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Costco計劃最早明年底開上海第二家店。
圖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9月1日,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財務長(CFO)理察·加蘭蒂表示,我們計劃在2020年底/2021年初在上海開設第二家Costco門店,我們希望(第二家門店)能儘快開工建設。
除了在上海的兩家Costco門店之外,我們已經在尋找未來在其他地方開店的機會,但是這需要時間。我們首先需要確保前幾家店能夠運轉良好,對我們的員工和會員而言都是如此。
圖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8月27日, Costco中國首家門店在上海開業。
開業當天人流爆棚,開車甚至出現了搶購風潮,烤雞、奢侈箱包、茅臺等商品被搶購一空。
由於人流太多造成周邊交通癱瘓,當天下午Costco暫停營業。
次日,Costco再次營業,並表示從即日起將賣場購物人數限制在2000人,通過簡訊及APP來告知顧客賣場內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Costco首店開業的火爆催生了線上代購風潮,不少投機者在閒魚、微信等平臺開始倒賣Costco門店銷售的商品。
對於中國首店的火爆情況,理察·加蘭蒂向媒體表示,首店開業當日的實際客流及情況超過了公司的預想,雖然公司對內地市場的長期成功持樂觀態度,但希望過度擁擠所產生的問題能夠有所緩和。
Costco為什麼能讓上海首店如此火爆呢?究竟有什麼秘密?
圖來源/中歐商業評論
01
Costco的價值理念
據公開資料顯示,Costco(開市客)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於1983年成立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自成立以來,Costco以「不靠商品,靠會員」著稱,即公司主要盈利來源於付費會員年卡,而非商品銷售利潤。
目前,Costco在全球11個地區設有超過770家分店,上海首店是第771家店,會員數量超9600萬。
1976年,全球第一家採取會員制的倉儲批發俱樂部Price Club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成立。
1983年,Costco會員制倉儲批發公司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成立。
1993年,兩家公司合併為PriceCostco公司。
1998年,正式更名為開市客股份有限公司(Costco Wholesale)。
2019年,Costco上海店正式開業!
成立之初,Costco便立下承諾「為所應為,勇於承擔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以儘可能低的價格持續為會員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及服務」,直到現在,Costco的核心理念從未改變。
02
要進門,先辦卡
作為會員制零售公司,Costoco只向會員開放。
Costoco的會員類型(中國大陸)
享受它的極致服務,首先要成為會員,而成為會員,中國大陸會員有2種會員等級(金星會員、企業會員),每種類型對應相應的年費。同時,也可以申請與平安銀行推出的聯名卡,也可以作為會員卡使用。
Costoco的會員類型(中國大陸)
加入了會員可以享受相應的福利,例如電子商品90天內均可退貨,甚至食品開封後也能退貨。在會員卡有效期限內,消費者若有任何不滿意,可隨時取消會員卡,將全額退還當年度會員費。
03
每天思考怎麼少賺錢
全世界的老闆都在追求毛利,只有Costco整天在想:如何少賺一點!今年毛利10%,明年能不能降到9.5%?後年9%就更好了!
Costco的毛利率低得你無法想像——平均不到10%,如果高於14%就要經過CEO批准。
04
隨地、隨性地退貨
絕大部分超市或專賣店退貨是7天內。如果超過7天,對不起,您超時了,不退。
但在Costco,退貨從不問原因、不限時間,只要你不滿意,隨時可以退換!甚至連吃一半的餅乾,穿過的衣服,用過的電器,一言不合,退退退!
曾經有人在美國做過測試,吃過的西瓜,以不甜為理由,成功退貨退款。
過完聖誕節,把聖誕樹拿去退了,理由是樹死了。
有人買個帳篷出去露營,完事兒後把帳篷退了;新買的牛仔褲穿半個月,一不小心把胳膊蓋兒卡破倆洞,退……還有把用過的電動牙刷頭退了的。
對於Costco來說,退貨多並不糟糕。相反,它認為退貨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提高。因為被退貨太多的供應商肯定會感覺壓力山大,在以後會更注重品質。
05
超市很大,東西很少。
在商品的品牌和質量上。主要選擇中高端品牌,如勞力士(Rolex)、新秀麗(Samonite)、李維斯(Levi’s)等,作為長期合作供應商。Costco會告訴供應商,一旦產品出現問題,Costco與Costco的任何其他供貨商至少3年內都不會與之合作。
自營品牌。外部商品生產線不好控制,且通常會在價格中包含品牌溢價。Costco發展了Kirkland Signature作為自營品牌,產品種類範圍從成衣、電池、生活用品、到食品皆有涵蓋,均受到會員相當高的評價。目前Kirkland已經是全美銷量第一的保健品牌。Costco全年銷量中20%來自於自營品牌。
超低SKU。Costco活躍SKU只有3800,大約是Walmart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在Costco每個細分商品只有1-2種選擇,只有具有「爆款」潛質的商品才被允許上架。同時,經過多輪過濾的SKU,降低了用戶選擇成本,也提升了用戶體驗。
06
超低SKU,保證低價
Costco單店銷量大,超低SKU,單SKU的進貨量非常大,在降低採購成本的同時,對整條供應鏈擁有絕對控制權。
通常,1個SKU會分配給若干供應鏈企業負責生產。Costco採用按市場需求分批生產的策略,使得庫存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當某產品銷售超出預期,再由多個供應鏈企業共同加工,快速完成。
30%貨品直接由生產廠商送至門店,70%送至中心庫,商品儘量不再拆包,倉儲式陳列的賣場布局,大包裝的整包售賣,高速運轉的庫存,攤薄了庫房費用
Costco的庫存周轉天數,比沃爾瑪和亞馬遜少1/3,甚至比擁有強大自營物流體系的京東電商少20%。
07
全方位覆蓋生活周邊
Costco的經營理念,是一種規模經濟和分享經濟的結合體。
除了提供商品之外,Costco的業務範圍已經擴展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加油站服務、配眼鏡服務、照片衝洗服務、旅行代理服務、汽車銷售服務、住房和汽車保險......
08
東西賣這麼便宜,超市怎麼賺錢?
Costco平超市均產品毛利率壓低至7%,它是靠什麼賺錢的呢?
事實上,做那麼多服務,Costco的目的只有一個 —— 引流,把路人甲乙丙丁全部引到會員體系裡來。
享受它的極致服務,首先要成為會員,而成為會員,就得交一筆入會費。在國外,Costco的會費分兩檔:60美元/年和120美元/年。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幾十到百來美元的會費,它全球可是有8000多萬會員啊!並且還是一年一付!
正因如此,有人才會說:Costco的商業模式更像是中介,會員費就是服務費,直接對應消費者和供應商,極低的利潤僅僅用來平衡一系列成本,真正的利潤只能從會員費裡產生。
這一說法也有道理,
據2018年報顯示,Costco營收為1415.76億美元,同比2017財年的1290.25億美元增長了9.73%。其中,商品銷售營收為1384.34億美元,佔總體營收97.78%,會員費營收為31.42億美元,佔總體營收2.22%;淨利潤為31.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98%。
從Costco 2018年年報中可以看到,該年度Costco的淨利潤是31.34億美元。不過,僅會員費一項收入便已達到31.42億美元——比整體利潤還要高。Costco的利潤來源當然不言自明了。
除此之外,Costco還在運營等方面做到了開源節流。
比如店鋪選址儘量錨定地租便宜的郊區,儘量使用自有物業,倉儲式賣場合二為一,貨品不拆直接上架以減少人力成本。更極致的是,為了節約廣告的成本,Costco乾脆不打廣告。
即便如此,口口傳播之下,美國平均每10個家庭便有4家坐擁 Costco 的付費會員身份。
CSI數據顯示,僅2019年第一季度,Costco便以13.1%的市場佔有率佔據美國本土經營批發業的龍頭老大地位。相較之下,沃爾瑪名下的Sam’s Club,市場佔率僅有5.4%。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微爾灣Irvine、餐動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