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九彩巷弄原是一塊韭菜園 曾走出黃花崗烈士

2020-12-17 閩南網

­  內九彩巷內的方聲洞故居

­  三個「九彩」命名的巷,形成一個扇形

­  海峽網11月22日訊(海都記者鄭靚 劉世泉/文 林丹/圖)提及九彩巷,您的印象裡,這裡是否是色彩斑斕,如虹一般?然而據《榕城考古略》,這裡原來是韭菜園,俗稱九彩園。

­  九彩巷,含九彩弄、內九彩巷與外九彩巷,如今是片祥和的生活社區,而時日巷內方家,曾走出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聲洞和東方傑出的女畫家方君璧,他們是當時福州傑出青年的代表人物。

­  尋常巷弄人家「蝦油」小鋪巧匠

­  「韭菜園,今俗作九彩園,名未詳何取。有二巷,合而出於小古樓街。」《榕城考古略》中的這句話道出了九彩巷的「前世」。

­  民俗專家方炳桂說,這塊地以種植韭菜聞名遠近,「韭菜」在福州方言中與「九彩」近似,約定俗成,竟然成了現在沿用的地名。

­  而所謂「二巷」,指今九彩弄和內九彩巷,「小古樓街」則指的是外九彩巷,西通北大路,往東北延伸連接鼓屏路,全長約400米。三條巷弄圍成一片扇形的區域,氣氛祥和。

­  昨日細雨,小巷氤氳。外九彩巷如今已找不著「古樓」的身影,兩側鱗次分布著糧油店、蔬菜店等,加上各種美食小吃,福州市井「蝦油味」頗濃,居民足不出巷,便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在外九彩巷靠近鼓屏路的巷口,一塊靠在路邊的牌匾上寫著:「補鞋、補傘、修拉鏈、洗鞋……」匾上僅維修項目就寫了8行。

­  這家店開了十幾年,店家黃師傅告訴記者,這段時光裡小巷格局沒有變,「如果真說大變化,就是前幾年進行景觀改造,刷白了牆,也加了一些景觀小品。」

­  內巷方家 走出熱血青年和傑出女畫家

­  從外九彩巷一拐,熱鬧的背面卻是清幽一隅,您可能不知道,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聲洞就是從這條內九彩巷走出來的。

­  據說,方家曾是大戶人家,宅子裡原有花廳、書房,庭院內有假山、魚池。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方家親屬遷居外地,房屋無人管理,均拆除改建。現存首進門頭房、六扇大門,並被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緊閉的大門背後,埋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  歷史書上稱,方聲洞自幼聰明機警、膽略過人、口才極好。1902年,方聲洞東渡日本進入陸軍學校讀書。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熱血的方聲洞毅然加入。

­  1911年初,孫中山準備舉行廣州起義,方聲洞爭取到運送軍火回中國的任務。起義爆發時,他奮勇當先。在雙門底孤身被圍,容無懼色,計殺哨弁兵勇共20多人,血流遍體而氣不衰,彈盡力竭而死。方聲洞彼時才25歲,他的遺體事後安葬於黃花崗。

­  方聲洞還有一個有名的妹妹方君璧,是第一位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中國女學生。福州文史研究者王勇堅說,方君璧14歲離鄉,到巴黎後,立刻開始上法語班,周末在蔡元培等老師的教導下學國文。她的《吹笛女》和《H小姐的肖像》,入選當時法國最有名的巴黎春季沙龍,引起了轟動,方君璧被法國畫界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

責任編輯:蔣曉彬

相關焦點

  • 揭秘: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多少「富二代」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2012年第5期,作者:衛志民 劉江,原題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富二代」》。同是「富二代」,現今的「富二代」,有幾人能望其項背?事後革命黨人潘達微冒險收殮烈士遺骸72具葬於廣州東郊的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實際死難者,數倍於此)。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曾這樣評價廣州起義:「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隊伍役並壽。」
  • 黃花崗起義紀念日的由來
    原標題:黃花崗起義紀念日的由來   清明節,是祭祀的日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祭奠活動也是經過幾個階段才固定下來的。   中華民國成立後,對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祭奠活動迅速提上了議事日程。
  • 往事像一片枯葉,淹沒在在福州三坊七巷的街頭巷尾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故事就是街頭裡坊花邊緋聞,《我們太太的客廳》將冰心與林徽因兩個福州女人連在一起,她們是同鄉,都和這「三坊七巷」有關係。我曾看過寫羅馬建城的一本書,當時羅馬的街道很窄,可是當士兵進城時,市民就會從窗口投出武器攻擊,解決的方法就是拓寬巷道。而中國古時的街道窄,窗高,防火防盜。衣錦坊、文儒坊、光坊;楊橋巷、朗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 冰心故居在福州的三坊七巷內,同時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的故居
    著名作家冰心的故居坐落在福州的三坊七巷內,這裡同時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的故居。因此,進人大門便會看到這樣一段話:「同一片屋簷 下先後走出兩位大寫的人位為砸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 .位為建造大愛屋而畢生從文,一位秉濺林覺民冰心故居軒轅的男兒志投絕筆為檄,一位為照亮人類的生命路舉橘燈為炬,前者覺民為有犧牲而永生時年廿四歲,後者冰心為有愛心而長壽享年一百歲。」
  • 封開歷史知多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炳輝
    李炳輝(約1892-1911)  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碑上,李炳輝名列第一排第二位。碑上說其籍貫廣東肇慶,不等於今日的肇慶市(當年肇慶府轄今肇慶和雲浮兩市所屬十三區、縣、市)。早年至南洋大霹靂埠(在今馬來西亞),入教會所設學校學習英文,旋又由該校送麻六甲某校肄業,入耶穌會,分發新加坡英國長老會教堂從事傳教。後加入同盟會,熱心宣傳革命。1911年4月27日參加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隨黃興進攻兩廣督署,至高第街戰死。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他犧牲時雖然年僅20歲,卻是一個深得國民黨元老派器重的人物。
  • 黃花崗七十二號烈士墓廣州旅遊攻略,找尋留下的記憶
    座落於廣東省廣州市先烈路,為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犧牲的72名烈士,建於1918年。基門口是一高牌坊,上刻著孫中山先生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寬闊的墓道,石碑林立,花木蔥蘢。山頂上有陵墓和「七十二烈士基碑」,碑後是刻有烈士姓名的「記功坊」,頂上是一尊自由的神像,石刻上有烈士的姓名。
  • D25-戰地黃花分外香 ~~~遊黃花崗
    每年秋季黃花文化節都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展覽。步行四公裡,天完全亮了,黃花崗公園大門清晰可見。雖然已是深秋,黃花節還未隆重登場,但園內松柏、蒼天古樹、花草等植被散發出的清涼味已經香滿園了。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又稱黃花崗公園,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是為紀念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三•二九」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紀念公園。
  •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是中國東南名城,福州的三坊七巷有著福州的歷史之源與文化之根,早已名聞海內外。從唐五代開始,福州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的非常完整,這裡被叫做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的活化石」。她保存著200多座古民居,是非常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 兩岸e眼:廣州黃花崗烈士犧牲時平均僅29歲,臺灣記者感慨
    今天中午,來自海峽兩岸的記者來到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瞻仰為革命捐軀的烈士,方聲洞,林覺民等臺灣民眾所熟悉的革命先驅都長眠於這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又稱黃花崗公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廣州三·二九起義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 福州石厝教堂百年銀杏披金甲 盡顯浪漫歐陸風情
    N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包華/圖福州倉山區樂群路的石厝教堂,本周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百年銀杏和百年教堂的組合,在金黃色的銀杏樹葉以及藍天的映襯下,帶來清新浪漫的歐陸風情。今天的《談天說地》,就讓我們來了解福州冬季這最浪漫的景點。圍牆改圍欄 合影不再扒門縫以前,拍攝石厝教堂冬景,市民需要一定的運氣——因為石厝教堂開放的日期屈指可數,而且只有南側用廣角鏡頭,才能拍出教堂和古樹同框。在關門的情況下,不少遊客只能在鐵皮門上扒門縫,將鏡頭探入院落內拍照。
  • 廣州黃花崗公園有哪些景點?
    林森手植樹  1920年,時任參議院院長的林森前來拜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時,親手種下一株細葉榕。1995年3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將它認定為古樹名木。  吳景濂手植樹  1920年,時任眾議院院長吳景濂前來拜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時,親手種下一株細葉榕。
  • 如何正確✔玩轉福州三坊七巷
    如何正確✔玩轉福州三坊七巷呢?除了這個之外,還有福州人的早餐,鍋邊,花生湯,福州人的冰淇淋芋泥,此芋泥比較獨特,是芋頭蒸好加了豬油,口味偏甜,端上來後非常燙,但熱氣被豬油覆蓋下去了,看上去跟冰淇淋類似,林則徐曾請洋人吃的就是這個冰淇淋。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南后街是一條南北向的商業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統稱。三坊在南后街的西側,由北到南依次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在南后街的東側,依次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清至民國走向輝煌。
  • 【行走福州三坊七巷】楊橋巷
    楊橋巷是福州三坊七巷第一巷,後擴為馬路叫楊橋路。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歷史上楊橋巷的巷門曾開在南后街。在楊橋路與南后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
  • 福州94歲依伯手繪南公園舊貌 有多個園林景觀
    昨日下午,已經94歲高齡的福州臺江區政協文史員李益清老先生,深情回憶當年的南公園,並為我們手繪完成一張南公園的輪廓圖。眼前呈現出來的這張南公園輪廓圖,是辛亥革命之後的大致景象。南公園北向臨街;東以龍津街為界,與萬壽橋相通;東南緊鄰「鶴園」、「鶴存巷」;南至路通橋、路通河。園中有大型建築「望海樓」、「桑柘館」、「先烈祠」及「藤花軒」、「八角亭」、「荔枝亭」等園林景觀。
  • 三坊七巷——光祿坊
    坊北有支巷早題巷、機房裡、倉前後巷,坊南有玉山澗,坊西南有米倉前、倉角頭、察院莊、三十二門。   早題巷   俗呼棗泥巷,在光祿坊東北側,南北走向,南起光祿坊,北通三官堂,是一條短巷。「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名前衛路288巷。寬1.5-2米,灰磚路面。
  • 福州最全壓馬路攻略!「老福州」都不一定全去過,周末浪起來!
    金雞山棧道是目前福州市區最長的高空覽城觀景棧道,在這裡登高遠望,榕城美景可盡收眼底。七轉彎巷原是福州丁戊山的一條山路,因路窄難行,有7個接近90度的大轉彎而得名。它毗鄰大覺禪寺,西接東泰路,東至仙塔街,長約200米。
  • 廣州黃花崗公園遊玩全攻略(遊玩看點+交通指引)
    廣州黃花崗公園介紹:  黃花崗公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位於廣州市越秀區,面積13萬平方米,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三•二九」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
  • 福州都有哪些著名的歷史遺蹟
    福州作為福建省的省會城市,也是歷史文化濃厚之地,人們對於福州的歷史文化古蹟十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福州的文化歷史文化古蹟吧。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
  • 林徽因唯一一次回老家福州,居住之地為何撲朔迷離?
    文/大象牙【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揭秘系列8】林徽因去東北大學任職之前,曾回過一次祖籍地福州老家,準備接母親前往瀋陽同住。三年前的1925年12月,林長民應郭松齡的邀請赴瀋陽,不料卻在郭松齡舉兵反張作霖的亂軍中遇難身亡。林徽因母親只得從北京搬回了福州老家,居住在塔巷的林家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