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上級要求延遲半年,韓先楚:40軍現在就能打,我願立軍令狀

2020-12-12 騰訊網

海南島又名瓊崖,是我國的第二大島,面積為3.39萬平方公裡,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兩廣戰役結束後,白崇禧和餘漢謀集團的殘部逃到了海南島,妄圖把這裡作為「反攻大陸」的橋頭堡。為了給島上的殘兵敗將提氣,老蔣把有「戰神」之稱的薛嶽調來坐鎮指揮。當時四野第15兵團已經進至雷州半島,據海南最近,因此上級將解放海南島的重任交給了該兵團。

之前,15兵團從來沒有進行過渡海作戰,因此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經驗可談。加上我軍剛剛在金門戰役中失利,因此不少指戰員對渡海作戰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43軍的李軍長就主張等部隊裝備了登陸艇和機帆船之後再發起進攻,認為這樣風險小、把握大;他的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但時任40軍軍長的韓先楚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等裝備延誤戰機,應儘快大舉登陸,以免夜長夢多。

最終兵團將這兩種意見交給林裁決,林指示:按李軍長的辦。當時發動機極為缺乏,要將近千條木帆船全部改裝成機帆船談何容易?因此15兵團主要領導要求將渡海作戰時間延長到6月份,甚至是「以爭取1950年完成任務為原則」。韓先楚再次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大量改裝機帆船是不現實的,這樣下去只能貽誤戰機。

同時他還從當地的船老大那裡了解到,在穀雨(4月20日)前一段時間,常有北風或東北風可利用,帆船順風順浪,一夜就可以橫渡瓊州海峽。要是過了穀雨,南渡便是逆風了。到時候再渡海,勢必困難重重。1950年3月20日,韓先楚和副軍長蔡正國聯名致電15兵團及四野司令部,主動請戰:「大規模登陸作戰,在有力的內應條件下,我兩軍就在風向季節各以主力由正面並肩作戰,估計無大問題,不知43軍準備工作及意見如何?」

3月31日,我軍已有8000多人偷渡上島,韓先楚再次致電15兵團:「大規模渡海作戰條件已經成熟」。但兵團領導仍未下定決心。眼見穀雨將至,韓先楚心急如焚。4月7日,他向15兵團、四野和總指揮部分別發出了一份長電,詳細闡述了當下發動進攻的利弊,要求立即發起海南島戰役,並立下了「軍令狀」:「如果43軍未準備好,我願率40軍主力渡海作戰。」

在這份電文中,韓先楚已經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就是用一個軍,他也要拼死一搏,全力拿下海南島!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不少部隊中的指揮員已經轉到地方當領導了,過起了安穩的日子。在這種情況下,韓先楚毅然越級求戰,尤顯難能可貴。林看過這份長電後,當即批示「按先楚同志意見辦!」

4月16日19時30分,韓先楚和第一副軍長解方率領該軍6個團,乘300多條雙桅篷木船,從雷州半島南端準時啟渡。43軍副軍長龍書金率該軍2個團81條帆船也同時起航。一時間瓊州海峽戰火紛飛,韓先楚冒著敵機的轟炸鎮定指揮,當船隊逼近海岸時,遭到了敵人更為猛烈的攔擊,指揮船上的桅杆都被打斷了,韓先楚不顧危險,身先士卒跳入水中,和戰士們一起向敵人發起衝擊,在瓊縱的配合下,很快就突破了薛嶽的「立體防線」,最終解放了海南島。如果沒有韓先楚的多次求戰和越級上報,海南島戰役最終會打成什麼樣,恐怕誰也說不好。

相關焦點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40軍首任軍長,開國上將韓先楚。 對於推遲作戰的態度,43軍軍長李作鵬按照上級命令傳達給了團級以上主官。而韓先楚回到軍裡後,並沒有傳達上級的指示,反而秘而不宣,命令部隊加緊準備渡海作戰事宜。 戰場抗命是大忌。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對於推遲作戰的態度,43軍軍長李作鵬按照上級命令傳達給了團級以上主官。而韓先楚回到軍裡後,並沒有傳達上級的指示,反而秘而不宣,命令部隊加緊準備渡海作戰事宜。戰場抗命是大忌。3月20日,韓先楚致電15兵團及四野司令部,主動請戰,可是毛主席早有命令,根本沒人理他。3月31日,見上級一直沒有回覆,韓先楚又以40軍黨委名義致電15兵團:「大規模渡海作戰條件已經成熟」,可依然沒有回覆。
  • 旋風司令韓先楚,三日打跑薛嶽解放海南,臨終喃喃:臺灣,臺灣
    韓先楚率領的78師來到了定邊城下,師長韓先楚在勘測地形之後做出判斷,認為完全可以打下來,西方野戰軍司令兼政委彭德懷的電報到來:"襲擊定邊,恐難奏效。"韓先楚堅持可以打,與政委商量之後召開會議商討,向上級請命攻打。軍團首長回電回絕了韓先楚的提議,要求他們繼續西進。韓先楚堅持違令用兵。特派員、政委多次勸說無果,韓先楚堅持:"一切有我,不用你管!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力主早打,一舉將薛嶽趕了出去!
    (毛主席與韓先楚) 時任15兵團副司令兼40軍軍長的韓先楚卻堅決主張打,而且還要儘快打,為此他多次越級請戰,並立下了軍令狀。在這些請戰書中,韓先楚列出了我軍攻打海南島的三個有利條件。第一條是島上守軍雖然有十萬之眾,但都是經過我軍多次打擊的殘兵敗將,戰鬥力並不強;第二個有利條件是瓊崖縱隊已經送來了島上守軍的兵力部署圖,我軍已經做到了知己知彼。第三個有利條件是我軍渡海作戰時可以得到瓊崖縱隊有力的支持。當時瓊崖縱隊已經發展到了2萬多人,並且建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根據地,完全可以給我登陸部隊提供立足點和必要的支援與幫助。
  • 1948年解放海南島,韓先楚擊潰「柏陵防線」痛打「長沙之虎」
    只有借用穀雨前的北風方能度海,為此偵察科長鄭需凡立下軍令狀:我敢保證穀雨前沒有南風,這個錯了殺我頭! 鄧華的老戰友韓先楚,執意要在穀雨前發起對海南島的渡海作戰,因為距離穀雨只有幾天的時間而已了,到底要不要打? 鄧華心裡還是有點猶豫,畢竟金門戰役慘敗的教訓才剛剛過去沒多久。
  • 「旋風司令」韓先楚立三大奇功,僅一項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
    在1955年的授銜時,我軍給那些對革命有著功勞的將領做出了相應的授銜,其中有著「旋風司令」之稱的韓先楚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其實,韓先楚本來是應該授予中將軍銜的,但由於他一生立下三大奇功,僅此一項就讓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而這樣的授銜結果,也讓人們不得不信服。
  • 韓先楚:毛主席特批的上將,折服許世友的旋風將軍,遺言收復臺灣
    韓先楚分析說:「敵之所以固守孤城不敢行動,一是懼怕被我圍殲,二是怕棄城逃跑交不了帳」。韓先楚指著地形說:「你們看,這城牆雖堅固,但並不高,可以攀登,完全有把握消滅守敵」。隨後,韓先楚讓參謀長發電報給德懷司令員,報告攻擊決定。彭德懷的指示很快下來了:「置定邊於不顧,繼續繞道前進」。接到彭德懷的命令後,韓先楚猶豫起來:打,則違令。
  • 紅78師師長韓先楚臨機決斷,攻克定邊縣城全殲守敵,一戰名動三軍
    四野名將韓先楚的成名之戰,其實可以追溯到紅25軍長徵途中的「獨樹鎮戰鬥」,面對蔣軍一個步兵旅和一個騎兵團的突然襲擊,紅25軍(只有3000人)自軍政委以下掄起大刀與敵血搏,終於轉危為安。儘管此戰韓先楚表現神勇,可他畢竟還是一名營長,還算不上真正的「將領」,只能說是嶄露頭角。
  • 韓先楚一生立下三大奇功,僅此一項就讓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
    1955年我軍授銜時,有著旋風司令之稱的韓先楚本應授予中將軍銜,但在偉人的特別批示下,晉升成了上將,對於他的晉升,所有人都表示信服。生於湖北黃安的韓先楚,先後經歷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從戰士一步步成長為一代戰將,身經百戰、戰功赫赫。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東北的順利解放,國軍調集全副美式裝備的25師直逼我軍指揮部。韓先楚率領所在的4縱一面阻擊敵人,一面掩護軍區機關轉移。
  • 我提升大隊長,上任第一把火:立軍令狀,一年培訓19名艇長
    這樣吧,你的要求我都同意,都答應。你的這個新艇長訓練設想,我也同意。為了保險起見,我再多給你半年時間,到1960年夏季,1大隊開始擔負戰備任務,你以為如何?」 其實,張朝忠支隊長是曉得我張逸民從不說大話的。凡是我答應的事,都能準時完成使命。他這次多給半年時間,是一種緩衝性的留有餘地的考慮。天有不測風雲嘛,要考慮全過程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會冒出來。
  • 韓先楚: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一生無一敗績,事跡被寫入美國軍史
    回到指揮部,韓先楚決定「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他認為不打太可惜,一來定邊城城牆並不高,且戰鬥力不算強,最主要的是他們沒有援軍;二來打下定邊,好處多多,尤其是對全局有利,這就像自己家的院子有地雷,做什麼都畏首畏尾。所以,在商議後,韓先楚統一了大家的意見,最後發電報給上級,決定攻打定邊,望上級儘快回復。
  • 「旋風司令」韓先楚立三大奇功,僅一項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
    在1955年的授銜時,我軍給那些對革命有著功勞的將領做出了相應的授銜,其中有著「旋風司令」之稱的韓先楚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其實,韓先楚本來是應該授予中將軍銜的,但由於他一生立下三大奇功,僅此一項就讓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而這樣的授銜結果,也讓人們不得不信服。
  • 李雲龍原型之一,「旋風司令」韓先楚,他的子女現狀如何?
    四野的領導將解放海南島的任務,交給十二兵團的四十軍和十五兵團的四十三軍,總指揮是十五兵團的司令員鄧華。當時兩廣戰役中,打得勇猛出色的四十軍作為急先鋒。而四十軍的軍長,同時兼任十二兵團副司令員的韓先楚,更是被委以重任。
  • 韓先楚一生立下三大奇功,僅此一項就讓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
    1955年我軍授銜時,有著旋風司令之稱的韓先楚本應授予中將軍銜,但在偉人的特別批示下,晉升成了上將,對於他的晉升,所有人都表示信服。生於湖北黃安的韓先楚,先後經歷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從戰士一步步成長為一代戰將,身經百戰、戰功赫赫。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東北的順利解放,國軍調集全副美式裝備的25師直逼我軍指揮部。韓先楚率領所在的4縱一面阻擊敵人,一面掩護軍區機關轉移。
  • 對岸要求士兵立軍令狀:不逃跑
    報導提到,臺軍中逃兵還逃成了一種文化,為了阻止這種現象,臺軍甚至要求士兵籤保證書、立軍令狀,保證不做逃兵。其實吧,對岸當局沒有必要對這種現象過於糾結,畢竟「逃」這種事是你們為數不多能夠長久堅持的「優良傳統」之一,從當年抗日戰爭開始,到解放軍戰爭,從國民黨軍到現在的臺軍,「逃」的本領是一流 。基層士兵會做逃兵,高級將領也很擅長,最高統帥更擅長,一路逃到臺灣,解放軍愣是沒追上,著實讓人佩服。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部隊主要是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第40軍的軍長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第43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李作鵬。那麼,第40軍、第43軍的政委分別是誰?我們往下看: 第40軍的政委是袁昇平。袁昇平是江西吉安人。全面抗日戰爭時期,袁昇平擔任過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副營長,晉察冀軍區團政治委員、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教導第二旅副政治委員。
  • 抗美援朝,韓先楚戰績如何?親赴前線,率部一度攻佔漢城
    韓先楚提出:誘敵深入,打一個殲滅戰。彭總擔心敵人不上鉤。「我看,不管他上不上鉤,我們都將40軍、42軍、38軍從後路插進去,切斷退路,前後夾擊。」韓先楚提出具體想法。第一副司令員鄧華擔心前後各分3個軍,會平分兵力,假如迂迴不成功,正面攻擊力量不強,反而會受牽制,陷入被動。「我就不信3個軍插不進去!給我兩個軍,保證切斷退路。」
  • 韓先楚的先見之明,成功解放海南島,獲南海主權
    引言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沒有韓先楚的堅持與先見之明,那麼就不會有現在的海南島,海南島會陷入國民黨的掌控中。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韓先楚在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出兵收復海南,生怕延誤戰機,發生更多事端。很明顯,他的堅持是正確的,讓中國獲得南海主權,保障祖國的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