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鐵軍之稱的第43軍,前六任軍長,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

2020-12-20 熊熊講歷史

我黨史上的第43軍,是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前身可以追溯到北伐時期的葉挺獨立團,這支部隊參加過南昌起義,以及參與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等戰鬥,一直延續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

1947年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在司令員洪學智的帶領下參加「三下江南」(松花江以南),尋殲當面分散孤立之敵,配合南滿解放軍「四保臨江」作戰。還有東北夏季攻勢、東北秋季攻勢、東北冬季攻勢作戰,以及遼瀋戰役等戰鬥。

第43軍

1948年全軍進行整編,第六縱隊改編成第43軍。是各野戰軍中的「老大哥」,參加戰鬥最多,經驗豐富,戰鬥作風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犧牲,浴血頂住十萬兵,跨海徵戰(參加解放海南島戰鬥),猛虎化蛟龍。

第43軍不僅能徵善戰,在戰爭年代還贏得鐵軍之稱,更牛掰的是第43軍前六任軍長人選,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

洪學智將軍

第一任軍長是有六星上將之稱的洪學智將軍,可能大家對這位應該都比較了解。他是我黨著名的優秀將領,能文能武,多謀善斷,在解放戰爭時期率領43軍,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為祖國統一,全國解放作出重大貢獻。

洪學智不僅能領兵打仗,管理後勤也是一把能手,在抗美援朝爆發後,協助彭司令員指揮志願軍入朝作戰。他的工作就是負責司令部、特種兵和後勤工作。在五次戰役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和謀略,多次受到彭司令員的高度讚許。而且,洪學智老將軍兩次被授予六上將軍銜,此等榮譽是全軍第一人。

李作鵬

第二任是李作鵬,他之前是擔任第43軍副軍長兼任127師師長,在1949年5月洪學智擔任第15兵團副司令員,因此軍長一職就由李作鵬擔任。他也是我軍一位虎將,剛擔任第43軍軍長時就與40軍一起解放了海南島。成為他軍事生涯上最得意的一戰,為此,在建國後受到林總的器重。後來他擔任海軍副司令員,並且在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第三任是龍書金,他原來是第43軍128師師長,前身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第六縱隊第17師,東北野戰中赫赫有名的攻堅老虎。在解放戰爭中三次被林總親自點名,讓龍書金的攻堅老虎師,攻破敵人最堅硬的城牆。包括,第六縱隊在東北戰場上,所有的惡戰都由17師完成。因此,這支部隊在龍書金的帶領下,成為東北野戰頭號主力師。

龍書金

第三任是吳克華,可能大家對吳克華將軍應該都比較熟悉,他就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指揮第四縱隊在塔山阻擊侯鏡如兵團的塔山名將吳克華,成功打破蔣介石增援錦州的美夢。他不僅是第四縱隊首任司令員,同時還是第41軍首任軍長。在1952年7月吳克華擔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兼第43軍軍長。並且在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第五任軍長是大名鼎鼎的萬歲軍第二任軍長梁興初,這可能是梁心初在第三個不同的軍任軍長了。他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第十縱隊司令員,在遼瀋戰役中指揮了著名的黑山阻擊戰,成功阻擊廖耀湘兵團增援錦州的戰略目的,也為東北野戰軍殲滅廖耀湘兵團贏得了時間。

在1948年部隊改編後他擔任47軍首任軍長,抗美援朝時期擔任第38軍軍長。而在第43軍任軍長,算是他第三次在不同的軍擔任軍長。其實在東北戰場早期,梁興初還擔任過第六縱隊(第43軍前身)副司令員兼十六師師長,是43軍走出去的猛將。讓他再擔任第43軍軍長,也算是回娘家了。

吳瑞林

第六任軍長是吳瑞林,他之前是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副司令員,正司令員是萬毅。沒錯,我黨史上唯一一個使用第五縱隊戰後的就是東北有戰爭,後來改編成第42軍,首任軍長是萬毅,第二任軍長就是吳瑞林。在抗美援朝時期,吳瑞林帶領42軍入朝參戰,在第一次戰役中,集中主力於長津湖以南黃草嶺、赴戰嶺地區阻擊美軍陸戰第1師及首都師、第3師的猖狂進攻,連續激戰13晝夜,殲敵2700餘人,其中美軍1000餘人。因此吳瑞林也被評為志願軍十大虎將之一。1955年他又擔任43軍軍長,同年並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然而,這支鐵軍,在1961年8月番號被撤銷了,不過,在1968年9月,在廣州軍區重建陸軍第43軍,還參加了70年代的邊境自衛反擊戰,著名的張萬年將軍,也是從第43軍走出來的一位名將,還擔任過軍長。不過,第43軍最終在1985年還是被取消了。

相關焦點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部隊主要是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第40軍的軍長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第43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李作鵬。那麼,第40軍、第43軍的政委分別是誰?我們往下看: 第40軍的政委是袁昇平。袁昇平是江西吉安人。全面抗日戰爭時期,袁昇平擔任過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副營長,晉察冀軍區團政治委員、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教導第二旅副政治委員。
  • 我軍36位軍事家排名,新四軍軍長葉挺為何位列開國大將之前?
    那麼,這份榜單的評定標準為:要麼是我軍的開國元帥或開國大將,要麼是我軍犧牲在戰爭年代的高級指揮官,他們如果不犧牲,在1955年授銜時基本上會被評定為大將或元帥軍銜。總而言之,這份榜單上的我軍軍事家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做出了極其突出的貢獻,他們的貢獻,我們不會忘記。值得一提的是,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在「軍事家榜單」上的排名為何位列開國大將之前呢?
  • 自衛反擊戰中殲敵最多部隊:首任軍長是遠徵軍名將,又成開國上將
    熟悉我軍軍史的朋友們都知道,55軍是1979年自衛反擊戰中戰果最大,殲敵最多的部隊。值得一提的是,55軍的首任軍長是遠徵軍名將陳明仁,他在1955年又成為開國上將。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陳明仁和55軍的大體情況。
  • 罕見:他姓張,是安徽籍開國將軍,相繼任平壤、漢城衛戍司令!
    可是呢,財產不去繼承,會坐食山空;精神也是如此,歷史上的許多起義和戰役就是在安徽這片熱土上發生的,如大澤鄉起義,紅巾軍起義,捻軍起義、淝水之戰、垓下之戰、發生在咱家門口阜陽的順昌之戰、以及皖西、皖南的遊擊戰爭和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也許你看過《霸王別姬》這齣戲,學過「皖南事變」,看過《天仙配》,聽過黃梅戲,你想過家鄉安徽嗎?說起安徽的開國將軍,你會想到誰?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1948年底,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6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隸屬第4野戰軍建制。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
  • 安徽的開國將軍有多少?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金寨縣是第二大將軍縣,在冊革命烈士達1.1萬人,走出了59名開國將軍。安徽的開國將軍,有方升普、胡繼成、查玉升、董洪國、林彬等114名開國少將,有徐立清、皮定均、曾紹山、滕海清、陳先瑞、陶勇、李耀、張賢約、聶鶴亭、楊國夫、林維先、梁從學等12名開國中將,還有大名鼎鼎,才能特殊的2名上將:洪學智和李克農。
  • 黃埔軍校名將眾多,有資格入選,抗日十大名將行列的學生都有誰
    首任校長蔣介石,總教官何應欽,包括顧祝同,劉峙,陳誠等人都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教官。而且黃埔軍校也為近代史上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無論是蔣介石陣營,還是我黨將領都有許多優秀的軍事家,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正因如此,黃埔軍校才名聲顯赫,成為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一所學校。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在我軍歷史有一位將軍大名鼎鼎,他就是陳賡大將,抗戰中他是第386旅的旅長,打的日寇聞風喪膽,甚至日軍的鐵甲車上面貼著:專打386旅的字樣,可見陳賡和他的386旅對日寇打擊之重。解放戰爭時期陳賡兵團更是東徵西討,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軍隊改編的時候,陳賡擔任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當時第四兵團一共下轄三個軍,分別是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軍,每一個軍都是精銳之師,比如第15軍後來在朝鮮打了一個上甘嶺,第十三軍軍長是瘦子周希漢等等,今天我們來說說第十四軍。
  • 解放軍第十三集團軍歷任軍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成就大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集團軍於198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第50軍改編而成。第13集團軍隸屬於原來的成都軍區。13集團軍是全軍中最擅長山地、高原、熱帶叢林作戰的甲類集團軍,有山中猛虎之稱。那麼,13集團軍的歷任軍長都有誰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呢?誰成就大呢?
  • 東北野戰軍,這九大名將都有自己的綽號,都是什麼?
    很多開國將軍也有綽號,今天介紹一下東北野戰軍的幾位名將,他們的綽號流傳比較廣遠。第一位,旋風司令,韓先楚。這個早已是家喻戶曉,天下知名了。韓先楚是第三縱隊司令員,他帶出來的部隊就像一陣旋風,攻勢凌厲,打得敵人毫無招架之力,所以叫旋風縱隊。(韓先楚上將)韓先楚則被稱為旋風司令。
  • 陳明仁深明大義,後為開國上將,他手下的四位軍長結局如何?
    自此,陳明仁青雲直上,由中尉排長到中校營長,後來又升任黃埔軍校上校大隊長、團長、旅長……在後來的戰爭中,陳明仁的表現更為突出,成為國民黨軍隊中一員驍將。 1947年6月的四平之戰,在國民黨一方被稱為四平保衛戰,而在解放軍一方則被稱為四平攻堅戰。這是陳明仁的巔峰之戰,也是名將林彪的恥辱一戰。
  • 他是安徽籍開國中將,因6個字獲中將軍銜,曾任2個大軍區司令員!
    如果按照當時評選軍銜的標準,可能少將都勉強,然而當他的少將軍銜報送審閱時,上級給他重新定義,並留下了那膾炙人口的六字批語:皮有功,少晉中!這人就是開國中將,原蘭州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將軍。抗日戰爭勝利後,皮定均任中原軍區第1縱隊1旅旅長。一般來說,野戰軍的一個縱隊,往往發展成一個軍,比如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後來就發展成了第二十軍,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後來就發展成了威震天下的第三十八軍。1947年,第七縱隊和第一縱隊合併,組成了新的第一縱隊,楊勇擔任司令員。第七縱隊的部隊,加上原第一縱隊的部隊,共編成了四個旅。
  • 1985年以後,第39軍軍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成就最大
    引言:1985年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軍長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成就最大呢?傅秉耀傅秉耀1940年11月出生,黑龍江巴彥人。傅秉耀1959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陸軍第39軍116師347團團長,陸軍第39軍副參謀長等職務。傅秉耀1985年8月任陸軍第39集團軍軍長,1990年6月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1992年10月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軍區司令員,1997年3月至2003年12月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傅秉耀在1988年的時候授予少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 這位國軍軍長是抗日名將,反對內戰逃到延安,解放後任副國級職務
    國民黨軍隊中有不少人後來棄暗投明,走向了人民軍隊,建國後成為國家高級幹部。其中有一人曾是國軍軍長,也是一位抗日名將,因為反對內戰逃到延安,解放後成為了副國級的幹部。此人的名字叫張衝。1927年時,張衝參與雲南「二·六政變」,又獲得提升的機會,相繼擔任了滇軍的旅長、師長。張衝27歲時已成為滇軍第5師的師長,是滇軍中的實權人物。1931年後,張衝兼任雲南鹽運使。抗日戰爭爆發後,雲南軍隊組成第60軍開赴前線抗日,張衝任60軍184師師長。
  • 74軍3次重建,7任軍長,最後結局大反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典禮舉行的時候,解放軍已經解放了中國的絕大部分國土,但是華南、西南幾省仍然在國民政府手中。國民政府退守西南一隅,當時的國民政府「總統」雖然是李宗仁,但是下野的蔣介石依然在幕後操縱整個戰局。在此風雨飄搖之際,支撐國民政府的軍事力量主要第一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二是李、白的新桂系部隊;第三則是剩餘各省的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部隊。
  • 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1932年6月,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整編為三個軍團,由軍團直接下轄師,另外組建的4個軍則由方面軍直轄。在紅一方面軍建制變化的過程中,一共有16位將領擔任過軍長,他們都是誰呢?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 賀龍元帥解放大西南,統帥5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一共是5個軍的兵力,配合劉鄧率領的第二野戰軍解放了大西南,而他統帥的這5路大軍軍長都是何人?解放戰爭時期,他被任命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九軍分區司令員,解放大西南時,他跟隨賀老總入川作戰,擔任18兵團60軍軍長,西南解放後擔任川西軍區司令員,抗美援朝時期,已帶病之軀指揮60軍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赫赫威名,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 袁姓開國中將,他是「唯一」江西人,兩次任北京軍區政委!
    這在開國將帥中,確實是少有的一位,他是政委專業戶,擔任過八路軍教導二旅政委、7縱政委、12縱政委、49軍政委、40軍政委、北京軍區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在袁姓開國中將中,他是唯一的江西人,其實袁姓總共有11位開國將軍,其中有兩位中將,那麼江西籍的袁姓開國中將來自哪兒呢?他是誰?帶著疑問,小編和你一一道來,他就是袁昇平中將,這個名字似乎大家很熟悉。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遼瀋戰役中打廖兵團,殲敵1.7 萬餘人,生俘新編第1軍中將軍長文小山。後改編為四野第42軍。1950 年2月,調東北從事生產,已有了全軍轉業的趨勢。二、4個先頭入朝軍軍長都有什麼「來頭」,年齡多大4個先頭入朝參戰的軍長都很年輕,「來頭」都不小:38軍軍長梁興初,1912年出生於江西吉安。1950年38歲。
  • 陳姓開國將軍竟然是江西最多!想不到吧?他們都是誰呢?
    江西是第一大將軍省份,有興國、吉安、永新三個將軍縣,325位開國將軍。江西在近代參軍的人非常多,算是一改文風,文章節義之邦的江西,將星雲集。陳姓有一位元帥,一位大將,陳再道、陳奇涵等六位上將、陳康、陳慶先、陳正湘、陳仁麒等4位中將,以及49位少將。筆者發現,江西陳姓開國將軍,超過湖北的11人,是陳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