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現在,大家在網上商城購買商品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它方便、快捷還便宜,這樣的消費方式深得大家的喜愛。而各大購物網站,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也各出奇招,除了降價打折一類,在商品品質、服務水平方面也提高再提高,比如說很多網站打出100%正品的保證,讓消費者放心購買。但是,購物網站信誓旦旦的保證是正品,所售貨品就一定是正品嗎?答案是:不一定。
遼寧李先生稱在京東商城3月份買到疑似假貨
遼寧營口消費者李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事。在很大的購物網站上購買進口化妝品,幾次購買都是貨真價實,但是今年3月的一次購物,就買到了疑似假貨。
李先生:是這樣,我在3月15號晚上,我是通過京東商城我買了一款蘭蔻的日霜,然後價格280元,在六天之後也就是21號,但是當時有急事沒有打開,22號第二天打開之後發現這個商品有一些讓我挺疑惑的地方,第一是包裝的很粗糙,因為給我感覺,一般情況下進口化妝品它包裝的比較精細,它這個玻璃紙包裝能看出來是手工包裝,而且玻璃紙的邊緣剪的不齊整還有豁口,這是一個地方。然後第二個就是那個瓶子的顏色與京東網站的顏色也不一樣,網上標註的是粉色,我手裡受到的是白色的。第三個就是這個瓶蓋和瓶身我看了一下都有磨損,不是新的。第四個就是這個產品沒有中文標識,這個我查了一下,跟以往東西不一樣在哪?以往我買蘭蔻都是有一些中文標識貼商品在表面的,告訴廠名、廠址包括保質期都有,而這個都沒有,就是一個純英文的標識,這是第四點。第五點就是說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蘭蔻官網,也找不到同款的商品,這個商品的名稱是"蘭蔻的水份緣舒悅日霜"。
李先生深思熟慮,總結了五點來說明自己在京東商城購買的化妝品屬於假貨之後,李先生開始和京東以及第三方賣家美妝國際交涉。
李先生:也買過那個叫,因為這個化妝品是給我愛人用的,她買過一個叫雅詩蘭黛的眼霜,那個包裝就明顯的不一樣,當時我通過這個包裝跟以往的不一樣,我又仔細看了一下,這一看有很多地方有區別,都不同,然後我就跟第三方賣家聯繫,但是這個賣家堅稱我這個是正品,肯定是正品,不是假貨,我說你這個東西是正品的話怎麼沒有中文標識呢?我說我查了一下咱們國家有《產品質量法》,說進口商品在國內銷售時候必須得有中文標識,如果沒有的話就被認為是假貨,或者說至少不是正品,通過水貨渠道帶來的,他後來不承認,我們肯定是正品,後來我跟他交涉幾次,他很堅決,說你要退可以但是總價280元,得扣掉你180元,因為你拆開了,我說我要不拆開的話我怎麼知道這個東西是正品不是正品呢?他說不行,得扣你一百塊錢,當時挺氣憤的,投訴到京東商城了,京東說協調,然後協調了很多次,有一次客服打電話給我,我說這個東西有幾點不是正品,他說哪幾點,我說完之後,最重要的一條你這個沒有中文標識,這個是不符合《產品質量法》的,咱們包裝除外,包裝、顏色、瓶子顏色包括磨損的我都可以除外,但是最重要的一條你這個沒有中文標識,你這個是不合法的,他說國內都這麼賣,客服就這麼跟我說的,他說國內都這麼賣,我說都這麼賣就合法嗎?他就答不上來了。
李先生和京東商城以及第三方商家交涉遇阻
李先生說,和京東的交涉很不順利,京東方面推三阻四,不願提供第三方的聯繫方式,說京東方面會和他們聯繫,甚至後來提出,京東只和直接購買人也就是李先生的妻子聯繫,而拒絕和李先生交涉。
李先生:然後之後我跟我愛人說,我說如果京東商城或者是第三方賣家給你打電話,你讓他聯繫我,然後京東商城始終不聯繫我,然後給我愛人發信息,說京東商城只能跟購買人聯繫,不跟第三個人聯繫,他是這麼說的,這是一次他發信息這麼說。之後還有一個北京的電話,打了我妻子的手機上,他問說你購買這個商品了,就是說你要我聯繫另外一個人是幹什麼呢?是不是律師?當時我說投訴,我說第一個你要提供我第三方賣家的信息,包括名稱、包括辦公地點、包括聯繫電話,他不提供,始終不提供,我說你要不提供的話,我第一個我要把京東商城作為第三人,只要有被告,我起訴你們,他聽到這個事就害怕了,然後就問我是不是律師,當時我愛人跟他說我沒有必要告訴你這個事,然後電話就撩下了,掛了。
幾次交涉之後,第三方賣家美妝國際終於聯繫了李先生,不過提出的解決方案很奇怪:可以退貨,但是全款280元,只退款180元,留下100元是因為李先生拆開了包裝,給賣家造成損失。
李先生:然後隔了三天,就時間挺長了,隔一個三天,有一個北京電話打給我了,電話號我還一直記著呢,他就自稱是第三方賣家的人然後跟我交涉,他說這個東西是海外代購的,由於海外代購他說是收購包裝的,我說磨損怎麼解釋?他說這個我解釋不了,你把圖片給我發過來,但是他始終也沒有要,沒有給我提供聯繫方式,怎麼發?也沒有給他發。就是說這個東西我們肯定是正品海外代購的,然後我們就是不給退,我說按照消法規定你這個賣假貨,要退一賠三,他說我只能給你退貨,不能賠三。
經濟之聲記者對此追問第三方商家和京東商城
按照李先生提供的聯繫方式,我們以購買到疑似假貨的消費者的身份聯繫了美妝國際的陳先生。對於這款產品沒有中文標籤,陳先生是這樣回答的:
陳先生:你覺得問題是哪塊?
記者:然後它有沒有中文的說明啊?
陳先生:中文標籤,我們賣商品都沒有中文標籤。
記者:為什麼?
陳先生:我們現在都沒有。
記者:為什麼沒有?
陳先:我們從4月1號以後才開始接到這個通知要提供中文標籤的。
記者:你們從什麼時候接到通知?
陳先生:4月1號。
記者:4月1號才接到通知?
陳先生:對。
記者:可是國家明文規定的如果沒有這個東西的話,肯定就是可以把它視為是假貨的。
陳先生:現在目前來說,他們是4月1號通知到我們的,我們要在落實當中也需要一個過程、一個時間,是這樣的。
記者:那如果說像我們這種已經買了的,怎麼辦呢?
陳先生:很多人都來不及貼了。
記者:很多人都來不及貼嗎?沒有啊,以前我在網上買都有。
陳先:原來我們接到通知時間和時效證明沒有那麼長時間的。
記者:所以你們賣出的都沒有是嗎?
陳先生:對。
記者:你們接到哪給你們通知?是京東給你們的通知還是哪給你們的通知?
陳先生:工商的。
記者:工商給你們的通知,工商給你們的通知是今年4月1號開始貼這個呀?
陳先生:對。
記者:不會吧,怎麼可能呢?
陳先生:這個沒有必要欺騙你怎麼樣的,因為315過後,他們說要穩定一下這個市場,就讓我們4月1號才下達一個這個通知的。
記者:是這樣的,是吧?那就是說我買的這個沒有的,你們現在也不負責任的,是吧?
陳先生:對,因為你畢竟說它4月1號下的通知,現在目前我們這個時間段和時效來說,我們許多那麼快的人力和物力馬上全部貼完的,這個是一方面,這個中文標籤你可以放心,這個沒有問題。
李先生在投訴中提到,產品的塑封明顯不是機器加工的,是進貨以後人工包裝的。
陳先生:另外一個就是什麼?就是塑封所有的香港過來這邊的貨,我們都是從香港拿過來的,所有香港過來的貨是沒有塑封的,這個塑封是我們後期自己貼的。
記者:這樣子的,是吧?
陳先生:你看上香港去買這些貨的時候,都是沒有塑封的,它就一個紙盒,但是你所有的塑封在國內來說,咱們國人都喜歡注重包裝,然後我們再抽調人力和物力去塑封,每個人的手法和手藝不一樣,這個你會看得粗糙一些,這個是另外一方面。
而對於產品印刷粗糙,陳先生是這樣回答的:
陳先生:第三個方面就是說,產品印刷略顯粗糙的情況下,這個我感覺,我現在怎麼說呢?我感覺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這個從香港莎莎裡面過來的貨,我感覺是不可能的。
記者:您覺得不太可能,是吧?
陳先生:對,我感覺不太可能。
對於李先生在投訴中提到的,他在蘭蔻的官方網站上沒有查到自己購買的同款產品,陳先生也做了解釋。
記者:還有一個問題,麻煩您我再請教一下,就是這個"蘭蔻水份緣舒悅日霜"後來我在蘭蔻的官網上壓根就沒有看到這款產品呀。
陳先生:這個叫蘭蔻水分源的不叫日霜,應該叫蘭蔻水分源的保溼霜,我們就拿著當做日霜去賣的,應該叫保溼霜,我印象中是,但是我不太肯定,我印象中是保溼霜。
記者:法文翻譯過來應該是保溼霜是吧?但是您在…
陳先生:你不要太聽我的,因為我也憑記憶的。
記者:所以您就在網站上標的是舒悅日霜,是嗎?
陳先生:對,標的是舒悅日霜,實際上給商家發的貨都是保溼霜。
記者:您給商家發的貨都是保溼霜,那您幹嗎不標保溼霜,非要標舒悅日霜呢?
陳先生:日霜好賣呀。
記者:日霜好賣。
陳先生:不是說我標這樣一塊的,就是它現在就是這樣一個形勢,在香港那邊,他們跟我們這樣說,說我們這個產品你就當日霜和保溼霜其實效果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是按照他們跟我們的一個想法就這麼標的,但是你可能在京東也好或者其他家搜索也好,可能基本都是拿保溼霜當日霜去賣的,甚至條碼是一樣的。
在京東的網站上,我們看到,蘭蔻的這款產品標明的原價是888元,而美妝國際的售賣價是310元,為什麼折扣會這麼大呢,陳先生說:
記者:還有一個問題我再請教一下,我在香港莎莎買的這個蘭蔻的日霜也好,保溼霜也好沒有300多一點點這樣的價錢的,這個是不是太便宜了?
陳先生:我跟你說,因為你買的量小,因為我們這個渠道是不一樣的,我們走的量,比如說這個都是以貨櫃來計算的,或者是一個半櫃一個整櫃來計算的,所以量它也是根據你量大和量少來決定這個價格的,你要說你去莎莎也好、去龍城大藥房也好,你去了以後,你肯定買一個和買十個價格是一樣的,但是你半櫃和整櫃出來的貨它是不一樣的。
記者:就是買十個和買一千個,價格就不一樣了?是吧?可以差得很多?
陳先生:十個、一百個,你在莎莎你去買一百個它可能也是按300塊錢,因為我們是工商去拿貨的廠家,我們買100或者是1000個,價格差的有(一倍)價格的。
最後,我們談到美妝國際售賣的這款產品是不是假貨,陳先生回答:
陳先生:像這款貨假貨率很少,幾乎是我到現在為止沒有見到有假貨概念的。
記者:您覺得假貨應該是什麼概念呢?
陳先生:因為我現在我沒有見到假貨是什麼樣子,所以我不敢肯定就是說你這個…
記者:我明白了,就是您從來沒有看到過假貨,所以您也不知道假貨是什麼樣子?我能這麼理解嗎?
陳先生:對。
記者:明白了。
在聯繫第三方賣家美妝國際的同時我們也聯繫了京東方面。我們和京東的相關負責人簡訊聯繫中提到「美妝國際堅稱自己的貨品是正品,請問京東方面能否進行佐證?」這位負責人在簡訊中回復「我們正在向商家要相關憑證,請稍等」。
京東商城:商家遺漏中文標籤視為違規
隨後不久,京東方面發來了這樣一封郵件:
京東第三方商家「國際美妝」提供了該商品「蘭蔻舒緩日霜」的代購購物小票,請見附件。
該商品對應的蘭蔻官網商品頁面連結如下:
目前我們溝通商家的處理結果是:
消費者投訴的「蘭蔻舒緩日霜」為京東第三方商家「國際美妝」的代購商品,商家表示商品質量沒有問題,並出示了當時代購的購物小票。從消費者滿意角度出發,京東第三方商家「國際美妝」已同意給消費者退貨並提供一定賠償。
感謝!京東集團 公共關係部
接到郵件之後,我們再次簡訊京東公關部負責人,詢問關於中文標籤缺失的問題。對方給我們的郵件回復是這樣寫的:
對於中文標籤的解釋如下,請參考:該商品貨源屬於香港代購,商家購進時無中文標籤。我們為了便於消費者辨識商品,要求商家補貼中文說明性質的標籤再進行銷售。但該商家銷售給消費者時遺漏中文標籤,我們視為違規。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包華、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裘葉律師對此解讀。
專家從法律角度講解假貨界定
經濟之聲:裘律師,請您先從法律方面來給我們界定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法律對於假貨是如何界定的?
裘葉:對於這個假貨的定義可能在法律上是沒有明顯確實的定義,但是根據相關的法律條文,比如說這個產品質量法當中明確了,比如說假冒他人的廠名、廠址,假冒他人的註冊商標、質量認證標誌等等這些的這種假冒產品都應該視為是假貨,但是沒有明確的定義說假貨就是什麼什麼,只能是說它不符合法律規定,那它就視為是假貨。
經濟之聲:好,那麼剛才我們大家也聽到了,我們消費者李先生是對於蘭蔻這款產品他認為它疑似假貨,那麼給出了5點原因,其中就包括沒有中文標籤的這個問題,那麼您對這個沒有中文標籤,您認為法律上是如何判斷的?
裘葉:是在產品質量法當中第27條就很明確的規定,就所有在中國境內銷售的產品都必須有中文標識,那中文標識應當對這個標識內容包括產品的名稱、廠名、廠址、規格、等級、含量等等,那就是說只要是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商品都必須符合這個,當然包括進口的商品都必須有相對應的中文標籤,而且關於化妝品這一塊還專門出臺了一個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它也明確規定化妝品必須使用規範的中文標籤。
經濟之聲:好,如果說判定這個沒有中文標籤的話,那麼在法律上應該如何判斷?它屬於什麼樣的貨品?
裘葉:從沒有中文標籤只能說明,說它這個貨物不是通過正規的途徑進入到國內來的,因為如果通過正規途徑它一定會有中文標籤以及中國質監檢疫檢驗總局貼的這種標識證明它的這種產品是合格才能進到國內來,如果它沒有只能說明它可能是假貨或者是現在很多人所說的這種走私貨。
經濟之聲:水貨,是吧?
裘葉:對。
經濟之聲:好,如果它是假貨或者水貨的話,會不會給消費者造成影響,如果造成影響的話應該怎麼賠償或者說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裘葉:是這樣,根據消法規定,如果說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當中參雜摻假如果能定性為這個產品就是一個假貨的話,那它當然就屬於欺詐消費者,那這種情況下它的賠償根據現行的消法它應該是以一賠三,但是如果說關於這個假貨是否是假貨這個問題它需要有一個定性,就是說現在從沒有中文標籤來說,不能一定推導它就是假貨,但是我們認為這個它應該是不符合國內的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的。
經濟之聲:好的,我想聽聽包華你的看法,如果說你買到的商品裡面沒有這樣的中文標籤,或者說像我們的消費者李先生所總結的那樣五點,比如說印刷粗糙、塑封的問題、官網上沒有看到相關的貨品等等這樣問題的話,你會認為它是什麼貨?
包華:我認為它肯定涉嫌假貨,一個產品尤其像化妝品,它的外包裝其實體現了這個產品外在的品質,我們說的產品質量不光是裡面塗用的這部分,可能也包括外在自包裝部分、設計部分,這個都屬於我們產品質量的部分。在這個情況之下,由於我們很難對罐裝這樣一些物品直接進行產品質量方面的鑑定或者識別,所以我們更多是依靠外包裝、依靠它的標識、依靠它的商標印刷等等來進行識別真假貨的工作,那麼如果在外包裝上確實跟真品差異化巨大的話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這樣外包裝的話,那麼咱們認定它假貨可能性就比較大。另外一個來說,對於消費者而言,在使用之前,其實只能看到外包裝,不能看到其他的內容,而我們很多的化妝品或者食品一旦開封之後就無法退還了這是一個行業上的規則,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通過外包裝來識別真假貨,可能說它是唯一的一個方法或者選擇,幾乎沒有其他的方式了。
經濟之聲:裘葉律師,我還要請教您一個問題,剛才我們談到了如果說沒有中文標籤的話,那麼它是有可能是假貨也有可能是水貨,那麼不管它是假貨還是水貨,我想請您法律上有沒有相關文件給我們界定它是不是正品?
裘葉:所謂的正品現在就是說應該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一種商品,但是具體它的這個質量標準應該按照這個,就進口產品來說它可能在國外是正品,但是進到中國國內來它需要經過相關的檢驗檢疫,如果證明是和國內的法律證明是正品的話它才可以算是正品,也就是說它剛才這個第三方賣家說,他在香港進來的,那可能在香港來說這個商品就是正品,它是合格產品,但是它進到中國境內以後,它這個東西是不是正品就不好說了,因為各地的標準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認為所謂的正品,特別是對於進口產品來說,它必須要經過國家質檢部門的檢驗檢疫的認可,同時加填中文標籤才能認為是正品。
經濟之聲:就是說如果說沒有中文標籤的話,你可能是假貨也可能是水貨,但是你肯定不是正品,對吧?
裘葉:對。
經濟之聲:好,我們再來看第三方賣家堅稱自己是正品,並提供了香港代購的購物憑證,這能不能夠證明它就是正品?
裘葉:這個就是我剛才說的,它只能說明,因為我們現在沒有看到這個所謂的代購憑證,如果確實能一一對應,證明它確實是從香港購得的,應該是在香港是個正品,但是因為它沒有通過國內的檢驗檢疫這個認證,所以它不能說它在中國就是一個正品。
經濟之聲:換句話說你在香港是正品,未必在中國就是正品,在內陸地區它就是正品,或者在香港也未必說它就是一個正品,要符合當地的一個相關的規定,是這樣嗎?
裘葉:是。
專家質疑京東對第三方缺乏監管 100%承諾無保障
經濟之聲:我們再來看,我們剛才在節目的記者調查的部分,我們也看到了我們要求京東提供商家正品證明時,京東方面說正在向商家索要,我想請教一下包華,你對商家的態度持什麼樣的觀點?
包華:這個回答其實體現了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商家在進行產品銷售之前是不用將自己的貨品來源以及相關的憑證交給京東進行備案的,否則京東不會事後進行詢問。第二個如果沒有消費者投訴的話,京東是不會啟動要求商家提供材料的,那麼這兩個信息其實充分表明了,如果我們在京東上訂購貨品,尤其是像化妝品,可能在購買之前上架之前,化妝品對此是沒有管理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消費者的權益恐怕很難通過京東這個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保障,而我們現在到京東去訂購物品,去付款,更多的是基於京東對我們這樣一個服務的支撐,以及我們對於京東品牌的認可,而在這一件事情上恰恰體現出來,我們對於京東的認可或者對於京東的信任本身缺乏一個最基礎的支撐,就是京東事先對於商家對於產品的審查,所以我認為這件事情反映出來的問題可能會很大,如果這個產品是這樣,這個商家是這樣的話,其他商家又會是怎樣?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推想。
經濟之聲:我們再來看,美妝國際方面說,他們從來就沒有中文標籤,而接到工商的通知從4月1號起開始貼,但是因為人力的原因,所以我不可能從4月1號開始一刀切馬上就會有,所以這個是要有一個延續的,而京東方面的答覆是第三方賣家把售賣給李先生的這個中文標籤遺漏了,包華我想請教一下你,你對他們雙方的說法你怎麼看?
包華:首先我認為商家的答覆是不準確的,按照剛才裘葉律師所談到的內容,中文標識這件事情是必須有的,在法律上早就有規定,而且據我了解,過去我們看到很多的商品也都是有的,所以不存在4月1號才開始貼的問題。第二一個來講京東所談到的標籤遺漏是不是需要京東去貼中文標籤,但是如果京東去貼中文標籤這件事情成立的話,在貼標籤之前京東最起碼應該審查商家貨源的信息,包括它的票據,那麼剛才我們所談到了,京東並不掌握這樣的信息,所以我認為也並不存在中文標籤遺漏的問題,所以我認為不管是商家還是京東,這個答覆都很難滿意,很難讓我們消費者信服。
經濟之聲:剛才的時候我們也說到了,我們的消費者李先生是總結了五各方面來說明他購買到的化妝品是疑似假貨,而剛才我們也聽到了我們的消費者的說法,我們的第三方賣家的說法以及我們京東的說法,剛才我們的評論員和律師也跟我們談到了什麼叫正品,什麼叫假貨,什麼叫水貨,好,那麼現在我們再來看,而且從目前我們看到的這個情況上來說,京東對於第三方賣家進駐的時候,他說售賣的貨品到底是正品還是疑似假貨並沒有一個相關的檢驗的程序,從我們現在個案上來看是這樣程序的,但是我們在京東的網站上,在隨便的什麼地方我們都能夠看到它百分之百正品這樣一個莊嚴的承諾。包華,對於這樣的承諾你應該怎麼看?
包華:我認為首先這個承諾可能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賣給我們消費者產品究竟是不是正品,究竟是不是真貨,對於京東來說並不是事先一個制度或者一個審查進行把關的,而是說出現了問題我幫你來處理,那麼如果是這樣的話,大家只能去考慮,我買到的東西如果是假的,有人賠償,但是我無法證明我們買到的東西都是真的,對於真假識別這件事情只能由我們消費者自己來說。第二個方面來講,可能我們在化妝品是跟其他產品不太一樣的地方就在於確確實實可能很難對於罐裝裡面產品的本身進行真假的辨別,那麼這種情況之下,它的隱秘程度就會更高,而對於這種隱秘程度更高的產品,京東目前可能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個需要我們電商整體行業來考慮,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權益目前來講無法得到百分之百保障,這是肯定的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消費者只要有一個問題就好了,就是說我們今後還能否從電商網站上繼續購買自己所謂放心的化妝品,這個問題我相信所有消費者心目中都會有的。
經濟之聲:我們再來看,不光是京東,我們看到很多的購物網站上都會承諾100%的正品,那麼這種承諾是不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還是說我只是一個宣傳的口號而已?裘葉律師。
裘葉:從現在目前的這個新消法規定來說,如果說你網絡交易平臺提供的這個承諾是更有利於消費者,他就應當履行,也就是說如果現在這個網站承諾,自行承諾說我出售的所有商品都百分之百的正品,那麼消費者買到這個東西疑似是假貨或者說確認就是一個假貨,那對於網站來說他必須履行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