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見|塞爾維亞,科索沃,啊朋友再見

2021-01-12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首席記者 王昱

在昱弟這一代人的童年裡,科索沃和塞爾維亞是兩個緊緊聯繫的詞彙,畢竟1999年的南聯盟戰爭時期,新聞聯播天天反覆念叨這倆詞,給我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科索沃屬於塞爾維亞,就像阿爾薩斯屬於法蘭西,沒什麼可質疑的。

然而,當地時間9月4日,在美國總統川普的「撮合」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雙方領導人在白宮籤約,同意實現經濟關係正常化。

科索沃這個巴爾幹火藥桶的「雷管」,就這麼被川普輕而易舉地摘除了,而它與塞爾維亞的關係,也在「正常化」的名義下漸行漸遠。

舍下科索沃,塞爾維亞如何捨得?

仔細想想,科索沃和塞爾維亞,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兩個詞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並不了解。在那場中國人印象尤深的戰爭之前,這兩個名詞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糾葛。

對塞爾維亞來說,科索沃寄託了這個民族太多的雄心、理想、悲情與不甘,其中的故事,就像那首老歌,讓人回味悠長。

龍興之地

塞爾維亞人對科索沃的民族情感,有點類似於咱們中國人對南京——這裡既是這個民族曾經的文明鼎盛之地,也是這個民族的傷心之地。

塞爾維亞人屬於斯拉夫族裔中的南斯拉夫人分支。關於斯拉夫人的各支是怎樣分道揚鑣的,各斯拉夫民族之中倒都流傳著一個共同的傳說:

相傳斯拉夫人最早生活在北歐,某一天,有三個兄弟分別乘著三艘船帶領他們的部族南渡波羅的海,到東歐平原去討生活,但海上的風暴將他們吹散了。

大哥首先登岸,帶領族人向東走,到達第聶伯河流域,演化成了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

二哥隨後登岸,帶領族人向西走,到達維斯瓦河流域,演化成了西斯拉夫人,包括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

三弟最後登岸,向南走,到達巴爾幹半島,演化成了南斯拉夫人,包括塞爾維亞人、波士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等等。

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是,斯拉夫各民族雖然都認這個傳說,但對三兄弟究竟誰老大誰老二的敘述有出入,三個分支都覺得自己是老大哥。

但以混的「出息」程度來說,南斯拉夫這一支好像確實慘了點;東斯拉夫人自不必說,後世出現了沙俄帝國這樣令全世界顫抖的強權。西斯拉夫人好歹也算「祖上闊過」,出現過用翼騎兵橫掃東歐平原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和文化翹楚捷克(詳情請見昱弟的前文《捷克,為啥不再斯洛伐克》)。

相比之下,南斯拉夫的命運就很悲催,近代以來除了被列強蹂躪、分割,成為「巴爾幹火藥桶」,好像就沒什麼可記憶的歷史。

然而,南斯拉夫人,尤其是塞爾維亞人,對這樣的評價肯定不服。因為他們的祖上,原本是斯拉夫民族中最先獲得崛起機遇,有機會鑄造輝煌的。

這個機遇發生在14世紀。彼時,以塞爾維亞為首的南斯拉夫人在巴爾幹半島上經過數百年的分分合合和對鄰居東羅馬人先進位度文化的長期學習模仿,終於強勢崛起,嘗試建立自己的帝國。

公元1345年,塞爾維亞國王斯特芬·杜尚在位於科索沃的普裡什蒂納大教堂加冕為「帝國皇帝」,塞爾維亞帝國正式成立。

科索沃普裡什蒂納大教堂至今依然聳立。

彼時的塞爾維亞帝國雄據三分之二個巴爾幹半島、手握數萬雄兵,是當時歐洲領土面積最大、兵員戰鬥力最強的政治實體。

曇花一現的塞爾維亞帝國。

這個新興帝國的首都,就在科索沃。

只需要看看塞爾維亞沿用至今的國旗,你就能窺見他們先祖當年的雄心:這面據說是由斯特芬·杜尚大帝最早設計的塞爾維亞國旗幾乎完全「山寨」了東羅馬帝國的雙頭鷹和拜佔庭十字,在用符合斯拉夫審美的白色重新上色後作為自己的標誌。

塞爾維亞國旗是現存國旗中能找到東羅馬帝國元素最多的國旗。

在系統地學習了東羅馬人的法律、政體和軍制後,斯特芬·杜尚大帝將下一個攻略目標設為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意圖對這個千年帝國取而代之,正式接下這個帝國承襲自古羅馬的「法統」。

傷心之地

但是,正當塞爾維亞帝國初現興盛曙光時,「截胡」的來了。在與巴爾幹半島隔海對峙的小亞細亞半島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在崛起,這個新興帝國也想繼承東羅馬的法統。兩個年輕帝國之間不可避免地爆發了爭霸戰爭。

1389年,奧斯曼帝國趁著杜尚大帝英年早逝、塞爾維亞帝國出現分裂之際揮師北上。同年6月15日,雙方在科索沃爆發了中世紀史上少見的大會戰——科索沃戰役。

在這場決定兩個民族命運的關鍵會戰中,出現了非常戲劇性的一幕,塞爾維亞騎士米洛斯·克比裡奇看到自己的戰友們雖然英勇奮戰但仍寡不敵眾,心生一計,他向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一世詐降,穆拉德看到這位戰場上如此驍勇的騎士終於臣服自己十分高興,命令他跪下、皈依伊斯蘭教並上前親吻蘇丹的手以示臣服。米洛斯就利用蘇丹鬆懈的這個間隙,突然掏出浸了毒的短刀,一個箭步上前,直接刺死了蘇丹。

直到蘇丹咽氣,緩過神來的奧斯曼近衛們才一擁上前,將已經在做臨終禱告的米洛斯砍成肉醬。

在決戰中直接成功刺殺對方統帥,翻遍全球戰爭史恐怕也找不到如此成功的第二個戰例。

但更為戲劇性的是,如此成功的刺殺,居然適得其反——穆拉德一世的次子巴耶濟德在獲知父親遇刺之後,立刻從一線趕回。他誘殺了與自己爭位的兄長,即位成為蘇丹。

此公後世得號「雷霆」,從這個名字裡你也能看出他多麼善戰。戰場上火速即位的巴耶濟德重新調整了奧斯曼一方的布局,反將原本處於僵持狀態的戰局拉向了自己一方。

殺兄、即位、打勝仗,唐太宗李世民用一輩子幹的事兒,「雷霆」巴耶濟德一天內全乾完了。

慘烈的科索沃戰役最終以土耳其人的大獲全勝告終,是役塞爾維亞戰死1.2萬人,全國一半以上的騎士血灑科索沃戰場。成為帝國不到半個世紀的塞爾維亞至此一蹶不振,南斯拉夫人的帝國夢如流星滑過夜空,就這樣隨著科索沃之戰的慘敗結束了。

科索沃戰役的失敗給塞爾維亞人留下了至深的傷痛,戰役結束後,塞爾維亞人退守北部,以貝爾格勒為中心又頑強抵抗了兩百多年,才最終被奧斯曼人徹底徵服。這段時間足夠長,長到塞爾維亞人足可以將這一創痛刻進自己的民族基因中。科索沃成為了塞爾維亞的民族聖地。

塞爾維亞名畫《科索沃之戰》,「每個塞爾維亞人都來自科索沃。」

在1876-1878年的獨立戰爭中,塞爾維亞軍隊經過科索沃之戰的戰場時,戰士們紛紛脫下靴子行軍,表示不願驚動祖先沉睡在這裡的英靈。

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費迪南大公訪問塞拉耶佛,這一天是公曆的6月28日,但如果按照比公曆晚13天的東正教曆法,這一天剛好是6月15日,科索沃之戰的紀念日。於是感到自己在「國恥日」再遭羞辱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完美複製了他所崇拜的米洛斯的行動,刺殺了費迪南大公,並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歷史這一次真的重演了。

從米洛斯到普林西普,刺客幾乎成了塞爾維亞人的「種族天賦」,個人英雄主義也成為了塞爾維亞人的精神特質之一。這種特質,在後來風靡中國的南斯拉夫電影中依然可見一斑。

米洛斯的事跡,讓塞爾維亞人對匕首這種武器也有了特殊的執念,直到電影《橋》裡,還特意給安排了這麼個「飛刀俠」給主角當搭檔。

可以說,近代以來塞爾維亞民族的悲情,都維繫在科索沃這片土地上。

糾結之地

然而,當現代的塞爾維亞人終於爭取到民族獨立,想要重新將科索沃這片土地重新擁入懷抱時,這片土地卻難以再是他們的了。

1389年的科索沃之戰,對奧斯曼帝國也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它是該帝國前期擴張史上極少遇到的頑強抵抗,一任蘇丹居然死在了這裡!

該戰之後,為了鞏固邊疆統治,更是為了徹底打垮昔日競爭對手塞爾維亞人的精神,奧斯曼帝國在科索沃境內執行了在全帝國都十分少見的嚴厲宗教政策:要求科索沃當地的民眾必須全體改信伊斯蘭教,這一政策之下,拒不屈服的塞爾維亞人被迫逐步遷出科索沃,臨近的阿爾巴尼亞因為已經被伊斯蘭化,則開始逐漸遷入當地。

所以,到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最終解體時,科索沃的民族成分已經被完全「洗」過了。1918年,當地的塞爾維亞人口據估計不足當地總人口的2%,其餘大部分都是信仰了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

如果按照當時流行的「民族自決」要求,科索沃鐵定不會屬於塞爾維亞。

但塞爾維亞人對科索沃的執念太深,他們要恢復故土。

自20世紀20年代起,塞爾維亞人拿出當年跟土耳其人死磕的勁頭,開始對故土科索沃進行「再移民」。

此後80多年中,科索沃的塞族人口一直在緩慢回升。

二戰時期達到5%,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時代達到15%,

1998年,科索沃塞族人口創紀錄地超過了30%,

但也正是這一年,不願坐視民族成分變動的當地阿族人與塞族人爆發了大規模種族仇殺事件。

以塞爾維亞人為主體的南聯盟在這場仇殺中站在塞族人一方,最終引來了美國和北約的插手幹涉。

其實對塞爾維亞人對科索沃的「再移民」運動,也有不少西方國家抱有同情態度。

如今全球公開表示「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的國家有五個,分別為塞爾維亞、俄羅斯、希臘、保加利亞和西班牙。

前幾個都是與塞爾維亞同根同源的東正教兄弟,西班牙這個天主教國家在其中顯得特別扎眼。

西班牙為何要力挺塞爾維亞呢?無非因為在歷史上西班牙搞過和塞爾維亞酷似的「收復運動」,通過移民和驅逐的方式「洗掉」過侵佔他們故土的摩爾人。

塞爾維亞試圖做的事情,西班牙當年也做過。

所以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執念難說對與錯,它只是實力不夠,外加做得不是時候。

至少眼下看來,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漸行漸遠是個難以挽回的趨勢。近年來,塞爾維亞屢次嘗試申請加入歐盟,都卡在了科索沃問題上,歐盟一再逼迫塞爾維亞在該問題上「鬆口」。2018年11月起,科索沃地區對塞爾維亞進口的商品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讓塞爾維亞經濟雪上加霜。

雙面夾攻之下,塞爾維亞終於扛不住了。此次籤署的協議中,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地區同意將建立單一市場,取消關稅,塞爾維亞則以實現「經濟正常化」為名義對科索沃地區政府讓渡了部分主權。

但對塞爾維亞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美國總統川普的許諾:只要在協議上籤個字,塞爾維亞立刻就能得到美方兩億美元的援助,如果雙方繼續維持和平,後續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也將滾滾而來……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在美國人的金援利誘下,塞爾維亞終於放下了執念——千年時光荏苒,光榮與夢想,犧牲與輓歌都已成為過去。留給這個民族的,只有現實的妥協與生活。這個民族,在與那片故土和自己昔日的雄心,做著難捨的分別。

相關焦點

  • 啊朋友再見
    當地時間9月4日,在川普主持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科索沃總理霍蒂於白宮達成了經濟正常化協議。
  • 科索沃:塞爾維亞的心肝,阿爾巴尼亞的寶貝
    從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機場回國。出境時,塞爾維亞官員發現我的護照上有科索沃的出入境記錄後,一言不發,拿出印章「啪、啪」兩聲,在上面蓋上藍色的「CANCEL」字樣。在巴爾幹半島諸國旅行,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很短,適合自駕。我把巴爾幹半島環線旅行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在這裡租、還車是最好的選擇。
  • 科索沃:塞爾維亞的心肝,阿爾巴尼亞的寶貝
    從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機場回國。出境時,塞爾維亞官員發現我的護照上有科索沃的出入境記錄後,一言不發,拿出印章「啪、啪」兩聲,在上面蓋上藍色的「CANCEL」字樣。我把巴爾幹半島環線旅行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在這裡租、還車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查詢塞爾維亞所有的租車公司,他們在租車政策都不允許去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否則所有保險將會失效。而這兩個國家在環巴爾幹半島旅行線路東南部節點上是無可迴避的。
  • 昱見|那位剛親了咱國旗的總統,咋轉眼就上了川普的「賊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首席記者 王昱昱弟主業是做國際新聞評述的,所以我知道行內有很多大專家,特別喜歡通過首腦們的一些「微表情」來解讀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什麼普京會見安倍時不耐煩地立原子筆啦、安倍與川普握手後一臉不屑啦,都能被他們解讀出西方世界貌合神離、帝國主義體系行將崩潰的先兆。
  • 塞爾維亞稱絕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表示,塞爾維亞絕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塞將尋求「折中方案」發布意見書前,國際法院一名發言人說,這份「參考意見書」並非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終裁定書,聯合國和相關各方仍可自行決定如何處理與科索沃的關係。塔迪奇指出:「塞爾維亞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的獨立,為此塞爾維亞政府將考慮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 陳新光:科索沃戰爭難以彌合塞爾維亞創傷
    科索沃戰爭給國家帶來巨大災難和損失筆者在塞爾維亞貝爾格勒、茲拉蒂博爾、克拉列沃和尼什短短的幾天裡,就強烈地感受到「巴爾幹火藥桶」、「科索沃戰爭」、「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這些詞語都與塞爾維亞這個國度有關,特別是科索沃戰爭雖已結束20年,但給該國留下的創傷至今仍無法抹去。
  •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承認科索沃 塞爾維亞驅逐黑駐塞大使
    黑山承認科索沃 塞爾維亞驅逐黑駐塞大使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智敏)蒙特內哥羅共和國9日宣布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並將於當晚與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塞爾維亞隨後宣布驅逐黑山駐塞大使。他說,黑山的戰略目標是儘快加入歐盟和北約,承認科索沃符合黑山的利益。另外,承認科索沃也對本地區穩定有利。  塞爾維亞外交部長葉雷米齊當天宣布,由於黑山承認科索沃獨立,塞爾維亞已要求黑山駐塞大使離開塞爾維亞。  另據報導,塞爾維亞當天還決定召回其駐所有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的大使。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自治省,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
  • 科索沃已經獨立,塞爾維亞為何至今不肯放棄呢?
    科索沃作為南斯拉夫境內的一個穆斯林自治區,土地很小,人口也只有300萬。  但是塞爾維亞允許其他國家獨立,卻至今不願意承認科索沃。所以到現在,塞爾維亞還將科索沃作為自己領土,堅決反對任何國家跟科索沃建交,而且在聯合國堅決反對科索沃加入聯合國,頗有點視死如歸,堅決不同意的架勢。
  • 科索沃報復性徵收100%的關稅,塞爾維亞和波士尼亞進口商品受衝擊
    在塞爾維亞阻止科索沃加入國際刑警組織後,科索沃周三將塞爾維亞和波士尼亞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100%。歐盟批評科索沃的報復行為還要求科索沃當局取消或阻止其以憲法名義來提高關稅,而且塞爾維亞和波士尼亞不承認科索沃對其出口的貨物徵收關稅。塞爾維亞貿易部長拉西姆·拉賈伊奇(Rasim Ljajic)表示,這將阻止塞爾維亞與科索沃之間的任何貿易交易,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召集塞爾維亞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行會議來審查關稅。
  • 小國的無奈與抗爭:塞爾維亞為何堅決不同意科索沃獨立出去?
    公元9世紀,塞爾維亞人建立了自己第一個國家,都城設在今天科索沃南部城市拉卡。從這個意義上講,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人的龍興之地,也是他們國家起源的根據地,這就如同中原之於中國那樣。南斯拉夫建立之後,南聯邦中央為了阻止科索沃併入阿爾巴尼亞,開始扶持科索沃地區的阿族,將其原塞爾維亞自治區的身份提升為自治省,直轄於南斯拉夫聯邦,但沒有給予科索沃像克羅埃西亞、馬其頓那樣的加盟共和國地位,這大大地刺激了科索沃的阿族人,他們開始採取各種手段反對。塞爾維亞也不甘示弱,強制取消了科索沃自治省的地位,將其納入塞爾維亞的一個地區。
  • 塞爾維亞為什麼允許黑山獨立,卻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呢?
    因為,科索沃之於塞爾維亞的關係,正是如車臣之於俄羅斯聯邦的關係。 塞爾維亞與黑山和科索沃的關係也是如此。早在南斯拉夫時代,塞爾維亞與黑山就是平等的關係,塞爾維亞與黑山同為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所以,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了南聯盟,這個「聯盟」二字,正說明了塞爾維亞與黑山的關係。
  • 進科索沃容易,出科索沃難,科索沃塞族小城格拉查尼察遊記
    在科索沃首府普裡什蒂納轉了小半天后,最後決定還是坐車回塞爾維亞第三大城市尼什吧。但是遇到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我該怎麼回去啊?我之前下車的位置離長途汽車站不遠,但那裡沒有站牌啊,長途汽車站裡也沒有去尼什的大巴。我嘗試去問問當地人怎麼回尼什,當地人一聽塞爾維亞和尼什,全是一臉嫌棄的樣子。
  • 塞爾維亞——卡拉梅格丹城堡
    到14世紀,塞爾維亞國王斯特凡·杜尚是一名有雄才大略的徵服者,趁著拜佔庭帝國搖搖欲墜時,攻城略地,佔領了黑山、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西南部、馬其頓以及希臘的一大塊領土,成就了塞爾維亞歷史上有過的最大版圖。
  • 黑山帶走海岸線,塞爾維亞都承認其獨立,為何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此舉意味著,塞爾維亞將徹底失去出海口,可謂影響巨大。然而,即便這樣,塞爾維亞也並沒有刻意挽留黑山。相反,兩國仍然保持著親密的往來關係。黑山獨立之後,科索沃也於2008年宣布獨立。可那時候,塞爾維亞的態度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死活不同意科索沃獨立。為此,還引發了西方國家介入的「科索沃戰爭」。
  • 美國21年前轟炸南聯盟,如今又撮合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經濟關係正常化
    戰後,科索沃事實上脫離了塞爾維亞中央政府的管理。而此前一手激化巴爾幹局勢的美國,如今又表示有意在科索沃和塞爾維亞之間調解。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華爾街日報》報導,當地時間9月4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科索沃總理哈希姆·薩奇(Hashim Thaci)在川普主持下於白宮達成了經濟正常化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將建立單一市場,在經濟合作上取得進展。
  • 俄羅斯與塞爾維亞聯合發聲,一半聯合國成員不認,科索沃想獨立?
    近日,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和塞爾維亞外長伊維察達契奇在俄羅斯和塞爾維亞官方聯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稱,俄羅斯和塞爾維亞的夥伴關係並不依賴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與歐盟在布魯塞爾的總部的對話。文章中說:「俄羅斯和塞爾維亞是戰略夥伴。
  •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要是迫於美國施壓承認科索沃獨立,那我就拿諾...
    綜合塞爾維亞N1電視臺網站和美眾議院聽證會視頻報導,武契奇周三表示,他希望新一屆美國政府對待塞爾維亞與科索沃之間事務的態度,能與美國眾議院周二聽證會上說的有所不同。美眾議院是怎麼說的呢?當地時間8日,美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以「巴爾幹地區:給下屆政府提政策建議」為主題,談起了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關係、波赫局勢以及中俄帶來的影響。
  • 塞爾維亞徹底墮落了,坐小板凳圖片,向世界再次展示:弱國無外交
    武契奇本周訪問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並在美國政府的斡旋下與科索沃總理籤署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被吹捧是美國一次重大外交成功,美國政府認為這為了兩個巴爾幹半島競爭對手走的更近了。自此,穆斯林佔大多數的科索沃同意承認以色列,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則是追隨美國的步伐,同意將以色列大使館搬至耶路撒冷地區。可是,塞爾維亞總統對這一聲明的反應,致使一些外界人士懷疑他是否知道籤署的協議裡面有關細節。
  • 西方的「鐵桿朋友」,65年友誼的友好之邦,塞爾維亞
    隨著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的解體和2006年黑山及2008年科索沃的獨立而變成了內陸國。,黑山,馬其頓,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科索沃等七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很多爸爸媽媽輩的人,一定還記得南斯拉夫電影《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還有那首「啊朋友再見
  •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敦促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繼續對話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10月21日發布耿爽大使在安理會審議科索沃問題視頻公開會上的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主席先生:我感謝塔寧特別代表的通報,歡迎塞爾維亞第一副總理兼外長達契奇先生出席會議並發言。中方在科索沃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尊重塞爾維亞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理解塞方在科索沃問題上的合理關切,讚賞塞方為尋求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所作的積極努力。中方支持塞科雙方以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為法律基礎,通過真誠對話協商,尋求彼此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科索沃各民族包容和解、和諧共處,符合各族民眾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