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橋段,當官的大老爺坐在涼棚之下,一手執筆,抽出一支令牌,在令牌上不知道畫些啥玩意,然後往地上一扔,旁邊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午時三刻已到,問斬!」為什麼所有的古裝影視劇都說在午時三刻問斬,而沒有別的時間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時辰。時辰是我國傳統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九十六刻,每個時辰約兩個小時,每刻鐘約為15分鐘。所以,按著這個算下來,午時三刻的話,應該是中午的12點45分!那麼,古人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問斬呢?有什麼原因呢?
古人挑選這個時間段的確是有原因的,其原因有二:
第一,按照傳統的陰陽理論來說,中午時候太陽最足,所以也是陽氣最盛的時候。選擇在這個時候問斬,就是為了「闢邪」。在古代,如果是問斬十惡不赦之人,那麼,必定是選擇在午時三刻這一時間段。
另外,為什麼午時三刻這個時間是陽氣最旺的呢?因為在這個時間,人的影子最短,說明了太陽正當中,也就是陽氣最盛的時刻。
第二,古人也有人道主義的思想。按照人的體感來說,午時三刻這個時間是人的精神狀態比較渙散的時間。古人選擇這個時間問斬,也許是為了減少被問斬人的痛苦吧。但是,到了問斬的時刻,還有人會困嗎?估計嚇都要被嚇死了!
綜上,這就是為什麼古人選擇在這個時間段來問斬了。
婚禮人禮婚 俗世論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