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2020-12-09 騰訊網

請您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

1949年10月28日,這一天對於指揮「攻臺計劃」的解放軍「戰神」粟裕來說,是一個非常煎熬和痛苦的日子。

在廈門海灘上 ,3萬多名解放軍怒目圓睜,趴在海岸邊死死的注視著對面僅僅只有幾公裡遠的金門島。就在三天前,9000餘名將士乘坐衝鋒艇、木船,執行攻臺計劃中的第一個任務,攻佔金門島。

此時的金門島已由前3日的槍炮聲大作到微弱的幾乎聽不到槍聲,最終歸於平寂。這3萬多從山東一路殺到福建,兇如猛虎的解放軍將士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憤,熱淚噴湧而出。

由於缺乏渡海武器裝備和渡海作戰經驗,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對岸9000多名兄弟戰至最後一人卻無能為力,大海間隔的這幾公里海面,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塹,船被炸沉了,兄弟全部為國捐軀。

血戰金門

廈門海灘上猛的槍聲響起,3萬條火龍呼嘯著衝上天空,這是將士們在為島上9000多名英靈送行!無數人在心中起誓:不抓了蔣介石和胡璉為兄弟們報仇,誓不為人!

10月28日夜,金門戰役結束,這一戰28軍喪失了9000多名兄弟,是解放戰爭以來解放軍的最大失利。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解放軍同國民黨血戰三年,從未成建制的損失哪怕1個團,而這一次,卻在只有124平方公裡的金山島上一下丟了3個團。

現在,所有人都明白了渡海作戰的殘酷性,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沒有足夠的空軍和海軍掩護,幾十萬解放軍將士只能恨恨的看著對岸。「戰神」粟裕也不能下如此決心強攻臺灣,只能修改攻臺計劃。

28軍的失利對於所有執行渡海作戰的部隊來說,都是一個讓人非常震驚的消息。戰無不勝的解放軍要面對渡海作戰這樣的新課題,都感到十分的撓頭。解放軍不缺鬥志,卻缺少相應的裝備,這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可有些人對戰局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他們並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但是卻能抓住當前最微弱的一絲光明,衝破黑暗的困頓。其中最有名的,當屬40軍首任軍長,開國上將韓先楚。

韓先楚上將

江青說:「軍隊有兩霸,一是許世友,二是韓先楚。」有人問許世友,在中國眾多將領中,你最欽佩的是誰?許世友道:韓先楚。再問為什麼,回答是:他有勇有謀。

1949年12月11日,解放軍把一面鮮豔的紅旗插上友誼關城樓,廣西全境解放。隨後四野12兵團40軍和15兵團43軍進駐廣東,準備解放海南島。

當時大陸大部分省份已經解放,蔣介石退守臺灣,海南島與臺灣島互為犄角,都是懸於海外,是蔣介石最為看重反攻大陸的基地之一。

因此他特派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開創「天爐戰法」消滅10萬日軍的薛嶽親自布防,薛嶽在海南部署了10多萬兵力和大量的艦船、飛機,還修建了許多攻防一體的工事,被國民黨給予厚望,謂之海陸空立體防禦的「伯陵防線」。

四野的大多數人都是東北人,從白山黑水一直來到瓊州海峽,包括韓先楚軍長在內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大海。將士們明白,這應該自己參與解放戰爭的最後一戰了。

28軍失利的消息早已經傳遍全軍,很多人都對渡海作戰有疑慮。可是作戰勇猛,從一名戰士一級不落升至12兵團副司令、40軍軍長韓先楚卻認定:既然沒有翻不過的山,就沒有過不去的海。

戰前準備

通過廣泛徵求漁民的意見,韓先楚得知:每年季風季節來臨時,只有正月到清明之間這段時間渡海最有利,帆船順風一夜即可到達海南島。

如果過了穀雨時節以後,就開始刮南風,到那時渡海就變成了逆風,對於沒有機械輪船的解放軍,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再等季風轉向,很有可能要等到9月份了。

於是韓先楚開始從兩方面進行部署,一方面在部隊開展最嚴格的渡海訓練,一方面籌集所有可以見到的帆船、漁船。到渡海作戰時,40軍已有1000多條船,並動員了1400多名船工參與行動。

就在韓先楚全力準備「解放海南島」戰役的時候,由於三野1949年10月攻擊金門失利、11月攻擊登步島再次失利,鑑於渡海登島作戰的特殊性和超高難度,1950年1月10日,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主席發來電報:渡海作戰推遲,務必將登陸艇等前期工作準備完畢後再進行。

毛主席在蘇聯

到了1950年2月1日,葉劍英開會傳達毛主席指示,將戰役發起時間推遲至6月份。可是當時誰也不知道,四個月後韓戰會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無恥的用第七艦隊封鎖了臺灣海峽,那時,解放海南島的戰役肯定也無法執行了!

如果真的按照原計劃推遲到6月份,等韓戰一爆發,黃花菜都涼了。可當時誰都不知道韓戰即將爆發,直到5月份金日正從蘇聯回來訪問北京,毛主席才知道金日正要開始行動,統一朝鮮。

對於推遲作戰的態度,43軍軍長李作鵬按照上級命令傳達給了團級以上主官。而韓先楚回到軍裡後,並沒有傳達上級的指示,反而秘而不宣,命令部隊加緊準備渡海作戰事宜。

戰場抗命是大忌。可韓先楚並不是有意要違抗上級的命令,作為前線一名指揮員,他敏感的意識到,一定不能失去穀雨前這段最有利的進攻時間,再向後拖延幾個月,很可能出現變故。

韓先楚上將

我們不得不佩服韓先楚在槍林彈雨中鍛鍊出的第六感,真的很準。

3月20日,韓先楚致電15兵團及四野司令部,主動請戰,可是毛主席早有命令,根本沒人理他。

3月31日,見上級一直沒有回覆,韓先楚又以40軍黨委名義致電15兵團:「大規模渡海作戰條件已經成熟」,可依然沒有回覆。

4月7日,韓先楚再發電報,這次連政委都不願意與他同時署名了,韓先楚決心已下,他致電15兵團、四野、軍委,要求立即發起海南島戰役:「如43軍未準備好,願率40軍主力渡海作戰」。

韓先楚認為,如果不趁著穀雨前這幾天發動戰役,再等就要一年後了。韓先楚咄咄逼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上級建議,甚至直接越級匯報到軍委,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從而也看出了韓先楚的決心。

當然,韓先楚是個智勇兼備的將軍,他知道只要說服了四野的首長林,讓林說服毛主席,自己的作戰計劃就可實施了,果然,在他向首長匯報了充分的理由和決心時,林同意了。

林、劉、鄧等首長

4月10日,中央軍委下達強行渡海作戰的命令。這個時候的40軍有些將士對解放海南的決定並不像韓先楚那樣堅定,因為這時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解放,有好多戰友都轉業到地方參與地方建設,結婚生子了。

28軍渡海失利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許多人都怕犧牲在黎明前,有畏戰情緒,就連40軍參謀長寧賢文這員虎將都拿石頭把自己砸傷,躲避上前線,第一登島梯隊的指揮官竟無人報名。

大戰前出現這樣的問題,韓先楚並沒有被難住,仍然強烈主戰,直接參與登島第一梯隊。臨渡海前,韓先楚和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把偵查科長鄭需凡叫到眼前,鄧華劈頭就問:「你敢保證穀雨前有北風、東北風?錯了殺你頭!」

鄭需凡知道他保證的份量,這可關係著整個渡海作戰將士們的安危。他猛的一個立正,大聲說道:「我敢保證穀雨前不會刮南風,錯了殺我頭!」

鄧華上將

4月16日,海南島戰役正式開始。這個時候,40軍由於從未停止渡海作戰的準備,有6個團可以第一時間登島,而43師只能勉強準備1個半團登島。

戰役開始後,韓先楚和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第一撥上船、第一撥登島,在沒有海空軍配合的情況下,一代名將韓先楚將生死置之度外,率幾萬將士乘坐400多艘風帆船跨海進擊海南島。

4月17日凌晨,40軍首先搶灘成功海南臨高角,開始衝擊國民黨灘頭陣地,韓先楚和先頭部隊一起冒著炮火涉水搶灘。劉振華大急,他知道韓先楚的脾氣,進攻起來誰也擋不住,萬一軍長出了事,攻島的事就全完了。

他連忙命令一個連警衛將韓先楚牢牢地壓在礁石後面,絕不允許他再向前衝。

凌晨6時,北京總參謀部代總參謀長聶榮臻急忙詢問戰況:「先楚在什麼位置?」作戰處長答覆已上島。通宵站在地圖前的聶榮臻這才深深的籲了一口氣:「有這一句就夠了!」他深知只要韓先楚上了島,勝利就屬於解放軍了,聶帥對韓先楚的信心,那是從一場場惡戰中建立起來的!

解放海南留念(左四為韓先楚)

果不其然,國民黨僅僅支撐了三天,薛嶽苦心經營一年,被國民黨給予厚望的海陸空立體防禦的「伯陵防線」,就被解放軍攻破了,「長沙之虎」薛嶽被趕出了天涯海角。

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6月25日,韓戰爆發,第七艦隊隔斷臺灣海峽。人心惶惶蔣介石激動的大喊:「天父偉大」。因為他知道,「戰神」粟裕擺在對岸的幾十萬解放軍已經失去了攻佔臺灣最好機會,而自己,又能苟安了!

這個時候人們回望韓先楚「不遵命令、犯上直諫」,才明白他堅持在季風轉向的最後幾天,力排眾議,壓上自己的一切,戰略眼光是多麼的毒辣,打下海南島又是多麼的寶貴。如果真的等到韓戰以後,中國將失去最後一個出海口,而多了兩個臺灣島了!

毛主席接見韓先楚

1955年授銜前,軍委總部按照韓先楚的資歷,擬評為中將軍銜。上報到毛澤東那裡時,毛主席批示:韓有功,中晉上。這個「功」,解放海南肯定是份量最大的一個。

在此向韓先楚將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如今我們能在海南瀟灑的吃海鮮、曬太陽,全靠韓將軍當年不畏生死,犯上直諫。

您對韓先楚將軍是怎麼看的呢?歡迎您留言,感謝您的評論!

相關焦點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海南島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的渡海登島作戰。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實現了海南島全島解放。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1949年渡江戰役之後,解放軍各大野戰軍席捲南方各省,國民黨軍部隊紛紛向南潰敗,蔣介石也越發認識到了海南島的重要性。廣州解放後,由廣東潰逃的國民黨軍餘漢謀集團殘部迅速逃往海南島,連同島上原有的第64軍等部,總兵力約10萬人,統一由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指揮。當時海南島上還有50艘艦艇,45架飛機,薛嶽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海南島的防線是「伯陵防線」。
  • 解放軍如何在金門失利的情況下解放的海南島?不得不提韓先楚
    1949年12月14日,林彪、譚政、蕭克致電十五兵團和四十軍、四十軍:攻海南島戰役。但是剛剛經歷了金門戰役,失敗的陰影籠罩在解放軍指戰員的心頭,大多數人都不想打,就連毛主席都從蘇聯發來電報,通知海南島作戰前線的將領,作戰計劃推遲到1950年秋季。軍隊無戰意,更無必勝把握。
  • 此戰上級要求延遲半年,韓先楚:40軍現在就能打,我願立軍令狀
    加上我軍剛剛在金門戰役中失利,因此不少指戰員對渡海作戰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43軍的李軍長就主張等部隊裝備了登陸艇和機帆船之後再發起進攻,認為這樣風險小、把握大;他的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但時任40軍軍長的韓先楚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等裝備延誤戰機,應儘快大舉登陸,以免夜長夢多。
  • 韓先楚獻計解放海南島,卻無奈放跑了薛嶽,粟裕攻臺因此再改戰術
    擺在四野面前的,只剩下與兩廣隔海相望的海南島,還有薛嶽精心打造的「海陸空一體防線」。12月下旬,林彪電令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指揮第40軍、第43軍組成渡海兵團,進駐雷州半島進行戰役籌備。韓先楚木板渡海,卻遺憾沒有攔住薛嶽無論是粟裕攻臺,還是鄧華、韓先楚發起海南島戰役,都需要面對一個最為棘手的難題,那就是渡海作戰應該怎麼打?1949年10月24日,三野10兵團發起金門戰役,我軍渡海登島作戰的部隊因為海戰經驗不足,後援不濟等主客觀因素,遭遇重創。
  • 1948年解放海南島,韓先楚擊潰「柏陵防線」痛打「長沙之虎」
    金門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寶島的門戶。歷史上鄭成功、施琅攻取寶島,都以金、廈為出發地。就是到今天,欲解決寶島問題,仍然首先要解決金門問題。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二十八軍三個團共九千餘人渡海發起了金門戰役,第一梯隊的部隊在島上苦戰三晝夜,登陸船隻全部給國民黨的海空軍炸毀或擊沉,第二,第三攻擊梯隊無法繼續過海參戰。
  • 海南島戰役,對於韓先楚這樣的猛將,只要成功登島就意味著勝利
    韓先楚將軍而敗退的國民黨也深知這件事情,於是安排著名的薛嶽將軍駐守海南島,想要利用國民黨的海軍來抵抗,當時的國民黨準備得非常充分,成立海南防衛司令部,薛嶽任職司令員,當時還配備了海陸空將軍薛嶽將軍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為了防止解放軍坐船登陸,直接將岸邊的民用船隻全部炸毀,還加大力度對瓊州海峽來往船隻的盤查,防止有解放軍趁機潛入海南島,當時拿下海南島勢在必行,安排第15兵團司令員率領第40軍和43軍和加農炮團,參與這次的渡海戰役。
  • 海南島戰役: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兇險的決定,卻改變了歷史走向
    作戰計劃下達後,東北野戰軍第40軍長韓先楚非常著急,他違反廣東軍委的命令,讓40軍繼續進行2、3月份的備戰工作。無論是上級還是下級都非常不理解韓先楚的舉動,上級不願意打,下級軍官更不願意打。當時,國內的仗已經基本打完,其他部隊軍人已經復員回家,只有四野還在備戰,因此基層軍官們的怨氣都很大,「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這回真要革命到底了,革命到海底了!」
  • 金門戰役前1小時,28軍曾收到絕密軍情,但卻誤判這是敵人在吹牛
    金門戰役結束了,以一種極為悲壯的方式。這是解放戰爭史上一個永遠作痛的創傷,三野十兵團28軍和29軍9086名將士登島作戰,大部犧牲,用最後的鮮血染紅了古寧頭的每一寸海灘。大多數人認為金門戰役的失利,在於渡船被毀導致後援不濟,登島部隊孤軍奮戰直至失敗。但如果從整場戰役深入剖析的話,其實可以發現真正影響這場戰役走向的是十兵團戰前的部署,戰役過程只是必然的結果。
  • 金門戰役總攻開始前,28軍偵查到敵方增援部隊,為何沒有停止總攻
    金門戰役的失利,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遭受的一次教訓深刻的損失,參加登島作戰的第10兵團的28、29軍9000多人大部分英勇犧牲。為什麼會遭受這麼重大的損失?當時駐守在金門的國民黨部隊,是李良榮的第22兵團,大約2萬多人,大多是殘兵敗將,為了儘快掌握金門守軍的情況,28軍加強了對金門守軍的無線電偵測。在一次偵測中,28軍偵測到敵人的通話,預判敵人後續有部隊增援金門。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1946年1月,與山東3師、警備3旅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3縱,司令員曾克林(韓先楚),政委羅舜初。參加了遼陽、本溪作戰、四平保衛戰、四保臨江。 1948年11月,三縱參加遼瀋戰役,攻克義縣、錦州,會戰遼西,殲敵3.9萬人,被廖耀湘稱為「旋風縱隊」。1949年,進軍中南。1950年,與43軍解放海南島。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負責前線指揮,那麼軍長政委哪裡去了?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解放軍渡過長江後,迅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地區,敵軍莫不望風而逃。不久,三野十兵團第28軍發起金門戰役,三個主力團共計9000餘人登島作戰。本以為能一舉拿下金門島,但因為事先準備不足,最終慘遭失敗,9000餘人深陷重圍,絕大部分都壯烈犧牲。
  • 揭秘犧牲九千將士的金門戰役失利真相
    [導讀]進攻金門島的戰鬥,共斃傷國民黨軍9000餘人,但登島部隊共3個多團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壯烈犧牲,一部被俘。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一次重大損失。蔣介石為固守金門,於10月10日後,又陸續將潮汕地區的國民黨精銳胡璉第十二兵團的第十八、十九軍增防金門。至10月24日,金門敵軍的總兵力已增至4萬餘人。10月15日廈門解放後,18日,葉飛決定以第二十八、二十九軍各一部共7個團的兵力,在第二十八軍首長指揮下,擔任攻取大金門的任務,以第三十一軍一部攻取小金門,20日發起攻金戰役。
  • 金門戰役,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最後一場仗,三野一個師全軍覆沒
    當時負責解放金門的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葉飛是福建南安人,出生於菲律賓。解放戰爭期間,葉飛一直擔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這支部隊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解放軍20軍。在葉飛的率領下,華野一縱是華野各個縱隊中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也是立功最多的部隊,是華野的頭號王牌部隊。
  • 解放戰爭:若28軍準備的7個團全部登上金門島,能否打敗國軍?
    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遭遇過一場局部失利,那就是第三野戰軍在49年秋天打的金門古寧頭之戰,登島9000餘人有去無回。很多朋友分析此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陸軍部隊不習渡海常識,情報錯誤漏算國民黨守軍人數,以及連戰連勝後的輕敵等因素。其實金門戰役我軍28軍真正預備的登島人數並非後來的9086人,而是足足7個團約2萬部隊,但由於船隻盡毀,無法接應第二批部隊,才導致了九千人在島上孤軍奮戰的局面。
  • 抗美援朝,韓先楚戰績如何?親赴前線,率部一度攻佔漢城
    朝鮮人民軍全線推進至北緯38度,並於28日解放漢城。8月初,美軍在洛東江以東,大丘、釜山一帶建立防禦體系。29日,在美國的操縱下,聯合國宣布派遣以15國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入朝參戰。9月15日,美軍於仁川登陸,繞到朝鮮人民軍背後。9月2日漢城失守,9月29日美軍進至三八線。唇亡齒寒,為保家衛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志願軍入朝參戰。韓先楚任志願軍副司令員。
  • 李雲龍原型之一,「旋風司令」韓先楚,他的子女現狀如何?
    1949年12月18日,毛澤東主席命令第四野戰軍,須在來年春夏之交前,解放海南島。四野的領導將解放海南島的任務,交給十二兵團的四十軍和十五兵團的四十三軍,總指揮是十五兵團的司令員鄧華。當時兩廣戰役中,打得勇猛出色的四十軍作為急先鋒。
  • 解放海南島:四野大軍從白山黑水戰至天涯海角
    1950年4月16日黃昏,雷州半島南端彎彎曲曲的海岸線上泊滿了大大小小的木帆船,檣櫓如雲,連綿數十裡,二萬五千名將士紛紛登船。參戰的兩個軍都是四野的頭等主力40軍出動的兵力為18700人,共261艘木帆船,其中有22艘機帆船和16艘「土炮艇」。所謂機帆船,就是把拉炮的10輪大卡車的發動機卸下來,安裝在漁船上,有風使帆,無風則開動機器。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肖鋒如果親臨前線指揮,能否挽回戰局?
    這也為後面的金門失利埋下了隱患第10兵團司令部通過對當前戰局的分析,把這次攻打金門的任務交給了第10兵團28軍,接到了作戰任務後,28軍開始了進行戰前準備,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1.敵我力量分析想了解當前金門敵軍的守備情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審查在解放廈門時抓到的國民黨軍官,28軍的副軍長肖鋒負責審問國民黨軍官,通過審查,發現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在解放廈門的時候,出現了國民黨第12兵團的部隊,而當時國民黨第12兵團的司令員是胡璉,他此前駐守在廣東的汕頭一帶,而他的部隊此時出現在廈門,說明金門可能有12兵團的支援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