能45K提升至50K/月,是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LTPS工廠,上半年實現中小尺寸出貨面積66.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8倍;實現銷售收入70.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倍,中小尺寸產品收入佔比提升至43%。同時,TCL華星光電武漢t4柔性AM-OLED工廠上半年開始產能與良率爬坡,速度快於預期,預計將於今年四季度實現一期量產。顯然,TCL華星光電作為2012年投產後每年都盈利的企業,運營效率與效益只是佐證其實力的一個方面;小尺寸的超預期發展、前瞻性的高世代產線布局以及材料領域的領先,是其強企發展獨樹一幟的體現。

在半導體行業摩爾定律下,產品迭代的窗口期一旦到來,率先搶佔技術或市場先機的企業將迅速崛起,80年代的夏普、JDI的強勢如是,90年代的三星、LG的崛起如是,本世紀初臺企的突圍亦如是。中國有著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並配以完整的供應鏈配套及強大市場需求,顯示行業發展中心向中國轉移已成必然,TCL華星光電經過10年臥薪嘗膽、自主創新之路,對材料研發的重視和技術專利的儲備為其形成了同行難以逾越的技術高壁壘,技術專利的優勢也使其在把握核心工藝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0年間,TCL華星光電從深圳的荒灘上矗立而起,半導體顯示的核心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極。得益於全產業鏈布局、極致效率成本管理以及變革創新謀發展的驅動,TCL華星光電在面板周期起伏中維持持續盈利態勢,EBITDA、淨利潤回報率等數據長期優於同業。同時,在市場嚴峻的背景下,上半年經營出貨面積達961萬平方米,增長了9.8%,銷售收入163億,同期增長33.5%。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逆境形勢下TCL華星光電錶現出了其「韌性」,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的儲備以及高效的管理能力是TCL華星的「強企基因」。

相關焦點

  • TCL集團去年淨利潤40.7億元 華星光電貢獻過半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此前TCL集團以47.6億元剝離消費電子業務,聚焦華星光電的顯示面板業務。剔除重組標的資產,TCL集團2018年實現淨利潤35.5億元,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5億元。華星光電實現營業收入276.7億元,淨利潤23.2億元。
  • 華星光電是國企嗎_華星光電和tcl的關係
    華星光電是國企嗎 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星光電」),是由TCL集團和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國資委直管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一家高新科技企業,總投資規模達245億元,是目前深圳市政府建市以來單筆投資額最大的,也是深圳市政府重點推動的項目。
  • 華星光電借殼TCL,TCL離千億市值還有多遠?
    獨立上市無望的華星光電終於借殼TCL集團成功,9月20日晚,TCL集團公告宣布,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華星光電資產獲證監會通過。坐等TCL改名華星光電。7月12日公布方案,8月25日證監會受理,27天後核准通過,TCL此次重組閃電過會創紀錄。半年前公布重組方案的深天馬9月4日才獲得證監會受理,目前仍在排隊中,可見一帶一路先鋒、剛在波蘭與習大大握手的李老闆面子之大。
  • TCL集團資產重組完成聚焦核心主業 華星優勢凸顯助力長期發展
    一、事件TCL集團公布2019年半年報,公司2019年H1實現營收437.82億元,同比下降16.64%,實現歸母淨利潤20.92億元,同比增長31.93%,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50億元,同比下降74.79%。
  • 華星光電更名為「TCL華星」
    惠州日報訊 (記者周覓)昨日,TCL集團子公司「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華星」)。本次更名,既準確反映了TCL集團業務內涵和戰略定位,也有利於推進半導體顯示業務全球化進程及增強國際競爭力。
  • TCL集團資產大挪移 華星光電走入A股路徑漸明
    面板A股融資  在出售消費電子等業務後,TCL集團宣布自身將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這意味著TCL集團將成為旗下面板企業華星光電的融資平臺。歷時9年李東生已經構建起囊括6條面板生產線、總投資1891億元的面板帝國。
  • 華星光電更名「TCL華星」 開啟TCL集團科技發展新階段
    在TCL集團的半年報業績會上,對於大家關注的TCL集團何時更名的問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明確表示,確實考慮過把上市公司改名為華星光電或TCL華星,後來放棄,未來將持續在高科技行業尋求發展機會。  在資本市場和眾多媒體的一致預期下,華星光電更名為TCL華星,而不是在上市公司層面完成的,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華星光電去年收入降9% 「瘦身」後TCL集團今年如何保增長?
    TCL集團(000100.SZ)3月20日發布年報顯示,2018年TCL集團營業收入1134億元,同比增長2%;歸母淨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30%。引人矚目的是,TCL集團今年年初完成資產重組,剝離家電業務,轉型為華星光電的融資平臺。
  • 受華星光電與TCL通訊拖累 TCL集團預計上半年淨利降六成
    (原標題:受華星光電與TCL通訊拖累 TCL集團預計上半年淨利降六成)
  • TCL集團發展半導體,剝離終端業務,華星光電終究還是「贏」了
    將集團旗下持有的TCL實業、合肥家電、TCL產業園100%股權等共計九家公司,以47.6億元的價格出售。而出售的這些公司全部由TCL控股接手。在重組完成之後,TCL集團將會剝離消費電子以及家電這些智能終端業務。這些業務所帶來的收入也不會計入上市公司中,保留下來的業務是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產業、產業金融以及材料等方面的業務。
  • TCL科技:銷售人員高達6.48億年薪力撐華星光電9.64億淨利潤
    2019年,TCL科技實現淨利潤36.58億元,其中投資收益34.43億元,佔比淨利潤比例高達94.12%;其他收益19億元,其中研發補助18.12億元。也就是說,TCL科技淨利潤構成中,僅投資收益與其他收益兩項合計即高達53.43億元。
  • TCL集團前三季淨利34億元 TCL華星顯現周期抵禦能力
    10月30日,面板廠商集中發出三季報,其中友達單季虧損超10億元人民幣,前三季共虧損約27億元。記者了解到,自從2018年以來,由於產能集中釋放,尤其是大尺寸遭遇供大於求的情況,面板價格「跌跌不休」,甚至跌破部分面板廠商的現金成本,部分運營效率和效益較低的廠商已經持續虧損,僅有以TCL華星和京東方為代表的中國面板龍頭企業還能實現盈利。
  • 華星光電:去年淨利潤20.7億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虹辰)去年華星光電共投入玻璃基板192.15萬張,同比增長19.69%,全年實現營收180.28億元,淨利潤20.7億元。這是昨天記者從TCL年報解析會上獲得的信息。 報告期內,華星光電研發出全球最高穿透率的55吋產品,同時受益於產品生產力提升,大尺寸產品出貨同比增長46.9%。
  • 華星光電將徹底納入上市體系:TCL集團收購10%股權獲證監會核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馮慶豔11月6日晚間TCL集團發布一則公告稱,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事項獲得證監會核准。TCL集團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華星光電的100%控股權。一度華星光電籌劃獨立上市或借殼上市,但最終擱淺,在今年IFA展上TCL集團創辦人兼董事局主席李東生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稱,受制於目前國內資本市場不允許業務分拆,華星光電單獨分拆上市的想法最終作罷。所以在考慮將華星光電納入TCL集團這個上市公司+體系。
  • TCL集團2017年報分析:華星光電收入304.8億元
    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15.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5.8%至35.45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6.3%至26.64億元。2017年,TCL集團主要產業經營業績全面改善,產品力及品牌力顯著提升。華星光電效益創歷史新高;TCL彩電產銷量逆勢增長,北美市場實現重大突破,利潤同比增長超過三倍;通力電子及空調競爭力和效益明顯改善;集團網際網路服務、銷售物流業務、產業金融服務和投資業務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對提升集團業績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 TCL科技:何以造就華星光電10年倒V型成長路
    2019年TCL科技按備考口徑實現營業收入572.7億元,同比增長18.7%,淨利潤35.6億元,同比增長0.5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6.18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僅為23,512萬元,僅相當於翰林匯2019年的扣非淨利潤,2009年籌備成立之初以振興民族面板產業的華星光電,業績一路下滑,幾乎淪為「雞肋」。
  • 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t4項目今年將實現量產
    中證APP訊(記者 萬宇)TCL集團(000100)2月13日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在OLED屏的布局和進展上,華星光電第6代LTPS-AMOLED柔性生產線t4項目將在2019年實現從試產到量產。
  • 三原因拖累TCL淨利下降近五成 華星光電虧損4.28億
    昨天,TCL集團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其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8.97%;實現淨利潤4.8億元,同比下降43.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3億元,同比下降47.5%。其中,TCL旗下投資總規模達到245億元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華星光電的經營性虧損達到4.28億元。
  • ...顯示生態布局|茂佳國際|tcl科技|半導體顯示|tcl華星|tcl華星光電
    補齊整機代工業務板塊TCL科技旗下的TCL華星光電(簡稱TCL華星),目前已在電視面板出貨量中列全球第二位,商用顯示、大型公共顯示、車載顯示、顯示器等面板業務也快速成長。在這些新興業務領域,多數戰略客戶希望以終端成品或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形態來交付,對面板的後項加工服務需求增長。
  • TCL集團李東生拋售其他產業而聚焦華星光電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TCL集團李東生拋售其他產業而聚焦華星光電的根本目的是什麼?西南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認為,華星光電營收和盈利性表現良好:2015-2017年,華星光電貢獻了TCL集團大部分的淨利潤,盈利能力顯著超出集團其他業務板塊,表現出較好的營業收入和盈利性,在行業內建立了一定的競爭優勢,但過去華星光電龍頭地位及盈利能力未被市場充分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