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機場回國。出境時,塞爾維亞官員發現我的護照上有科索沃的出入境記錄後,一言不發,拿出印章「啪、啪」兩聲,在上面蓋上藍色的「CANCEL」字樣。
在巴爾幹半島諸國旅行,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很短,適合自駕。我把巴爾幹半島環線旅行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在這裡租、還車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查詢塞爾維亞所有的租車公司,他們在租車政策都不允許去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否則所有保險將會失效。而這兩個國家在環巴爾幹半島旅行線路東南部節點上是無可迴避的。
後來我選擇在波赫租車。在波赫租車可以去阿爾巴尼亞,不可去科索沃。儘管不完美,但至少環巴爾幹半島線路是能夠走通了。
對於我來說,在整個九十年代,記憶中塞爾維亞與科索沃衝突的新聞經常充斥各大報紙的國際版。
由於不能開租來的車去科索沃,我把車停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酒店裡。地拉那到科索沃首都普裡斯蒂納大約有260公裡的路程。我請酒店老闆Hile幫忙約車,沒想到Hile願意親自送我過去。他說有很多親戚在科索沃,一兩個月就會過去一趟,路很熟。
從地拉那到普裡斯蒂納一路都是丘陵山地,並不平坦。然而,這兩個並不富裕的國家卻花費巨資建起了一條連通兩地的高速公路,顯示出兩地非同尋常的密切關係。
這是阿爾巴尼亞側的邊境檢查站
到了科索沃側的邊境檢查站,問題來了。這個檢查站的警察很多,而且都帶著槍。可能是因為我的護照上有塞爾維亞出入境章,一個警官把我的護照收走後回到辦公室。Hile陪我在車上等了很久。
這是科索沃側的邊境檢查站
Hile說最近科索沃與塞爾維亞在北部邊境又發生了小規模的衝突,快要打起來了。過了很久,警官從辦公室出來後,又對我盤問起來。感覺有點不對勁,我開始表示聽不明白他的問題。這一招在國外對付難纏的事情比較有用。
科索沃不大,人口只有兩百萬人,比北京的朝陽區的人口少多了。首都普裡斯蒂納是一個小可愛的城市,人好,整潔,有規矩。
科索沃首都普裡斯蒂那市區最主要的大道叫柯林頓大道,柯林頓大道上有一座前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銅像,銅像的上方是一副柯林頓的巨幅畫像。
Hile說這個城市還有布希大道。普裡斯蒂城市很小,本身就沒幾條街道,可見,美國人在科索沃問題上的介入有多深。
當年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大力幹預,科索沃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獨立,巴爾幹地區也不會分裂得這樣支離破碎。
在市區,當年科索沃戰爭的痕跡仍然可見。這家酒店是戰爭期間出鏡率最高的建築,當年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前來報導的記者。當我問及Hile對當年戰爭的看法,一路健談的他突然之間聽不懂英文了。
儘管中國並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但中國的元素在普裡斯蒂納隨處可見。進入街頭的一家書店,馬雲的雞湯書被擺在顯眼的位置。
科索沃的普裡斯蒂納大學,最出名的是他們家的圖書館。有人說它的設計醜出天際,有人說是美出天際。反正這座圖書館就是在不斷的爭議中成為了網紅,也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地標建築。
要了解科索沃的另外一面,可以去市郊的格拉剎尼卡修道院。
這座建於十四世紀的修道院是當時塞爾維亞王國的國王修建,在塞爾維亞人心中地位普高。修道院所在的小鎮是科索沃塞爾維亞族人聚居的地方。
儘管塞族人佔科索沃人口不到10%,是少數族裔,但這個小鎮的人們拒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堅持講塞爾維亞語而不是阿爾巴尼亞語;流通塞爾維亞貨幣而不是科索沃的貨幣;信仰塞爾維亞的東正教而不是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的伊斯蘭教。塞族人的不屈意志在這裡可見一斑。來到塞族人的地盤,阿族的Hile也變得有點不自在,不斷地催我快點離開。
就在這時,一個塞族人突然走到Hile面前,扯起衣服,露出肚皮上一條長長的疤痕,大聲對著他控訴著什麼。事已如此,我什麼興致都沒有了。
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恩怨早已埋下。在南聯盟解體時,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 塞爾維亞修憲,試圖限制科索沃的自治權,引發科索沃人不滿並要求獨立。波赫戰爭後,雙方衝突加劇,直至在1999年爆發著名的科索沃戰爭。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人眼中的小心肝。從公元7世紀開始,大批北方的斯拉夫人南下(這是「南斯拉夫」的緣起)來到這片土地,逐漸建立起強大的塞爾維亞王國,當年曾稱霸一方。因此塞爾維亞人把科索沃視作為自己的文明發祥地。把自己祖先起家的福地拱手分割出去,他們說啥都是不樂意的。塞爾維亞人與北方俄羅斯的斯拉夫人同祖同宗,信奉東正教,因此在科索沃問題上俄羅斯一直站在塞爾維亞一邊。
科索沃也是阿爾巴尼亞人眼中的小寶貝。阿爾巴尼亞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早在公元前4—5世紀就生活在科索沃,後來是塞爾維亞人霸佔了他們的領土。當前在科索沃居住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佔比超過90%,人多勢眾。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與阿爾巴尼亞人同宗同源,同宗伊斯蘭教,因此科索沃的身後有阿爾巴尼亞的身影,這是他們現在越走越近的原因。為了抗衡俄羅斯,科索沃後面還站著更加強大的北約和美國。
科索沃亂局的表面原因是阿族人與塞族人之間的族群矛盾和宗教矛盾。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巴爾幹地區一直是列強環伺、群雄爭霸之地,因此,作為這片土地的主人,他們的命運自己說了都不算。這是宿命。
在回阿爾巴尼亞的路上,Hile幽幽地說,在那場戰爭中,他失去了幾個在科索沃的親人。
說明:由於中國政府至今未承認科索沃獨立。
#科索沃##塞爾維亞##巴爾幹##阿爾巴尼亞#
【忽然一眼的影像旅行】
*講述【忽然一眼】遊歷世界七大洲八十餘國以及神州大地的旅行故事。
*旅行傳媒特約主筆,旅遊領域名博主,作品發表於多個雜誌及網絡平臺。
*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純粹原創圖文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