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廣西3部作品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2021-01-20 廣西民族報

8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獎委員會公布25部獲獎作品和5名獲獎譯者,廣西3部作品獲獎。這是2004年以來,該獎項自第八屆大幅壓縮評獎獎項和數量後,廣西首次有三部作品同時獲獎,實現了重大突破。

廣西獲獎的3部作品分別是:

長篇小說《駐村筆記》(作者:紅日 瑤族),中短篇小說集《人間消息》(作者:李約熱 壯族),散文集《被風吹過的村莊》(作者:莫景春 毛南族)。

這3部作品,有對廣西少數民族齊心協力奔小康精神風貌的描繪,有對八桂大地決戰脫貧攻堅感人至深故事的敘述,有對現實生活、時代變革的深刻反映,充分體現了近年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主旋律高昂、題材風格多樣的喜人局面,反映了當下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緊跟時代的良好創作態勢。

3部獲獎作品

獲獎作家表示,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實施的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作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助推「文學桂軍」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為人民創作,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投入到廣西各族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火熱實踐中,以更多優秀作品回應偉大時代。

聽聽獲獎作家怎麼說

潘紅日

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河池市文聯主席潘紅日:

「自治區黨委政府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多年來對廣西文藝創作特別是對文學創作的重視和支持,這是我個人創作進步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的作家只有沉到第一線去,才能夠寫出反映時代心聲的精品力作。」

李約熱

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廣西文學》副主編李約熱:

「這對廣西的文學創作是一個很大的激勵,要以獲獎為契機,繼續認真地寫作,就像習總書記說的那樣,以人民為中心,書寫人民的喜怒哀樂,為提升「文學桂軍」的影響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莫景春

河池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河池高級中學教研處副主任莫景春:

「能夠把這個重大的獎項頒給我,可以說是對我們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的一個重大的推動,記錄生活、反映生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深入生活、紮根群眾,努力地去創作我們的作品。」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文學獎,於1981年設立,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和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並稱中國文學「四大獎」。本屆駿馬獎共有376件作品和19名譯者參評,其中,廣西有32件作品和1名譯者參評。最終評出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各5部作品和5位譯者獲獎。

歷屆「駿馬獎」廣西作家獲獎作品

目 錄(部分)

第一屆(1981年)

1.韋其麟(壯族,籍貫南寧市),長詩/《鳳凰歌》;

2.包玉堂(仫佬族,籍貫河池市羅城縣),短詩/《春色滿壯鄉》。

第二屆(1981—1984)

1.韋一凡(壯族,籍貫南寧市上林縣),短篇小說一等獎/《姆姥韋黃氏》;

2.包玉堂(仫佬族,籍貫河池市羅城縣),短詩一等獎/《紅水河畔三月三》。

第三屆(1985—1987)

1.韋其麟(壯族,籍貫南寧市),散文集/《童心集》;

2.岑隆業(壯族,籍貫百色市西林縣),中短篇小說新人獎/《日出處,月落處》

3.包曉泉(仫佬族,籍貫河池市羅城縣),散文·特別獎/《夢眼歸魂》

4.譚亞洲(毛南族,籍貫河池市環江縣),短篇小說·特別獎/《狩獵毛南山》

第四屆(1988—1990)

1.韋一凡(壯族,籍貫南寧市上林縣),中短篇小說集/《被出賣的活觀音》;

2.黃佩華(壯族,籍貫百色市西林縣),中短篇小說集/《南方女族》;

3.包玉堂(仫佬族,籍貫河池市羅城縣),詩歌集/《紅水河畔三月三》

4.馮藝(壯族,籍貫南寧市天等縣),詩歌集/《朱紅色的沉思》

5.凌渡(凌永慶,壯族,籍貫崇左市扶綏縣),散文報告文學集/《南方的風》

第五屆(1991—1993)

1.潘琦(仫佬族,籍貫河池市羅城縣),散文集/《琴心集》

2.黃堃(壯族,籍貫南寧市武鳴縣),散文集/《遠離天堂》

第六屆(1994—1997)

1.包曉泉(仫佬族,籍貫河池市羅城縣),散文集/《青色風鈴》

2.藍懷昌(瑤族,籍貫河池市都安縣),散文集/《珍藏的符號》

3.黃偉林(壯族,籍貫河池市都安縣),理論集/《轉型的解讀》

第七屆(1998—2001)

1.鬼子(廖潤柏,仫佬族,籍貫河池市羅城縣),中短篇小說集/《被雨淋溼的河》

2.黃佩華(壯族,籍貫百色市西林縣),中短篇小說集/《遠風俗》

3.岑隆業(壯族,籍貫百色市西林縣)、韋一凡(壯族,籍貫南寧市上林縣),報告文學/《百色大地宣言》

第八屆(2002—2004)

馮藝(壯族,籍貫南寧市天等縣),散文集/《桂海蒼茫》

第九屆(2005—2008)

蒙飛(壯族,籍貫南寧市馬山縣)、黃新榮(壯族,籍貫南寧市武鳴縣),壯文長篇小說/《節日》

第十屆(2009—2012)

鍾日勝(壯族,籍貫南寧市),報告文學/《非洲小城的中國醫生》

第十一屆(2013—2015)

陶麗群(壯族,籍貫百色市田陽縣),中短篇小說集/《母親的島》

第十二屆(2016—2019)

1.紅日(潘紅日,瑤族,籍貫河池市都安縣),長篇小說/《駐村筆記》

2.李約熱(吳小剛,壯族,籍貫河池市都安縣),中短篇小說集/《人間消息》

3.莫景春(毛南族,籍貫河池市環江縣),散文集/《被風吹過的村莊》

來源:廣西衛視廣西新聞 老鳥傳媒

記者:廣西臺 周藤靜 宋永傑 童鵬程

河池臺 李文健

責編:趙瑋雯

審核:蒙樹起 梁 晴

監製:韋尚雄

相關焦點

  • 2020雲南少數民族文學工作會在昆召開
    會議總結認為,雲南少數民族文學工作傳統光榮、風採獨特,經驗彌足珍貴。自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創辦至今,雲南少數民族作家獲獎累計104人次,數量為全國之最。其中,李喬、張長、曉雪、那家倫、饒階巴桑、楊蘇、存文學、魯若迪基等少數民族作家多次獲得這一獎項。
  • 發揚光榮傳統 接續團結奮鬥 雲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蓬勃發展
    歷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雲南獲獎的作家作品數量是全國最多的。」今年85歲的雲南省作協原主席曉雪說。曉雪告訴記者:「到現在,我為全國17個少數民族的93位作家、詩人、評論家寫過專題評論文章,這些人大多數都是雲南的,老中青三代都有,三代作家共同努力,雲南少數民族文學完全可以努力走在全國的前列。」
  • 「文學共同體書系·中國當代多民族經典作家文庫」(第一輯)出版
    作者:莫·哈斯巴根等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近日,「文學共同體書系·中國當代多民族經典作家文庫」(第一輯)由譯林出版社出版。他們中多人曾獲得過國家級文學獎項如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等。  書系中《天上沒有鐵絲網》《有狼有歌的故鄉》的譯者哈森來自新疆,剛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翻譯獎。
  • 雲南25個少數民族都有了本民族作家
    在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的日子,這既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文學培訓,又是各民族兄弟姐妹作家相逢交流的聚會。 這次培訓,是我省從民族團結、民族進步、民族文化強省建設的高度出發,為繁榮雲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養少數民族作家新型隊伍所做的又一次努力和嘗試。
  • 2個月後,繼駿馬文學獎,昭通作家呂翼再獲小說獎!
    2個月後,繼駿馬文學獎,昭通作家呂翼再獲小說獎!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半年昭通作家呂翼屢獲殊榮9月25日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11月2日省內外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等齊聚昭通共同解讀呂翼作品
  • 【藝展中國】孫龍超民族人物手卷作品欣賞
    第一次來到了南方少數民族聚集地廣西南丹縣裡湖鄉和隆林縣德娥鄉。早有耳聞,裡湖鄉居住著被稱為「民族文明活化石的白褲瑤族」。白褲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白褲瑤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型態直接跨入現在生活型態的民族,至今仍遺留者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度階段的社會文化信息。
  • 「藝展中國」孫龍超民族人物手卷作品欣賞
    第一次來到了南方少數民族聚集地廣西南丹縣裡湖鄉和隆林縣德娥鄉。早有耳聞,裡湖鄉居住著被稱為「民族文明活化石的白褲瑤族」。白褲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白褲瑤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型態直接跨入現在生活型態的民族,至今仍遺留者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度階段的社會文化信息。
  • 五大自治區少數民族文藝作品精彩紛呈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見習記者田珊檑 發自北京 8月17日下午,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之際,五大自治區民族文化事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各自治區民族文化事業取得重要成果,文藝創作和演出精彩紛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 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獲獎作品展在開幕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錢曉鳴)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說,十二屆全國美展充分展示了中國美術發展整體實力大大提高的「高原風光」特色。2014年12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中國美術獎·創作獎、獲獎提名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集中展示了近五年來中國美術創作成果。
  • 長沙兩件選送作品獲第十五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星辰在線8月1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晨星)   8月19日,從北京傳來喜訊,在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上,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獲組織工作獎,湖南省圖書《鄉村國是》獲特別獎,電影《十八洞村》、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那座城這家人》獲優秀作品獎。
  • 維吾爾語《亮劍》獲全國少數民族語言影視劇譯製片一等獎
    新華網烏魯木齊1月7日專電(李歡)在近期舉行的全國少數民族語言影視劇譯製片評比活動中,維吾爾語譯製片《亮劍》獲得2005至2006年度全國少數民族語言影視劇譯製片一等獎。   《亮劍》陸續在國內各省區市電視臺熱播以來,受到觀眾好評。
  • 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廣西巡展開幕
    「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獲獎的廣西攝影家頒發獎金。 楊陳 攝圖為參觀者正在欣賞「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獲獎作品。 楊陳 攝圖為參觀者正在欣賞「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獲獎作品。 楊陳 攝   中新網桂林8月21日電(楊陳)8月21日,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廣西巡展在桂林市展覽館舉行,使廣大市民、遊客及攝影愛好者近距離欣賞到高水準、高規格的國家級攝影作品精品。  據悉,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是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攝影藝術展覽,每兩到三年舉辦一次。
  • 省文旅廳發來《賀信》:祝賀德州男聲合唱《中國船號震天地》獲群星獎
    6月26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向德州市人民政府發出《賀信》,祝賀德州市男聲合唱《中國船號震天地》獲中國藝術節群星獎。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炳國就《賀信》作出重要批示。5月31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八屆群星獎頒獎晚會在上海舉行。
  • 2020年度成都文學院(第十一屆)籤約作家及作品招標評審結果公示
    2020年(第十一屆)籤約作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文學創作招標公告》,2020年度成都文學院(第十一屆)籤約作家及作品招標工作已於近期結束。已經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等出版長篇小說《銳舞派對》《藥道》《愛情有毒》等9部,長篇童話《老祖母的廚房》等3部,散文集1部、中短篇小說集《過午不食》等2部;在《人民文學》《十月》《當代》《人民日報》等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三百餘萬字。曾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等獎項。申報作品:長篇小說《芙蓉如面》。
  •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26日開幕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藝術設計作品展已於9月6日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將於9月27日在濰坊十笏園開幕,展期十天;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篆書、篆刻、刻字展將於11月8日在山東美術館開幕,展期一個月。
  • 2020年廣西演藝集團《血色湘江》招聘人員57人公告
    音樂劇《桂花雨》獲第十三屆文華大獎特別獎和文華劇作獎以及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木偶芭蕾舞劇《小美人魚》榮獲第二屆全國木偶皮影比賽金獎;壯族巖畫音樂舞蹈詩《花山》榮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劇目銀獎」;魔幻雜技劇《百鳥衣》榮獲廣西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雜技節目《瑤心鼓舞—蹬鼓》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比賽 「銀獅獎」、第十二屆武漢國際雜技藝術「黃鶴杯
  • 全國青創會在京舉行,文學浙軍青年方陣發出浙江聲音
    文學作品刊發於《人民文學》《詩刊》《十月》《詩探索》《青年文學》《星星》《作家》《民族文學》等幾十種文學刊物,參加中國作協《詩刊》社第30屆青春詩會;詩集《缺席》獲浙江青年文學之星優秀作品獎;獲2015年度華文青年詩人獎、於梨華青年文學獎、儲吉旺文學獎。參加魯迅文學院第31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出版有詩集四本,散文集一本。2018年報告文學《匠心》列入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創作項目。
  • 包頭市近年文藝作品創作成果綜述
    電影《吳運鐸》獲全國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廣播劇《宗旨》榮獲全國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精心打造的話劇《驚蟄》、舞蹈《醇香》、攝影《北緯45°心情草原》、撕紙《吉祥草原》、中國畫《天韻草原·賽場》等5部作品以深情、感動、大美、藝術的特色先後榮獲「金獅獎」、「荷花獎」、「金像獎」、「山花獎」以及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等國家級重要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