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來說,紅海是一個神秘的存在。電影《紅海行動》,也讓紅海火了一把。海應該是藍的,為什麼叫紅海呢?
紅海的東邊是沙烏地阿拉伯,那是伊斯蘭教的起源地。兩大聖地麥地那和麥加,都在南邊的沙漠裡。從這裡開始,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阿拉伯人就一手古蘭經一手利劍,席捲了半個世界。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這種影響力依然無處不在,全世界信伊斯蘭教的人接近12億。
紅海的西邊是古老的埃及文明,和紅海平行的尼羅河兩岸,排立這無數的金字塔、神廟和帝王陵墓,而背後的撒哈拉沙漠,無窮無盡蔓延縱橫幾千公裡。
在阿拉伯沙漠和撒哈拉沙漠之間,突然出現一片海,一片別具風姿的海。就像兩個粗曠的男人之間,站立著一個亭亭玉立的女人,對照是如此強烈,那地圖上的一抹藍色,就像一滴長長的眼淚,柔軟了堅如磐石的男人的心。
為什麼叫紅海?我問了周圍居民,沒有人知道。一天早上,我把賓館的窗簾拉開,滿天血紅色的朝霞,把眼前的大海染得血紅,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叫紅海?或者,因為兩岸的歷史如此厚重,一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發生,有人把眼淚泣成了血,滴在了大海裡?
紅海,一個令人遐想和嚮往的地方。最早知道紅海的故事來自於聖經。在法老時代(大概公元前1500年左右),移居埃及的猶太人飽受壓迫,無路可走。這個時候他們中出現了一個英雄人物摩西。摩西下決心要把猶太人帶離苦難,最後終於找到機會,帶著大家跨過紅海進入以色列。當猶太人來到紅海面前,滔滔海水擋住了去路,後面法老的軍隊眼看就要追上。摩西向上帝耶和華祈禱,然後揮動手中聖杖,紅海立刻分出一條道,兩邊水靜止不流,猶太人順利走到對岸。法老軍隊追到海底,摩西再次揮動手杖,滔滔海水把法老軍隊全數吞沒。
後人反覆尋找摩西的渡海之處,不得其所。但摩西帶領部族脫離苦難,並從此制定規矩,帶領一個民族,興旺到今天的故事,依然深入人心。
所以,紅海,我一定要來看一看。看看你到底以怎樣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在盧克索看完了神廟和帝王谷之後,我迫不及待跳上越野車,一路橫穿撒哈拉東部沙漠,直奔紅海度假勝地赫爾加達(Hurghada)而來。
從來沒有想到紅海會是那麼美麗。到達的那天,剛好下午3點左右,明媚的陽光照射在海面上,海水粼粼閃光,像跳著動人的舞蹈。海水如此清澈,以至於十米下的魚兒遊動都能夠清楚看到。在這個無風的下午,紅海海面幾乎像鏡子一樣平靜。因為不是外海,連小小的浪濤都是輕聲細語。紅海,我曾經認為帶著不可捉摸的狂野,沒有想到你是如此溫柔纏綿,像迷一樣引人喜歡。
第二天,我們租了一條船出海。上午10點出發,天空陣雲密布,紅海失去了昨天的柔美,顯得鬱悶憋屈。天空中刮著比較大的風,穿上幾件衣服都覺得寒冷。難道紅海不喜歡我們的打擾,要給我們一種決絕嗎?我們沒有任何惡意而來,只為一睹你的風採。我祈求老天讓我能夠真正看一下藍天下的碧海,那一望無際的秀美。
中午之後,雲層逐漸散開,藍天一點點露出來,最後變成了清空萬裡。整個大海頓時靚麗起來。遠處的橘子島,上午上去的時候還風吹沙舞,現在變成了碧海中美麗的背景,像一隻剝開的橘子,漂浮在海面上。近處的水如翡翠似的綠,遠方的水如藍寶石一樣的藍,而那似隱似現的淡綠暗紅,就是在水底飄搖的珊瑚。陽光讓空氣迅速暖和起來,我穿上遊泳褲,跳到海裡,冰冷的海水讓身體一陣激靈。但身體迅速適應了海水的溫度(大概18度左右),緊接著是神清氣爽的舒適。我帶上浮潛鏡,看珊瑚叢中各種漂亮的魚兒悠遊自在,對於人的出現投以睥睨的眼神。我在海水中來回遊了很久,上船後又在甲板上躺著,讓陽光盡情地揮灑在自己身上。那是一種願意與天地同老的愜意啊(儘管後來發現,皮膚不知不覺被曬壞了)。在船上,居然看到七八條海豚不斷在水中躍起又落下。我想,要是我在浮潛的時候,有海豚過來把我頂起來飛馳,那是一種什麼感覺(曾經在視頻裡看過人被海豚頂著,在海裡嬉戲的鏡頭)。
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的船回到了赫爾加達港灣。晚霞灑落在整個小城的上空,把一片片房子染成金黃色的高低起伏。前方清真寺的那兩個宣禮塔,高聳在城市上空,宣示著此地信仰的歸宿。紅海在夕陽下一如既往的平靜,那種看盡世界依然少年的風採。古往、今天、未來,盡在她的眼底。而岸邊的棕櫚樹,如佛陀一般,拈花遠視,微笑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