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死刑犯,斬首時間為午時三刻,其原因竟然是這樣

2020-12-24 調皮的小靜

原創 | 調皮的小靜,圖片|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從古代到今朝我們都知道都有法律,所謂的法律就是維護正義、捍衛正義、抵制犯罪。而犯了法的人都要接受到處罰,而接受處罰的重與輕其只要還是看犯的事的大與小來決定的。比如偷雞摸狗肯定比奪人性命要處罰的當然會輕一些。而從古至今也都有死刑犯,所謂的死刑犯就是要被接受判處死刑的犯人,犯了命案或者特大案子才會受到這麼嚴重的處罰,古代對於死刑犯的方法大多都是斬首,但是斬首並不是宣判了立馬就斬的,古代對這些是特別有講究的,比如說古代的死刑犯斬首一般時間定位午時三刻,那麼為什麼要定在這個時間呢?那麼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的死刑犯,斬首時間為午時三刻,其原因竟然是這樣。

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可以看到重刑犯被判處「斬立決」,然後就被拖到刑場裡面去準備行刑。但其實「斬立決」並不是立刻就拉出去斬了,而往往是要等上好幾天甚至是幾個月,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中的原因其實很多很多,其原因也真正包含了中國人從古至今的規矩一定不能忘。

其實古代對於行刑的時間是非常講究的,在絕大數朝代行刑都有固定的時間的。一般來說,多選擇在秋分以後立春以前處決死囚,即所謂「秋後問斬」。《唐六典.刑部》中曾明文規定,每歲立春後至秋分不得決死刑,另外24個節氣日、國慶節、皇帝生日等重要的日子也不能殺人。那麼為什麼古人偏偏喜歡秋後算帳呢?這就是和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就是說人的行為要順應天意,不可逆。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這時行刑才能順應自然界肅殺的意味,所以古人一般喜歡秋後算帳。

皇帝貴為天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時行事,所以處決犯人也要避開重要的天時。那麼古人行刑更為注重的「午時三刻」又有什麼講究呢?"午時三刻「就是中午的十二點左右,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古代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十惡不赦的極度重犯往往選擇在這個時間處斬,用旺盛的陽光壓制讓他連鬼都做不得,對死刑的講究體現的不僅僅是法律,更是中國人從古至今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那麼古代被斬首後的人腦袋還有意識嗎?記得法國大革命爆發以後,很多原來的貴族人士都成了被革命的對象,又有很多人被執行死刑,但是有個人死還要做這個實驗,就驗證了一下身首分家之後大腦還有沒有意識,他提前跟儈子手交代了一聲,如果自己頭掉了還在眨眼說明還有意識,而當他的頭被砍下來之後儈子手一直盯著他觀察,果然發現他還在眨眼睛,一直眨了十幾次,然後這個實驗也解開了很多人的疑惑。

喜歡的話可以給小靜點點關注,並且轉發分析。後續為大家更新更有趣的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午時三刻是指什麼時候?為什麼犯人斬首要等到午時三刻?
    古時候的午時三刻是指什麼時候?午時三刻,這些事情千萬不能做弈劍修身乘風去,斬妖除魔天地間!看古裝劇的時候,電視上經常會說:「午時三刻已到,開始行刑。」可是為什麼古時候在斬首的時候要等到午時三刻呢?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殺人其實是在和閻王爺打交道,人死了之後,閻王爺就會派黑白無常來人間接死者的魂魄,而中午是太陽最高的時候,也是陽氣最重的時候,黑白無常不敢在人間放肆。
  • 古代斬首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午時三刻?
    在古代,罪大惡極者往往會被判處斬首示眾。不論是在史書中還是在電視劇中,都常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被判處死刑的犯人往往會被戴上沉重的手銬腳鐐,被囚車拉著趕到刑場。趕去刑場的路線一般都會經過鬧市區。這便是古代斬首的大致流程。作為古代統治者最常用的手段,斬首示眾,能夠對普通的百姓起到非常良好的宣傳與教化作用。看到犯罪之後的下場是如此的悲催,絕大多數普通百姓都會斷掉犯罪做壞事的念頭。為了最大化這種教化與震懾的效果,刑場的布置也會十分講究。
  • 午時三刻是幾點鐘?為何古代行刑要挑午時三刻?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但是,這種時間制只是在民國時期才開始使用,那麼,這之前的人都是怎樣表達時間的呢?那時候的時間表達方式也很具有中國本土特色,古代是計時單位也叫時辰,那時候的人把一天表示為12時辰,一個時辰是今天的兩個小時,根據民間說法,用十二生肖動物出現的時間來為時辰取名字。這也就有了子時、午時、亥時等等時間的名字。
  • 午時三刻 砍頭掐時間
    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場石秀跳樓」,盧俊義要被處斬,也是在十字街頭法場上,也是「午時三刻到了」一聲喊,劊子手就要動手。等在酒樓上的石秀吼一聲「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拔刀跳下去,拖起盧俊義就走。其他的古典小說裡也常常會有「午時三刻」行刑的情節。比如《古今小說》第三十九卷「任孝子烈性為神」,講任被判凌遲處死,押赴刑場,「只等午時三刻」。
  • 古代午時三刻的含義?斷頭飯為何會有一塊生肉?其實原因太現實
    或某日午時三刻,斬首示眾。現在電影電視劇,都是這樣的表現形式。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含義呢?首先我們從時間說起,我國古代一天是12個時辰來算,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是23:00-00:59,丑時是1:00-3:00以此類推,午時是11:00-13:00,12點為正點,每個時辰約合現在的兩小時,而一個晝夜,劃分為100刻,「刻」原本是計時的滴漏上的刻痕,一個晝夜,滴完一桶為100刻,但「時」和「刻」是兩種不同的計數單位,按現在的算法,平均每個時辰,大約是8.33刻,那麼一刻就相當於14點4分鐘,那麼午時三刻,就是白天的
  • 古代問斬犯人為什麼要選擇在午時三刻?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橋段,當官的大老爺坐在涼棚之下,一手執筆,抽出一支令牌,在令牌上不知道畫些啥玩意,然後往地上一扔,旁邊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午時三刻已到,問斬!」為什麼所有的古裝影視劇都說在午時三刻問斬,而沒有別的時間呢?
  • 古代行刑總要說午時已到,午時是什麼時候?為啥都要選這個時間
    目前,現代社會上的時間系統是「24小時制」,每天24小時,從0: 00到24: 00。在古代,古人使用的計時方法是「十二分計時法」。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時辰不同於小時。古時候的一個時辰大約為現在的兩個小時。
  • 午時三刻:封建王朝處斬犯人的標準時間點
    經常看歷史古裝劇的朋友可能對「午時三刻」這個詞非常熟悉,經常會有類似這樣的橋段:時間已經到午時三刻,犯人馬上就要被處斬,此時往往會有人大喊:「刀下留人」,然後宣讀皇帝的聖旨,這個犯人就被救下來了。那麼這個午時三刻到底指的是哪個時間點,我國古代的封建王朝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處斬犯人?
  • 古代處決死刑犯人,為何非要在「午時三刻」?了解這是幾點就懂了
    古時候執行死囚,時間都在午時三刻。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花這樣的時間?這些東西有什麼講究嗎?回答是肯定的,封建社會對死刑犯被執行的時間和季節有嚴格的規定。如果不遵守時間規定,任意處死死囚,則監獄長可處以八十杖。那死刑犯什麼時候會被執行呢?
  • 古代問斬為何選在「午時三刻」?裡面有什麼門道?
    在古裝劇裡,我們常常看到,問斬罪犯要在午時三刻進行。午時三刻是什麼時候呢?我國古代的計時器主要是日晷、滴漏等。其中,滴漏一般是用銅壺盛水,標上刻度,將一晝夜分為100刻。唐代以後,又將每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
  • 午時三刻到底是幾點?為什麼古代行刑,很多會選擇在這個時刻?
    大家看多了古裝劇,一定對犯人行刑的劇情太熟悉了,定要在午時三刻進行,而且每次要殺關鍵人物的時候總會在最後一刻沒有成功,不是有了皇帝或者上級官員的特赦,就是劫法場成功。那麼我國古代在選擇行刑時間上,為什麼偏偏是「午時三刻」呢?在這一時間行刑是有什麼講究和文化含義嗎?
  • 午時三刻、五更天是指幾點?
    漢代為十二時辰起了詩情畫意的別稱,並用天幹地支中的十二地支來表示。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這些計時名稱常常出現。二、刻大約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100刻。折合成現代計時單位,則1刻等於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國最古老、使用時間最長的計時制。我們在古代作品中經常看到「午時三刻」的說法。
  • 這個女人是島國最後一個被斬首的死刑犯!
    日本古代從文化禮儀到法律刑法,幾乎都來自我們中國,當然死刑也不例外,斬首也是最常見的執行方式,不過,斬首這種刑罰卻早在明治維新時期被廢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絞首刑。
  • 煙雨江湖午時四刻是什麼時候
    作者:澀澀 時間:2020-08-25 煙雨江湖午時四刻是指遊戲中的時間,一刻十五分鐘,一時辰兩小時,指針指到午時是午時二刻,所以往午時後面數兩格就是了,也就是說午時四刻就是第三條線那裡
  • 古人做事經常會避開午時這個點,難道僅僅是因為迷信?
    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在古代一旦犯了什麼大罪,不僅要承受牢獄之災,而且還隨時可能會被砍頭,電視裡就常見到,被押上去砍頭的犯人,後面還有監斬官看守,而旁邊站著的就是屠夫,威武兇猛,但是砍頭也有個規矩,那就是必須要在午正三刻斬首,這是為什麼呢?這個時間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 卯時是幾點到幾點 古代時辰的含義
    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 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 在的14.4分鐘。
  • 她是日本最後一個被斬首的死刑犯,劊子手連砍三刀才成功
    文/快哉風  日本古代的死刑,斬首是最常見的執行方式,不過,斬首刑卻早在明治維新時期被廢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絞首刑。從那時起到今天,絞首刑成為日本唯一的死刑執行方式。  高橋阿傳被判死刑並不冤,但稱她為「毒婦」則非常不公道。圖:高橋畫像  高橋出生於上野國(日本群馬縣)的一個村子,從小家境不好,14歲時就嫁了人,短短兩年後離婚,又嫁給村內的另一個男子。
  • 揭秘古代時辰:古人的計時方法——時、刻、更、點
    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辰正08:00巳時09:00 - 11:00巳初09:00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巳正10:00午時11:00 - 13:00午初11:00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午正12:00未時13:00 - 15:00未初13:00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未正14:00
  • 中國的八九十年代,槍斃死刑犯的刑場,到底選擇什麼地方?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死刑犯的文章。例如死刑犯的判決和最後一餐等等,主要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八九十年代的刑場。認真的說,對於八九十年代槍決死刑犯,相信很多人都圍觀過。那麼,八九十年代的刑場,到底都有哪些方面的講究呢?
  • 中國上世紀末期,槍斃死刑犯的刑場,都選擇在什麼地方?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出現了很多違法犯的事情,那些罪大惡極的罪犯被判處了死刑槍斃,死刑犯的刑場一般都會選擇什麼地方呢?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首先要跟大家一起聊一聊的是中國古代的刑場,畢竟死刑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