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北京一座特色老茶館,以老舍名字命名,環境古香古色

2020-12-15 百家號

北京老舍茶館是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館,它建於1988年,古香古色、京味十足。(圖片來自 IC photo)

老舍茶館建成以來,接待過很多的中外名人,所以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地方了。(圖片來自 IC photo)

在老舍茶館,不僅可以舒服的品嘗到特色茶,也可以感受到非常地道的老北京味。(圖片來自 IC photo)

老舍茶館可謂是傳統茶館的佼佼者,它在很多的方面都繼承和保留了老北京的韻味。(圖片來自 IC photo)

老舍茶館有著古樸的環境,特色的風格透露出一種典雅的高貴氣質。(圖片來自 IC photo)

在這裡會有一些有特色的演出,比如說:含燈大鼓、單弦、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圖片來自 IC photo)

相關焦點

  • 來老舍茶館帶您體驗正宗京味兒文化
    ,它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命名的茶館,始建於1988年,集書茶館、餐茶館、茶藝館與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大茶館。老舍茶館的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環境,讓您每天都可以欣賞到一臺匯聚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秀民族藝術的精彩演出,同時可以品用各類名茶、宮廷細點、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和京味佳餚茶宴。
  • 很多人到北京旅遊,來老舍茶館卻是因為老舍這個名字
    很多人去過北京很多次,但是老舍茶館不一定會去過,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老舍茶館在一定範圍內有人知道,但還不是人盡皆知的。另外一方面,現在很多人能夠靜坐下來欣賞一段時間的相聲的人越來越少。不過老舍茶館雖然和老舍先生並沒有直接關係,卻也因為這個名字吸引了很多人,畢竟這和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館」也算是有一定淵源,而吸引的眾多人群中,我便是其中一位,作為一個老舍迷,最早接觸老舍的作品就是從駱駝祥子開始,一直延續到了很多年。
  • 一個人一座城,讀《茶館》《駱駝祥子》,看老舍筆下的老北京風味
    在那樣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下,吳祥子用「鐵桿莊稼」等方言用語來嘲諷松二爺的「鐵飯碗」不保,而自己的「灰色大褂」倒成了「鐵飯碗」,其實,殊不知「灰色大褂」的社會地位也已岌岌可危。老舍先生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充滿老北京地域特色的生活片段。
  • 老舍茶館裡體驗京味文化
    新華網北京頻道5月26日電(記者殷麗娟)品茗茶、觀茶藝、看電影, 北京市民26日走進老舍茶館體驗京味文化。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和北京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聯合主辦的「大柵欄琉璃廠老字號體驗日系列活動」的第五站來到了老舍茶館,讓市民切身體驗地道的京味兒文化。
  • 全國茶館等級評審委員會北京啟動評審--老舍茶館
    點這裡快速關注,每天分享茶館行業信息和資訊,
  • 讀老舍《茶館》:喝杯茶,聊聊茶館裡的老故事
    老舍曾經在《劇本》雜質上發表了題為《答覆有關<茶館>的幾個問題》的文章,解釋說明了自己是如何創作《茶館》的:「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我只認識一些小人物,這些人物是經常下茶館的。那麼,我要是把他們集合到一個茶館裡,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
  • 老舍筆下的《茶館》
    這裡人來人往,匯聚三教九流,它默默無言,見證了從清末、民國到解放前夕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它就是老舍筆下的《茶館》,名字叫裕泰。1裕泰茶館這裡賣茶也賣點心菜飯,有玩鳥喝茶的,有說媒拉縴的,有打群架需調解的——東說西說,再喝碗茶,吃碗爛肉麵,就萬事大吉,化幹戈為玉帛。當然,這裡也可以是文化交流所在,你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比如某處大蜘蛛怎麼成精受雷擊。
  • 川版《茶館》北京登臺:老舍風味的另一種呈現
    原標題:川版《茶館》北京登臺:老舍風味的另一種呈現 11月30日晚,四川話版經典話劇《茶館》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登臺,此番對於老舍京味名作的「川味」解讀,呈現出《茶館》另一番風貌的同時,在氣質主核上做到了與原作的天然嫁接。
  • 【老舍茶館】系列故事集錦(一)!
    2分錢大碗茶的初心老舍茶館的文化情懷
  • 首個「北京閱讀季·企業書架」落戶老舍茶館
    首個「北京閱讀季·企業書架」落戶老舍茶館 2017-12-01 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老舍茶館常務副總經理唐波
  • 茶館,北京城內老百姓生活環境,繪了裕泰茶館掌柜王利發
    老舍曾經說過:「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創作於1957年的《茶館》代表了他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2010年7月陳寶國領銜主演的39集同名電視劇《茶館》首次在央視開播。
  • 老舍的戲劇作品《茶館》
    老舍是我國現代和當代兩個文學時代的文學巨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他的創作以小說為主,在抗日期間對寫劇本和曲藝作品有部分創作,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創作戲劇文學上面。他的戲劇作品當中的《茶館》就屬於代表作。
  • 提起老舍就只想到《茶館》《龍鬚溝》?其實他跟北京曲劇關係頗深
    由北京演出公司和天橋藝術中心聯合推出的第二屆「老舍國際戲劇節」9月7日就要以《老舍趕集》開幕了。提起老舍與戲劇,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茶館》《龍鬚溝》這些老舍約60年前創作的經典劇目;其次則是近年從老舍文學作品中改編的新京味兒戲劇,如林兆華的《老舍五則》,方旭的《我這一輩子》《二馬》《離婚》《老舍趕集》等。
  • 「老舍茶館」走進秦皇島 帶來地道京味文化
    4月6日,北京「老舍茶館」首次移師秦皇島,開啟「春風迎老舍,四月落秦皇」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圖為「老舍茶館」外,小朋友們學習畫京劇臉譜。記者孫也達攝始建於1988年的「老舍茶館」,以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皮影戲等傳統演出為載體,以各類茗茶、宮廷細點、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和京味佳餚茶宴為特色,集京味文化與茶文化於一身,現已成為老北京味的代名詞。
  • 老舍茶館藝術總監焦哲專訪:杯茶情懷——躁動浮生舊日夢
    大陸地區有五個作品入圍,這其中就有來自北京老舍茶館的五環茶。老舍茶館躋身眾多知名老字號之流,是享譽國內外的北京名片之一。視覺中國來到這樓宇中的四合院,體會鬧中取靜的都市閒暇時光,與「五環茶」設計者、茶館藝術總監焦哲先生探究在蟲鳴鳥啼中品茗設計的新舊時光。
  •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過疑惑,現在北京那個挺有名的「老舍茶館」到底是官方認證的還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後人開的? 其實,那個茶館還確實經過了老舍夫人胡潔青的認同,甚至連牌匾都是胡潔青給題寫的,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經和「茶館」分不開了。
  • 北京人藝《茶館》再開張 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白瀛)為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北京人藝2月23日至3月5日再次在首都劇場上演話劇《茶館》。  《茶館》分三幕,以老北京裕泰茶館的衰敗為背景,以茶館掌柜王利發為線索,展現了戊戌變法後、軍閥混戰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的社會變化,用老舍自己的話說,要表達「葬送三個時代的目的」。
  • 老舍茶館牽手百度大腦 打造首個「AI茶館」
    10月30日,百度大腦與老舍茶館共同打造的「AI茶館」在北京開門宴客。老舍茶館基於百度大腦的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與茶藝、詩詞等傳統文化結合,打造了AI辨茶、AI寫詩等趣味環節,將茶館改造成一間獨特的AI茶館。
  • 讀老舍的《茶館》,看三個舊時代的北京社會風貌
    老舍先生的《茶館》是一個劇本,隨後被後人拍成電影、電視劇、曲劇,也充分體現了後人對此作品的重視,它描繪了一幅半個世紀,舊時代的歷史,一幕幕展現在我們面前。《茶館》以北京裕龍大茶館為背景,描寫了清末、民初、抗戰勝利後三個歷史時期的北京社會風貌。
  • 倡導國學文化生活 老舍茶館成立企業管理商學院
    12月15日下午,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在北京老舍茶館前門店舉行。老舍茶館的前身可追溯到1979年的前門大碗茶。啟動活動現場,老舍茶館舞臺劇《行走的大碗茶》傾情上演。劇目以孩子的視角勾勒出從1979年的大碗茶露天茶攤到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41年的發展畫卷。1988年,大碗茶公司舉全部之力投資創辦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家文化茶館——老舍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