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裘晟佳/文 通訊員 謝賽男/攝
9月19日,省作協召開全國青創會浙江代表團行前動員會,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臧軍,黨組成員、秘書長晉杜娟,與10餘位青年作家代表參加座談交流。
出席本次全國青創會的浙江青年作家代表共13人,主要從「新荷計劃」青年作家人才庫中遴選,為我省詩歌、小說、散文、兒童文學、網絡文學、報告文學、評論等各創作門類的代表性青年作家(編輯)。
代表年齡均在40周歲以下,其中80後作家佔61%,成為本次浙江代表團的主力。另有3名70後實力青年作家,以及90後、00後新秀,年齡最小為17歲的在校學生作家。
動員會上,代表們滿懷希望和激情,暢談了即將赴京參加全國青年作家盛會的感受。大家表達了擔當青年作家的使命責任,積極向全國各地代表學習,樹立浙江青年作家形象的強烈意願,及對青創會重要性的認識。
【13位青年作家組成代表團,動員會上述心聲】
曾創作多部優秀小說作品的雷默、徐衎等表示,要不忘初心,以這次青創會為契機,進一步尋找、補足差距,提升創作水平。
夢入神機、瘋丟子等青年網絡作家代表,則為時代的發展、國家進步所鼓舞,認為浙江省網絡作協的成立和省作協領導的關心讓網絡作家有歸屬感,並為浙江的網絡文學發展、網絡文學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感到自豪,表示浙江是改革開放的潮頭,浙江的網絡作家要勇立潮頭,寫好作品,把好的價值觀傳遞給讀者。
孫玉虎、祁媛、趙霞等認為,作為青年作家更要努力進步,思考如何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並探討了新時代以來兒童文學的發展,及兒童文學寫作的邊界、責任意識、精品意識。
張巧慧、江離、魏麗敏等作家認為,作為一名浙江作家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建立是一個持續化的過程,作家要通過作品發出真實的聲音,發揮出文學的意義,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貢獻自身價值。同時,也要在文學編輯、文學組織工作崗位上發揮好作用,推動更多浙江青年作家發展。
臧軍書記肯定了青年作家代表們的發言。他指出,我們進入了新時代和文學的好時代,青年強則國家強。他用鮮活的事例現身說法,鼓勵浙江青年作家做到自信、自強、自律,緊跟時代發展,擔當使命,不斷提升創作水平。
【青創會促進浙江文學發展,代表團發出浙江聲音】
省作協副巡視員、黨組副書記曹啟文,曾於5年前帶領13名浙江青年作家,參加了第七次全國青創會。
曹啟文介紹,上次青創會結束後,推動促進了浙江文學發展的兩大成果。
一是推動了浙江青年作家群的成型、成長、成熟。深化實施「新荷計劃」,出作品出人才出影響,文學青年人才培養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二是在上次青創會期間,醞釀籌備網絡作協組織,隨後成立全國首家省級網絡作協,5年裡不斷擴大協會的組織力覆蓋面和影響力,工作也走在全國前列。因此,浙江文學工作的兩大成果,與全國青創會分不開的。
借全國青創會的東風,浙江青年作家要在新的起的上,作出思考。要以當代中國青年作家的名義,思考個人的時代定標,深切而積極擁抱這個偉大時代,感受人民悲喜,傳遞人民心聲,描繪人民夢想;要以當代中國青年作家的名義,思考個人的價值定標,力戒浮躁,堅守理想和情懷,志存高遠;要以當代中國青年作家的名義,思考個人的創作定標,守正守心,創新創造,對標文學經典,向高峰邁進!
接下來,省作協將啟動實施「精品扶持工程」「名家造就工程」「網絡文學提升工程」,啟動實施新一輪「青年作家培養新荷計劃」,創造條件出臺舉措搭建平臺,進一步推進浙江青年作家創作與成長。
截止記者發稿前,浙江青年作家代表團13位團員,正在曹啟文的帶領下,與全國300餘位青年作家一起參加全國青創會,展現文學浙軍青年方陣朝氣蓬勃的形象,講好浙江故事,發出浙江聲音。
青創會期間,我省代表天蠶土豆還參加了同時舉辦的全國推進文藝創作研修班座談會。他代表青年作家、網絡作家在發言中說,「無論是在紙質書寫的時代還是用電腦寫作網絡發表,我們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種力量。多少年以後,當史學家記錄這段網絡文學的發展歷史,他們將看到我們與時代的同頻共振;當評論家講述網絡文學和網絡作家,他們用的詞彙將是『陶冶情操』『引領風尚』;當大眾說起網絡文學,他們能有『獲得感』『幸福感』。這是我們每一位網絡作家努力方向和責任擔當。」
【青創會作家代表簡介】
(按年齡排序)
張巧慧(女):筆名張木木,1978年2月13日出生,中國作協會員。浙江省慈谿市文聯副主席兼陳之佛藝術館館長。文學作品刊發於《人民文學》《詩刊》《十月》《詩探索》《青年文學》《星星》《作家》《民族文學》等幾十種文學刊物,參加中國作協《詩刊》社第30屆青春詩會;詩集《缺席》獲浙江青年文學之星優秀作品獎;獲2015年度華文青年詩人獎、於梨華青年文學獎、儲吉旺文學獎。參加魯迅文學院第31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出版有詩集四本,散文集一本。2018年報告文學《匠心》列入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創作項目。詩歌作品多次參加由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詩刊社、省作協、寧波文聯、寧波作協等部門單位組織的研討會;多次參加文化部、中國作協、詩刊社、魯迅文學院組織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兩岸青年詩人座談會、中緬作家交流、中羅作家交流等活動,數次作代表發言。
呂群峰,筆名江離,1978年12月31日出生,《江南》雜誌社《江南詩》編輯部主任,浙江省作協會員。著有詩集《忍冬花的黃昏》(浙江省文學院青年作家文庫,2012年出版,浙江文藝出版社)《不確定的群山》(《詩刊》第29屆青春詩會詩叢,2013年出版,灕江出版社);2002年與友人創辦民間詩刊《野外》,迄今共出刊13期,2003年創辦「野外詩歌沙龍」,迄今共舉辦70餘次。2010年參與創辦《詩建設》,迄今共出刊25期。2008年進入《江南》雜誌社工作,主要從事詩歌編輯。作品曾獲劉麗安詩歌獎、浙江省優秀青年文學作品獎、2012-2014年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第二屆海子詩歌獎提名獎、首屆駱賓王青年文藝獎等。
俞雲燦,筆名雷默,1979年10月1日出生,《文學港》雜誌編輯部任主任,寧波市作家協會秘書長,中國作協會員。在《收穫》《人民文學》《十月》《花城》等刊物發表小說八十餘萬字,小說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新華文摘》等選載,作品分別入選《2016年度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賀紹俊主編)、《2017中國年度短篇小說》(灕江出版社)、《2017年度中國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中國短篇小說年選》(花城出版社)、2017《小說選刊》精品選(作家出版社)等多種選本。中篇小說《追火車的人》《祖母復活》被改編成電影,出版有《黑暗來臨》《氣味》《追火車的人》,其中《雷默短篇小說自選集》在美國出版。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信》《告密》《深藍》《祖先與小丑》《你好,媽媽》等,中篇小說《追火車的人》《祖母復活》等。曾入選浙江省首批青年作家人才庫,連續五年獲得浙江省重點期刊發表一等獎,浙江省優秀青年作品獎(2014年度),2015年度浙江省青年文學之星,入圍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
麻華娟(女),筆名草白,1981年8月3日出生,浙江省作協會員。主要從事小說、散文寫作。作品散見《上海文學》《作家》《鐘山》《天涯》《青年文學》等刊,部分作品被《散文選刊》《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轉載。曾獲第25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獎、廣西文學獎及儲吉旺文學獎優秀作品獎等。出版有小說集《我是格格巫》、非虛構作品集《童年不會消失》等。
趙霞(女),1981年10月17日出生,中國作協會員,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出版個人學術著作有《童年精神與文化救贖——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的審美研究》《思想的旅程——當代英語兒童文學理論觀察與研究》《幼年的詩學》《童年的文化影像》《童年的秘密與書寫》、散文集《我的湖》(獲2017年「冰心兒童圖書獎」,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7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翻譯學術譯著《作為神話的童話/作為童話的神話》,童話集《安徒生童話》等。曾在《學術月刊》《文藝理論研究》《浙江社會科學》《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文藝爭鳴》《文藝報》《教育史與兒童文獻》(英文)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及評論文章約150篇。
王鍾,筆名夢入神機,1984年9月13日出生,中國作協會員,網絡文學作家。2006年2月在起點中文網進行創作,先後創作了古典神話小說《佛本事道》共200萬字。現實題材中國功夫小說《龍蛇演義》230萬字。闡述諸子百家易經哲理的架空歷史小說《陽神》,字數300萬。後於2010年轉會縱橫中文網,創作了玄幻神魔志怪《永生》500萬字,東方玄幻小說《聖王》500萬字,科幻小說《星河大帝》300萬字,架空歷史玄幻小說《龍符》360萬字。目前正在創作現實題材中國功夫小說《點道為止》。從事網絡文學創作已有十二年。
祁媛(女),1986年3月15日出生,中國作協會員。第三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短篇小說獎,第五屆「西湖.中國新銳文學獎」,中篇小說《我準備不發瘋》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獲第四屆鬱達夫中篇小說提名獎。獲第15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獎」提名,獲「2016年浙江省青年文學之星」,「2016年十月短篇小說獎」,「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出版小說集三部。
魏麗敏(女),1986年7月29日出生,《浙江作家》雜誌編輯部主任,浙江省作協會員。已出版人物傳記《漫畫大師——丁聰傳》《漫畫一生一生漫畫——華君武傳》《忽然來不及——三毛傳》三部,現有隨筆集《富士山與西子湖的對望——浙江作家與日本》即將出版。另有小說、散文、評論被收入各類文集。此外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書屋》《文匯讀書周報》《名作欣賞》《環球人物》等報刊發表散文隨筆多篇。
孫玉虎,1987年1月1日出生,浙江省作協會員,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編審。已出版兒童小說集《我中了一槍》、橋梁書《遇見空空如也》、圖畫書《其實我是一條魚》《那隻打呼嚕的獅子》《那條打噴嚏的龍》等。曾獲第十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首獎、青銅葵花圖畫書獎銀葵花獎、信誼圖畫書獎佳作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兒童文學》金近獎等。
徐衎,1989年7月22日出生,中國作協會員。南開大學2011級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中國作協會員,2016年浙江省「新荷十家」,2018年獲第五屆「人民文學紫金之星」短篇小說佳作獎;魯迅文學院第三十四屆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2018年7月參加「2018清華大學青年作家工作坊」;曾獲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中短篇小說見《收穫》、《人民文學》、《上海文學》、《江南》、《西湖》、《長江文藝》、《青年文學》、《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作品》等,出版有長篇小說《小米村斷代史》。
李虎,筆名天蠶土豆,1989年12月28日出生,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網絡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會員。作品主要有《鬥破蒼穹》《武動乾坤》《大主宰》系列。作品總點擊量高,銷售量大,改編成電影、遊戲等其他類型的網絡文藝作品,受歡迎程度高。長篇玄幻小說《鬥破蒼穹》在起點中文網高達1億4千多萬的點擊率,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網累計29億總點擊,創網文界紀錄;2012 年創作《武動乾坤》,起點中文網點擊達6000多萬次,實體書銷售過百萬冊;2013年的新作品《大主宰》,在起點中文網連載點擊量已破3000萬次,實體書銷售過300萬冊。2017年7月,胡潤研究院聯合國內IP版權運營機構貓片發布原創文學IP價值榜,天蠶土豆作品《鬥破蒼穹》位列排行榜第一。
祝敏綺,筆名瘋丟子,1990年10月30日出生,中國作協會員,網絡文學作家。自2006年開始寫作至今,創作字數達500餘萬字,有代表作品《戰起1938》《同學兩億歲》《百年家書》等近20部,多數作品已實體出版。其中,《百年家書》被列入國家新聞廣電出版總局「2016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名單」;獲得由浙江省作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網絡文學雙年獎」銀獎。
汪蘆川,2001年5月11日出生,浙江省衢州市第二高級中學學生,校辯論社副社長。浙江省作協會員。先後在《十月·少年文學》《兒童文學》《少年文藝》《中國校園文學》《東方少年》《少年作家》《語文報》《衢州日報》《民工文化報》等報刊發表作品60餘篇。先後獲得省級以上寫作大賽獎勵18次,其中獲得冰心作文獎三次,獲得全國孫犁散文新人新作獎,入圍浙江省第六批「新荷人才」計劃。作品屢次入選《浙江省兒童文學作品精選》《冰心作文獎獲獎作品集》《冰心獎獲獎作家年度優秀作品選》《時文精選》等書。已出版並在全國公開發行個人散文集《媽媽的麻花辮》(2018年,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與兒童文學作家毛蘆蘆的作品組成了「母女書」,深受小讀者的歡迎,也在兒童文學界引起一定反響。
【青創會代表結構】
總人數:13人
男女比例:
男:6人 女:7人
創作類型:
小說(4人):雷默、草白、祁媛、徐衎
詩歌(2人):張巧慧、江離
散文(3人):張巧慧、草白、趙霞
報告文學(1人):魏麗敏
兒童文學(3人):趙霞、孫玉虎、汪蘆川
網絡文學(3人):夢入神機、天蠶土豆、瘋丟子
文學評論(1人):趙霞
年齡結構:
70後(3人):張巧慧、江離、雷默
80後(8人):夢入神機、天蠶土豆、趙霞、孫玉虎、草白、祁媛、徐衎、魏麗敏
90後(1人):瘋丟子
00後(1人):汪蘆川
中國作協會員(8人):張巧慧、雷默、趙霞、夢入神機、祁媛、天蠶土豆、徐衎、瘋丟子
浙江作協會員(5人):江離、草白、魏麗敏、孫玉虎、汪蘆川
新文學群體(網絡文學和自由撰稿人,4人):夢入神機、天蠶土豆、瘋丟子、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