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庵車站舊址探訪 在虹口區打響的淞滬抗戰第一槍-吳淞,上海...

2020-12-19 東方網

 圖片說明: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勒石

  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留的鐵路軌道

  東方網通訊員龍鋼、記者李佳敏8月12日報導:路過虹口區同心路寶山路的細心市民會發現,路邊小花壇裡有一段鐵路軌道,虹口區人民政府在其旁邊豎立著一塊「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勒石,以紀念上世紀三十年代發生在淞滬鐵路天通庵車站那一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該區政府2006年1月5日將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公布為虹口區紀念地。

  「『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勒石』是2007年9月由虹口區人民政府設立的,其目的是教育人們勿忘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虹口區文史館的工作人員在現場向記者講述了淞滬鐵路的來歷和80多年前發生在這一帶的抗戰歷史……

  淞滬鐵路始建於19世紀末,1875年,以英國怡和洋行為首組建了「吳淞道路公司」,買下了今河南路橋堍到吳淞一帶的土地,並將建造鐵路的器材從英國運到中國私自築路。1876年7月3日,鐵路從上海至江灣段先完工通車。同年10月,清政府與英國公使籤訂《收買吳淞鐵路條款》,中國買斷鐵路。12月1日上海至吳淞全線通車。一條全長14.5公裡的窄軌鐵路——吳淞鐵路建成了,這也是中國的第一條營運鐵路。1895年,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張之洞兩次建議朝廷修築吳淞至上海至江寧(今南京)的鐵路。1897年,淞滬鐵路開工,1898年建成通車,是中國政府官款修建的江南第一條鐵路。全長16.09公裡,南起寶山路,西至吳淞炮臺,沿線設寶山路、天通庵路、江灣等9個車站。淞滬鐵路建成後即為上海通往吳淞的重要交通幹線。

  天通庵站地處天通庵路、同濟路(今同心路),寶山路接壤處,是當時進入上海中心城區的門戶,成為了上海現代史上戰時的兵家必爭之地……

  1932年1月27日夜,日軍步兵在浪人的掩護下前進,遭到中方警察例行詢問,當浪人辯解時,其後的步兵突然開槍。4名警察迅速進入掩體還擊,淞滬抗戰正式爆發。日軍揚言三天佔領上海。

  1月28日午夜,日本海軍陸戰隊以所謂「日僧被毆事件」為藉口,分三路突襲閘北,攻佔天通庵車站和上海火車北站,悍然發動「一·二八」事變。當天深夜,日本海軍陸戰隊想悄然穿越天通庵站向北火車站進攻,被中國守軍十九軍及時發現並擊退。此後雙方曾多次在這個小小的車站進行激烈的拉鋸戰,在將光鼐、蔡廷鍇等愛國將領的指揮下,中國軍隊寸土必爭、浴血奮戰,打退了由橫浜路、虯江路、寶山路進攻的日軍,奪回天通庵車站和上海北站。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以虹口區預設陣地為依託,向淞滬鐵路天通庵站至橫濱路的中國守軍開槍挑釁,由此,「八·一三」事變發生。日軍並在坦克掩護下沿寶山路進攻,被中國守軍擊退。另一支由江灣過來的日軍也企圖穿越這裡後襲擊八字橋,駐守在天通庵站的中國軍隊立即予以還擊,頓時槍聲大作,濃煙滾滾,轉眼間變成炮火紛飛的戰場,日寇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都被中國守軍頑強地擊退。

  其後,中國軍隊再次向虹口、楊樹浦方面之敵反擊。第87師攻佔日海軍俱樂部,並擊退敵多次反撲。第88師在八字橋、法學院、虹口公園等處與敵反覆爭奪。經晝夜激戰,突破日軍陣地縱深,攻入匯山碼頭。

  淞滬抗戰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至11月12日結束,歷時3個月。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速戰速決的痴心妄想。

  淞滬抗戰期間,上海人民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抗戰,支援前線。各界群眾都組織了救亡協會。文藝界救亡協會、學生界救亡協會、上海市紗廠工友救亡協會等團體,積極開展宣傳、募捐、演出、慰勞等活動。全國各界民眾也積極支援上海抗戰,為粉碎敵人的忘想作出了貢獻。

  時光轉眼到了21世紀,淞滬鐵路已被如今的軌道交通三號線所替代並成為上海交通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虹口區文史館工作人員說,如今,淞滬鐵路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天通庵站也已消失,但這段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歷史是無法泯滅的。淞滬鐵路及其沿線的每一寸泥土,每一塊枕石、每一棵草木,都沾染著中國工人、中國軍隊的鮮血,他們的血肉已與大地凝為一體,與祖國同在,與城市共存。

相關焦點

  • 淞滬抗戰部分遺址被遺忘 中日兩軍激戰地無標識
    再過幾天,就是8·13淞滬抗戰紀念日了。今天,民革市委舉行課題調研階段性成果發布會上公布上述調研成果。調研報告建議:重新布局「四行」,再建 「無名英雄之墓」。  淞滬抗戰留下百處遺蹟  「一·二八」和「八·一三」兩次淞滬抗戰是上海軍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壯舉,建立及保護抗戰遺址遺蹟,是對抗戰中犧牲的英雄和平民百姓的最好安慰和懷念。
  • 【海上記憶】軌交3號線,當年你是淞滬鐵路「小火車」
    每次坐在車上,都要看看窗外沿線的城市變化,尤其是虹口區沿線這一帶:東寶興路、虹口足球場、赤峰路、大柏樹、江灣鎮等。對於這一帶,筆者不但非常熟悉,而且與此還有過一段「緣份」呢! 可能現在的上海市民不知道,軌道交通3號線現在經過的寶山區部分地段和虹口區及靜安區的寶山路段,都是利用原先的淞滬鐵路舊址,在其舊址上方建造而成的。
  • 上海抗戰地圖正式上線:35個地標喚起這個城市的抗戰記憶
    這些地標中,有打響「八·一三」淞滬抗戰「第一槍」、見證了兩次淞滬抗戰的慘烈犧牲的八字橋,有發生慘烈拉鋸戰、有「血肉磨坊」之稱的羅店鎮,有「八百壯士」死守四天四夜、「八·一三」淞滬抗戰北線市中心最後一個堡壘的四行倉庫,也有體現和落實國共之間合作的八路軍駐滬辦事處,有《義勇軍進行曲》第一張唱片的誕生地徐家匯公園小紅樓,以及由法國神父饒家駒建立,前後共保護了30萬難民的南市難民區等
  • 上海抗戰歷史地圖2.0版發布,系首次全景展示淞滬抗戰
    這一系列抗戰地圖中的相關歷史要素由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中心提供,圖中所標註的每個抗戰歷史要素的名稱、時間屬性和空間坐標,以及圖中所附文字注釋,都經過歷史學、歷史地理學方法嚴格考證,並進行了實地考察。8月11日上午,《上海抗戰歷史地圖系列之淞滬抗戰分布圖》、《上海抗戰歷史地圖系列之慈善救助分布圖》在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首次發布。
  • 「一·二八」淞滬抗戰:堅守吳淞炮臺
    「一·二八」淞滬抗戰:堅守吳淞炮臺我堅守吳淞炮臺的官兵嚴陣以待。
  • 探索| 玩轉吳淞濱江!三種遊覽方式攻略在此→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二期今年9月正式對公眾開放,新館用豐富的展陳內容和宣教形式讓市民、遊客都能深入了解淞滬抗戰歷史。而館內展出的《艱苦卓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也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反映上海14年抗戰歷史過程的主題展覽。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下)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時15分,原本爭取時間;避免戰事的日本海軍陸戰隊1小隊,主動由天通庵車站附近商務印書館舊址與橫浜橋之間道路,越過淞滬鐵路衝入寶山路,向駐守在西寶興路附近的上海市保安總團陣地進犯,並首先向守軍開槍。國軍奮起反擊,偉大,悲壯烈淞滬抗戰全面拉開戰幕。
  • 一二八淞滬抗戰,一場本可勝利,卻退讓求和的戰爭
    深度還原88年前的淞滬抗戰。你了解過發生在淞滬大會戰五年前的淞滬抗戰嗎?發生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雖然不同於五年後的淞滬會戰,雙方參戰兵力均不足十萬,但確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探索】玩轉吳淞濱江!三種遊覽方式攻略在此→
    地址:吳淞口路密山東路往北300米(東門)開放時間:全天開放票價:免費開放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二期今年9月正式對公眾開放,新館用豐富的展陳內容和宣教形式讓市民、遊客都能深入了解淞滬抗戰歷史。而館內展出的《艱苦卓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也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反映上海14年抗戰歷史過程的主題展覽。
  • 奉上《「郵輪濱江 海上畫卷」體驗遊線路》,帶你飽覽吳淞濱江美景
    今天,推薦一條以「郵輪濱江 海上畫卷」為主題的體驗遊線路,還備有三種不同的遊覽方式,讓你飽覽吳淞濱江美景。詳↓推薦打卡點1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淞滬抗戰紀念公園位於友誼路1號,原名臨江公園,2015年,為紀念「八•一三」淞滬抗戰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曾進行改建。
  • 老照片:上海「一二八」事變戰場遺蹟,圖15國軍在民居內挖的戰壕
    1932年1月28日23時30分,日軍海軍陸戰隊2300人在坦克掩護下,沿北四川路西側的每一條支路:靶子路、虯江路、橫浜路等等,向西佔領淞滬鐵路防線,在天通庵車站遇到中國駐軍十九路軍的堅決抵抗。一二八事變爆發。
  • 參觀吳淞炮臺灣和中共四大紀念館
    10月14日上午,風和日麗,參觀團一行49人,八點半坐車出發,九點半到達位於上海東北部、寶山區塘後路206號的吳淞炮臺灣國家溼地公園,接受體溫檢測和健康碼查驗後入園。作為昔日的軍事要塞,這裡曾經是鴉片戰爭、八一三淞滬抗戰、解放上海吳淞戰役的戰場,如今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公園門口的圖板介紹了這裡的簡況(見下圖)。
  • 14年艱苦抗戰,為這座城留下無法忘卻的記憶
    據上海市文物局統計,全市與抗戰相關的各級各類文物史跡有269處。這之中,既有標誌性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四行倉庫,也有不少貌不驚人,也許就在你居住的弄堂裡,或者在你經過的街道拐角處……它們構成了上海城市記憶不能忘卻的部分。
  • 散落上海的十大復古火車頭 玩法不同
    上海街頭其實有不少復古的火車頭「標本」。它們或成擺設,或被收藏,又或許已改造成別致的餐廳,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上海鐵路博物館  你能想像100多年前的鐵路和火車是什麼樣子的嗎?1876年建成的吳淞鐵路是中國的第一條運營鐵路。
  • 含淚的歷史,淞滬抗戰一周年上海群眾被迫祭拜戰死日寇
    1937年8月13日,中日兩國部隊在上海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這個時候,曾被要求一再忍讓的中國軍人終於可以將仇恨的子彈射向敵人的心臟,為了保家衛國而踐行自己的軍人誓言。這一場戰爭,中日雙方一共出動了約100萬的軍人投入戰鬥,戰役歷時三個月,戰後日寇宣布死傷4萬多人;中國軍隊死傷30萬人。
  • 抗戰遺址︱上海有座八字橋,淞滬血戰第一槍
    說到八年抗戰開始的標誌,每一個國人都會想到盧溝橋。誠然,盧溝橋上確實打響了八年抗戰的第一槍,但是盧溝橋事變後一個月,中日兩軍才在上海展開了第一次主力決戰。而這次決戰的爆發地點——八字橋,卻很少出現在國人的記憶中。
  •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活動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
    2020年7月7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與全國各地抗戰類紀念館、博物館同步開展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以及抗日戰爭勝利活動,以進一步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駐區部隊指戰員、社區居民、學校師生等社會各界代表300人參與了紀念活動。
  • 淞滬會戰:反登陸20天 慘烈堪比奧馬哈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整個會戰歷時3個月,其中,中國軍隊對從吳淞口、小川沙登陸上海的日軍的反登陸戰就有約20天。  淞滬會戰後,何應欽的報告宣布,淞滬戰場我軍陣亡軍長1人,師長、副師長4人。由於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洩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
  • 觀看電影《八佰》前,請銘記悲壯的淞滬抗戰史,還有那令國人驕傲的...
    //歷史電影片斷淞滬抗戰自1937年8月13日戰爭爆發到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滬抗戰歷時3個月,號稱百日會戰。淞滬抗戰是上海抗日鬥爭的光輝篇章,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政府抗戰初期在抗日正面戰場展開的第一次重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