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又名瓊崖,是我國的第二大島,面積為3.39萬平方公裡,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兩廣戰役結束後,白崇禧和餘漢謀集團的殘部逃到了海南島,妄圖把這裡作為「反攻大陸」的橋頭堡。為了給島上的殘兵敗將提氣,老蔣把有「戰神」之稱的薛嶽調來坐鎮指揮。當時四野第15兵團已經進至雷州半島,據海南最近,因此上級將解放海南島的重任交給了該兵團。
之前,15兵團從來沒有進行過渡海作戰,因此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經驗可談。加上我軍剛剛在金門戰役中失利,因此不少指戰員對渡海作戰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43軍的李軍長就主張等部隊裝備了登陸艇和機帆船之後再發起進攻,認為這樣風險小、把握大;他的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但時任40軍軍長的韓先楚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等裝備延誤戰機,應儘快大舉登陸,以免夜長夢多。
最終兵團將這兩種意見交給林裁決,林指示:按李軍長的辦。當時發動機極為缺乏,要將近千條木帆船全部改裝成機帆船談何容易?因此15兵團主要領導要求將渡海作戰時間延長到6月份,甚至是「以爭取1950年完成任務為原則」。韓先楚再次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大量改裝機帆船是不現實的,這樣下去只能貽誤戰機。
同時他還從當地的船老大那裡了解到,在穀雨(4月20日)前一段時間,常有北風或東北風可利用,帆船順風順浪,一夜就可以橫渡瓊州海峽。要是過了穀雨,南渡便是逆風了。到時候再渡海,勢必困難重重。1950年3月20日,韓先楚和副軍長蔡正國聯名致電15兵團及四野司令部,主動請戰:「大規模登陸作戰,在有力的內應條件下,我兩軍就在風向季節各以主力由正面並肩作戰,估計無大問題,不知43軍準備工作及意見如何?」
3月31日,我軍已有8000多人偷渡上島,韓先楚再次致電15兵團:「大規模渡海作戰條件已經成熟」。但兵團領導仍未下定決心。眼見穀雨將至,韓先楚心急如焚。4月7日,他向15兵團、四野和總指揮部分別發出了一份長電,詳細闡述了當下發動進攻的利弊,要求立即發起海南島戰役,並立下了「軍令狀」:「如果43軍未準備好,我願率40軍主力渡海作戰。」
在這份電文中,韓先楚已經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就是用一個軍,他也要拼死一搏,全力拿下海南島!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不少部隊中的指揮員已經轉到地方當領導了,過起了安穩的日子。在這種情況下,韓先楚毅然越級求戰,尤顯難能可貴。林看過這份長電後,當即批示「按先楚同志意見辦!」
4月16日19時30分,韓先楚和第一副軍長解方率領該軍6個團,乘300多條雙桅篷木船,從雷州半島南端準時啟渡。43軍副軍長龍書金率該軍2個團81條帆船也同時起航。一時間瓊州海峽戰火紛飛,韓先楚冒著敵機的轟炸鎮定指揮,當船隊逼近海岸時,遭到了敵人更為猛烈的攔擊,指揮船上的桅杆都被打斷了,韓先楚不顧危險,身先士卒跳入水中,和戰士們一起向敵人發起衝擊,在瓊縱的配合下,很快就突破了薛嶽的「立體防線」,最終解放了海南島。如果沒有韓先楚的多次求戰和越級上報,海南島戰役最終會打成什麼樣,恐怕誰也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