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為唇形科植物江香薷或華薺薴的帶根全草或地上部分,夏季莖葉茂盛,花盛弄時擇晴天採割,除去雜質,陰乾,以穗多,質嫩,葉青綠色,香氣濃者為佳,生用。
【別名】香菜,香茅,香絨,石香茅,石香薷,香茸,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薷,細葉香薷,小香薷,小葉香薷,香草,滿山香,青香薷,香茹草,土香薷,土香草,石艾,七星劍。
【性能歸經】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發汗解暑,和中化溼,行水消腫,主治夏季外感風寒,內傷於溼,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脘腹疼痛,嘔吐腹瀉,小便不利,水腫。
【應用】一般用3~10g,用於發表量不宜過大,且不宜久煎,用於利水消腫量宜稍大,且濃煎。
1、外感風寒,內傷暑溼,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本藥辛溫發散,人肺經能發汗解表而散寒,其氣芳香,入於脾胃又能化溼和中而祛暑,多用於暑天感受風寒而兼脾胃溼困,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重,無汗,脘滿納差,腹痛吐瀉,苔膩者,可收外解風寒,內化溼濁之功,因該證多見於暑天貪涼飲冷之人,故前人稱「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常與厚樸,扁豆配伍。
2、水腫,小便不利,腳氣浮腫:本藥辛散溫通,外能發汗以散肌表之水溼,又能宜氣啟上源,通暢水道,以利尿退腫,多用於水腫而有表證者,治療水腫,小便不利以及腳氣浮腫者,可單用或與健牌利水藥同用,如白朮,茯苓等。
【用藥注意事項】本藥辛溫發汗之力較強,表虛有汗者忌用。
【現代研究】本藥主要含揮髮油:麝香草酚,香荊芥酚,百裡香酚,聚傘花素,乙酸百裡酯等,黃酮類成分:香薷酮,苯乙酮,β-谷甾醇,5-羥基-6,7-二甲氧基黃酮,5,7-二羥基-4-甲氧基雙氫黃酮,5-羥基-7,8-二甲氧基黃酮,有廣譜抗菌和殺菌作用,並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尚有利尿作用。
【附方】
《溫病條辨》新加香薷飲:香薷6g,銀花10g,鮮扁豆花10g,厚樸6g,連翹10g,祛暑解表,清熱化溼。暑溫,發熱頭痛,惡寒無汗,口渴面赤,胸悶不舒,舌苔白膩,脈浮而數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香薷散:香薷10g,白扁豆,厚樸各5g,祛暑解表,化溼和中,用於惡寒發熱,頭疼身痛,無汗,腹痛吐瀉,胸脘痞悶。
備註:文章來源於網絡
涉及權限,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對我們的文章感興趣,希望您關注、點讚、轉發...
您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了解我們:http://www.bjzsy.org.cn/
相關學習
圖文|網絡
聯繫人|呂老師
TEL|13521054893
我在這裡等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