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風波」以來,港警首次否決遊行申請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修例風波」以來,港警首次否決遊行申請

【文/觀察者網徐乾昂】

上周日(21日)香港元朗地鐵站內發生暴力衝突。對此有「港獨」人士欲發起7月27日「光復元朗」遊行。香港警方今天下午(25日)發函,駁回遊行申請。

值得一提,這是6月份香港爆發「反修例系列遊行」以來,港警開出的首張《反對通知書》。

圖自港媒

綜合港媒消息,香港警方此次函件以「禁止公眾集會及反對公眾遊行通知」為題,由元朗分區指揮官葉劍影代警務處處長盧偉聰發出。通知列舉5點反對遊行的理由,摘要如下:

1、此次遊行目的是針對7月21日發生的元朗「暴力事件」,警方有理由相信,遊行人士會與當地民眾發生肢體衝突,對遊行人士、村民和其他人士構成危險。

2、警方要求遊行申請者更改遊行線路及終點,但申請人拒絕,也未能提供後備路線。

3、集會位置位於元朗水邊村遊樂場,申請人未獲得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批准。此外,遊樂場外人行道面狹窄。

4、遊行路線途徑青山公路元朗段,是交通主幹道,行車線中段輕軌鐵路設有高壓電網,可能發生危險。

5、基於近期集會遊行發生嚴重衝突的可能性高,以及考慮到近日社會氣氛,警方有理由相信,此次集會參與者的行為,不在申請人的可控範圍內。

觀察者網注意到,這是香港警方自6月「反修例系列遊行」以來,發出的首張反對遊行的通知書。

早前6月12日至14日,「港獨」組織「民陣」曾向港警發出遊行集會申請,獲批。但在6月12日上午,遊行隊伍偏離原定中環龍匯道南面行街區域,前往立法會、中信大廈即政府總部附近製造騷亂,被警方定性「暴亂」,並出函警告。

香港律師團體「法政匯思」召集人、吳宗鑾律師解釋: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安條例》規定,若民眾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的遊行活動,即屬犯罪,一旦被簡單程序定罪,可被罰款5000港元及監禁3年;而經過公訴程序定罪,可處監禁5年。吳宗鑾認為,如果案情嚴重,如有人死亡,就有機會以公訴程序定罪,即最高可被判監5年。

《大公報》透露,本次「7•27遊行」申請人是鍾健平,是「港獨」組織「港人自決藍色起義」的成員,曾因為在2013年七一遊行企圖衝擊警方防線,被判非法集結罪成,他與「港獨」分子梁金成亦關係密切。

相關閱讀:

走進衝突後的香港元朗近距離觀察激進反對派的「眼中釘」

21日晚22時許,港島上環地區的大批激進分子剛剛衝擊完中聯辦,與清場的警方在信德中心外對峙,幾乎同時,西北方向20多公裡外的新界元朗區發生一起突發事件,有身著白衣人士在香港西鐵線元朗站用藤條等工具追打身穿黑衣人士,事件造成45人受傷。反對派指責警方「未能及時到場」,輿論視線迅速從激進人士製造暴亂侮辱國徽轉向「無辜市民被黑社會毆打」。

儘管香港警方迅速對事件展開調查,但激進人士卻不斷煽動次日去「復仇」,23日,被反對派指「跟白衣人握手」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父母的墳墓遭到激進人士損毀,「元朗會發生什麼?」讓很多人捏一把汗。《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兩次前往元朗,近距離觀察這塊被激進反對派視為「眼中釘」的地方。

走進元朗區,街面回復如初

22日晚20點,港島開往元朗的968路公交車上,一路只有包括《環球時報》記者在內的5名乘客。「平時可不是這樣!都快坐滿了!」一名回元朗的女乘客剛給家人打過電話,詢問「家那邊是否安全?」她對記者說,今天一整天網上都在傳元朗有「幫派尋仇」,可能「有大型事件將要發生」。正如這位女乘客所講,一些港媒甚至未經求證就將傳言直接放在網站醒目的位置,提醒市民「下午15:00-晚上22:00切勿前往元朗。」

不出所料,晚9點的元朗已是靜悄悄,沿街商場和店鋪全部關閉,這種情況並非入夜才有,當日白天開始,就有網友在社交媒體轉發元朗「空城」的照片,因為一些村民收到「溫馨提示」,建議他們儘早落閘關張。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的時候,往往只是虛驚一場。22日眾多港媒炒作的「元朗黑夜」並沒有如期而至。一些香港朋友漸漸反應過來,紛紛向記者表示這可能又是反對派在「放風」,目的是幹擾元朗的正常生活。

▲圖:元朗街邊的標語

23日上午,《環球時報》再度來到元朗,街面已恢復如初,元朗廣場九點多就已開張,商場下的麥當勞已坐滿吃早餐的上班族。「捍衛元朗和諧,維護地區安寧」的標語在每一條街道都有,路邊鐵欄上何君堯議員的宣傳海報上,仍留有反對派的侮辱性塗鴉。記者的相機並不會吸引猜疑的目光,路邊或有幾個身穿黑色衣服的市民,也完全不會招來敵對行為,反對派近來不停聲稱「穿黑衣服進元朗有危險」的言論顯然並不屬實。

22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對元朗發生的暴力行為予以強烈譴責,表明特區政府同樣會全力調查跟進,依法追究。但香港社交媒體上反對派煽動暴力的聲音仍然在發酵,「7.27光復元朗」成了激進人士掛在嘴邊的新口號。

為什麼是元朗?

在21日的衝突爆發前,也曾有激進的黑衣人到元朗被當地群眾驅趕的事件發生。激進人士甚至在網上喊出「得元朗得天下」的煽動口號。為什麼遠離香港行政金融中心的元朗成為衝突的中心?或許可以從元朗的人文地理特色中找到些許線索。

元朗區在香港18個行政分區中地處最西北,緊鄰深圳灣,元朗鬧市中心距離深圳福田口岸只有不到10公裡。與香港南部繁華的九龍和港島不同,元朗的歷史和宗族文化更顯厚重,香港法律規定,年滿18歲,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認可鄉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一生可申請一次於認可範圍內建造一座最高3層(上限27呎/8.22米高),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呎(約65平米)的丁屋,無需向政府補地價。這些丁屋大多位於「圍村」(傳統中國村落,用以防禦鄰近仇敵、盜寇和猛獸,多見廣東南部)內。在元朗,隨處可見以「圍」字結尾的村名,「丁屋」和「圍村」也成了元朗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觀。

▲圖:21日衝突發生時,「白衣人」聚集的南邊圍村

23日,《環球時報》記者走進緊鄰西鐵元朗站的「南邊圍」村,這裡也是21日衝突時白衣人聚集的地方,南邊圍「福德堂」裡,幾名中年男村民正在吸菸聊天,在記者表示想了解衝突情況時,他們明顯提高警惕,並不停向記者解釋:「我們都是本村的,那天打架的都是外邊來的,我們跟他們沒關係。」

「我們並不是網上所說的那麼好鬥!」一名男子對記者說,愛搞事的是那些穿黑衣服的人,「他們就是想搞亂我們的生活。」該男子還建議記者到村子裡看一看,拍建築可以,但不要拍人。《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福德堂外懸掛的一張警告:「此乃本村私人土地範圍,因接獲村民及私人業主投訴,近日有自稱傳媒及政府部門和閒雜人等,在村內招搖撞騙及任意拍攝,受到不必要的滋擾。故此,任何可以人士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進入本村,違者報警處理及後果自負!」

帶記者前來採訪的元朗居民周女士解釋說,新界圍村村民生活相對安寧富足,在香港其他地區人眼裡,他們是「鄉下人」,也是「有錢人」,畢竟他們沒有購房的壓力,「同樣的,元朗人也非常討厭被外來人士滋擾,因為這會直接影響他們安寧無壓力的生活。」

▲圖:元朗南邊圍村

南邊圍村並不大,村內的道路狹窄,兩側是高矮不等的丁屋,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房屋外牆上經常可以見到譬如「八鄉古廟恭賀觀音大士寶誕法會」、「專業風水,八字命理」之類告示和招牌。記者想起,七月中旬元朗區居民趕走企圖鬧事的暴徒後,網上流傳一張名為「『公海』 18區聯合群‐屯元天」 的Telegram群組截圖, 內容顯示有人組織所謂「掃墓隊」,去元朗廈村、祥降圍一帶, 掘出原居民的祖宗山墳洩憤。「對傳統的元朗人來說,這顯然是莫大的挑釁。」周女士說。

▲圖:23日元朗街景

由於臨近內地,元朗的內地移民比例也相對香港其他地區更多。在南邊圍村口,雜貨店鋪老闆鍾先生聽出了《環球時報》記者的內地口音,便主動邀請坐下來跟他聊聊天。他告訴記者,自己今年已經82歲,1962年為躲避饑荒從內地遊水來港。他告訴記者,元朗圍村這邊年輕人大都出去工作,村裡中老年人多,「像我這個歲數的,早年見過日本人用刺刀捅中國人,來香港後又被英國人欺負,我開店買輛車跑運輸,每個月要交300塊給警察,才能保證不被他們找藉口罰款。現在香港的年輕人都沒經歷過這些,所以我們對祖國的感情他們經常不理解。」

「妖魔化」元朗導致輿論焦點被轉移

「元朗人其實很豪爽很可愛,打個比方,有的圍村逢年過節喜歡邀請歌手來唱歌,歌手在舞臺上唱,村民就開始遞紅包,受歡迎的歌手一首歌下來能收幾十個紅包!」周女士說,也正因為元朗的人文特色,元朗人也經常被「妖魔化」。在香港很多人喜歡把元朗乃至新界跟黑社會扯上關係,似乎這裡人人都加入幫派,這跟缺乏了解有關,「比如每年春天的天后誕元朗都要舞獅,舞獅年輕人都會穿上寫有自己宗堂名字的傳統服裝,有不懷好意的人就嚷嚷『某某堂』是黑社會的堂口。這是很可笑的。」

「妖魔化」元朗的一個最明顯的效果就是,輿論焦點完全被轉移了。《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21日衝突過後,香港電視新聞裡幾乎是滾動式播放衝突畫面,大多數港媒都在緊盯此事哪怕最細微的進展。記者走進衝突發生的西鐵元朗站準備回港島時,站內仍有媒體在做直播連線。而此前反對派衝擊中聯辦、侮辱國徽、毆打路人卻很少有人提起。

▲圖:23日元朗街景

被反對派指「與白衣人握手」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也成了近日香港電視中的焦點,儘管他早已澄清自己是在21日晚飯後碰到支持者握手,並非參與指揮,但在香港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中,澄清效果似乎並不明顯。23日下午,有激進人士找到何君堯父母的墳墓並搗毀,並拍攝侮辱性照片上傳網絡。同日,香港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聯署強烈譴責激進暴力分子惡意針對何君堯議員的一連串違法暴力行為稱:「這些卑劣的刑事毀壞行為,用意惡毒無比,涉及受影響議員整個家族並傷害其感情,這都是香港法律及社會道德不能容許的,實在天理難容!我們予以強烈譴責,並要求警方嚴肅追究犯事者。」

「一些香港媒體就是這樣,很偏頗,偏袒泛民。」2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前香港保安局局長、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這樣評價。

23日,多家港媒消息稱,元朗衝突事件已至少拘捕7人。但警察一如既往地成為反對派討伐的對象,「事發時遲遲不來」是其最主要的攻擊理由,對此,葉劉淑儀表示,這樣的指責是絕對不公平的,因為警力是有限的,「在事件發生時,他們甚至需要在幾個地區來回的調動。」葉劉淑儀說,一個多月來,香港警方已承受了莫大的壓力和委屈,自己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把自己的日程排滿,去慰問警嫂,她同時也呼籲社會對警察多一點寬容和關懷,「這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本報記者範凌志

相關焦點

  • 香港警方修例風波以來首次查獲槍枝武器
    這是香港修例風波引發示威遊行以來,警方第一次查獲槍枝武器。  香港特區政府警務處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高級警司李桂華當日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警方收到情報稱,有人計劃在8日的遊行集會中使用槍械製造混亂、射擊警員,或嫁禍警員及傷及無辜路人。  李桂華表示,警方當日在11個地點進行突擊搜查,在炮臺山道一帶查獲一支9毫米口徑格洛克半自動手槍、105發子彈、3把匕首和軍刀。
  • 香港修例風波回望:深重的邪惡與被顛倒的是非
    2019年,香港在國際金融危機所致衰退後首次出現負增長,約一半的主要服務業營收劇烈下滑,其中住宿服務業、零售業同比分別下跌14.3%和11.1%,來訪旅客人次大幅下降,零售、住宿、餐飲行業的失業率高位運行。始於這一年夏天的修例風波,重挫香港經濟民生。至今「黑色暴力」陰魂未散,「東方之珠」仍未擺脫回歸以來最嚴峻局面。
  • 男子毀壞香港某咖啡店,「修例風波」以來首次有被告「禁足」所有商場
    這是「修例風波」以來,首次有被告「禁足」所有商場。港媒報導截圖據《大公報》等港媒報導,被告王焯彥今年20歲,報稱任裝修工人、售貨員、健身教練等數項工作。本月26日晚,黑衣人在全港多區商場發起名為「和你Shop」的滋擾破壞店鋪行動。
  • 「修例風波」帶來的後遺症不斷浮現,港媒:香港為春節經濟憂愁
    「修例風波」帶來的後遺症不斷浮現,打工仔的飯碗岌岌可危,想高興也高興不起來。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年關將至,幾家公司傳出減薪消息。經營港澳間往來的噴射飛航的信德中旅船務管理公司發出內部通知稱,月薪7萬港元以上的員工減薪12%,3萬-7萬港元的減薪10%,月薪1萬至3萬港元的減薪8%,月薪1萬港元以下不受影響。
  • 港警截獲偷渡分子,涉及參與「修例風波」
    撰文丨呆妹 舒舒根據香港媒體的報導,有兩名企圖偷渡到內地的男子被香港水警截獲。至於其偷渡的動機,香港警方一直在調查之中。當然,在這些偷渡客中,警方也發現了一些曾經參與過「修例風波」的人員,通過虛假的身份,先偷渡到內地,然後試圖繼續偷渡到臺灣,以尋求所謂的「庇護」。
  • 「修例風波」以來首例!男子破壞商鋪被判禁足全港所有商場
    這是修例風波以來,首次有被告遭禁足所有商場。本案件將於2020年1月24日再次開庭。據悉,12月26日,在旺角朗豪坊4樓的美心集團旗下的星巴克咖啡店內,這名20歲男子「無合法辯解而損壞」店內財物。案件經審理,署理主任裁判官嚴舜儀批准該被告以現金5000元保釋,但需要交出所有旅遊證件,此期間不準離港。被告需遵守每晚12時至早上6時的宵禁令。
  • ...黑色風暴」籠罩下的香港,一探修例風波背後的原因 | 另一個香港
    ,還原了「修例風波」以來六個關鍵事實真相。這份重磅報告用大量事實告訴人們,「修例風波」發生以來,誰才是香港真正的守護者。 1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專題片《另一個香港》通過現場實錄、香港民眾的聲音及各國專家的評論,聚焦「黑色風暴」籠罩下的香港,抽絲剝繭,一探修例風波背後的原因。
  • 修例風波中暴力亂港實錄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自6月以來,香港反對派和一些激進勢力借和平遊行集會之名,進行各種激進抗爭活動。雖然特區政府已多次表示修訂《逃犯條例》工作已徹底停止,但他們繼續以「反修例」為幌子,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暴力行為不斷升級,社會波及面越來越廣。這些人肆意踐踏法治,惡意破壞社會秩序,搞得香港烏煙瘴氣、動蕩不安。
  • 港鐵:修例風波中的香港傷痕
    從6月份「修例風波」開始,香港社會動蕩不安,港鐵亦難獨善其身,經歷了多次被破壞、封站,這是一個多月以來,大學站第一次恢復運營。 若從城市上空俯瞰香港,整個輪廓像是一顆心臟,而密匝匝的港鐵線路便是這顆心臟上遍布的血管,總長256.6公裡,把93個車站和68個輕鐵站上的乘客輸送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在車門一開一關的吞吐中,香港1106平方公裡上的18個區連接在一起。
  • 「修例風波」以來港鐵90%車站受損,站內設施遭破壞逾7400次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 「修例風波」以來,在亂港暴徒連續破壞下,港鐵遭遇了「40年未有」的嚴峻情況。 最近有人發現,港鐵旺角站的玻璃幕門被鋼板取代,港鐵回應稱,這是由於旺角站此前遭暴徒闖入破壞,維修人員對幕門進行的臨時修復。 截至目前,港鐵仍沒有完全恢復其正常運營時間,遭受嚴重破壞的大學站也仍在關閉中。
  • 港鐵,修例風波中的香港傷痕
    從6月份「修例風波」開始,香港社會動蕩不安,港鐵亦難獨善其身,經歷了多次被破壞、封站,這是一個多月以來,大學站第一次恢復運營。▲風波中的港鐵大學站,站臺上的監控設備被破壞。1979年9月30日9時45分,香港第一班地下鐵路列車從石硤尾緩緩開出,直至今日,港鐵成為了全世界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今年本該是值得慶祝的40周年,但一場始料未及的「修例風波」,這些「血管」一度破裂、堵塞,港鐵陷入癱瘓,依靠港鐵出行的人們,亦深感不安與彷徨。
  • 香港「修例風波」最年輕被告,判了
    香港「修例風波」以來最年輕的被告,今日在法庭被判。據大公文匯全媒體報導,19日,香港一名12歲初中生,被西九龍法院少年庭法官判處接受24個月的兒童保護令。他於10月初在旺角警署及港鐵太子站外牆噴上仇警字句,被警方拘捕。
  • 香港市民元朗遊行撐警執法 96歲抗戰老兵:香港情況令人心痛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14日下午,香港元朗有市民發起支持警察遊行,香港「橙新聞」《文匯報》等港媒11月14日報導稱,一位參加遊行的96歲香港抗戰老兵發言時表示,見到香港現時情況感到心痛,他說要止暴制亂,支持警方執法,香港才能繁榮。
  • 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審視報告,戳破反對派抹黑港警謊言
    【環球網報導】綜合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15日報導,香港監警會今日(15日)發表香港「修例風波」的審視報告。報告打破了反對派編造的「警察打死人」等謊言,並提到警方在過去多月處理示威活動時使用武力,是為應對示威者的非法行動,以及遭暴力示威者襲擊時保護自己及他人。
  • 修例風波每天超過5場遊行集會
    從6月初至今,香港「修例風波」已經持續近半年。26周,179天,900多場遊行集會,5947人被拘捕……央視記者始終在一線關注、記錄、報導。我們整理出的這組數字,讓你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了解「修例風波」陰影下真實的香港。》》
  • 港警首次搗毀暴徒「地下電臺」,2020年還香港平靜
    據環球網1月3日報導,香港「修例風波」爆發以來,警方首次破獲專為激進示威者「助攻」的非法電臺。經深入調查後,香港警方於1日首次搗破黑衣暴徒的「地下電臺」,5名骨幹成員被拘捕。香港警方還檢獲一批通信器材、氣槍、斧頭和利刀等武器,不排除被捕暴徒準備在非法活動中使用。對此,香港警方表示,根據電訊條例,高頻率或高功率電訊器材的用家及發布者需要領牌,否則即屬違法,為暴徒提供通信支援,涉嫌懷疑協助暴徒的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監10年。
  • 香港修例風波下的元旦:港青北上覓安寧
    中新社香港1月1日電香港修例風波下的元旦:港青北上覓安寧記者 香企容「這6個多月我受夠了」,這是現年23歲、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龍小姐在整個訪問中說得最多的話。在修例風波下,香港過去半年多以來經歷了銀行、商店、鐵路設施被毀,經歷了大街小巷無故被縱火,經歷了所謂的「罷工罷市罷課」。整個城市的氛圍灰濛濛的。被問到今年香港的元旦與往年相比有否不同時,龍小姐坦言,幾乎感受不到節日氣氛。
  • 香港市民元朗遊行撐警執法 96歲抗戰老兵走上街頭
    原標題:香港市民元朗遊行撐警執法,96歲抗戰老兵:現時香港情況令人心痛[環球網報導記者尹豔輝]14日下午,香港元朗有市民發起支持警察遊行,香港「橙新聞」《文匯報》等港媒11月14日報導稱,一位參加遊行的96歲香港抗戰老兵發言時表示,見到香港現時情況感到心痛,他說要止暴制亂,支持警方執法
  • 修例風波抓捕6500人,林鄭月娥道出國人心聲
    據警方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本月27日,「修例風波」期間共有6494人被捕,其中2591人是學生; 涉暴動罪、非法集結者分別有1406人、3070人,整體被控人數多達1023人。專題片首先播放了6月以來暴徒惡行、警方執法的各種畫面,在過去7個月,香港警隊一直緊守崗位,處理一連串社會暴力衝突事件;全港每一個角落有暴亂,警察都要趕去執法。此外,片子還回顧了抹黑誣陷警隊的一些謠言和假新聞。
  • 香港中學校長談修例風波:不要讓校園淪為政治角力場
    原標題:香港中學校長談修例風波:不要讓校園淪為政治角力場   中新社香港9月2日電 題:香港中學校長談修例風波:不要讓校園淪為政治角力場   中新社記者 龍曼   過去兩個多月修例風波困擾香港,許多青年選擇走上街頭表達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