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悟道: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2020-12-25 昀嘉文化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杜甫《小至》

又是一年冬至時,陽氣起,年關近。

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冬至為首。

南朝《三禮義宗》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冬至的含義有三個層面:

陰極之至,天氣陰寒至極,大地寒徹;

陽氣始至,陰極轉陽,陽氣開始回升;

日行南至,當日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冬至過後,白晝漸長,

陽光愈發和煦,

下一個循環開始,

乃大吉之日。

冬至簡介

冬至為古時的四時八節之一,

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故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民諺有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冬至後第一個壬日開始數九。

民間歌謠「數九歌」唱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中文名:冬至

·外文名:Winter Solstice

·別名:冬節、亞歲、小年、日短至

·代表寓意: 陰陽交割,白晝逐日增長

·所屬季節:冬季

·時間: 每年公曆12月21或22或23日

·氣候特點: 低溫

·風俗活動:吃水餃

冬至的起源

春秋時期,中國已通過「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

故「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在商、周、秦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

而把冬至這天設為「歲首」,冬至在當時相當於春節。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新的循環開始,為大吉之日。

因此,如今春節期間的祭祖、聚餐等習俗,源於最早的冬至節俗。

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節氣之首,稱為「亞歲」。

到了漢代,冬至上升為節日,稱為「冬節」,之後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三候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侯:

「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 一候:蚯蚓結

古人認為,蚯蚓為陰曲陽伸的生物,

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依然強盛,

故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 二候:麋角解

麋與鹿雖屬同科,但陰陽不同。

麋的角朝後生,古人視其為陰,

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 三候:水泉動

因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開始流動且為溫熱狀態。

冬至民俗

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

1、冬至祭祀祈福

《荀子·禮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古代皇帝在冬至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

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2、冬至賀冬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

同時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冬至日,古代朝廷規定放假休息,親朋相互拜訪,度過一個歡樂的「冬至節」。

3、冬至美食

(1)冬至吃餃子

俗語有云:「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這個習俗,據說源於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而流傳下來的。

而冬至吃餃子,也是來自整個北方的靈魂呼喚。

(2)冬至吃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湯圓盛行於南方地區,「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

(3)冬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冬至的人生啟示

杜甫有詩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

過了冬至,白日漸長,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

四季有春夏秋冬,月有陰晴圓缺,

人生有春風得意,亦有顛沛流離,

這便是世間變化之「道」。

冬至日,歲寒至極,

正如人生的低谷期。

「物極必反」「陰陽互易」,

大劫難,亦是大因緣,

在最為艱難困苦的人生低谷,

我們反而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本心與初心也日益澄明。

一陽初動,萬物化生。

與天道相應的正是人的本心。

順應天道而不失初心,

蓄力至厚積而最終薄發。

正如潛龍在淵,而後方能飛龍在天。

時光匆匆,四季時節不停流轉,

一如人生的榮辱盛衰,往復循環。

大地寒徹,但新陽又已經到來,

春生冬至時,新的輪迴與希望再度開啟。

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相關焦點

  • 山航開展「冬至陽生春又來」主題機上特色活動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許曉泓、通訊員楊萬卿 報導:12月21日,冬至,山航當天在濟南、青島、煙臺、廈門、重慶、北京出港的航班上開展了「冬至陽生春又來」主題機上特色服務活動,魯雁乘務員邀請廣大旅客朋友們在萬米雲端共享傳統文化盛宴。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因而冬至是大吉之日。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到,新春不遠
    文|王嵐當呼嘯的北風吹走樹上最後一片落葉,大地變得冷峻剛毅,冬至就到了。冬至,古時又稱「冬節」「亞歲」,是中國農曆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據說,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古人對冬至有這樣的說法: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小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冬至吃餃子。冬至那天,母親早早起來剁餡兒,準備工作完成後,母親招呼我們起床。大孩子擀皮兒,包;小的打下手,一家人有說有笑,好不溫馨。
  • 中華好詩詞|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中華好詩詞|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020-12-23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浙江省博物館舉辦「冬至陽生春又來——博物館裡迎冬至」活動
    這裡正在開展浙博主題教育項目「我們的節日」之「冬至陽生春又來——博物館裡迎冬至」文化體驗活動。    舊俗以冬至為入九,九九足,則春風送暖,寒意全消,故有「九九消寒」之諺。「飾畫消寒圖」活動在別致的卡片上用墨筆畫出枝幹,用圓形印章印出梅花或貼紙粘梅花,趣味性強,尤其受小觀眾的喜愛。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終,生之始,故也稱「亞歲」,重要性僅次於除夕。歲月要走過,所以,亞歲迎祥,履長納慶,送鞋是為納更多的吉祥。 麋角解: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動: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
  • 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古代我國一些地方的古人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在古代冬至有「亞歲」之稱,「亞歲」即僅亞於「過年」。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是說年關將近了。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我國一些地方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 德報說節氣 | 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麋角解: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水泉動: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丨日照東方太陽城
    冬至節氣知多少冬至俗稱冬節、常至節等,屬於中國二十四節氣,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因此冬至要吃餃子也屬於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在冬至這個時期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取平安團圓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並且民間也有好吃不過餃子的傳聞,不僅如此,餃子餡料豐富,是冬至的最佳選擇。
  • 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冬至(今年冬至時間為2020年12月21日,即明天),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冬至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人崇尚陰陽學說,認為冬至是一年中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是陰氣最重的時候,但物極必反,陽氣自冬至後,就開
  • 市博物館舉辦「冬至陽生春又來 一杯熱茶來迎冬」茶藝體驗活動
    為弘揚中國傳統茶藝文化,普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12月19日上午,淮北市博物館舉辦「冬至陽生春又來 一杯熱茶來迎冬」茶藝體驗活動,淮北市第二實驗小學12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 節氣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天,我們迎來了冬天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則漸漸變短。
  • 【三秦女子詩箋】朱媛丨人間如意無非是,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梅開梅樹橫斜疏影臥,悄然閒適為君開。清風一笑生花筆,醉夢千秋入素杯。任爾浮雲山萬變,管他日落月徘徊。人間如意無非是,冬至陽生春又來。蝶戀花·幽嘗雅食之槐花未賞春華春卻滿。雲湧群山,攜友尋芳甸。望極槐林遮嶺遍。蜂飛蝶舞同來看。
  • 今日冬至:致我最在乎的人!
    所以,冬至又稱作「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是寒冷的開始,讓人已有清晨「簾幕卷清霜,呵手試梅裝」之感,然而「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仿佛能感受到陽氣從地層下磅礴而來的氣勢,能聽到地下萬物的湧動,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腳步也便發出了鏗鏘聲響。
  • 冬至快樂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思念最長的一天。圖片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今日冬至,冬至大過年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2時19分我們將迎來2019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至」有極致的意思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
  • 關於冬至的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讚美冬至的經典詩句匯總
    2018年12月22日是2018年的冬至節氣,全國人民都有過冬至的習俗。過冬至節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唐宋,一直相沿至今,《清嘉錄》亦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說。班固的《漢書》中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到了冬至,意味著白晝將一天比一天長,陽氣逐漸回升,這是上天賜予的福氣,自然是一個吉日,理應慶賀。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 看看今天冬至你都吃了什麼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 看看今天冬至你都吃了什麼時間:2020-12-21 12: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吃貨地圖來了 看看今天冬至你都吃了什麼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時光的車輪總是向年根靠攏,在一年將盡的時候,我們迎來了第22個節氣冬至。
  • 冬至的古詩|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古詩: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古詩。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古詩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古詩: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