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還原88年前的淞滬抗戰。
你了解過發生在淞滬大會戰五年前的淞滬抗戰嗎?
發生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雖然不同於五年後的淞滬會戰,雙方參戰兵力均不足十萬,但確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日本人的野心
1932年1月,遼寧錦州落入日本人之手。也就是說,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因為張學良奉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人用了僅僅四個月零十八天,就順利的佔領了東三省。
日本軍國主義完全不滿足於現狀,決定在上海發動事變,進一步擴大侵略。
日本在上海不斷地尋釁滋事,但大都以中方的讓步告終,讓日本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於是,日軍找到了川島芳子,以謀求製造更大的事件。川島芳子不是日本人,她是清肅親王的女兒,他的養父川島浪速把她訓練成了一名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曾參與了謀殺張作霖事件,有東方魔女之稱。
川島芳子找到了幾位日本僧人,他們來到三友實業社廠區門口,然後派人往廠區扔石子,工人們看到幾名日本僧人便攔住進行盤問。這時周邊聚集了一些圍觀群眾,突然,從圍觀群眾中衝出來幾個人,上去就開始毆打日本僧人,混亂當中,兩名僧人受傷,一名僧人受重傷去醫院搶救不治身亡。
其實,扔石子的還有毆打日本僧人的人都是川島芳子安排的,意圖製造衝突。日本國內對於佛教是比較尊敬的,這麼安排就是要激起日本國民的憤怒,煽動日本僑民的仇華情緒。
之後,幾千名日本僑民聚集在中國政府門口要求道歉,懲辦兇手,賠償損失。取消一切排日、辱日行為。
與此同時,日本海軍正在積極備戰,不斷地向上海增兵,尋找理由開戰。其實無論國民黨做出怎樣的讓步,都是無濟於事的,日軍只不過在找一個藉口罷了。
對於國民黨而言,和日本打還是不打一直是一個猶豫不斷的問題。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的日子也確實不好過。
當時的中央政府能夠調動的軍隊不足十萬,就算勉強集結起來,也不是一隻訓練有素的軍隊,貿然開打沒有什麼勝算。
如果想要調動軍閥的軍隊,需要提供錢糧,沒有錢,軍閥的兵也調不來。反觀日本,當時可以輕鬆調動數十萬軍隊參戰,而且武器裝備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的。
當時國庫的現款僅有300萬元,然而當時中央每月所需的軍政費用就高達2200萬元,僅能夠維持幾天,維持現狀尚且不易,更何況與日本開戰了。到了1932年1月,駐守上海的第19路軍已經兩個月沒有領到軍餉了。
南京國民政府遇事總是一味的退讓,然後再天真的寄希望於英美的調停,然而英美只會考慮自身的利益,哪管你中國的死活。
一味的退讓求和什麼都換不來,換來的只能是挨打。
上海市長吳鐵城下令取消了上海一切的抗日團體。然而日軍根本意不在此啊,接受了一個要求,只會換來更加無理的要求。日軍只是在等待軍隊整頓完畢就開戰罷了。
日本接著又提出,要求中國撤走在閘北駐守的中國軍隊,同時撤銷軍事設施。
1932年1月28日,就在這份公告發出十分鐘後,日軍便發起了進攻。
駐守在上海的第19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的指揮下,奮起反擊。
29日凌晨1時,第19路軍向全國發出通電,把日本侵略上海的消息傳播出去,並表達了堅決抵抗的決心。
血戰與謀和
戰爭持續到了1月29日,日軍在外圍的進攻受到了阻擊,於是把進攻重點放在了閘北火車站。
上午10時,日軍飛機對閘北火車站發起了轟炸,車站燃起了熊熊大火。
日軍對火車站附近地區進行了密集的投彈,日軍的優勢在於裝備精良,炮火猛烈,中國軍隊沉著應對,在炮火攻擊的間隙發起反擊。戰鬥持續到下午6點,日軍死傷400餘人後開始撤退。
駐守在火車站的是第19路軍和中國憲兵,中國軍隊表現出頑強的戰鬥力,此次戰鬥以日軍的撤退告終。日軍共損失裝甲車3輛,一架飛機被擊落,兩架飛機受損,死傷數百人。中國軍隊也有較大的損失,傷亡數百人。
1月29日晚,上海市長吳鐵城要求停戰。因為通過第一輪進攻之後,日本現有兵力無法再次猛攻,因此同意了停戰談判。1月31日,雙方在英國領事館進行談判,確定了2月1日至2月3日三天停戰。
停戰期間,日軍依然在抓緊時間往上海增兵。1月30日,日本龍田號巡洋艦帶領戰艦4艘,運來3000名日軍。1月31日,日軍加賀和鳳翔號航母抵達上海,當天來到上海的還有三艘巡洋艦以及4000名日軍。
日軍不但一直向上海增兵,停戰期間也是不停的對中國軍隊進行騷擾。1月31日凌晨,日軍向寶興路、寶山路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2月2日,日軍集中火力攻擊閘北地區。因為攻擊規模不大,加上中國軍隊早有準備,基本上都被中國軍隊成功擊退。
2月3日上午,日軍飛機和戰艦向吳淞要塞開炮。
2月4日上午,13艘日本軍艦向吳淞要塞的炮臺開炮,中國軍隊立即反擊。
2月5日上午,日軍捲土重來,中國軍隊頑強抵抗,用迫擊炮轟擊日軍。日軍雖有軍艦和飛機大炮,但也沒佔到太多便宜,對於頑強抵抗的中國軍隊依然無可奈何。
面對強大的日軍,南京國民政府竟然害怕了。在1月30日,國民政府發布了《國民政府移駐洛陽辦公宣言》,宣布了臨時遷都洛陽的決定。
然而,洛陽雖然是一座古城,但是條件比起南京確是差的太遠了。當時的洛陽是一座人口只有8萬的小城市,這裡沒有汽車,沒有大酒店,就連政府人員的居住辦公地點都成問題。所幸的是,洛陽當時有兵營和飛機場,對政府來說還多一些便利。
當時,全國議論紛紛,都在譴責國民黨要當逃兵。於是,蔣介石不得不站出來表達抗戰決心,聲稱要與日本做長期鬥爭。可是話雖是這麼說的,但是事他卻沒有這麼做。
當時在上海頑強抵抗的第19路軍軍長蔡廷鍇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講到,第19路軍在戰爭中所需要的武器彈藥和醫藥器材,國民黨一律沒有補給。日軍擁有坦克、軍艦、飛機、大炮,我軍在武器裝備上處於很大的劣勢,國民黨始終不發一槍一彈。戰鬥期間,日軍不斷地增兵,增加補給,我軍不停的急電求援,國民黨政府始終置之不理。
戰局改變
在進攻連連受阻之後,2月5日,日軍決定改派村吉三郎指揮上海戰爭。2月6日,村吉三郎乘軍艦抵達上海。
2月6日晚,3000餘名日軍在張華浜車站附近登陸,他們攜帶40門火炮猛烈炮擊。駐守在此的是156旅4團8連,由於兵力懸殊,中國軍隊苦撐一個多小時後,死傷過半,不得已的情況下,連長趙金聲下令撤退。
撤退之後,趙金聲又迂迴到車站前端一帶,用機槍猛烈掃射日軍,日軍被截成兩半,以為中了中國軍隊的埋伏,瞬間慌了神,戰局出現意外反轉,日軍再次被打退。
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讓8連連長趙金聲名揚中外。
2月7日,日軍再次發起進攻,出動飛機對吳淞進行了轟炸,但是仍然收效不大,進攻處處受挫。
為何日軍擁有眾多的優勢依然是處處受挫呢?當時經過九一八事變,全國抗戰的激情此起彼伏,中國軍隊抗戰的信念空前高漲。軍隊下達的命令是死守吳淞。吳淞失守只能是在彈盡糧絕之後,每個軍人都抱著必死的信念,堅決執行命令,不怕犧牲。
終於等來了援軍。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中國軍隊中越來越多的軍人表達了抗日的意願,張治中主動請纓抗戰,獲得了蔣介石的批准。但是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仍然持消極態度,雖然派來了第87、88師,但是並沒有立即參戰,而是駐紮在上海附近作為總預備隊。
如果蔣介石命令第87、88師迅速參戰,和第19路軍合兵一處,以優勢兵力殲滅日軍,戰爭有可能就勝利了。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2月13日,日軍第14聯隊第2大隊橫渡黃浦江,中國軍隊及時發現並立即反擊。14日,日軍第二大隊退回火車頭車庫附近,中國軍隊依靠吳淞要塞一帶複雜的水網展開戰鬥,消滅了進攻的日軍。
日軍此時決定暫時停止了進攻,龜縮到了租界。
2月15日,日軍第9師團一部登陸,駐紮在楊樹浦和沈家港鎮附近。16日,又有日軍第9師團的兵力登陸。由於中國軍隊數量和兵器不足,無法做到每個地點都進行周密的布防與防守。
日軍醜惡的嘴臉經常是表面上說是要和談,暗地裡卻在積極備戰。2月18日,日軍新上任的指揮官植田謙吉向中國第19路軍發出通牒,要求中國軍隊在20日上午7點之前全部撤退。
日軍無理的要求中國軍隊在自己的土地上撤退。19日,第19路軍強硬的回覆了日軍,中國軍隊堅守之決心絕不動搖。
日軍決定第二次大規模的進攻地點是廟行鎮,廟行鎮位於吳淞和江灣鎮之間,攻克廟行鎮就能對吳淞形成包圍之勢。駐守在廟行鎮的中國軍隊是第5軍。
22日凌晨,日軍集結兵力對廟行鎮發起了總攻。先是幾千發炮彈的轟擊,幾乎轟遍了中國軍隊陣地的每個角落,當時天氣還有大霧,雙方開始交戰。
戰鬥到上午7時,中國軍隊損失很大,日軍繼續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向前推進,中國軍隊頑強應戰,終於將日軍擊退,廟行鎮以南方向暫時擺脫了威脅,
廟行鎮南面進攻失敗之後,日軍仍不死心,又企圖從廟行北面發起進攻。當日上午9時,中國軍隊決定從左翼、右翼和正面同時反擊日軍。
22日下午,進攻廟行的日軍被中國軍隊三個師包圍起來。戰鬥打響,日軍遭到三面圍攻。在傍晚時候,日軍飛機剛好停止了轟炸,這對於中國軍隊是大好時機,到了晚上10時左右,中國軍隊一鼓作氣殲滅了進犯廟行的日軍。
此次戰鬥,中日雙方均傷亡3000餘人,損比大概1:1.但是對於中國軍隊來說,我們沒有飛機大炮,憑藉著一次次的近身肉搏贏得了戰役。
這次戰役令我軍在國際上聲譽倍增,中外媒體一致認為這是日寇第一次總攻的失敗。
在1932年,日軍的戰鬥力還沒有那麼強,雖然我軍在武器裝備上比不上日軍,但是如果依靠地理優勢,加上當時中國軍隊抗日意願強盛,打敗日軍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不是僅僅防守成功。
可悲的是當時的蔣介石政府依然是消極抗日,蔣介石大概有50萬軍隊,60個師的兵力依然在和共產黨戰鬥,造成了極大的內耗。而反觀日本國內,沒有戰亂,都在全力支持日本軍隊。
25日清晨,日軍發起了第二次總攻,這次地點選擇了小場廟和廟行鎮之間,這裡地勢比較平坦,有利於機械化部隊作戰。
日軍依舊是出動海空軍對中國陣地進行猛烈轟炸。中國守軍主動後一裡多保存實力,中國守軍耐住性子,等日軍前進至只有100多米的時候,用步槍、機關槍、手榴彈與敵人戰鬥,雙方展開拉鋸戰,由於中國守軍在武器上沒有優勢,陣地上還是被日軍緩慢推進。
到了晚上9時左右,中國軍隊的機會來了,夜間通過激戰收回了部分白天丟失的陣地。
由於小場廟已經丟失,江灣區守住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兵力不足的第19路軍為了發揮最大的作用,無奈之下撤離了江灣鎮。
撤退
戰鬥持續了近一個月,蔣介石政府依然是想著和談,多次要求中國守軍主動後撤,以求和日本求和。在廟行等幾場戰役勝利之後,蔣介石卻認為是收手的好機會,以此來求和或許日本會少一些蠻橫的條件。
蔣介石政府的一次次退讓讓前線官兵一次次的失望,也讓全國人民漸漸怒斥蔣介石的不作為。
南京政府下達了撤退命令,2月27日下午,第5軍和第19路軍開始撤守二線。一方面,這是軍令無法違抗,另一方面,南京政府完全沒有其他的支持,守軍兵力在不斷減少,補給卻遲遲沒有,就算是繼續抵抗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會失掉自己。
南京政府一再退讓,日本卻不吃這一套,依舊在不停的增兵,此時中國守軍已不足五萬,日軍卻增加到將近十萬,而且在武器彈藥以及補給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
3月1日凌晨,日軍開始在七丫口附近登陸,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因為這些地點沒有中國守軍。現在中國守軍的兵力已經不足以防守如此長的戰線了。
3月3日,國聯大會將在日內瓦舉行。此時國際上已經有不少反對日本的聲音,大會一旦召開,日本必將受到譴責。所以日本想在3日之前改變上海的戰局。
3月1日上午8時,日軍重炮開始對中國陣地進行炮擊,又出動40餘架飛機進行投彈轟炸。9時,日軍在裝甲車掩護下開始衝擊。中國守軍以手榴彈應對。晚上7時,雙方開始肉搏戰,直到晚上11時,戰鬥停止,中國軍隊開始後撤。
3月2日,中國軍隊後撤,日軍繼續向前推進。
3月3日,雙方在葛隆鎮激戰。駐守在這裡的中國軍隊是第5軍第87師第259旅第517團。日軍洶湧而來,穩紮穩打,步步緊逼,逐漸對第517團形成了包圍之勢。一旦被包圍,再突圍就難了,肯定是全軍覆沒。
戰鬥持續兩個多小時後,雙方損失過半,然而日軍卻在不斷增兵。第517團最終被圍。終於等到下午4時,獨立旅1團前來救援,第517團官兵僅剩下小半,團長冒死突圍,殺出一條血路,終於與第88師會合。
和談
3月3日,國聯大會在日內瓦舉行。上海戰事暫時停止。
雖然在名義上暫時停戰,但是日軍依然十分的不老實。在3月4日至3月13日,日軍又先後攻擊了黃渡、太倉等地,還會派飛機轟炸蘇州和常州。
經過長達40多天的談判,1932年5月5日,中日兩國終於在上海籤署了停戰撤軍協議。
5月下旬,日本陸軍、海軍從上海撤退,中國第19路軍和第5軍也陸續撤離上海。
還都南京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此時正在上海,在他看來,這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戰爭。進攻的一方,遠渡重洋,天時地利都不佔優勢,但是卻一直有源源不斷地兵源,充足的補給,而且一直在增加。防守的一方,背靠廣闊的祖國,政府卻沒有給任何的支持,兵源越打越少,補給也遲遲沒有。他非常想不通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政府,軍隊和人民在為自己的祖國而戰,政府卻像是一位旁觀者。
1932年11月29日,國民政府終於發布了《自洛陽還都南京令》。至此,洛陽完成了行都使命,國民政府回南京了。
在1932年,還發生了一件事,令人義憤填膺。就在第19路軍與日軍激戰之時,中國海軍竟在服從上級命令,不得還擊。甚至在戰事擴大之後,第19路軍來借海軍的火炮彈藥,國民黨海軍以未接到政府抗敵的指示為由拒絕。國民黨海軍為了表示與日本海軍友好,卻在暗中接濟糧食蔬菜和雞鴨魚肉。
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刪除
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