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18條俗語,每一句都是大俗話,也是大實話

2020-12-15 賞詩品詞

老祖宗留下的18條俗語,每一句都是大俗話,也是大實話。

1.金瓶落井。

本意是金瓶落井無消息。指言石沉大海,杳無回音。

2.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師婆跳假神。

正如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學好、跟壞學壞,跟著巫婆就會裝神弄鬼。

3.金漆馬桶。

譏諷服飾華麗而腹中毫無學問的人。

4.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自己的命運,只能由自己承受,別人是無法替代自己生死的。

5.久住令人厭。

在親朋家住久了,就會令人家生厭。

6.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了了:明白。沒有大智慧的人,就不會有領悟真理的心。

7.摳心挖肚。

形容費盡心思,苦苦思索。

8.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不學習就不會有廣博的才能。沒有一顆寧靜之心,學習是不會成功的。

9.久雨必有久晴。

久雨:長期下雨。久晴:長期無雨。長期下雨之後,必然會有長期晴天。指久澇之後有大旱。

10.扛七個打八個。

形容人能說會道,說話不讓人。

11.功名富貴,難比天高。

要想取得功名、富貴,比登天還難。

12.飛蛾撲燈甘就鑊,春蠶作繭自縛身。

鑊:鍋。飛蛾撲火甘願落入油鍋,春蠶作繭自己纏住自己,形容自取滅亡。

13.力大者為強。

力氣大的人為強手。

14.非莫非於飾非,過莫過於文過。

最大的錯誤莫過於掩飾自己的錯誤,最大的過失莫過於掩飾自己的過失。

15.盡忠而不能憐下。

要對朝廷盡忠就不能憐惜屬下。

16.盡忠者不能盡孝。

要報效國家,就不能留在家裡盡孝道。

17.空口也難說白話。

比喻沒錢難辦成事。

18.摳心挖膽。

形容待人極其誠懇,真心實意。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留下一句經典俗語,生活處處皆學問
    老祖宗留下一句經典俗語,生活處處皆學問大多數商人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都是以利益為主,甚至很多人都先入為主地把商人定義為「奸商」。在過去,商人的地位其實是很低的,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想通過經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其實現在商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職業,就像其他職業一樣,沒有什麼高低之分。
  • 俗語:不會做飯的看鍋,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俗語:不會做飯的看鍋,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民以食為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因為網絡而應運而生的吃播們層出不窮,人們的關注點也從喜歡吃美食上升到了學做美食的階段,我們的老祖宗也不例外,沒有經得住美食的誘惑,流傳出一句有一句俗語。是啊,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也是密切相關的,範仲淹曾言,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都愛那鱸魚鮮美的味道。杜甫曾作詩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更是將食物的美妙躍然紙上,讓人嚮往。
  •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理嗎?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理嗎?通過了解學習以前的那些傳統文化或習俗我們就會發現,以前人們在生活各方面的事物上講究忌諱非常多,大多都是人們的心理作用或是傳統觀念所導致形成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現在看來都是一些毫無道理、毫無根據的做法,可是過去人們在這方面還是很看重,因此也留下了很多和那些講究忌諱有關的俗語。
  • 老祖宗留下的三句話,直指人心,揭示人性,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老祖宗留下的三句大實話,句句大智慧,直指人心,揭示人性,每讀一遍,醍醐灌頂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如璀璨星河,繽紛絢麗,形式多樣。除了詩詞歌賦、經史子集之外,有一種文化形式新穎獨到,別開生面,這就是俗話。
  • 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是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
    俗語是老祖宗通過社會現象,總結出來具有一定道理的金句,雖然它的體裁通俗易懂,但是其中的深意卻非常值得品味。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希望自己成為大富大貴之人,但是我們大多數都過得平凡,美好的生活是我們殷切盼望的,老祖宗同樣對幸福生活充滿了嚮往。於是在漫長的歲月長河裡,老祖宗根據日常的觀察,發現了富貴之人的面貌特徵,雖然說這類人不一定大富大貴,但是過上富裕的生活是很正常的。
  • 俗語:「大寒脫衣裳,清明雪打秧」,老祖宗留下的經驗,真管用!
    俗語:「大寒脫衣裳,清明雪打秧」,老祖宗留下的經驗,真管用!在我國古代的時候,人們把農業生產中的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統計出來,再結合天文地理中的一些知識。「大寒脫衣裳,清明雪打秧」,這句俗語中的「大寒」和「清明」其實都是節氣,俗語十告訴我們,在大寒這個節氣的時候如果氣溫回升,人們把過冬的衣服脫掉,那等到清明的時候,氣溫就會驟降,也就是有可能有「倒春寒」,這種天氣會致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 俗語: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
    所以那時候人們非常重視自己家中田地的好壞,經常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田地裡倒騰,因為本來每家人所擁有的地就比較少,如果再不好好種地種田,那只能等著被餓死了。通過那些影視劇我們可以大概的了解到,那些家庭條件好一些的人家中都有許多的田地,其實這也是那些人家庭條件比他人好一些的原因之一吧!畢竟他們每年光在糧食這方面的收穫就比別人多出許多。
  • 俗語「有福之人六月生」,老祖宗這麼說有啥依據,看完你就明白了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聽過一些俗語,這些都是老祖宗給我們積攢下來的經驗,雖然有些話聽起來比較迷信,但是並不代表這句俗語完全沒有道理,每句話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的,就比如說老祖宗關於福氣的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六月生」,這只是俗語的上半部分,字面意思非常簡單,就是說六月生下來的孩子都是有福氣的,聽起來好像很不錯,不過古人這麼說一定是有他的道理,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古代的生活比我們現在差遠了。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並不是迷信,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並不是迷信,蘊含老祖宗的智慧我們國家歷史上下五千年,而且沒有出現過斷層,其他的一些古國都已經消逝在歷史的車輪之中了,這讓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這段歷史長河之中,出現過數不勝數的歷史名人,他們的智慧讓人敬仰,但是,經歷過千百年風雨歷程的洗禮,中華大地的老百姓們也是誕生了屬於自己的民間智慧,俗語就是其中之一,這麼多年,千千萬萬的俗語可謂是層出不窮,這都是千百年來歷史教訓的總結,而有的則是用血與汗換來的真理。
  • 俗語「飽漢不知餓漢飢」,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眾所周知,在農忙時節,農村人都相信,只有「吃飽了」才能「好好幹活」。由此可見,從簡簡單單的「吃飯」當中,老農們就總結了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智慧。其中有這樣一句農村俗語「飽漢不知餓漢飢」,下半句更為經典,將老祖宗的處世智慧體現的淋漓盡致!你知道是什麼嗎?
  • 俗語「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說的是啥意思?老祖宗的養生之道!
    這些富含哲理的句子,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的涵蓋範圍很廣,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我們每個年齡段的面臨的事情,都有著相對應的俗語。熟讀並且掌握俗語中的意思,對於我們的生活大有裨益。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很多俗語已經不適用,但是有一些俗語仍然有它不可磨滅的價值。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腿軟同房,自取滅亡」。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要說起俗語,很多喜愛歷史的看管都十分熟悉了。俗語在民間的用處可是不小,最常見的就是老人經常用俗語來解釋天氣。民間俗語最早就是古人總結而來,俗語不像成語聽起來文縐縐,字義深奧難以理解;俗語多數都是朗朗上口,字面意思簡單易懂,上下句之前往往並不對應。因此也有不少的學者認為,俗語最早是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總結而來。但不可否認的是,俗語發展到今天,其意義可謂是十分久遠。簡單字面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做人的大道理。在農村,俗語都是一輩輩人總結流傳下來的。
  • 普寧的老祖宗們留下的這些俗語 原來都是真人真事
    俗語:「凡事學大丈」意指做事心中無數,盲目跟從。 南霽雲突圍成功,到達淮陽時只損失兩名部下,唐朝的將軍們都妒忌張巡的威名,坐視其敗,不願伸出援手。臨淮的守將賀蘭進明,尤其如此。南霽雲苦口請兵,賀蘭進明只是不答應。南霽雲悲憤之至,在宴會中撥出佩劍,砍斷一隻手指,鮮血淋漓地斥責賀蘭進明自私,座中人不禁為之淚下。  睢陽城破,張巡、南霽雲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國。  潮陽及澄海都建有雙忠公祠,以紀念張巡和許遠。
  • 老祖宗關於搬家的講究,總結出一句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
    老祖宗關於搬家的講究,總結出一句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對於人類來說,房屋是最重要的棲身之地。將房屋修建得更加舒適,更加適合家人居住是每個時代的人們都要考慮的事情,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也開始換房子,希望能讓家人得到更好地生活和發展。既然要搬家,就需要注意各種事情了。也許朋友們沒有注意到的某些事情恰好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
  • 俗語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何意?老祖宗經驗之談
    俗語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何意?老祖宗經驗之談相信大家聽過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們代代流傳下來的智慧,雖然言語上很通俗,但細細品味後卻又很有道理,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幫助,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個俗語:「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老祖宗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一起來看看其中的道理吧。
  •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然而農村老人對於知識的重要性,卻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就比如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它具體講述的是什麼意思呢?「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我們可以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很久之前的農村,如果在房屋的前門不點上一盞油燈的話,那麼房屋的後院就會顯得非常昏暗。」字面上似乎沒什麼稀奇,但是這句俗語蘊含了老祖宗的智慧!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究竟是何含義?老祖宗的經驗是否可靠
    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風格迥異的文化,而民間俗語便是其中的一種。在老祖宗留下來智慧結晶中,俗語往往深入淺出,平易近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刻畫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而這些俗語也因為積累了中國代代相傳的古老智慧,而被百姓所接受,並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血肉之中。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老祖宗的話,在告訴我們什麼?
    其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能見到傳統文化的身影,例如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大門上貼的對聯,過節日時的習俗以及農村老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俗語等。所以說,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方方面面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傳統文化中的俗語。說到俗語,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一定不會對此感到陌生。
  • 早上和晚上不能幹的兩件事,古人留下了一句俗語,有道理嗎?
    早上和晚上不能幹的兩件事,古人留下了一句俗語,有道理嗎?說起俗語,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是我們中國文化所特有的一種形式。為了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或者表達某種特殊的習俗,他們往往以俗語的形式呈現出來,並逐漸被越來越的人所接受,最後流傳至今。也許,很多的俗語都包含著迷信的成分,但是這終歸是一種最美好的祝願和希冀。今天,我就要給大家帶來一個俗語。很多人肯定聽說過這前一句。早上和晚上不能幹的兩件事,古人留下了一句俗語,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