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線上支部強 引領邊民奔小康——富寧致富帶頭人的致富經

2020-12-13 民族時報

「要想富,找支部;要想富得快,還靠黨員帶。」這句話是富寧縣邊境村寨各族群眾的共同心聲,也從側面道出了:在富寧縣的邊境線上,不僅有一批產業興、邊民富的美麗鄉村,還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致富帶頭人,他們心中都有一本符合村寨實際的產業經、致富經。

羅金福:帶領群眾養牛 過上「牛」日子

牛棚村是富寧縣田蓬鎮邊境線上的一個寨子,羅金福是村裡的黨員,還是牛棚村小組的組長。近年來,他憑著一股「牛勁」,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展肉牛養殖,發家致富。「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羅金福本著這樣的理念,帶動村民一同發展致富,使得牛棚村小組成了富寧邊境線上有名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2015年3月27日,由羅金福發起成立了金福養牛合作社,註冊社員69人,其中5人是建檔立卡戶。合作社以服務社員為宗旨,以「民辦民管民受益」為原則,採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因為當地生態環境好,所以合作社的牛肉品質好,可以銷售到廣西和廣東,市場前景廣闊。合作社養牛不僅為農戶提供了家門口的養殖工作,還為群眾解決了外出務工無人照料自家飼養牛的煩惱,並為群眾提供銷售渠道,增加了群眾的收入。

如今,牛棚村家家戶戶養牛,實現了致富增收,戶戶蓋新房。「我們下一步還要在村裡搞綠化、建文化牆、傳承蘆笙舞,傳承苗族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村裡不僅產業發展要『牛』,傳承民族文化振興鄉村也要『牛』。」羅金福這樣設想著牛棚村的未來。

方天元:發展木耳種植 建起家門口的產業

2014年以前,木貴村有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如何留住他們,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這是被評為「雲南百名好支書」的富寧縣木央鎮木貴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方天元經常思考的問題。

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方天元在2014年黑木耳項目引進木央鎮種植髮展時,第一個報名試種,自學食用菌種植技術,帶頭種植黑木耳。大膽嘗試立體栽培黑木耳,使木耳種植不受氣候條件、場地、資源等限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的黑木耳種植生產勞動強度大、成本高、佔地多等增加產業發展成本的問題。通過一年多的探索總結,走出了一條組織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黨組織+合作社+群眾」的發展模式,實現木貴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帶領群眾走上一條興村富民的產業路子。

「現在,我們村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發展產業。在木貴村木耳種植基地,每天有二三十人在工作,採木耳的工人一天可以收入200元,還有部分散工,最低一天也能收入100元。因為木耳種植產生經濟效益的時間只有半年,未來,我們還要種球蓋菇、黑皮雞樅、竹蓀等食用菌來補這半年時間的空當。在家門口有了產業,村裡人有了事做,外出務工人員就能回到家來和我們一起發展好這個產業。」方天元對此充滿信心。

李顯江:種養結合 建設幸福美麗新農村

茂密的甘蔗林、金黃的油菜花、美觀大方的三層小樓,還有高高飄揚在屋頂的五星紅旗。小路上,有村民放著牛群,儼然一個南國世外桃源。這裡是富寧邊境線上最美的村寨——木央鎮大坪村委會上寨小組。

在村民吳忠文家小樓前的院子裡,有豬圈,有牛圈,還有馬圈,大大小小的圈舍裡都養殖著牲畜。吳忠文告訴記者,他家的房屋面積有300多平方米,種有30多畝甘蔗,一年產甘蔗200多噸,收入十分可觀。

「在上寨小組像吳忠文這樣富裕的人家還有很多。我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海拔高的地方種甘蔗、生薑,海拔低的地方種芒果。中藥材種植方面,我們還種有三七、白芨等。這些作物的種植都是黨員幹部帶頭種,成功了,群眾再跟著種。在養殖方面,村民也養殖豬、牛等牲畜。現在村民們每家在產業收入上至少有三項,產業多樣化帶來了收入多元化。未來,上寨小組還會更美,村民的日子也還會越過越好。」大坪村黨總支書記、致富帶頭人李顯江說。

「黨組織強起來、經濟活起來、群眾富起來、邊防固起來」是富寧縣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所取得的經驗。田蓬鎮、木央鎮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並發展食用菌、甘蔗種植、生豬、肉牛養殖等特色產業,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利於建設好幸福美麗繁榮和諧的新農村。(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李航)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

相關焦點

  • 在中越邊境線上,有著這樣一些致富帶頭人
    客觀地說,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的角度來看,地處祖國西南邊境線上的麻慄坡都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夾皮溝」,這是許多人對麻慄坡最直觀的感受,也是麻慄坡地形地貌的顯著特點。麻慄坡多山,在靠山吃山的思想觀念中,世世代代的麻慄坡人就只能依靠大山來謀求發展,吃飯向大山要,花錢從大山找,致富也要從大山裡想辦法。荒田村的道路硬化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等級。好在,在這個擺脫貧困、重獲新生的過程中還有這樣一批人,一批出自於基層、忠實履行黨的宗旨、踐行黨的方針的人在紮根。
  • 內蒙古巴彥淖爾:支部引領產業帶動 農牧民捧上致富「聚寶盆」
    原標題:支部引領產業帶動 農牧民捧上致富「聚寶盆」 這兩天,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沙海鎮友愛村村民們正忙著種植果樹。今年村裡採用「黨支部+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引進企業流轉土地200畝,村集體經濟投資50萬元,建設經濟林基地,主要種植樹莓和矮化密集雞心果,吸納貧困人員到基地打工,為貧困戶增收。
  • 致富帶頭人在掌政鎮分享脫貧「妙方」
    本報訊(記者 肖夢琪)9月23日中午,興慶區掌政鎮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內坐滿了人,原本「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兩個帶頭人」先進事跡巡講報告會下午一點半開始,但是不到一點鐘,大家就都來了。「今天優秀村黨組織帶頭人和致富帶頭人講他們的經歷,我們要來聽聽『妙方』,向他們學習,紅紅火火奔小康。」各村的幹部和村民搶著告訴記者。
  • 外來媳婦的奔康致富經
    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外表秀氣的城市姑娘變成粵北山區的農民後,不但圓了自己的奔康夢,在她的帶領下,周邊20多條村,500多戶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者來到坪田鎮的時候,這裡正在舉行五黑雞養殖同行交流會。技術專家和科技帶頭人在養殖現場為村民們細心指導、答疑解惑。而這場交流會的召集人卻是坪田鎮老龍社區的黨支部書記,一位嫁到了廣東的湖北妹子——劉炳。
  • 張家產鎮山陰溝村:支部領辦、幹群聯手,三方合唱致富經
    支部領辦、幹群聯手,三方合唱致富經,山陰溝村黨支部領辦的神草農業合作社在鎮機關黨支部、婦女兒童醫院黨支部、村黨支部的聯手下念起了強村富民的藥材致富經。  新景秋風過處,五穀飄香。11月6日上午,鎮機關支部成員、婦女兒童醫院支部成員、山陰溝村誠信志願者們齊聚山陰溝村中藥標準化示範園,在專家指導下,在示範園中進行土地翻耕和中藥白芷的播種。幹群齊動手,播撒著希望和致富的種子。
  • 熱血撒荒坡,藥香飄中山 ——助力脫貧攻堅戰,引領青年農民致富奔小康
    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的紀念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30周年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上,武會來被中國關工委和中央文明辦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致力於為青年創業者提供穩定的致富門路,更著重於把其中的優秀人才培養成為園區、合作社、鄉村的致富帶頭人。並注意對這些優秀人才培養提高,使他們儘快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領頭雁。培養提高素質的方法,一是傳承教育,二是激勵提高。傳承教育的方法,除定期開展黨的方針路線和富民政策教育外,突出進行行業精神的教育和培養。
  • 勐阿鎮黨建引領促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黨建引領促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近年來,勐海縣勐阿鎮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足「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總體思路,通過建強支部、發展集體經濟、轉移就業鞏固脫貧成果,努力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精準脫貧優勢,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精準脫貧動力。2019年實現貧困村和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
  • 唐河縣湖陽鎮許紀勇:拓展致富路 攜手奔小康
    唐河縣湖陽鎮許紀勇:拓展致富路 攜手奔小康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通訊員陳炳謙「許廠長是個大能人,辦廠有眼光,管理有方法,對上班員工非常關心、體貼,人性化管理,上班幹活就像在家裡一樣。趙建成回憶道:「許紀勇最開始創業做的是中草藥生意,有自己的中草藥基地,建立了扶貧車間,也安排了不少貧困戶就業,幫助貧困戶致富脫了貧。但後來,中草藥種植加工行業景氣度下滑,利潤很不樂觀。許紀勇是個不安逸現狀的人,這期間經常思考項目問題,想謀求新的發展,尋找一個利潤穩定、有市場空間、有發展潛力且持續性強、群眾受益大的產業項目。功夫不負有心人。
  • 坡頭山嘴村致富帶頭人接力助推鄉村振興
    記者站在山坡上舉目遠望,一片片鬱鬱蔥蔥的荔枝林綿延山頭,山坡下是待收割的金黃稻穗,天高雲藍,山坡蒼翠,田間金黃,鄉村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五大致富帶頭人 提供各種幫扶山嘴村委會村幹部陳世華告訴記者,為了給山嘴村貧困戶帶來穩定的收入,更為將來全部村民提供農業發展帶動及技術幫扶,山嘴村樹立了五大致富帶頭人,即使駐村工作隊撤了,這五大致富帶頭人也能從各個特色領域帶動全體村民走上小康生活,打造一支永不退幕的扶貧隊,為村集體經濟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 河南省南召縣雲陽鎮舉辦致富帶頭人經驗交流會
    交流致富經驗 激發創業動力——河南省南召縣雲陽鎮舉辦致富帶頭人經驗交流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12月22日,河南省南召縣雲陽鎮黨委、政府召開全鎮致富帶頭人經驗交流總結會,旨在為全鎮典型致富帶頭人搭建經驗交流平臺,激勵引導其提升生產經營水平和產業發展技能,促進其在脫貧攻堅決勝時期繼續成為拉動貧困群眾創業增收的「火車頭」,實觀「先富帶後富,大戶拉窮戶」,激發貧困群眾創業致富動力。
  • 上饒市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在廣豐區開班
    11月21日上午,上饒市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在廣豐區開班。廣豐區委常委、上饒衛校黨委書記許信雲出席開班儀式並致辭。上饒市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王仁輝主持開班儀式。  該區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目標,深入開展致富帶頭人帶貧益貧工作,培養了一批具有高度責任感、較高創業能力,有能力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創業致富帶頭人。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特別注重將貧困村「兩委」帶頭人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兩個帶頭人」的培育相結合,確保遴選出來的創業致富帶頭人留得住、帶得了。該區42個貧困村致富帶頭人中,村「兩委」帶頭人16個。
  • ...女致富帶頭人電商培訓工程」「巾幗好品」公益服務行動走進德州
    9月16日,活動走進德州市齊河縣,舉辦女致富帶頭人電商培訓,為女致富帶頭人賦能、助力,為齊河縣「巾幗好品」帶貨直播,拓展產品銷售渠道,提升「巾幗好品」品牌價值。山東鄉村廣播對此次活動進行全程網絡視頻直播,線上觀看量超過15萬人次。
  • 蛻變,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
    孝南區農業農村局贈送給貧困戶樂和平有機肥但樂和平並不滿足於只是脫貧,還要致富,還要達到小康生活。2020年被星光村評為村級致富帶頭人。貧困戶樂和平被授予星光村致富帶頭人樂和平致富不忘鄉親,在他的示範和帶領下,星光村共有16戶貧困戶發展種植業,總面積達到126畝,為貧困戶增加經濟收入近10萬元。
  • 《咱們村的致富帶頭人》系列報導 龍炳火:致富不忘家鄉人 回鄉創業...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龍炳火充分發揮了農村致富帶頭人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父老鄉親一起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他自己也成為了億禾村村委會副主任。《咱們村的致富帶頭人》系列報導之四《龍炳火:致富不忘家鄉人 回鄉創業共奔康》。2013年春,龍炳火不顧家人反對,帶著外出經商掙的380萬元「家底」,回鄉創業。
  • 黨建引領實踐 天津韓村書寫新版「致富經」
    他還加入到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中,為村民傳授致富經驗,帶動大家共同『奔富』。」被稱為天津市武清區白古屯鎮韓村「一肩挑」的劉萬剛對記者說。韓村,後晉天福年間由韓姓成村,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過去的韓村,黨組織引領作用不強,村民收入不高,經濟不振,精神不振。黨的十九大以來,這一局面徹底改觀。
  • 劍河柳川: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潘政才的養豬致富經
    選對路子,吃苦耐勞就能過上好日子    起早貪黑,忙忙碌碌,是潘政才夫婦的每天生活情景。從最開始有10餘頭豬擴大到現在60餘頭,潘政才夫婦每天以豬為伴,好日子以豬為盼。依靠養豬賺來的錢,全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 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湯溪鎮坪子村黨支部:支部農場讓村級經濟...
    (點擊觀看視頻)湯溪鎮坪子村黨支部:支部農場讓村級經濟 「花開滿園」湯溪鎮坪子村地處羅霄山脈西麓,全村318戶1080人,近年來,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該村因地制宜,強化產業主導,通過流轉大片閒置土地、山林,創辦支部農場,帶動發展黃桃、茶葉種植,黑山羊、藏香豬養殖,實現了產業提質、經濟轉型,走出了村民攜手共同致富、村集體經濟不斷增收的雙贏之路
  • 壯大產業助脫貧 支部引領奔小康——賓陽縣鄒圩鎮上橫村實現脫貧...
    近年來,賓陽縣鄒圩鎮上橫村黨支部以支部作為堡壘,黨員爭做先鋒,村民團結協作,集中力量紮實開展黨的建設、鄉村治理和脫貧攻堅等工作。短短3年,上橫村發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大變化:村容整潔、產業發展、鄉風文明、設施齊備。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5000多元提高到2017年的9000多元,貧困發生率下降至2.28%,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
  • 熊嶽鎮:庭院經濟促增收 帶動致富奔小康
    隨著熊嶽鎮庭院經濟的發展,很多村民都利用閒置的庭院土地種起了苗木、葡萄,辦起了民宿,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麗幸福的鄉村,共同致富奔小康。 如何利用好這一自然資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溫泉村想到了依託溫泉資源發展庭院經濟,鼓勵村民利用好自家庭院建民宿、做旅遊。
  • 良田村:支部引領力促「空殼村」完美蛻變
    近年來,在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社會共扶,抓住黨員主體這個根本。面對村裡無產業支撐、無優勢資源、無集體經濟的困境,潘德發把加強黨建工作放在了「重振軍心」的第一位。「讓全村人民儘快富裕起來,首先要建設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有一流、團結奮進的黨員幹部隊伍,以黨建促穩定,夯實產業發展之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才算是有了根、有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