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2020-12-20 騰訊網

海南島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的渡海登島作戰。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實現了海南島全島解放。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部隊主要是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第40軍的軍長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第43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李作鵬。那麼,第40軍、第43軍的政委分別是誰?我們往下看:

第40軍的政委是袁昇平。袁昇平是江西吉安人。全面抗日戰爭時期,袁昇平擔任過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副營長,晉察冀軍區團政治委員、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教導第二旅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袁昇平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12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第49軍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第40軍政治委員,參加了四平保衛戰,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海南島戰役。

1950年,袁昇平以志願軍第40軍政治委員的身份參加抗美援朝,率部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兩枚。回國後,袁昇平擔任過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第二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袁昇平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43軍的政委是張池明。張池明是河南新縣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池明隨紅25軍長徵到達陝北,後任紅15軍團作戰科科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池明任八路軍第115師344旅作戰科科長,參加了平型關大捷。皖南事變後,張池明任新四軍旅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皖東北、蘇北的反掃蕩、反蠶食、反頑軍鬥爭。解放戰爭時期,張池明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第43軍政治委員,參加了「三下江南」作戰和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廣西戰役、海南島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張池明擔任過總後勤部參謀長、副部長、政治委員,後勤學院副院長、院長,炮兵政治委員。1955年,張池明被授予中將軍銜。

相關焦點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40軍首任軍長,開國上將韓先楚。 隨後四野12兵團40軍和15兵團43軍進駐廣東,準備解放海南島。 當時大陸大部分省份已經解放,蔣介石退守臺灣,海南島與臺灣島互為犄角,都是懸於海外,是蔣介石最為看重反攻大陸的基地之一。
  • 此戰上級要求延遲半年,韓先楚:40軍現在就能打,我願立軍令狀
    加上我軍剛剛在金門戰役中失利,因此不少指戰員對渡海作戰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43軍的李軍長就主張等部隊裝備了登陸艇和機帆船之後再發起進攻,認為這樣風險小、把握大;他的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但時任40軍軍長的韓先楚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等裝備延誤戰機,應儘快大舉登陸,以免夜長夢多。
  • 解放海南島,兩個軍的副軍長分別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1950年3月5日40軍和43軍發起了解放海南島的戰鬥,這兩個軍作為第四野戰軍的王牌軍,在我軍歷史上非常出名,尤其是兩個軍的軍長韓先楚和李作鵬都是能徵善戰的名將,這兩個軍的軍長如此厲害,那麼副軍長又是誰來擔任呢?後來他們又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1948年底,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6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隸屬第4野戰軍建制。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
  • 有鐵軍之稱的第43軍,前六任軍長,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
    是各野戰軍中的「老大哥」,參加戰鬥最多,經驗豐富,戰鬥作風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犧牲,浴血頂住十萬兵,跨海徵戰(參加解放海南島戰鬥),猛虎化蛟龍。第43軍不僅能徵善戰,在戰爭年代還贏得鐵軍之稱,更牛掰的是第43軍前六任軍長人選,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
  • 海南島戰役: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兇險的決定,卻改變了歷史走向
    作戰計劃下達後,東北野戰軍第40軍長韓先楚非常著急,他違反廣東軍委的命令,讓40軍繼續進行2、3月份的備戰工作。無論是上級還是下級都非常不理解韓先楚的舉動,上級不願意打,下級軍官更不願意打。當時,國內的仗已經基本打完,其他部隊軍人已經復員回家,只有四野還在備戰,因此基層軍官們的怨氣都很大,「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這回真要革命到底了,革命到海底了!」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1948年11月,改為38軍,軍長李天佑。遼瀋戰役擔任預備隊,平津戰役與39軍西線主攻,殲敵2.7萬,活捉陳長捷。 渡江後,38軍從松花江打到中緬邊境,縱橫萬裡轉戰11省市,殲敵16萬。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1949年渡江戰役之後,解放軍各大野戰軍席捲南方各省,國民黨軍部隊紛紛向南潰敗,蔣介石也越發認識到了海南島的重要性。廣州解放後,由廣東潰逃的國民黨軍餘漢謀集團殘部迅速逃往海南島,連同島上原有的第64軍等部,總兵力約10萬人,統一由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指揮。當時海南島上還有50艘艦艇,45架飛機,薛嶽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海南島的防線是「伯陵防線」。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負責前線指揮,那麼軍長政委哪裡去了?
    在慘烈的金門戰役中,負責前線指揮的是28軍副軍長蕭鋒。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有些納悶,28軍軍長和政委是誰?這麼重要的一場大戰,他們哪裡去了?我們接著往下看。
  • 海南島戰役,對於韓先楚這樣的猛將,只要成功登島就意味著勝利
    韓先楚將軍而敗退的國民黨也深知這件事情,於是安排著名的薛嶽將軍駐守海南島,想要利用國民黨的海軍來抵抗,當時的國民黨準備得非常充分,成立海南防衛司令部,薛嶽任職司令員,當時還配備了海陸空將軍薛嶽將軍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為了防止解放軍坐船登陸,直接將岸邊的民用船隻全部炸毀,還加大力度對瓊州海峽來往船隻的盤查,防止有解放軍趁機潛入海南島,當時拿下海南島勢在必行,安排第15兵團司令員率領第40軍和43軍和加農炮團,參與這次的渡海戰役。
  • 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最初入朝的六個軍都來自哪裡
    40軍:軍長:羅舜初(1914~1981,福建人,中將,原軍長韓先楚)政委:袁昇平(江西人,中將)副軍長:沙克(1907~1994,少將)副政委:劉西元(江西人,中將)40軍118師是四野的王牌師,師長鄧嶽
  • 深得林帥信任的四野名將,率部從東北打到海南島,一生毀譽參半
    對於李作鵬的傷,林彪和羅榮桓都很關心,後來,在羅榮桓的建議下,李作鵬化裝為一個商人,來到北京治療眼疾,不過這次前來治療,並沒有成功,李作鵬的一隻眼失明了,從此,李作鵬就被戰友們稱之為「李瞎子」後來,李作鵬經過戴著墨鏡上戰場。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電視劇照宣傳照一、4個軍「原來」的戰鬥力和「戰績」怎麼樣1950年10月19日晚,在彭德懷總司令兼政委統領下,志願軍入朝先頭部隊有4個軍,分別從丹東、長甸河口和吉安3個地區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志願軍出動了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有幾個軍長成...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取得勝利 在這次反擊戰中,我國共出動了九個軍的兵力,分別是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雖然這9個軍的軍長的事跡不像開國元帥、將軍那樣讓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他們每個人也都是了不得的,他們也是都身經百戰的。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九位軍長都是誰。
  • 韓先楚獻計解放海南島,卻無奈放跑了薛嶽,粟裕攻臺因此再改戰術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取得全勝,中國歷史上的桂系永遠消失。擺在四野面前的,只剩下與兩廣隔海相望的海南島,還有薛嶽精心打造的「海陸空一體防線」。12月下旬,林彪電令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指揮第40軍、第43軍組成渡海兵團,進駐雷州半島進行戰役籌備。
  • 收復海南島,打贏韓戰彰顯中國力量,金一南:生死存亡靠戰將
    金一南在《為什麼是中國》中曾經提到韓戰的重要性,這場戰役不只打醒了美國人,更讓全世界驚嘆中國睡獅的怒吼和崛起。美軍從未想到,中國在內戰剛完畢的「休整期」,居然能快速集結39軍和38軍跨過鴨綠江,這讓身經百戰的結合國軍無比震驚。
  • 彭小楓上將:畢業於哈軍工,原第二炮兵政委,曾任40集團軍政委
    彭小楓上將:畢業於哈軍工,原第二炮兵政委,曾任40集團軍政委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騎兵團配備有專用馬刀,集合了蘇聯紅軍高加索式馬刀、青海馬家軍式馬刀、日本騎兵馬、東北軍騎兵馬刀的各項長處,輕便靈活,刀背輕薄,一刀就能劈開鋼板不捲刃,為新四軍戰鬥力的提高賦能加分
  • 1948年解放海南島,韓先楚擊潰「柏陵防線」痛打「長沙之虎」
    鄧華的老戰友韓先楚,執意要在穀雨前發起對海南島的渡海作戰,因為距離穀雨只有幾天的時間而已了,到底要不要打? 鄧華心裡還是有點猶豫,畢竟金門戰役慘敗的教訓才剛剛過去沒多久。
  • 26軍副參謀長褚華憶海南島戰役中的父親、原湖北省軍區司令褚傳禹
    海南島上的國民黨軍吹噓說:「海南島構成了陸海空立體防禦體系」,組織了「牢不可破的伯陵防線」。根據中共軍委命令,第四野戰軍15兵團指揮第40軍、43軍擔負解放海南島的任務。為了支援瓊崖縱隊的鬥爭,加強島上的接應力量,摸索渡海作戰的經驗,第15兵團首長決定:第40軍、第43軍各組織一個加強營,利用尚有北風的有利時節和國民黨軍抽調部隊「圍剿」瓊崖縱隊,兩翼海防兵力薄弱的有利時機,分別向瓊西北、瓊東北地區實施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