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淞滬抗戰,一場本可勝利,卻退讓求和的戰爭

2020-12-16 紹維奕廷

深度還原88年前的淞滬抗戰。

你了解過發生在淞滬大會戰五年前的淞滬抗戰嗎?

發生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雖然不同於五年後的淞滬會戰,雙方參戰兵力均不足十萬,但確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淞滬抗戰

日本人的野心

1932年1月,遼寧錦州落入日本人之手。也就是說,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因為張學良奉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人用了僅僅四個月零十八天,就順利的佔領了東三省。

日本軍國主義完全不滿足於現狀,決定在上海發動事變,進一步擴大侵略。

日本在上海不斷地尋釁滋事,但大都以中方的讓步告終,讓日本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於是,日軍找到了川島芳子,以謀求製造更大的事件。川島芳子不是日本人,她是清肅親王的女兒,他的養父川島浪速把她訓練成了一名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曾參與了謀殺張作霖事件,有東方魔女之稱。

圖右川島芳子

川島芳子找到了幾位日本僧人,他們來到三友實業社廠區門口,然後派人往廠區扔石子,工人們看到幾名日本僧人便攔住進行盤問。這時周邊聚集了一些圍觀群眾,突然,從圍觀群眾中衝出來幾個人,上去就開始毆打日本僧人,混亂當中,兩名僧人受傷,一名僧人受重傷去醫院搶救不治身亡。

其實,扔石子的還有毆打日本僧人的人都是川島芳子安排的,意圖製造衝突。日本國內對於佛教是比較尊敬的,這麼安排就是要激起日本國民的憤怒,煽動日本僑民的仇華情緒。

之後,幾千名日本僑民聚集在中國政府門口要求道歉,懲辦兇手,賠償損失。取消一切排日、辱日行為。

與此同時,日本海軍正在積極備戰,不斷地向上海增兵,尋找理由開戰。其實無論國民黨做出怎樣的讓步,都是無濟於事的,日軍只不過在找一個藉口罷了。

對於國民黨而言,和日本打還是不打一直是一個猶豫不斷的問題。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的日子也確實不好過。

當時的中央政府能夠調動的軍隊不足十萬,就算勉強集結起來,也不是一隻訓練有素的軍隊,貿然開打沒有什麼勝算。

如果想要調動軍閥的軍隊,需要提供錢糧,沒有錢,軍閥的兵也調不來。反觀日本,當時可以輕鬆調動數十萬軍隊參戰,而且武器裝備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的。

當時國庫的現款僅有300萬元,然而當時中央每月所需的軍政費用就高達2200萬元,僅能夠維持幾天,維持現狀尚且不易,更何況與日本開戰了。到了1932年1月,駐守上海的第19路軍已經兩個月沒有領到軍餉了。

南京國民政府遇事總是一味的退讓,然後再天真的寄希望於英美的調停,然而英美只會考慮自身的利益,哪管你中國的死活。

一味的退讓求和什麼都換不來,換來的只能是挨打。

上海市長吳鐵城下令取消了上海一切的抗日團體。然而日軍根本意不在此啊,接受了一個要求,只會換來更加無理的要求。日軍只是在等待軍隊整頓完畢就開戰罷了。

日本接著又提出,要求中國撤走在閘北駐守的中國軍隊,同時撤銷軍事設施。

1932年1月28日,就在這份公告發出十分鐘後,日軍便發起了進攻。

駐守在上海的第19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的指揮下,奮起反擊。

29日凌晨1時,第19路軍向全國發出通電,把日本侵略上海的消息傳播出去,並表達了堅決抵抗的決心。

圖蔡廷鍇

血戰與謀和

戰爭持續到了1月29日,日軍在外圍的進攻受到了阻擊,於是把進攻重點放在了閘北火車站。

上午10時,日軍飛機對閘北火車站發起了轟炸,車站燃起了熊熊大火。

日軍對火車站附近地區進行了密集的投彈,日軍的優勢在於裝備精良,炮火猛烈,中國軍隊沉著應對,在炮火攻擊的間隙發起反擊。戰鬥持續到下午6點,日軍死傷400餘人後開始撤退。

駐守在火車站的是第19路軍和中國憲兵,中國軍隊表現出頑強的戰鬥力,此次戰鬥以日軍的撤退告終。日軍共損失裝甲車3輛,一架飛機被擊落,兩架飛機受損,死傷數百人。中國軍隊也有較大的損失,傷亡數百人。

1月29日晚,上海市長吳鐵城要求停戰。因為通過第一輪進攻之後,日本現有兵力無法再次猛攻,因此同意了停戰談判。1月31日,雙方在英國領事館進行談判,確定了2月1日至2月3日三天停戰。

圖吳鐵城

停戰期間,日軍依然在抓緊時間往上海增兵。1月30日,日本龍田號巡洋艦帶領戰艦4艘,運來3000名日軍。1月31日,日軍加賀和鳳翔號航母抵達上海,當天來到上海的還有三艘巡洋艦以及4000名日軍。

日軍不但一直向上海增兵,停戰期間也是不停的對中國軍隊進行騷擾。1月31日凌晨,日軍向寶興路、寶山路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2月2日,日軍集中火力攻擊閘北地區。因為攻擊規模不大,加上中國軍隊早有準備,基本上都被中國軍隊成功擊退。

2月3日上午,日軍飛機和戰艦向吳淞要塞開炮。

2月4日上午,13艘日本軍艦向吳淞要塞的炮臺開炮,中國軍隊立即反擊。

2月5日上午,日軍捲土重來,中國軍隊頑強抵抗,用迫擊炮轟擊日軍。日軍雖有軍艦和飛機大炮,但也沒佔到太多便宜,對於頑強抵抗的中國軍隊依然無可奈何。

面對強大的日軍,南京國民政府竟然害怕了。在1月30日,國民政府發布了《國民政府移駐洛陽辦公宣言》,宣布了臨時遷都洛陽的決定。

圖洛陽

然而,洛陽雖然是一座古城,但是條件比起南京確是差的太遠了。當時的洛陽是一座人口只有8萬的小城市,這裡沒有汽車,沒有大酒店,就連政府人員的居住辦公地點都成問題。所幸的是,洛陽當時有兵營和飛機場,對政府來說還多一些便利。

當時,全國議論紛紛,都在譴責國民黨要當逃兵。於是,蔣介石不得不站出來表達抗戰決心,聲稱要與日本做長期鬥爭。可是話雖是這麼說的,但是事他卻沒有這麼做。

當時在上海頑強抵抗的第19路軍軍長蔡廷鍇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講到,第19路軍在戰爭中所需要的武器彈藥和醫藥器材,國民黨一律沒有補給。日軍擁有坦克、軍艦、飛機、大炮,我軍在武器裝備上處於很大的劣勢,國民黨始終不發一槍一彈。戰鬥期間,日軍不斷地增兵,增加補給,我軍不停的急電求援,國民黨政府始終置之不理。

戰局改變

在進攻連連受阻之後,2月5日,日軍決定改派村吉三郎指揮上海戰爭。2月6日,村吉三郎乘軍艦抵達上海。

2月6日晚,3000餘名日軍在張華浜車站附近登陸,他們攜帶40門火炮猛烈炮擊。駐守在此的是156旅4團8連,由於兵力懸殊,中國軍隊苦撐一個多小時後,死傷過半,不得已的情況下,連長趙金聲下令撤退。

撤退之後,趙金聲又迂迴到車站前端一帶,用機槍猛烈掃射日軍,日軍被截成兩半,以為中了中國軍隊的埋伏,瞬間慌了神,戰局出現意外反轉,日軍再次被打退。

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讓8連連長趙金聲名揚中外。

2月7日,日軍再次發起進攻,出動飛機對吳淞進行了轟炸,但是仍然收效不大,進攻處處受挫。

為何日軍擁有眾多的優勢依然是處處受挫呢?當時經過九一八事變,全國抗戰的激情此起彼伏,中國軍隊抗戰的信念空前高漲。軍隊下達的命令是死守吳淞。吳淞失守只能是在彈盡糧絕之後,每個軍人都抱著必死的信念,堅決執行命令,不怕犧牲。

終於等來了援軍。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中國軍隊中越來越多的軍人表達了抗日的意願,張治中主動請纓抗戰,獲得了蔣介石的批准。但是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仍然持消極態度,雖然派來了第87、88師,但是並沒有立即參戰,而是駐紮在上海附近作為總預備隊。

如果蔣介石命令第87、88師迅速參戰,和第19路軍合兵一處,以優勢兵力殲滅日軍,戰爭有可能就勝利了。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2月13日,日軍第14聯隊第2大隊橫渡黃浦江,中國軍隊及時發現並立即反擊。14日,日軍第二大隊退回火車頭車庫附近,中國軍隊依靠吳淞要塞一帶複雜的水網展開戰鬥,消滅了進攻的日軍。

日軍此時決定暫時停止了進攻,龜縮到了租界。

2月15日,日軍第9師團一部登陸,駐紮在楊樹浦和沈家港鎮附近。16日,又有日軍第9師團的兵力登陸。由於中國軍隊數量和兵器不足,無法做到每個地點都進行周密的布防與防守。

日軍醜惡的嘴臉經常是表面上說是要和談,暗地裡卻在積極備戰。2月18日,日軍新上任的指揮官植田謙吉向中國第19路軍發出通牒,要求中國軍隊在20日上午7點之前全部撤退。

日軍無理的要求中國軍隊在自己的土地上撤退。19日,第19路軍強硬的回覆了日軍,中國軍隊堅守之決心絕不動搖。

日軍決定第二次大規模的進攻地點是廟行鎮,廟行鎮位於吳淞和江灣鎮之間,攻克廟行鎮就能對吳淞形成包圍之勢。駐守在廟行鎮的中國軍隊是第5軍。

圖廟行

22日凌晨,日軍集結兵力對廟行鎮發起了總攻。先是幾千發炮彈的轟擊,幾乎轟遍了中國軍隊陣地的每個角落,當時天氣還有大霧,雙方開始交戰。

戰鬥到上午7時,中國軍隊損失很大,日軍繼續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向前推進,中國軍隊頑強應戰,終於將日軍擊退,廟行鎮以南方向暫時擺脫了威脅,

廟行鎮南面進攻失敗之後,日軍仍不死心,又企圖從廟行北面發起進攻。當日上午9時,中國軍隊決定從左翼、右翼和正面同時反擊日軍。

22日下午,進攻廟行的日軍被中國軍隊三個師包圍起來。戰鬥打響,日軍遭到三面圍攻。在傍晚時候,日軍飛機剛好停止了轟炸,這對於中國軍隊是大好時機,到了晚上10時左右,中國軍隊一鼓作氣殲滅了進犯廟行的日軍。

此次戰鬥,中日雙方均傷亡3000餘人,損比大概1:1.但是對於中國軍隊來說,我們沒有飛機大炮,憑藉著一次次的近身肉搏贏得了戰役。

這次戰役令我軍在國際上聲譽倍增,中外媒體一致認為這是日寇第一次總攻的失敗。

在1932年,日軍的戰鬥力還沒有那麼強,雖然我軍在武器裝備上比不上日軍,但是如果依靠地理優勢,加上當時中國軍隊抗日意願強盛,打敗日軍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不是僅僅防守成功。

可悲的是當時的蔣介石政府依然是消極抗日,蔣介石大概有50萬軍隊,60個師的兵力依然在和共產黨戰鬥,造成了極大的內耗。而反觀日本國內,沒有戰亂,都在全力支持日本軍隊。

圖蔣介石剿共

25日清晨,日軍發起了第二次總攻,這次地點選擇了小場廟和廟行鎮之間,這裡地勢比較平坦,有利於機械化部隊作戰。

日軍依舊是出動海空軍對中國陣地進行猛烈轟炸。中國守軍主動後一裡多保存實力,中國守軍耐住性子,等日軍前進至只有100多米的時候,用步槍、機關槍、手榴彈與敵人戰鬥,雙方展開拉鋸戰,由於中國守軍在武器上沒有優勢,陣地上還是被日軍緩慢推進。

到了晚上9時左右,中國軍隊的機會來了,夜間通過激戰收回了部分白天丟失的陣地。

由於小場廟已經丟失,江灣區守住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兵力不足的第19路軍為了發揮最大的作用,無奈之下撤離了江灣鎮。

撤退

戰鬥持續了近一個月,蔣介石政府依然是想著和談,多次要求中國守軍主動後撤,以求和日本求和。在廟行等幾場戰役勝利之後,蔣介石卻認為是收手的好機會,以此來求和或許日本會少一些蠻橫的條件。

蔣介石政府的一次次退讓讓前線官兵一次次的失望,也讓全國人民漸漸怒斥蔣介石的不作為。

南京政府下達了撤退命令,2月27日下午,第5軍和第19路軍開始撤守二線。一方面,這是軍令無法違抗,另一方面,南京政府完全沒有其他的支持,守軍兵力在不斷減少,補給卻遲遲沒有,就算是繼續抵抗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會失掉自己。

南京政府一再退讓,日本卻不吃這一套,依舊在不停的增兵,此時中國守軍已不足五萬,日軍卻增加到將近十萬,而且在武器彈藥以及補給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

3月1日凌晨,日軍開始在七丫口附近登陸,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因為這些地點沒有中國守軍。現在中國守軍的兵力已經不足以防守如此長的戰線了。

3月3日,國聯大會將在日內瓦舉行。此時國際上已經有不少反對日本的聲音,大會一旦召開,日本必將受到譴責。所以日本想在3日之前改變上海的戰局。

3月1日上午8時,日軍重炮開始對中國陣地進行炮擊,又出動40餘架飛機進行投彈轟炸。9時,日軍在裝甲車掩護下開始衝擊。中國守軍以手榴彈應對。晚上7時,雙方開始肉搏戰,直到晚上11時,戰鬥停止,中國軍隊開始後撤。

3月2日,中國軍隊後撤,日軍繼續向前推進。

3月3日,雙方在葛隆鎮激戰。駐守在這裡的中國軍隊是第5軍第87師第259旅第517團。日軍洶湧而來,穩紮穩打,步步緊逼,逐漸對第517團形成了包圍之勢。一旦被包圍,再突圍就難了,肯定是全軍覆沒。

戰鬥持續兩個多小時後,雙方損失過半,然而日軍卻在不斷增兵。第517團最終被圍。終於等到下午4時,獨立旅1團前來救援,第517團官兵僅剩下小半,團長冒死突圍,殺出一條血路,終於與第88師會合。

和談

3月3日,國聯大會在日內瓦舉行。上海戰事暫時停止。

雖然在名義上暫時停戰,但是日軍依然十分的不老實。在3月4日至3月13日,日軍又先後攻擊了黃渡、太倉等地,還會派飛機轟炸蘇州和常州。

經過長達40多天的談判,1932年5月5日,中日兩國終於在上海籤署了停戰撤軍協議。

圖籤署停戰協議

5月下旬,日本陸軍、海軍從上海撤退,中國第19路軍和第5軍也陸續撤離上海。

還都南京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此時正在上海,在他看來,這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戰爭。進攻的一方,遠渡重洋,天時地利都不佔優勢,但是卻一直有源源不斷地兵源,充足的補給,而且一直在增加。防守的一方,背靠廣闊的祖國,政府卻沒有給任何的支持,兵源越打越少,補給也遲遲沒有。他非常想不通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政府,軍隊和人民在為自己的祖國而戰,政府卻像是一位旁觀者。

1932年11月29日,國民政府終於發布了《自洛陽還都南京令》。至此,洛陽完成了行都使命,國民政府回南京了。

圖民國南京

在1932年,還發生了一件事,令人義憤填膺。就在第19路軍與日軍激戰之時,中國海軍竟在服從上級命令,不得還擊。甚至在戰事擴大之後,第19路軍來借海軍的火炮彈藥,國民黨海軍以未接到政府抗敵的指示為由拒絕。國民黨海軍為了表示與日本海軍友好,卻在暗中接濟糧食蔬菜和雞鴨魚肉。

圖國民黨海軍

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刪除

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上海一二八抗戰真相:國軍血戰日寇,紅軍發起贛州戰役
    4.廟行兩次大捷,真正打響中國抗戰勝利第一槍1932年2月18日,植田蠻橫通牒蔡廷鍇,要其率第19路軍後撤20公裡。否則日軍將採取「自由行動」。蔡廷鍇與蔣光鼐立即召集了高級幹部會議,大家均氣憤至極。指揮部下令前線部隊集中炮火猛轟日軍陣地,作為對植田的答覆。
  • 淞滬抗戰主題公園開工建設 "四行倉庫"9月3日開放
    東方網1月2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昨天,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行了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3周年暨上海淞滬抗戰主題公園建設啟動儀式。這是本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
  • 上海抗戰歷史地圖2.0版發布,系首次全景展示淞滬抗戰
    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聯合騰訊地圖、騰訊大申網共同製作系列上海抗戰歷史地圖。這一系列抗戰地圖中的相關歷史要素由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中心提供,圖中所標註的每個抗戰歷史要素的名稱、時間屬性和空間坐標,以及圖中所附文字注釋,都經過歷史學、歷史地理學方法嚴格考證,並進行了實地考察。
  • 淞滬抗戰紀念公園改造竣工 "813"再現抗戰悲壯[圖]
    圖片說明: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裡的警世鐘  東方網記者蔣澤、劉歆8月11日報導:一段段殘破的磚牆,一片片鏽跡斑斑的鋼板,這是改造後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813」淞滬抗戰期間,這裡是激烈戰場。次最重要的戰役,與此相對應的,是同時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事記。
  • 【學「四史」】銘記歷史,勿忘「九一八」——靜安區委赴淞滬抗戰...
    【學「四史」】銘記歷史,勿忘「九一八」——靜安區委赴淞滬抗戰紀念館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 2020-09-25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淞滬抗日和平縣籍50烈士事略
    為民前鋒 浩氣長存――淞滬抗日和平縣籍50烈士事略羅秋雲 黃鏡盼 劉頌陽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日寇出兵10萬,飛機100架,軍艦60多艘,誇下海口  在淞滬抗戰中,廣東省和平縣籍官兵英勇殺敵,前僕後繼,充分表現了不怕流血犧牲,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團長黃漢廷身先士卒,勇敢機智地指揮戰鬥,是一位愛國的且富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官。他是本縣附城鎮新塘人,生於1892年,出身貧寒,僅讀過幾年私塾。
  •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活動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
    2020年「七七」紀念活動現場1937年7月7日爆發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誌著全國抗戰的開始。這一天是全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2020年7月7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與全國各地抗戰類紀念館、博物館同步開展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以及抗日戰爭勝利活動,以進一步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駐區部隊指戰員、社區居民、學校師生等社會各界代表300人參與了紀念活動。
  • 含淚的歷史,淞滬抗戰一周年上海群眾被迫祭拜戰死日寇
    1937年8月13日,中日兩國部隊在上海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這個時候,曾被要求一再忍讓的中國軍人終於可以將仇恨的子彈射向敵人的心臟,為了保家衛國而踐行自己的軍人誓言。這一場戰爭,中日雙方一共出動了約100萬的軍人投入戰鬥,戰役歷時三個月,戰後日寇宣布死傷4萬多人;中國軍隊死傷30萬人。
  • 國魂千秋,瞻望抗戰,抗戰應該是屬於全民族的
    淞滬會戰,原來是恐日懼日的蔣某人為了讓日軍火拼川軍、滇軍、桂軍、粵軍、湘軍,自己好整以暇去坐山觀虎鬥?包括豫南、長江中遊腹地的武漢會戰,取得了中日戰爭的對峙態勢,居然不是國軍的一次戰略勝利,而只是在於武漢一城一池失陷,原來是一場慘敗?遺憾太多,疑惑當然也就多了。
  • 八部淞滬會戰題材抗戰電影,有一部你肯定看過
    受不同年代政策的影響,至今淞滬會戰題材的抗戰電影尚有八部,筆者今天就來逐一介紹(不包括尚未上映的《八佰》),其中有一部想必絕大部分中青年觀眾都看過。1、保衛我們的土地(1938,民國)本片由史東山執導,被譽為戰時第一部抗戰故事片。
  • 《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展示上海14年抗戰全歷程
    【解說】12月13日上午10時,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與全國20家抗戰類紀念館同步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當天,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內,以展現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實的《艱苦卓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吸引了不少學生駐足參觀。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人們在這些地方緬懷先烈
    近日,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電影中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原址——一座默默在蘇州河沿岸矗立了80多年的建築,成為市民、遊客紛紛前往瞻仰的熱門旅遊地。大家走進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感受電影裡的真實場景、追尋歷史印記。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民銘記在心。文化和旅遊業界紛紛通過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銘記抗戰歷史,弘揚偉大精神。
  • 淞滬抗戰部分遺址被遺忘 中日兩軍激戰地無標識
    再過幾天,就是8·13淞滬抗戰紀念日了。今天,民革市委舉行課題調研階段性成果發布會上公布上述調研成果。調研報告建議:重新布局「四行」,再建 「無名英雄之墓」。  淞滬抗戰留下百處遺蹟  「一·二八」和「八·一三」兩次淞滬抗戰是上海軍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壯舉,建立及保護抗戰遺址遺蹟,是對抗戰中犧牲的英雄和平民百姓的最好安慰和懷念。
  • 從淞滬抗戰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將軍與日軍血戰到底
    他曾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率領戰士們與日寇激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1936年,第七十八師劃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不久之後,雷震擔任第二團第一營營長。 1937年8月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87、88師等部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並於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試圖趕敵下海,淞滬會戰就此爆發。
  • 天通庵車站舊址探訪 在虹口區打響的淞滬抗戰第一槍-吳淞,上海...
    ,以紀念上世紀三十年代發生在淞滬鐵路天通庵車站那一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該區政府2006年1月5日將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公布為虹口區紀念地。  「『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勒石』是2007年9月由虹口區人民政府設立的,其目的是教育人們勿忘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虹口區文史館的工作人員在現場向記者講述了淞滬鐵路的來歷和80多年前發生在這一帶的抗戰歷史……  淞滬鐵路始建於19世紀末,1875年,以英國怡和洋行為首組建了「吳淞道路公司」,買下了今河南路橋堍到吳淞一帶的土地,並將建造鐵路的器材從英國運到中國私自築路
  • 勿忘國恥—豺狼的野心;一二八事變!
    川島芳子本是滿清貴族,肅親王第十四女,後來被川島浪速收為養女,並逐步培養成日本間諜,1948年判處死刑。 川島芳子作為一個中國人,被日本塑造成為日本間諜,反過來傷害中國人民,這讓很多中國人對日本憤怒不已,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作為滿清貴族,清政府終結後,很多貴族對後來的中華民國有著仇恨。這樣的仇恨讓有些人開始賣國求榮。
  • 一二八事變:日軍揚言4小時結束戰事,卻被19路軍三次粉碎進攻
    一二八事變發生時,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為第19路軍。在全國人民抗日救國高潮影響下,第19路軍全軍上下鬥志昂揚,希冀以實際行動匯入中華民族的抗日救國浪潮。在日本於上海恣意尋釁之際,1月23日,第19路軍召開了營以上幹部緊急軍事會議。會議討論了一切必要的應變措施(包括準備軍糧物資等內容)。
  • 國慶長假推薦的打卡抗日紀念地(抗戰勝利75周年系列)
    推薦理由:狼牙山五壯士小學必學課文,也算是完了小時候的夢山西:平型關戰鬥遺址1937年八路軍在山西大同對日軍一場伏擊戰,是八路軍出師以來首次勝利1937年8月13日,日軍與國軍在上海展開有史以來最大的會戰,史稱淞滬會戰,這紀念館就是紀念淞滬會戰第88師謝晉元團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4天4夜的遺址。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大潮公司組織員工觀看愛國主義教育電影《八佰》
    1945年9月3日,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75年後的今天,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人類不變的追求。
  • 一名日本僧人之死引起的淞滬抗戰
    日本的海軍陸戰隊也湧上街頭武裝示威,不斷挑釁中國駐軍,戰爭的陰雲開始密布上海的天空。駐守上海的是第十九路軍,他們大多是來自廣東,經歷過北伐,打過硬仗,面對日本人的挑釁,官兵們都群情激昂,他們對九一八丟失東北早就窩著一肚子火,現在見日本人送到眼皮子底下,都摩拳擦掌準備狠狠收拾下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