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年之盤點2:東北虎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有27個軍入朝參戰,來自四野的8個軍實力最強。
四野參戰的梁興初38軍,吳信泉39軍,溫玉成40軍,吳瑞林42軍,蕭全夫46軍,曹裡懷47軍,曾澤生50軍,丁盛54軍。其中46軍、47軍實力稍差,50軍是長春起義部隊,42軍和54軍是後起之秀,實力最強的還是東北「三隻虎」。
38軍、39軍、40軍,哪一支部隊堪稱抗美援朝的「虎王」?
一、三隻虎:歷史底蘊都很深厚
38軍的前身,源自1928年7月22日彭總平江起義部隊。
抗日戰爭,其血脈是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1939年,隨羅榮桓進軍山東。抗戰勝利後,山東1、2師進入東北,與東北軍111師編為東北民主聯軍一縱,司令員萬毅。
東野1縱三下江南,四戰四平,戰績輝煌。1948年11月,改為38軍,軍長李天佑。遼瀋戰役擔任預備隊,平津戰役與39軍西線主攻,殲敵2.7萬,活捉陳長捷。
渡江後,38軍從松花江打到中緬邊境,縱橫萬裡轉戰11省市,殲敵16萬。
39軍前身是紅十五軍團,由長徵後徐海東紅25軍、劉志丹紅26軍合編。
抗戰期間,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徐海東。1940年,黃克誠率部進入蘇北改編為第三師。進入東北後,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二縱。1948年11月,改稱39軍,軍長劉震,政委吳法憲。解放天津,39軍與38軍由西向東突擊。
1949年7月南下,參加宜沙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解放鎮南關。
紅25軍長徵出發地何家衝
40軍前身,是八路軍冀熱遼部隊,1945年10月,在瀋陽、本溪編為21、23旅。
1946年1月,與山東3師、警備3旅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3縱,司令員曾克林(韓先楚),政委羅舜初。參加了遼陽、本溪作戰、四平保衛戰、四保臨江。
1948年11月,三縱參加遼瀋戰役,攻克義縣、錦州,會戰遼西,殲敵3.9萬人,被廖耀湘稱為「旋風縱隊」。1949年,進軍中南。1950年,與43軍解放海南島。
解放戰爭,二縱(39軍)壓一縱(38軍)半頭,都位居東北「三隻虎」之列。
40軍、43軍解放海南島
二、第一次戰役:東北三隻虎,冰火兩重天
38、39、40軍都是四野頭等主力,但第一次戰役,表現可謂天上地下。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40軍(軍長溫玉成)118師(師長鄧嶽)在溫井兩水洞遭遇韓6師2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連,斃敵300多人,俘敵160多人。幾乎同一時間,羅春生120師360團雲山戰鬥打響,吳瑞林42軍先頭部隊黃草嶺戰鬥打響。
1950年11月1日,39軍在雲山對戰美王牌騎1師,一舉殲滅美8團1840人、韓1師12團200人,擊落飛機3架、繳獲4架,擊毀、繳獲坦克28輛。
東北兩隻虎捷報頻傳,42軍也小試牛刀。38軍卻開局不利遭遇開門黑,在執行穿插中將韓軍一個營誤作美軍「黑人團」,怯戰失機,放跑了美騎1師5團。
1950年11月13日,志司大榆洞會議,38軍被彭總點名大罵,嚴厲批評。
雲山之戰
三、第二次戰役:梁興初知恥後勇,38軍一戰封神
知恥而後勇的梁興初,在第二次戰役中繼續擔任穿插任務,38軍112師攻堅能力強,113師善於長途奔襲。這兩個師絕地反擊,為38軍正名。
1950年11月27日,113師338團在副師長劉海清率領下,14小時急行軍超過150裡。28日8時,搶在美騎5團之前到達三所裡,切斷了美9軍南撤的路線。
112師335團在範天恩帶領下,也從花坪站急行軍200多裡趕到松骨峰。11月30日晨,綿延不絕的美韓軍撤退下來,《誰是最可愛的人》最慘烈一戰,就此開始。
38軍主力,殲滅土耳其旅、美、韓軍8千多人,被彭總電報稱「萬歲軍」。
第二次戰役,39軍、40軍擔任正面主攻。1950年11月27日,39軍俘美25師24團黑人連115人。12月6日,39軍116師解放平壤,副師長張峰任衛戍司令。
38軍112師335團團長範天恩
四、第三次戰役:39軍突破臨津江佔領漢城
在第三次戰役中,39軍瞞天過海突破臨津江,大放異彩。
1950年12月26日,李奇微接替車禍身亡的沃爾頓 沃克,繼任第8集團軍司令。12月31日17時,志願軍和人民軍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39軍116師在陣地前沿潛伏坑道內7500人和260門大炮,突然襲擊13分鐘突破臨津江。
40軍119師355團也在冰天雪地擊潰韓6師,強渡南漢江,進至水原附近。38軍114師迂迴佔領七峰山,但與39軍117師配合包圍未果,韓6師大部逃走。
1951年1月4日,50軍、39軍及人民軍1軍團進佔漢城。39軍116師副師長張峰,1個月內剛當完平壤衛戍司令,又成為了漢城衛戍司令。
突破臨津江
五、第四次戰役:39軍吃肉,40軍啃骨頭
第四次戰役,38、50軍和人民軍1軍團為「韓集團」,擔任西線防禦。鄧華39、40、42、66軍為「鄧集團」,在「金集團」配合下反擊橫城,殲敵1.22萬人。
39軍117師創紀錄一個師殲敵3300人,其中俘虜2500人。
第二階段砥平裡攻堅戰,40軍119師徐國夫3個團,42軍126師、39軍115師和40軍120師各1個團,共6個團6000多人,攻擊砥平裡失利。第四次戰役形勢逆轉,50軍、38軍和人民軍1軍團漢江阻擊戰,對扭轉不利戰局起了很大作用。
1951年1月25日到2月17日,38軍漢江阻擊,陣亡3359人負傷8279人,作用不輸於50軍,慘烈程度甚至比第二次戰役松骨峰戰鬥還要厲害。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39軍、40軍配屬左翼9兵團,40軍突入30公裡,前出沐洞裡完成戰役分割,殲敵2200餘人。39軍前出原川裡將美陸戰1師隔於北漢江以東。
第五次戰役,38軍休整,沒有參戰。
砥平裡攻堅戰
六、盤點:虎王之爭,塵埃未定
1952年秋季攻勢,38軍文化教員谷中皎叛變投敵。軍長江擁輝推遲作戰的請求被三兵團司令員王近山拒絕,拉鋸戰持續了9天,白馬山攻堅戰失利,傷亡6700人。
韓9師損失9000多人,戰後被授予「白馬部隊」稱號。
與38軍起伏較大相比,40軍打滿全場,後期參加反海岸登陸、守備任務,表現穩健但沒有38軍耀眼。同為東北「三隻虎」39軍,表現比38軍還出色:
一次戰役,首戰雲山戰勝美騎1師,38軍遭遇開門黑。二次戰役,38軍112師松骨峰阻擊戰和113師穿插亮眼,但39軍佔領平壤舉國歡騰。三次戰役,39軍116師突破臨津江,佔領漢城,引發聯合國轟動。四次戰役,39軍117師創紀錄殲敵。
四次戰役第二階段,39軍與40軍在砥平裡打得不好,38軍在漢江的阻擊戰被50軍的光芒淹沒。五次戰役第一階段,39軍、40軍發揮上佳,38軍輪休。
抗美援朝38軍殲敵6.67萬,39軍4萬,40軍3.7萬。但39軍鮮有敗績,軍長吳信泉被麥克阿瑟稱為「可怕的人」。仗也打得有智慧,發明坑道作戰在全軍推廣。
抗美援朝綜合來看,38軍是「萬歲軍」,40軍打滿全場,但「虎王」當屬39軍!如今調整改革後,「三隻虎」的番號均已撤銷,但其所屬部隊,番號在變,血脈和精神不變,永不服輸,龍爭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