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020-12-25 騰訊網

關注我的你,是最香噠!

冬至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幹支歷的基本內容,「二十四節氣」原以北鬥七星鬥柄旋轉指向確定,北鬥七星循環旋轉,這鬥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係。

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鬥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

在傳統文化中,幹支時間與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繫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鬥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立春為歲首。當鬥柄指向正北的「子」位時為冬至節氣。

冬至節日習俗

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WINTER SOLSTICE

冬至的物候

古時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Lorem Ipsum

冬至節日地位

●冬至大如年

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古代我國一些地方的古人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在古代冬至有「亞歲」之稱,「亞歲」即僅亞於「過年」。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是說年關將近了。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我國一些地方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秦漢以前南北各地風俗各異,一些傳統節日還沒廣泛流傳,漢代前我國北方中原地區未見冬至過節日風俗的文字記載。到了漢代,中原地區有以冬至為「冬節」的記載,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

冬節盛於唐宋。宋朝以後,冬至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興盛。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冬至有祭祖、宴飲等習俗。現今,很多地區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習俗,如嶺南、江浙、閩南一帶,在冬至這天要過節慶賀。

●計算寒天

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出現在冬至之後。立冬後,表示進入了冬季,並不是進入冬季就意味著開始寒冷,因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南北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北方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在南方民間有「十月小陽春」一說,「十月小陽春」即是指在孟冬期間出現的風和日麗、溫暖舒適「小陽春」天氣。在冬天季節,所謂「冷在三九」,在南方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嚴寒是在冬至之後,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

●作為閏月的參照標準

西漢至清初在黃河流域採用「土圭測影法」(平均時間法)劃分的節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月中叫「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將只有節,沒有氣的月份,置為上個月的閏月。閏月的設置也以冬至為標準(因為冬至總在冬月,冬月建子)。

●西方以冬至作為冬季起始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起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如春季以立春(鬥指東北,後天八卦艮位)為始點,春分(鬥指東)為中點,立夏(鬥指東南)為終點。不同緯度不同地域,其氣候有很大的差異,以「四立」為四季的起始適用於反映我國的氣候與物候。在西方,是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起始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西方國家地處較高緯度,離黃赤相交點較遠,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點比「四立」更能實際反映當地氣候與物候。西方這種以「二分二至」劃分的四季比我國傳統「四立」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冬至詩文諺語

《小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

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

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幹。

諺語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好啦!是不是在小編的帶領下

看完之後

對冬至了解不少了呢!

記得吃餃子呦!

六如茶文化研究院

祝您一切順利,好運連連

END

文案/排版:六如蜉蝣

圖片:六如蜉蝣/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點個「在看」,小可愛永遠18歲

相關焦點

  • 中華好詩詞|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中華好詩詞|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020-12-23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冬至悟道: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杜甫《小至》又是一年冬至時,陽氣起,年關近。冬至民俗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1、冬至祭祀祈福《荀子·禮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
  • 節氣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他在《冬至》一詩中說:「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作者年年「長為客」,故而「路迷」難歸,對故土家園的想念溢於言表。杜牧在冬至日這天,惦念著的是遠方的弟弟。《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有云:「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尊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丨日照東方太陽城
    冬至節氣知多少冬節、常至節等,屬於中國二十四節氣,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因此冬至要吃餃子也屬於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在冬至這個時期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取平安團圓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並且民間也有好吃不過餃子的傳聞,不僅如此,餃子餡料豐富,是冬至的最佳選擇。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到,新春不遠
    文|王嵐當呼嘯的北風吹走樹上最後一片落葉,大地變得冷峻剛毅,冬至就到了。冬至,古時又稱「冬節」「亞歲」,是中國農曆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據說,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古人對冬至有這樣的說法: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小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冬至吃餃子。冬至那天,母親早早起來剁餡兒,準備工作完成後,母親招呼我們起床。大孩子擀皮兒,包;小的打下手,一家人有說有笑,好不溫馨。
  • 德報說節氣 | 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蚯蚓結:冬至之日麋角解: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 鏡頭|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這一天,「數九」寒冬由此開始。冬至的節日氛圍在家家戶戶包餃子中被烘託得淋漓盡致,百姓們用做「元寶」吃「元寶」來寄託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的祈望。(尹彪 攝)朵朵蘆葦花兒優雅地顫動著,層層疊疊地翻滾著,像是一片波濤起伏的海洋,在冬天勾勒出一幅富有詩意的絕美畫面。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終,生之始,故也稱「亞歲」,重要性僅次於除夕。歲月要走過,所以,亞歲迎祥,履長納慶,送鞋是為納更多的吉祥。 麋角解: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動: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 關於冬至的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讚美冬至的經典詩句匯總
    2018年12月22日是2018年的冬至節氣,全國人民都有過冬至的習俗。過冬至節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唐宋,一直相沿至今,《清嘉錄》亦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說。班固的《漢書》中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到了冬至,意味著白晝將一天比一天長,陽氣逐漸回升,這是上天賜予的福氣,自然是一個吉日,理應慶賀。
  • 冬至夜是哪一天?2020冬至夜是12月20日還是12月21日?冬至祝福語
    在我國的節氣當中,冬至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因為在民間當中就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2020年冬至夜是哪一天呢?冬至安康的祝福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海都記者包華毛朝青 圖  2020年冬至夜是哪一天:12月20日  冬至的前一天被叫做「冬至夜」南方一些地區的人更加看重冬至夜,冬至和冬至夜就像春節和除夕一樣
  • 春節從冬至開始
    晉城麵塑 資料圖片  臘月裡蒸麥芽饃 資料圖片過年是從冬至開始的。從冬至到臘八,從臘八到小年,從小年到大年,人們沿襲著祖先傳下來的風俗,操持著,準備著,迎接著,春節的氣氛也在幸福的忙碌中漸漸達到頂點。
  • 山航開展「冬至陽生春又來」主題機上特色活動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許曉泓、通訊員楊萬卿 報導:12月21日,冬至,山航當天在濟南、青島、煙臺、廈門、重慶、北京出港的航班上開展了「冬至陽生春又來」主題機上特色服務活動,魯雁乘務員邀請廣大旅客朋友們在萬米雲端共享傳統文化盛宴。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因而冬至是大吉之日。
  • 浙江省博物館舉辦「冬至陽生春又來——博物館裡迎冬至」活動
    2020-12-23 11:33:56 來源: 浙江省博物館 舉報   2020年12月20日,
  • 描寫關於冬至節氣的詩詞句子、祝福語 冬至場景唯美圖片分享
    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22日零時28分,迎來「冬至」節氣。從冬至起,白天開始變長,一陽始生。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冬至時間基本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2日之間,這一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在我國民間,有「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冬至快樂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思念最長的一天。圖片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家樂福與大家一起過冬至 暖身又暖心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就到了冬至,這也就意味著,過了今天,北半球的白天會越來越長,而最冷的日子也即將來臨。冬至也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古人說"氣始於冬至」可是相當有道理的,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調整心態哦~重要的日子總是離不開「吃」這個話題,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南北習俗差異大,不同的地方冬至吃食也不同。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而南方大多是以羊肉湯、冬至米線和湯圓為主。
  • 冬至將至,俗語:冬至三日晴,甕裡米生蟲,啥意思?為啥米生蟲?
    杜甫有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意思很簡單:瑣碎事充斥在生活,沒什麼感覺,冬至到,冬至到了春天就不會太遠。刺繡女工因冬至到來,白晝時間變長,能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飛動葭灰。
  • 今日冬至:致我最在乎的人!
    今天是2019年12月22日 農曆十一月廿七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是大吉之日。 所以,冬至又稱作「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