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孝感美食來一波~

2020-12-24 孝感新聞

今年的小暑節氣,

從7月6日開始。

俗話說,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悶熱難耐的時節又開啟了。

現下小暑已至,

炎熱夏季也在悄悄來臨,

而這個夏季你打算怎麼過呢?

西瓜空調葛優躺最配的CP

當然是各路美食了!

談到孝感美食,就不得不提及讓孝感人引以為傲的特色美食名吃,麻糖、米酒、桃花面。孝感美食融入於孝文化,有其豐厚的飲食文化歷史底蘊,每每身處他鄉之時能嘗到這些美食都會讓遠方的遊子想起家鄉的味道,但口中所嘗之味卻與之截然不同,因為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做出孝感的味道。

接下來小編就帶你走進大孝感的美食

01

二河三蒸

二河三蒸是湖北漢川市的傳統名吃。漢川有魚米鄉之稱。外地客來漢川,都愛吃"二河三蒸",二河三蒸"則是指清蒸、粉蒸、泡蒸三種蒸菜方法。"二河三蒸"源於"沔陽三蒸"。蒸出的菜有"稀、滾、爛、淡"的特色。

02

豆腐雜燴

炸制豆腐雜燴過年,是孝感雲夢城鄉的習俗,豆腐肉糜混合,裹上豆油皮,再入油鍋炸成金黃,葷素搭配,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的孝感特色美食。

03

豆油藕卷

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楚鄉湖北孝感民間傳統風味素菜美食名饌。因孝感向來以盛產優質蓮藕出名,故當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種藕餚。特別每逢年節喜慶,幾乎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要烹製豆油藕卷的美味佳餚。

04

翰林雞

孝感特色美食「翰林雞」,是楚北安陸市太白酒樓烹製的系列太白菜餚之一,此餚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職之意。其製作系用整雞首先醃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

05

榔頭蒸鱔魚

無蒸不成席。漢川市馬鞍鄉榔頭村的蒸鱔魚香醇可口,遠近聞名,不少外地飯店慕名來取經,想要搬上自家餐桌。榔頭的蒸鱔魚邊殺邊蒸,分外活鮮。人們只要進了榔頭的餐館,都事先不需問吃什麼,第一碗必是蒸鱔魚。食客只要等上八、九分鐘,兩籠匯一碗必是像團雲霧便端上席頭。

06

生爆鱔卷

孝感雲夢位於古楚夢澤之畔,盛產魚蝦,關於此道孝感美食菜,據說還有一個關於黃蛇的古老傳說。鱔魚,也叫黃鱔,長魚海蛇等,味鮮肉美,刺少肉厚,常生活在稻田、小河。

07

泥鰍湯

泥鰍,被譽為「水人參」,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尤以孝感大悟縣的四姑鎮、夏店、新城一帶所產為佳。用泥鰍煨湯,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內的一道名菜。

08

扒肉

扒肉是一道孝感應城的地方傳統名菜,取出熟爛的蹄膀,潷去湯質,去掉薑片、蔥結、八角、桂皮,扣入臥盤中,將潷出的湯勾成玻璃芡,澆在蹄膀上,淋上香油少許,撒上蔥花,盤邊稍加點綴即成。色澤金黃,香美醇鮮,肥而不膩。

09

發麵包子

發麵包子是湖北漢川馬口鎮的傳統風味,已有悠久歷史,傳說三國時,長板坡之戰,劉備大敗,關羽從樊城率軍從水路撤退,屯兵系馬口(今漢川馬口鎮)令部下趕製乾糧,以退守夏口,當時,火頭軍為條件所限,便想出了用釀酒麴發麵的方法,結果蒸出的包子(實則饅頭)松包光滑,層次分明,富有彈性,食之甘甜松韌,餘味無窮,久貯而不變質。後傳於世,成為地方名食。

10

荷月

荷月是孝感漢川風味獨特的傳統特色美食小吃,約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體表面乳白細膩,色、香、味俱佳,具有開胃理氣之功效。

11

魚面

魚面是湖北地區的傳統名吃之一,主產於湖北省雲夢縣,並因此而得名。雲夢魚面用麵粉及青魚、鯉魚(或草魚)魚肉為主料製作而成食品。這種食品營養十分豐富,食之易於消化吸收,並具有溫補益氣的作用,被人們美譽為長壽麵。

12

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傳統小吃之一。配方是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和綿白糖為主料,配以桂花、金錢桔餅等,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孝感麻糖外形猶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撲鼻,甘甜可口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胃、滋肝、補腎等功效。

13

米酒

孝感米酒是湖北省孝感市傳統的風味小吃,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選料考究,製法獨特,價格低廉,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鳳窩酒麴發酵釀製而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後生津暖胃,回味深長。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主席親臨孝感視察工作時,品嘗了孝感米酒後稱讚"味好酒美"。

13

沙子饃

砂子饃是應城長江埠特有的面點小吃。做得好的砂子饃掰開後,能清楚地看見裡面的一層層酥,五六層之多。一般人做砂子饃是用豬油,但好的沙子饃要用麻油,而且在和面時講究風向。若是南風,就少加點水把面和幹;若是北風,就多加點水把面和清點,因為南風漲朝,北風收潮。把面揉開後,抹一層麻油後又合攏揉勻,如此反覆五六次,麵團和好放著待用,做砂子饃多用桶爐,其爐面形似"雞窩灶",便於放鍋,爐子旁邊有一個二層的木架,便於操作和擺放用具。其操作過程是:將乾淨的鵝卵石(直徑不足一寸)放入鐵鍋預熱,不時加入食油攪拌鵝卵石,待鵝卵石在鍋內發燙時,剷出一半放入備用鍋中,再用鍋鏟扒平鐵鍋內的鵝卵石,將一尺見方的麵餅蓋於其上,再將備出的鵝卵石置於麵餅上面,利用上下的熱石子將麵餅烤熟。

當然這只是孝感特產中的一小部分

你們心中難以忘懷的孝感美食是什麼呢?

快來跟小編一起分享吧!

來源:孝感文旅

編輯:陸夢陽

編審:餘明華

出品:孝感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小暑至 小暑六月節
    小暑至 小暑六月節 元稹【唐】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 小暑至,盛夏始!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家鄉已經連續一個多月陰雨連綿,推開窗很少能看到陽光。一年過半,便是小暑時節。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六首小暑節氣古詩鑑賞
    六月節,暑熱也,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故稱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年小暑時為2019年7月7日17:20:25。且來品鑑幾首小暑節氣古詩:《詠廿四氣詩 小暑六月節》唐·元稹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至,「入伏」倒計時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天氣也將越來悶熱和潮溼,灼熱鋪天蓋地,讓人無處藏身。時至小暑,開始進入伏天,大地便不再有一絲涼風,風中還會帶著熱浪。小暑時,我國南方地區已是盛夏,部分地方也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常伴隨著大風、暴雨。從小暑開始,人們做好了迎接酷暑的準備。
  • 四季之歌|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意指盛夏已經來臨,天氣開始炎熱,卻還沒到最熱。「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天氣也將越發悶熱和潮溼,灼熱鋪天蓋地,讓人無處藏身。
  • 小暑來了,三伏天跟著也來了
    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小暑時節,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連風都帶著熱浪。小暑諺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小暑熱過頭,秋天冷得早。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來了,這些風俗你都知道嗎?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炎熱的開始,但還沒到最熱的時候。「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民間流傳的各種諺語,是老百姓對小暑最基本的印象。消暑:左手扇子右手冰沙小暑之「暑」,東漢劉熙《釋名》中有形象化解讀:「暑,煮也,熱如煮物也。」
  • 小暑至,送你一份解暑食譜,美味又消暑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夏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這種氣候,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天氣也將越來悶熱和潮溼,灼熱鋪天蓋地,讓人無處藏身。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就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今天小編就給大家送上兩道夏日解暑的美食。
  • 二十四節氣:7月6日,小暑至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唐代詩人元稹寫下這句詩,描述夏日的熱浪排山倒海一般襲來,原來是循著小暑的節氣而來,2020年7月6日,我們也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竹子的喧譁聲昭示著大雨將至,山色變得灰暗仿佛已聽到滾滾雷聲,詩句背後的深意暫且不表,幾句詩所形容的景象正是小暑節氣常見的氣候。小暑即為「小熱」,此時已能感受到天氣的炎熱,但未到一年內溫度最盛之時,小暑時節只是炎熱的開端,小暑過後緊接著就是最熱的大暑。
  • 小暑至,「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是啥意思?
    #所謂小暑,即炎炎盛夏開始登場,但還沒有達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小暑,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節氣往往和農事、天氣緊緊相關,因此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農村形成了很多關於節氣的俗語、農諺,通過通俗直白的語言來告訴人們,為未來天氣變化提前做好準備,以更好地安排生產生活。就比如這句關於小暑的農村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品讀《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了解小暑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了解小暑。小暑即為「小熱」,意思是此時雖然已經能夠感受到天氣的炎熱,但是並未達到一年內最熱,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開始。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成長。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雷暴頻繁,是萬物狂長的時節。關注觀光君,圖文版內容更精彩......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 小暑美食:鮮蔬豆皮卷,胭脂藕生香
    小暑節氣的到來,代表著一年中最熱的月份來了!天氣炎熱的同時,日照時間也在逐天縮短,雨水逐漸增多。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麼熱的天,根本就沒有胃口吃東西,做飯更成為了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這時候,能夠簡單製作又有營養的美食就成了不少朋友的心頭好。今天,給大家介紹兩道適合消暑的好菜,一起動手嘗試製作吧!天氣炎熱,做上一些不油不膩、清淡爽口的菜,更能增進胃口。
  • 孝感電動自行車上牌網約流程來了
    9月7日開始,孝感全面恢復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免費上牌結束日期順延至10月31日)。網下排隊太辛苦,網上搶號也不容易,定好鬧鐘凌晨來搶一波,搶不到沒關係,第二天繼續。咱們要發揚當年搶火車票的精神來幹,熬著熊貓眼也要搶,不搶到號,誓不下火線。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 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小暑,六月節。《說文》曰:「 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溫風至。至,極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
  • 小暑,清風出袖伏日來 | 蕩口古鎮來養生
    小暑,是華夏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也是進入夏天的第五個節氣。這天,太陽至黃經105度。暑者,炎熱也。
  • 「小暑」至,避暑勝地,廬山歡迎您
    今日23時14分,二十四節氣中「小暑」至,盛夏登場。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有句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家記得注意防暑降溫哦~
  • 孝感著名特色美食
    應城扒肉,是湖北孝感應城地區的一道地方傳統名菜。主要製作原料有蹄髈、醬油、白糖、精鹽、蔥、薑片、料酒、八角、桂皮,香油等。該菜色澤金黃,香美醇鮮,肥而不膩,含有多種蛋白質成分。由於色、香、味俱全,味道鮮美,受到人們的喜愛。
  • 小暑至,候溫風,風動蓮生香(詩五首)
    文/田明山(大山)今日小暑至,「入伏」倒計時。炎夏季節,候風避暑,「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整理小詩五首,祝戰友們清涼一夏,身體健康,快樂吉祥!——庚子年五月十六小暑七絕 小暑(平水韻)文/大山小暑節來盛夏始,斑鳩戲水入巢遲。北坡玉米正提節,南嶺棉花整杈時。
  • 走進湖北,孝感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的故事而得名,素有「湖北孝文化之鄉的稱號。而這裡的麻糖、米酒文化.也有著源遠的歷史。孝感的翰林雞、二河三蒸、雲夢魚面、豆油藕卷、荷月酥等美食,更是聞名遐邇。孝感米酒是當地具有年歷史的名酒。孝感米酒選用當地優質糯米,加入米酒麴,經發酵釀製而成。成色好的米酒,米散湯清,白如玉液,香氣襲人,入口甜潤爽口,營養豐富,老幼皆宜,深受人們的喜愛。尤以「神霖牌」米酒最為著名。
  • 中國特色美食——湖北——孝感
    孝感,簡稱:孝,是中國孝文化之鄉,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1、沙鑽 有人又叫它小麻魚,是大悟有名的特產,魚體小而圓,脊背帶花斑,頭小而尖,腹內腸雜極少,肉質緊密而細嫩,多肉少刺,味道極其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