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9日)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大陳島
「精神燈塔」寫傳奇!
來 看 原 文
↓↓↓
浙江台州大陳島堅持旅遊和生態並重,森林覆蓋率突破60%,並加快修復海岸線。圖為大陳島美景。崔江劍攝/光明圖片
從浙江台州椒江碼頭坐船,向東行駛29海裡,一座被譽為「東海明珠」的海島映入眼帘。碧海藍天,樹木蔥蘢,陽光下的大陳島熠熠生輝。
64年前,一批批風華正茂的青年響應團中央號召,滿腔熱血登島墾荒,將滿目瘡痍的荒島變成了青春奉獻的熱土,鑄就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面積不到15平方公裡的大陳島,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2006年8月2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大陳島視察,看望島上的老墾荒隊員。2010年4月27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回信。2016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大陳島老墾荒隊員的後代繼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熱愛祖國好好學習砥礪品格。
一次登島,兩次回信。字裡行間,真情流露。
多年來,大陳人牢記殷切囑託,交出了「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建設的精彩答卷。如今陸島通航時間較2006年縮短近一半,運力增長15倍,遊客人次從不到5萬增至15.3萬。到2019年,大陳島海洋經濟總產值、財政收入、島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006年的3.3倍、9.3倍、9.6倍,「小康的大陳」基本建成。
開發建設加速
孤島變樂土
「大陳島開發建設大有可為!」從2006年9月起,大陳島吹響了開發建設的號角。
引進高速客輪的招商引資計劃啟動,建設村村通公路的方案敲定,電力、飲水改造工程提上日程,漁業產業發展藍圖在謀劃。踐行光榮使命,大陳島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意志,走好新墾荒路。
「與陸地建設相比,海島建設難度極大。」時任大陳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孫尚權說,項目建設材料,要從外面採購運輸上島,人力、財力成本大大增加;海島地形崎嶇、多山路,多颱風、迷霧等惡劣天氣,工程建設技術難度加倍,再加上村落分散,海島植被資源豐富,開發意味著破壞,該如何抉擇?重重難題一度讓當地幹部望而卻步。
站在墾荒紀念碑前,當地幹部望著碑身鐫刻的「艱苦創業、奮發圖強」8個字,莊嚴許下誓言。
重整旗鼓的大陳,開始煥發新面貌。2007年,核載195人的高速客輪投入運營,輪渡班次和載客能力翻倍,時間不到2小時,縮短了一半。
國網大陳供電所黨支部書記王海強是老墾荒隊員的後代,19歲學校畢業後回到大陳島,見證了島上許多的從無到有:「當年島上基本都是黑的,路燈也沒有。」此後,大陳島拉起高壓線路,增加配電箱,鋪設第一條海底電纜,建設第一座變電站。
「大陳風力發電廠」建設項目按下了「快進鍵」。2007年,34颱風力發電機組和一座升壓變電所的年發電量,可達到5890萬千瓦時。兩年後,台州首個海島風電項目成功併網發電,清潔的風電能源輸往大陸,大陳電力實現「多級進階」。
村村通公路、環島公路通到家門口,家家戶戶接上自來水,「多戶一表」升級到了「一戶一表」。大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供水供電供氣覆蓋率、保障率實現「兩個100%」。
60多年過去,墾荒隊員當年種下的松樹、柏樹已亭亭如蓋。墾荒年代過去了,而「墾荒精神」則繼續感召、激勵新一代大陳年輕人接續奮鬥。
一邊是蒼翠欲滴的山坡草木,一邊是波光粼粼的海面。驅車環島公路,海島美景撲面而來,一處處街景取代了以往隨處堆放的漁網。島上林立的店鋪、醫院、學校、銀行、郵局、氣象站等一應俱全,漁村整潔有序,道路齊整、路燈明亮。
老墾荒隊員徐定壽和妻子周銀翠留在了島上,親眼見證島上日新月異的變化,「看到每天都有遊客上島,我們就特別自豪,覺得當年的奮鬥是值得的」。
產業轉型升級
海島更有魅力
大陳海域是著名的「大黃魚之鄉」,水流、水質、水溫、鹽度等特別適合大黃魚生長。但這裡颱風多、風浪大,以往一場強颱風就可能摧毀整個養殖場,導致養殖戶血本無歸,高風險令人望而生畏。
大陳人並沒有因為颱風等不確定因素而退縮,而是迎「風」而上,勇擔風險,敢於加大技術投入,不斷創新養殖方式,率先引進大型抗風浪的深水網箱養殖技術,進而在全國首創銅圍網養殖技術。
從「吃海」到「養海」,漁民書寫了大陳漁業產業的新墾荒傳奇。島上養殖大黃魚的從業公司及合作社共有12家,其中大型銅圍網養殖有4家,形成了一個小型產業集群,年產高品質大黃魚6000多噸,產值5億多元,產量、產值均佔全省的一半以上。主打綠色、生態、有機的大陳黃魚以其頂級品質,成為國家地理標誌品牌,並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遊客紛至沓來,帶動了村民的收入,但遊客匆匆來匆匆走的現象,讓當地幹部不得不思考「大陳該如何留住遊客」。
「要加強旅遊規劃,謀定而動、有序開發,努力把大陳島的旅遊做大,做出品牌。」大陳鎮幹部深知,奔小康路上,旅遊產業升級同樣刻不容緩。
懸崖餐廳、懸空棧道、無邊界海景泳池……這些被網友驚呼「美爆了」的景點規劃,正化為現實。有家客棧老闆施招榮說:「大陳鎮政府幫忙出謀劃策,協助我一起打造了島上第一家精品民宿。」80後陳彬彬夫妻也成了大陳現代旅遊業的墾荒者。他們回島創業,做起了海島賓館生意。
大陳人敢於奮鬥創新,「嗅」到旅遊商機後,民宿、酒店、餐廳、農家樂相繼開業。截至2019年年底,島上民宿(農家樂)45家,床位數1350張,可同時容納1800人就餐。其中精品民宿5家,在建民宿4家。
乘風破浪奔小康
島民生活更幸福
入夜,萬家燈火漸次點亮,映照著大陳港灣上的一艘艘漁船,遠方寧靜的海面與眼前熱鬧的市集,交相輝映。這裡,正是見證大陳島滄桑巨變的三角街。
然而,奔小康的目標任重而道遠,大陳的建設在乘風破浪中砥礪前進。建設什麼樣的項目?能不能落地?效益如何?近年來,大陳遇到了新問題,開始了新探索。
「習爺爺給我們回信啦!」2016年,12名老墾荒隊員的後代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六一禮物」。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一如既往地關心大陳島和老墾荒隊員,並鼓舞新青年當好新時代墾荒人。
之後,浙江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先後登島宣講調研,指導大陳島開發建設,要求圍繞現代旅遊規劃、黃魚養殖產業、發展低碳出行等18個方面,以更高水平規劃、更高水平建設「兩個大陳」。台州市委將大陳島墾荒精神升華為城市精神,立起城市文明的燈塔,構建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堅持做優民生福祉,大陳打造「全面小康」海島新樣板,編制了「兩個大陳」監測評價體系的五大類37項59個指標。2018年,台州大陳島開發建設管委會授牌成立,總投資約6.7億元的1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全國海洋經濟開發建設示範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國家一級漁港、全國能源開發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團幹部培訓基地……一項項國家級榮譽稱號成為大陳綠色發展的名片。墾荒文化更是成為建設「兩個大陳」重要窗口,正在高品質建設青墾文化舊址公園、青墾文化紀念館、墾荒紀念碑提升工程、軍事主題教育基地等項目,展現大陳島墾荒精神風貌。
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大陳島堅持旅遊和生態並重,提升改造了甲午巖、烏沙頭等核心景區,同時完成綠化修復工程,森林覆蓋率突破60%,並加快修復海岸線。今年,將申報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預計旅遊總收入1.6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3萬元。
「歷久彌新的墾荒精神,鼓舞著大陳不斷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大陳島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倪國正說,目前,大陳島正大力推進現代化海島示範區建設和紅色旅遊第一島、兩岸交流示範島、生態美麗島、數字智慧島、幸福平安島等「一區五島」建設,高質量建設「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
刷新了「顏值」,提升了「氣質」,島上居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大陳島越來越有魅力了!「不光腰包鼓起來了,島上生活也越來越好。」老墾荒隊員柳興發說。如今,島民收入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啟用了全省首個海島醫院5G數字診療超聲評價項目。居住在海島,同樣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醫療和養老資源。
落日餘暉下,只見遠處帆影點點,大陳島綜合碼頭正在加速建設中;近處,梅花灣街區遊客人來人往,一派繁華,未來有五星級酒店將在這裡閃亮登場。
永葆「不忘來時路」的初心、勇擔「續寫墾荒史」的使命,大陳島又在邁向「現代化的大陳」的路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