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參加葬禮後哭鬧不止,除了喪葬場所,還有哪裡不能讓孩子去?

2020-12-19 話梅的媽媽

文|話梅的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們的生活經驗是自己人生的總結,是一輩子的智慧,給小輩們帶來了很多「精神財富」,

尤其是我們國家一直都比較封建迷信,對一些「鬼怪」傳說一直深信不疑,老人們對此更是著迷,孩子感冒發燒之類的,如果吃藥不見好就會被懷疑到另一方面去,

雖然聽起來比較搞笑,覺得不符合實際,但是,奇怪就奇怪在有的老人隨意折騰一通還真就有可能給治好,

而一旦事情關乎到孩子的安危,家長們即使不相信,也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方式去做,都覺得有點忌諱是好的,生怕觸了黴頭。

孩子參加葬禮後哭鬧不止,除了喪葬場所,還有哪裡不能讓孩子去?

這天,琳琳接到婆婆的電話,原本以為是婆婆看孫子,卻沒想到是婆婆的公公去世了,而老人家已經90多歲了,是家裡的「曾爺爺」,輩分很大,家裡的小輩都要去,

雖然兒子只有3歲,但事情太過匆忙,只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老家,回到了老家之後,丈夫是孫子要在前面守孝,琳琳只能帶著孩子忙一些忙,

忙活了一天之後,由於丈夫要在外面守靈過夜,琳琳便和婆婆住在一起,可到了晚上的11點多的時候,兒子突然哭鬧了起來,琳琳又是餵奶粉又是哄睡的,孩子還是哭鬧,

而婆婆卻很激動,拿著菜刀在孫子周圍揮來揮去,嘴裡還一直念念有詞,給琳琳嚇壞了,一直折騰到後半夜孩子才睡著。

分析

雖然孩子第二天就已經好了,也沒有再出現什麼問題,可琳琳還是覺得婆婆的做法有些果斷了,因為琳琳覺得,孩子在白天的時候經歷的事情有些太多了,

家裡面老人去世,氣氛難免非常悲痛,還有一些親戚因為太悲傷哭天喊地,一直都比較亂,孩子也沒有接觸過這些,孩子是很正常的,所以,一些喪葬場所還是不建議帶孩子去的,而且,不止喪葬場所,這些地方都不建議孩子去。

孩子太小的時候,除了喪葬場所,還不能去哪裡呢?

1、寺廟等宗教場所

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就會帶著孩子去廟會或者一些宗教場所去祭拜和祈求禱告,而寺廟也存在很多潛在的風險,

一是因為寺廟人多擁擠,孩子很容易被擠到,

二是寺廟裡會有久病纏身的「信徒」來祈求平安,,如果寶寶接觸過這樣的人,很容易被傳染,

三是因為寺廟寺廟源源不斷的香火會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寶寶的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的疾病。

2、醫院

也許有人覺得孩子在醫院出生,生病去醫院也是可以的,可是,醫院充斥了太多的細菌,不論是普通病房還是兒科,

生病的孩子多,而且大人也都會陪同,而病人多細菌和病毒就多,孩子年齡太小,免疫力低,也許只是一個小感冒,等到醫院折騰一番,還會弄成重感冒,即使去了醫院,回家後,也要將孩子和大人的衣服仔仔細細的消毒!

話梅媽媽寄語:

在孩子小時候,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家長付出很多的心血去照顧孩子,很多事情也許家長覺得沒什麼,但是很多事情孩子沒有經歷過,第一次經歷都會感到害怕和不適應,家長應該讓孩子慢慢適應,而且,家長應該知道,孩子和自己是不同的,家長可以去的地方孩子不一定能去,家長一定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避免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不適合帶孩子去呢?你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嗎?歡迎留言討論!

-----------------------

我是@話梅的媽媽在育兒帶娃的過程中,每個寶媽都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你的難題正是我所存在的意義,因此當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就可以來諮詢我。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希望您將本文轉給更多的寶媽,讓育兒不再成為難題!

#父母必修課#

相關焦點

  • 除了葬禮,還有這4種場合,不適宜帶孩子去,原來並不是迷信
    而生活中,有不少家長,不管是有沒有事,只要出門都喜歡帶著孩子出去,有的是不放心孩子在家,有的是喜歡帶著孩子,當然也有是沒辦法帶著孩子的。然而,有不少場合,其實還是不適宜帶孩子去的,像葬禮就是。大家都知道,葬禮其實是一個很肅穆的場合,現場還會伴著一些悲戚的哀樂,整個氛圍都是很沉重壓抑的。
  • 不讓孩子參加葬禮是「神談」,還是絕對禁忌?4個地方別帶孩子去
    中國人自古會受一些傳統思想的影響,對一些場所會有所禁忌,比如,在老人眼裡,他們認為葬禮這樣的場所非常不適合孩子去,會覺得葬禮這樣的地方會有很多「陰氣」,而小孩子的抵抗能力較差,很容易因此而莫名其妙生病。
  • 咕咚來了|平時乖巧的孩子,為什麼某一天突然哭鬧不止?
    然而,昨天孩子非常勇敢地當了一次「升旗—護旗手」,本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天,但孩子卻一反常態的為了一兩件小事,突然哭鬧不止。當孩子因為一件小事哭鬧不止時,家長們不妨試著指著另一件事或者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開。
  • 為什麼孕婦不能參加葬禮?醫生給出答案,聽完恍然大悟
    就比如中國的喪葬文化中說孕婦不能參加葬禮,那麼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為什麼孕婦不能參加葬禮?對於這件事有一位醫生給出了答案,聽完恍然大悟。 不過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其實也不無道理,這個醫生說孕婦不能參加葬禮是因為孕婦的身體虛弱,免疫力比較低。
  • 那些老一輩最糟糕的育兒建議:孩子哭鬧不能抱,越抱越淘
    至今不能接受老一輩這類有礙建立親子依戀關係的「情感忽視」式養育。記得自打兒子剛出生時期,婆婆就反覆跟我強調說孩子哭了不能老抱他,這小孩聰明的很,一旦被你抱習慣了,他就會時不時的哭鬧好讓你一直抱著他。都說頭胎照書養,二胎照 養。
  • 除了葬禮,這幾個場合也不適合帶孩子去,與迷信無關
    但有時候,古老傳統文化還是值得尊重的,想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那還真得要遵循一些「忌諱」。比如說,「小孩子不能去葬禮」,這一點就依然值得我們遵守。葬禮莊嚴肅穆,常伴有哀樂、哭泣,這可能會嚇到孩子;就算孩子沒被嚇到,也可能大呼小叫、到處亂跑,這對生者和逝者都是不尊重。
  • 95後夫妻帶娃去寺廟上香,回來後孩子高燒不止,醫生:父母太大意
    文丨逗逗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過年的時間很多人有上寺廟祈福的習慣,有些父母為了給孩子討個好彩頭,帶著孩子一起去。家長的初心是沒錯,但是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個地方孩子能不能去。
  • 飛機上嬰兒哭鬧不止,母親與男乘客起爭執,帶孩子乘機需注意4點
    聞訊趕來的兩位空姐趕緊安撫兩人,並建議給男乘客調換位置,但是男乘客卻要求空姐讓這位母親調換位置,並要求空姐去哄孩子,不然孩子要哭鬧到什麼時候。兩位空姐一時也是陷入了兩難之地。看著如此「不和諧」的一幕,我也陷入了沉思中。
  • 四個場所建議家長少帶孩子去,娃容易被嚇到不說,還可能會生病
    一般情況下,建議除了孩子生病去醫院以外,像探望病人等這種情況最好不要帶上孩子。結果走的時候受到了婆婆強烈的阻止,婆婆說帶孩子去葬禮不好,葬禮上陰氣太重,孩子去了會被汙染。小張想現在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信這一套,就告訴婆婆:「媽,要相信科學,沒有你說的那麼玄乎。」結果出殯那天,長輩們都悲痛不已,痛哭流涕,嚇到了孩子,孩子哇哇大哭。
  • 患者3月大孩子因無奶喝哭鬧不止 女醫生用母乳餵
    儘管她和這個孩子沒有任何關係,儘管她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儘管她還要給自己的孩子餵母乳,儘管有人向她投來不解的眼光……但王李颻仍不忍心看著三個月大的小月月在醫院挨餓。  初遇小月月 王李颻萌生愛憐之心  王李颻是周口協和骨科醫院重症監護室的一名醫生,10個月前初為人母。3月30日上午,王李颻在醫院的走廊裡遇到了躺在姥姥懷裡哭鬧不止的小月月。
  • 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學會這幾招
    老師把哭鬧不止的女孩摟在懷裡,一邊拍著她的後背一邊安慰她說:「老師知道你心裡很委屈,這麼長時間不見媽媽你肯定會想她,但是你要學習,媽媽她也要上班去呀,這只是短暫的分開,你媽媽下午一定回來接你回家的。」經過老師好長時間的安慰,小女孩才停止了抽泣。
  • 除了葬禮,這4個地方也儘量別帶孩子去,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因為孩子太小,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裡,家長會不放心,所以會帶著孩子。也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見見世面,出去的時候也會帶孩子,但是有些地方確實不適合小孩子去。參加葬禮就特別不適合帶孩子,老人有這樣一種說法,小孩子的眼睛能夠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帶小孩參加葬禮就會邪祟上身,其實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 搬新家後孩子總哭鬧,或與甲醛有關,家長不能大意
    可是對於孩子並不是這樣的,孩子不僅要適應房間內的變化,對一些具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質也比較敏感,比如甲醛。甲醛不僅刺激性強,還是一級致癌物,剛搬進新家的一段時間內,家長都要打起精神,多關注孩子,以免出現問題。專家告訴我,孩子總是哭鬧其實也可能與甲醛有關,我們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在無理取鬧。
  • 孩子一哭鬧就發火動粗去制止?受不了孩子哭是種病,得治!
    一位孩子媽媽發來了這樣的問題。怎麼辦?方法很簡單:孩子想哭就讓他哭,你想去廁所就直接去廁所唄!讓孩子爸爸看著孩子別讓他跟著去,在你去過廁所後,回來安撫一下孩子,繼續和他玩兒遊戲,那麼這件事情也就過去了。
  • 睿智燈塔課程-孩子任性哭鬧怎麼辦?家長在公眾場合如何管教孩子
    總有一些時候,孩子會為了達到目的,哭鬧不止,把家長弄得精疲力盡。有的家長嚴厲訓斥,孩子反而哭鬧的更加厲害,有的家長聽之任之,孩子仍不會善罷甘休。那麼,孩子任性哭鬧怎麼辦?這幾天秋高氣爽,父母帶著孩子去公園玩,總能看到賣玩具的攤位旁,孩子和大人糾纏不休。一個小姑娘一手拿著小狗氣球,一手拿著棒棒糖。
  • 孩子不肯去幼兒園,每天哭鬧怎麼辦?這幾招親測有效
    相信各位家長都有這樣一個煩惱:孩子不肯上幼兒園。一提到要去上幼兒園就哭鬧個不停,有時候家長們難免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會不會被欺負,會不會想家。很多小朋友不想去幼兒園其實只是因為不適應,在家裡他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在幼兒園他只是多數人中的一個。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那怎樣才能改變孩子這種以哭鬧來要挾大人滿足自己要求的行為呢。脫離場景在公共場所大多數情況都不太允許我們溫柔的堅持和孩子打持久戰,同時也會影響他人,招來一波又一波的注目禮。帶孩子暫時離開,這樣不會因為礙於面子和尷尬而影響我們冷靜處理,去外面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後等待孩子情緒穩定。
  • 為什麼孩子一哭鬧,父母容易煩躁?進化心理學的秘密
    當這樣的因果關係大量發生後,不僅變成了人類生存的自我保護機制,也變成了一種經典條件反射,那便是——孩子哭了,父母就緊張,繼而迫切地想採取行動。如今人類已經脫離了叢林,可遙遠的「基因陰影」還在,父母們聽到小孩的哭聲仍舊會緊張煩躁。
  • 孩子哭鬧沒完沒了,家長做好這幾點,讓孩子變得乖巧起來
    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是因為情緒,或者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表達,從而出現了大吵大鬧。當孩子出現哭鬧不止的時候,家長與其採取強制的方法進行制止,不如把這幾招掌握在自己手裡面,應對孩子哭鬧沒有任何問題的。
  • 古希臘喪葬風俗,送葬者只能是女性,其理由令人憤怒
    在「迪比隆陶器」中有一類體量巨大的「葬禮陶器」:它們的高度都在1米以上,直徑約1米左右,如上圖中的彩陶爵,其紋飾皆為描繪葬禮的場景,且參加葬禮者清一色都是婦女。 為什麼古希臘陶器紋飾中參加葬禮者都是女性?它背後反映了怎樣的社會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